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玉米产业作为黑龙江省的一个 分支,研究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与玉米产业的关系,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 意义。以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体系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 济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和玉米产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又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证.当前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堪忧,如出现地力下降、水土流失、农业立体污染严重等问题.就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健全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政策法规体系、合理利用水资源与土地资源、防治农业立体污染、发展生态产业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旱灾害和水生态环境恶化是困扰黑龙江省的三大水问题,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文章对黑龙江省水环境问题的现状、发展趋势、危害、原因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富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变化趋势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位生态环境脆弱性内涵基础上,设置了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进行赋权,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监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2004—2014年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因子,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森林火灾受害率、森林病虫鼠害受害率、营林投资力度、林业法律法规健全度、废水排放达标率、降水量、积温、水资源总量、过熟林比例、无林地比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以2003~2012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为数据源,利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通过14个指标对该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显示:10 a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以2006年最低(0.246),2010年最高(0.540);总体质量相对较好,但也存在着污染加重的潜在危机;为此提出了改善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12个地级城市2003~2012年的指标数据,采取专家筛选法及R型聚类、皮尔逊系数检验等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权重并得出黑龙江省各市的城市化分值及生态环境分值,构建模型计算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并进行了分类,借助Arc GIS平台分析了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区域特点,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可以分为7个类型并有明显的地域层次性,研究初期东部协调性较高,随着经济发展,中部、南部经济发达城市协调性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同时证明在城市化发展初期,经济指标、人口密度、城镇人口及非农业人口比重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负效应,随着城市化进一步推进,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指标对生态环境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12个地级城市20032012年的指标数据,采取专家筛选法及R型聚类、皮尔逊系数检验等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权重并得出黑龙江省各市的城市化分值及生态环境分值,构建模型计算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并进行了分类,借助Arc GIS平台分析了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区域特点,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可以分为7个类型并有明显的地域层次性,研究初期东部协调性较高,随着经济发展,中部、南部经济发达城市协调性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同时证明在城市化发展初期,经济指标、人口密度、城镇人口及非农业人口比重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负效应,随着城市化进一步推进,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指标对生态环境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位生态环境脆弱性内涵基础上,设置了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进行赋权,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监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2004—2014年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驱动因子,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森林火灾受害率、森林病虫鼠害受害率、营林投资力度、林业法律法规健全度、废水排放达标率、降水量、积温、水资源总量、过熟林比例、无林地比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由人为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森林资源减少、草馒质量下降及土壤退化和沙化等。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生态环境退化的成因,并对黑龙江省生态保护工作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以2003~2012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为数据源,利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通过14个指标对该省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显示:10 a来,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以2006年最低(0.246),2010年最高(0.540);总体质量相对较好,但也存在着污染加重的潜在危机;为此提出了改善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相关统计数据,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资源利用角度出发,构建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影响较大,资源利用居中,经济效益较小;2010—2019年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呈波动上升趋势,而经济效益呈稳步上升趋势。对此提出黑龙江省应在充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多方面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本文针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食品质量安全及市场体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绿色食品安全质量、完善绿色食品市场体制等解决对策,以期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林业产业的发展前景同传统的林业产业展现出较大的差异,极有可能对黑龙江省的经济状况产生较大的,波及到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建立与优化。本文通过对黑龙江林业产业发挥在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为黑龙江省的林业产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政策发展,实现黑龙江省林业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垦区采取了农业生态环保的相关措施,不仅改善了垦区农业生态环境,还促进了垦区经济的发展。基于此,从黑龙江省垦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入手,分析其环保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也是黑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农业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但是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农业生态环境出现种种问题,例如地力下降、水土流失等,都对农业生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的控制和治理黑龙江农业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构建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体系,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述了黑龙江省气候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作物生长发育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应这种变化的农业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丁志青  王金山 《农技服务》2009,26(7):171-172
分析了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农业的发展及农业气象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提出了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气象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主要省份之一,以其生态文明而著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广泛的经济观念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林业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在黑龙江省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林业发展作为重点发展主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认真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在黑龙江省林业工程中的重要性。1黑龙江省林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1.1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以2005—2016年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装备制造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MR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分析装备制造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MRE系统,从磨合阶段的基本协调状态向高度耦合阶段的良好协调状态演变;装备制造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3个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较高,相互作用程度较强,逐步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耗费大及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明确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和内涵,阐述了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提出了低碳经济下黑龙江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