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地区城市化问题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实施与国家整体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现状特征的基础上,以广西为例,引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开展了民族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区域差异特征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采用2013年广东省农业发展数据,利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对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评价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4个主因子分别是农业投入规模、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出效益,比较各个地区农业4个主因子得分排名,得出广东省各地区在这4方面出现较大差异,说明农业现代化内部发展不平衡;同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及综合排名得出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又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珠三角地区最强,粤东、粤西相当,处于中游水平,粤北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3.
方晓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94-22696
构建了包含18个指标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了2007~2010年各城市的总因子得分,并通过聚类分析将25城市分为3个梯队,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构建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各个地区的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在各区域制定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民族地区31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出各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进而提出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封闭式基金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封闭式投资基金业绩皆好于市场基准组合.  相似文献   

7.
王巧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88-8790,8834
选取9个第三产业评价指标,综合评价了河南省18个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把河南省18个地区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低分为5个等级。针对分析结果,从优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六大名茶中微量元素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六大名茶中微量元素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茶叶中Cu、Mn、Zn、Fe微量元素进行综合评价,为科学地开发利用我国茶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六大名茶中微量元素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利兵 《湖南农业科学》2010,(7):123-124,128
对我国六大名茶中微量元素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茶叶中Cu、Mn、Zn、Fe微量元素进行综合评价,为科学地开发利用我国茶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某班级学生某学期的各科成绩为原始数据,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大学生的主要学科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找到了反映学生能力的个性特征和综合评价方法。首先通过聚类分析,对学生进行分类;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找出了影响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给出了该专业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将得到的综合评价模型与常用的2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该方法可以弥补仅仅倦靠绩点分排名的不足。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是分析学生成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及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层次低等农村能源开发利用问题,采用国家统计局对我国农村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个地区的划分方式,对我国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及开发利用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我国农村能源产业总体表现出良好态势;2)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不同地理位置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各不相同,东部地区能源使用多元化,中部、西部地区完善农村电网工程,加大新能源使用力度,东北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解决冬季采暖问题;3)我国农村能源体系存在推广落后、发展基础设施落后、政策落后等问题。由于不同地区生活习性、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发展原因不尽相同,资源禀赋、农村能源供需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把地方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是解决农村能源建设问题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防的命脉,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密切相关,能源问题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能源生产和消费所引发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概述我国能源消费与未来能源供需预测的基础上,着重阐明包括能源安全与合作、能源产业与竞争力、能源技术与新能源、能源消费与"两型社会"建设等我国所面临的严峻的能源问题,指出我国能源建设必须实行"节能环保、结构多元、市场推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颈内动脉超声参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7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颈内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提取出反映血管顺应性、血液流速、管腔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4.08%;以因子得分行聚类分析将研究对象聚为3类,结果显示72.0%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以湖北、四川、美国、马拉维4产区23个白肋烟样品为供试材料,对8个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成分间存在相关性,因子分析提取得到3个主因子,即燃烧-氮因子、碳-烟碱因子、碳-氮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7.581%;聚类分析为白肋烟的评价和分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因子分析法在再造烟叶原料化学成分的可行性。[方法]对再造烟叶生产原料化学成分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再造烟叶生产原料主要化学成分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的4个主要因子代表了11个化学成分信息,其累积贡献率达86.65%;总糖、还原糖、总氮、钾和糖碱比的累积贡献率占38.54%,再造烟叶生产原料化学成分的因子得分与化学成分聚类分析基本一致。[结论]用因子分析对再造烟叶生产原料化学成分进行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兽类分布格局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系统对东北地区94个市县的兽类分布格局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兽类在各个特定分布区的分布特点,并结合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东北地区兽类动物地理分布格局,将东北地区兽类动物地理区划划分为5个区.结果表明:兽类的分布格局与食物组成、栖息地类型密切相关,区域环境一致性较高的地区,其兽类区系成分相似性亦较高,聚类结果一致性较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国各省(市、区)信息化发展水平与相关经济数据,构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省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比较,并针对不同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组别及地区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认识,为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论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加强农业生产竞争力的战略因素,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正确解释农业技术水平的区域特征及其成因,从而制定合理的区域农业发展策略,其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5大方面的12个指标尝试构建出评价区域农业技术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计算出我国各省区农业技术综合水平,简要分析了我国地区农业技术水平的状况,并进一步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农业技术水平差异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区农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冀华  王兴春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119-121,12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化石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供需差率越来越大,因此解决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发展生物能源势在必得。就生物能源的基本概念、当前国内外对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以及我国生物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了综述,指出我国能源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推动生物能源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因子分析和SOM网络的河南城镇化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影响城镇化的11个指标,结合基于SPSS16.0的因子分析和基于SOM网络的聚类分析,对河南省城镇化地区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各地市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最后据此提出了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