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于1983年,对金耳(Tremella mesenterica)的人工段木栽培进行了研究,均获得了子实体。其色泽和形状与野生金耳相同为橙黄色、脑花状,但朵型却比野生的大,最大的直径22厘米,最重820克。现将试验方法和结果简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种:取野生金耳的组织分离物接于PDA斜面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天左右,微黄褐色的菌丝即在试管斜面上长好。然后再将试管种接入装有木屑培养基(木屑78%、麦麸20%、石膏0.5%、糖1%)的瓶内,在25℃下培养20~25天,菌丝长满瓶,  相似文献   

2.
金耳段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是一种稀有野生名贵食、药用菌.金耳富含胶质,滑润爽口,是高级宾宴上的名贵佳肴,也是补益身心、延年益寿的滋补珍品.野生金耳分布于云南、四川、福建、山西、西藏等地.生长于初夏和晚秋的阔叶树枯木上.1982年,我所在山西中条山采得野生金耳子实体,经分离、纯化,选得8254优良菌株,并驯化段木栽培成功,亦可代料栽培.在自然环境下,我省一年可栽培一次.本文总结了山西高寒山区段木栽培金耳的高产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耳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欣  刘平 《食用菌》1989,(5):32-33
金耳是一种珍贵食、药用真菌。国内外学者对金耳研究多在形态、分类方面,人工栽培上很少报道。金耳自然产量很低,仅在云南有极少的商品,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因此,我们于1982年对野生金耳进行了考察.1983~1988年又进行了小试和较大面积示范推广,获得了成功,使产量从几百公斤增长到20吨,产值达百万元。人工栽培金耳的色泽、形态均与野生相同,子实体普遍较野生金耳大,最大朵直径达22cm,氨基酸含量也比野生金耳高,且生长周期短,投资少,收益大。  相似文献   

4.
商业部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为了尽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稀有的野生金耳为能够人工栽培的大宗商品,自1982年起,开展了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试验研究,现己在室内耳木上批量栽培成功。1984年9月13日在昆明召开了“金耳引种驯化、人工栽培”鉴定会,出席鉴定会的有云南农大段永嘉教授、西南林学院任伟教授、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臧穆付研究员、云南农大阮兴业付教授等十三位专家教授。根据试  相似文献   

5.
金耳(Tremella mesenterica)俗称黄木耳,是我国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和药用菌。它分布于云南、西藏、四川、福建、江西等省,主产区则在云南省丽江、中甸、维西、德钦等县。据报导,在挪威、法国、日本等国也曾发现过金耳。为了发展这一名贵品种,我们对金耳进行了菌种分离及有关试验。据初步研究,金耳是一种大型胶质真菌,其子实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人工段木栽培金耳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主要包括段木准备、购买菌种的保藏、接种、栽培管理、采收及采后加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关键技术。这些技术都是从我所多年的研究工作和实际生产过程总结而出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昆明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市科委高级农艺师刘学系及其孙延英、姚彻经过艰苦的探索和努力,袋栽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 Bandoni et Zang)首次获得成功,并获得了较高的生物学效率和产量,使珍贵金耳从人工段木栽培进入到袋料裁培。这是金耳裁培上的一大进步。按照他的袋栽方法,金耳将象银耳袋栽那样,迅速地走向千家万户,使广大菇农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使极其珍贵的金耳,走出高级宾宴的“禁区”,成为大众化的百姓食品。因此,金耳袋料栽培的成功,不仅是食用菌栽培者的一大福音,而且也是食用菌消费者的一大福音。左上图为金耳袋栽的发明者——  相似文献   

8.
1987—88年,我们在大理州漾鼻县进行咨询服务,提供金耳栽培技术和优良菌种,扶持40户农民种植8000根段木,到11月调查,除2户由于栽培管理技术粗放出耳率仅50%左右外,其余38户出耳率都在80—100%,出耳最多1根段木达68朵,最大子实体鲜重1050克,大小为22.8×18.9厘米,收入最高的栽培户一年达950元,超过当年投资总额的5.6倍,一般的收入也超过当年投资总额的4.1倍,当年出过耳的段木,第二年还可大量出耳.实践表明,金耳段木栽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副业,云南适生林木资源丰富,用段木栽培金耳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现将金耳段木大面积栽培的成功技术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金耳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子实体大型或中大型,胶质、细腻、清香可口,具有较丰富的营养成份。据分析,金耳除含有糖类、灰分及多种微量元素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人工栽培的金耳营养成分与野生金耳趋于一致,而氮基酸含量则普遍高于野生金耳。在国际市场上,金耳是一种畅销商品,换汇率高,每公斤30美元,折合人民币60元,我省自1954年经营出口以来,深受外商欢迎,历年供不应求。为了尽快变稀有野生资源为能够人工栽培的大宗商品,1982年,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普及银耳栽培的基础上,许多食用菌工作者很想栽培金耳。据笔者所知,目前山西、云南等省的一些科研单位,已把金耳驯化列入重点研究课题。为了避免重复,借贵刊一角把有关金耳菌种分离的方法介绍给读者,希望在继银耳之后,也能把金耳人工栽培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书评     
黑木耳、银耳、金耳、血耳是一类具有较高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胶质菌,其中黑木耳、银耳的生物学特性已有定论,人工栽培也早已规范化、规模化,而金耳、血耳相对落后。云南的食用菌工作者经过近20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终于使金耳的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并由刘平、汪欣同志总结成《金耳人工栽培技术》一书。该书的问世,填补了该项内容在国内、外的空白。 《金耳人工栽培技术》系统地介绍了金耳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长发育条件等生物学特性及金耳人工栽培技术。该书内容丰富、文字简炼,通俗易懂。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其在金耳菌种制作与金耳栽培、加工中的经验,尽可能以原汁原味的方式展示给读者。这些经验将是我国金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该书的出版发行将结束我国金耳人工栽培落后的历史,并为我国食用菌业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是珍稀的食(药)用菌之一,该野生资源较稀有且呈逐年减少趋势。为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们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金耳进行驯化栽培,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金耳的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但产业化栽培过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鉴于此,对金耳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介绍,对栽培技术进行回顾和综述,对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金耳产业化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耳人工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金耳(Tremella mesenterica)的研究,国内外多限于形态分类记述,在人工培养、食性和药性等方面发表过一些专题报导,但人工批量栽培成功的未见有报导。我所于1982~1984年在完成金耳资源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工栽培研究。一、木屑批量栽培 (一)生态及生物学测试  相似文献   

14.
李希政 《食用菌》2016,(2):57-58
正桑黄的人工栽培仍处于零星栽培模式,人工段木栽培技术的推广需要同其它食药用菌一样,必然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才能更好的为广大消费者造福,才能真正体现桑黄的价值,彻底打破我国桑黄资源被国外疯狂掠夺的现状,让越来越多的人工栽培产品替代野生产品,从而实现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因此,桑黄人工段木栽培技术的成熟性是其规模化栽培的关键。现将其段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时间安排  相似文献   

15.
出耳期金耳的杂菌感染是制约金耳代料栽培的主要因素。采用ITS2高通量测序和形态学鉴定,对出耳期金耳感染的真菌群落种类和比例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袋料栽培金耳出耳期感染主要真菌群落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木霉属(Trichoderma)、镰刀霉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考克娃酵母属(Kockovaella),其中木霉属(Trichoderma)相对丰度最高,在三个样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35%和19%。对分离得到100个菌株形态学鉴定,其中主要为木霉属(Trichoderma)、镰刀霉属(Fusarium)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且木霉属分离菌株数最多,有75株。  相似文献   

16.
石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龙爪花、蟑娜花、平地一声雷等,系石蒜科多年生宿根性花卉。原产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在云南分布很广,其中丽江、大理为野生石蒜的主要观赏地。石蒜的花朵色彩鲜艳而柔和、花形优美多变,被誉为地被植物中的一朵奇葩。但在云南多生长在山野阴湿处、丛林下和河岸边,人工栽培甚少.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300千克来自省内丽江、香格里拉、大理、禄劝、武定的野生松茸进入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很快这批品质优异的松茸,就被省内外的客商抢购一空。据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相关人员介绍,松茸作为云南省重要的野生菌品种,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誉美名。每年从3月下旬开始,就会陆续有产自香格里拉的松茸上市,但量很小,品质也相对较差,价格却是一年中最贵的,每千克1万~2万元。随着雨季到来,以及省内其他地区野生松茸的陆续上市,尤  相似文献   

18.
王玉万  王云 《食用菌》1989,(5):19-20
粗毛硬革菌(Sfereum hirsutum)为金耳(Tremella aurantia)耳友菌。研究表明,只有粗毛硬革菌存在时金耳才能在木屑或木段上发育结耳。其原因之一,是金耳菌丝体本身没有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必须依赖于粗毛硬革菌分解木质纤维素来为之提供易于利用的碳源。金耳的这种营养特性和其同属的银耳是一样的。因此,研究粗毛硬革菌的木腐生理,是开展金耳人工栽培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将对粗毛硬革菌的木腐生理及其酶学基础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过去,用于栽培食用菌的段木,主要是枹属的小圆木。但近年来,随着栽培方法的系统化以及盛行终年栽培,天然段木的供给受到了限制,而且造成了段木价格提高。于是,人们期望有价格便宜、量大的人工段木来代替天然段木。本发明实现了上述要求,它采用木材碎片和锯屑等废料作木质基材,加上粘结剂使其成型。由于在其木材细胞腔内含有空气,有利于木腐菌繁殖。  相似文献   

20.
李海鹰  戴建树 《食用菌》1992,14(6):12-13
目前国内外用于食用菌人工段木栽培的菌种种型多为瓶或袋装的木屑种,少量由菇木加工而成的棒状种.在实际应用中,这些菌种或因其接种时费工费料,或因其成活率低而不尽人意.为此,笔者借鉴国内外的制种技术,结合我国国情,揉合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食用菌深层发酵和塑料包装的真空吸塑技术,研究成功了新型颗粒菌种,现将它的特点、生产工艺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