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花卉盆景》1994,(12):28-29
本刊今年第十期彩页(插八)发表了一组日本杂木类盆栽照图,十一期《盆景世界》又刊出了一组供鉴赏的杂木盆栽姿形黑白图。这里再转载《盆栽世界》的一篇杂谈,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刊多年来曾陆续发表过不少文章和作品照图,介绍某一地区(市、县)盆景事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创作经验和作品特色。如今年第三、四期介绍福建霞浦盆景即是其中之一。本期介绍北京地区园艺工作者周国梁同志和他的盆景艺术。我们希望各地盆景协会或研究会,都能组织人力,撰写稿件,把本地有代表性的盆景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同志的创作经验和他们的作品向大家推荐,以便沟通讯息,相互学习,交流技艺,共同提高,为发展我国盆景事业携手前进。为此,本刊特开辟《盆协园地》专栏,为大家提供版面。欢迎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3.
《中国花卉盆景》2004,(10):52-53
根据不少同志建议,"盆景世界"栏目本期集中选发几位爱好者的作品,供大家鉴赏批评。我们计划从2005年第一期起,将每期有一整版选发业余作者的盆景照图。来稿时,请简要写明个人情况(何时开始,学了几年)。同时希望大家能关心这些作品,用一二百字进行点评,实事求是,好在何处,哪儿不足,怎样改进……不说套话,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4.
拜读余寒同志《师法造化回归自然——浅议配件的合理应用》一文(1996年7期《中国花卉盆景》)特别是文中指出冯舜钦先生的《独钓寒江雪》的瑕中之疵一节,使我陷入了沉思:1992年秋,在南京举行的一次盆景盛会上,我和余寒同志都曾聆听过冯先生的雪景专课。对冯先生的成名之作评首论足,似有不恭之嫌。但余寒同志为艺术而不避嫌,也就引发了笔者的话题:以古诗词句题名或再现古诗词中之景,必须理解原作,开掘内涵,才能尽善尽美,无懈可击。勿容置疑,在诸多以钓叟作配件或题名与“钓”有关的盆景作品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独钓寒江雪》了。该作曾数次修改。故有几种不同的照图。《中国盆景佳作赏析与技艺》收录的为其一,马文其  相似文献   

5.
刘国恩同志制作的盆景,我们已经做过介绍。这里再次向大家推荐几幅真柏盆景照图。作品的素材全部是作者耐心地由幼苗地栽经十多年培养而成。这是最值得大家向他学习的地方,每一位盆景工作者,务必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杜绝采挖、砍伐野生树木的不良行为,我们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多多地向我们提供有关自育素材培养盆景的经验,为盆景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卉盆景》九五年第一期刊出《谈树木盆景“搏”的创作》一文,并附图照。笔者拜读赏析之余,颇有几点质疑,愿与盆景界同好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刊去年第12期上,发表了殷老的《多种合栽树桩盆景的制作》一文。今选刊张同志的赏析文章一篇,供读者参阅。盆景艺术大师殷子敏.虽已毫桑之年,但仍然壮心不已,不懈地致力于盆景艺术的探索和研究。近几年来,他苦苦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盆景的表现形式与内容更加贴近大自然的客观面貌?于是二多树种合栽式树桩盆景这一构思,经过殷老不  相似文献   

8.
改作地点:文华盆景联谊园改作时间:2012年10月16日盆景改作不仅是盆景制作的继续,更是盆景的再创作。若是改变表现形式的改作,那不光是从另一思路的再创意,更是一次挖掘主体潜艺价值的实践。图1~3分别是一盆悬崖式盆景的正、右、左三个面的树像。从图照不难看出,枝叶过密,而且飘长过长,过渡不  相似文献   

9.
陈洪奎 《中国花卉盆景》2006,(10):F0003-F0003
梁悦美女士是享誉世界的盆景艺术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共同的盆景艺术大师,她的佳作不断问世,笔者在此仅选择一件真柏盆景(见照图),加以欣赏。  相似文献   

10.
为使盆景造型更臻完美,对照盆景照图研究如何改进,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近得李茂辉同志一件不同时期的两幅照片,经仔细观察,试作分析如下: 照片3中的六月雪,长势茂盛,白花点点,观赏面明确,枝片布局合理,可见培养者富有养护经验,同时具有较好的造型设计能力。然而,培养者的目标是将它逐步加工成  相似文献   

11.
与中国体育的阴盛阳衰相反,中国(大陆)盆景向来是男人的世界。涉足这一领域且有所建树的女性很少,在国家级权威性刊物上展示自己作品的女性更少。但在《中国花卉盆景》上常能看到王秀莲女士的山石盆景照图,这无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与王秀莲女士素不相识。从案头资料中知其是山东潍坊人,工艺美术师,园艺与盆景艺术学习班的早期学员。仅此而已。王秀莲的山石盆景照图早在十年前就公开发表了(见《中国花卉盆景》87.5),整整一版,四  相似文献   

12.
本刊今年第四期《作品鉴赏》栏目中选登了几幅盆景照图之后,陆续做到不少读者的来稿来函,对所刊作品既有肯定性的意见,也有具体的修改建议。现选发一部份,供研讨参考。我们一贯认为:虚心倾听多方面的意见,汲取有益的建议,互相切磋,反复琢磨,不断锤炼,是提高盆景枝艺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促使盆艺工作者进步的动力。我们欢迎大家本着“双百”方针,对本刊发表的所有盆景作品,都可“评头品足、“说三道四”;这样做,必将有利于我国盆景艺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笔者反复欣赏了刊登在《中国花卉盆景》1993年第5期彩页上的三幅福建盆景照图后,明显地感觉到盆景的作者从选桩开始,继而假植,定向培育,最后到上盆定植,修剪定型,日常养护的全过程是多么地认真、严谨、科学。做到了师古而不泥古,有流派特点又博采众长,给人以新的面目。这三件作品同为岭南风格,但表现手法和追求意趣各不相同,现  相似文献   

14.
谢克英先生在本刊1994年9、10两期发表了《银花满天》、《阅尽人间春色》和《田园乐》三幅盆景照图(见94年9、10期),引起了人们的注目。谢先生是一位电子工程师,工作十分繁忙,搞盆景,纯属业余,且涉足这门艺术的时间不算长。但纵观其三盆作品,不论在培植管理、造型立意等方面,都显示出较深的功力。  相似文献   

15.
讣告     
植物盆景,随着时光的流动,它总是要这样那样,或快或慢地不断变化着。做为一个盆景人,怎样遵循、把握这种变化,适时的使用恰当的技艺、技巧予以改作,以求得变化和在变化中又求得新意。这,实际上是一个盆景人,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提高的过程。 2001年,文者虽在《中国花卉盆景》当年的第8期,写了一篇《我给一株铁树接个头》的文章,介绍自己这盆拱卫式铁树盆景的制作经过(见图照1)。至今,已有四五个年头了,盆景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被接上的那个大的球体,底部周围也丛生了不少子球。这样就对原来盆景的整体和谐有了不少的冲击,美的画面受到了影响。于是就动了改作念头。  相似文献   

16.
贵刊10月号刊登了我的一盆水榕盆景照图。现谈谈自己的一点制作体会,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图照1是作者去年用软石制作的一件小型山水盆景,山体高度仅20厘米,除山峰是一整块石,其峰底垫石和周围以及右边小山却用12~13块小石。因为当时石料的可选性大,用石都是同质、同色、同纹理,因而石与石之间的粘结较掩蔽,不显露人工痕迹。  相似文献   

18.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展品或发表的作品照图),一些山石盆景作品时常出现高山顶上栽植大树的现象。如《中国花卉盆景》2001年第1期彩页张老小的《武陵耸秀》(黄杨)、张太春的《祈盼》(铺地松)等等。笔者认为,这种表现手法违背自然之理,值得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建议修改的几件作品,其照图曾多次发表于《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上。有的曾获过金奖,有的被名家推荐。但笔者欣赏后感到,几件盆景作品在关键部位,存在着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除用文字叙述建议外,并利用原作照图,剪裁拼接成修改图,较真切易见,便于读者对比分析。一、李国兴制作的雀梅盆景《岭南春》,树桩上部保留原桩胚一段树干,过直,过粗,截面明显,方向和整体也不协调,看了觉得该盆景仍是一个残桩,而不是一株完整的大树,所以应该截除这段残于,在此处修整培养出一个美观的树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去年第二期载钱安同志关于《我国现代盆景的风格流派》一文,认为我国现代盆景可分为北派和岭南派两大主要流派。从地域、选材、手法和整体造型等方面分析,我以为我国现代桩景风格流派已不再是北派与岭南派的两军对峙局面,而已形成了以成都、杨州和南通等地为代表的北派,以厦门和广州等地为代表的岭南派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