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离子束加工     
一、等离子体及离子束的形成 (一)等离子体发生器这里所谓等离子体,是指以全部或局部电离为特征的高温状态下的气体。把电场施加到电离的气体上,便出现分离现象而产生一股离子流,而且使这股离子束得到加速,正如电子束能被加速一样。根据加速电势的大小,可以把产生离子体及其离子束的装置区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2.
离子注入生物效应及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本文论述了荷能离子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探讨了注入离子动量、能量和质量沉积过程的生物学效应,报导了离子注入引变育种的初步结果,分析了离子束生物技术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物理技术在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同时为提高玉米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益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利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对筑糯2号玉米种子进行不同电流(250~2000mA)等离子体处理,研究等离子体处理对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电流等离子体处理玉米的植株性状、产量和抗病虫能力均比对照(未处理)明显提高,植株株高提高30~40cm,穗位高提高10cm左右,每株果穗数增加1~2个,果穗长增加2~4cm,产量增加0.1~0.5kg/株,其中,以电流1500mA等离子体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由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离子束应用技术研究”.在合肥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下多项课题的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双季晚粳糯稻新品种皖稻82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稻82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将测59/春江03糯组合后代经离子束辐照处理选育出的常规粳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等特性,于2005年通过安徽省审定。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通讯》2005,(4):45-45
2月28日,位于科学岛上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传出好消息:由该所科技工作者主持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离子束应用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了中科院和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低能氮离子束、紫外线与γ射线辐照对黑松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对黑松花粉的损伤效应与γ射线和紫外线照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氮离子束剂量-萌发率曲线呈“马鞍型“和氮离子束注入诱发花粉管顶端肿胀,这说明低能离子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γ射线和紫外线的不同.认为花粉和花粉管是研究离子注入生物学效应机制的理想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8.
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应用背景是激光推进,本文采用二维数值模拟方案,对激光推进所涉及的激光维持等离子体的特性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研究中考虑了工质对激光能量的吸收与辐射热损失,以及吸收室形状对激光维持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有助于了解激光推进中激光维持等离子体产生的物理机制及有关的复杂流动与传热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重点创新项目的支持下,等离子体所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植物研究组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低能离子辐射的诱变机理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信息荟萃     
《农村新技术》2004,(3):54-55
不用耕耘的水稻新品种 一种不需要翻地、整地、育秧、插秧的早、晚稻兼用型新品种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安徽芜湖市星火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应用离子束诱变技术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耐春寒、生育期适中、休眠期短、对光温不敏感、米质优  相似文献   

11.
12.
匙吻鲟摄食器官数量性状胚后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匙吻鲟摄食器官发育期较长,全长65.5mm,以前为仔稚鱼期,摄食方式为吞食,适口饵料粒径大于0.3mm,阶段口径,口宽及齿的数量发育较快。全长65.5mm后开始出现鳃耙,其长度及过滤面积呈幂函数增长,显示具有较强的过滤能力。滤食阶段,鳃耙间距小于0.1mm,饵料规格与鳙相似。本文对匙吻鲟口及鳃耙数量发育进行了回归分析,并探讨了其摄食器官数量性状与食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匙吻鲟摄食器官发育期较长,全长65.5mm,以前为仔稚鱼期,摄食方式为吞食,适口饵料粒径大于0.3mm,阶段口径,口宽及齿的数量发育较快。全长65.5mm后开始出现鳃耙,其长度及过滤面积呈幂函数增长,显示具有较强的过滤能力。滤食阶段,鳃耙间距小于0.1mm,饵料规格与鳙相似。本文对匙吻鲟口及鳃耙数量发育进行了回归分析,并探讨了其摄食器官数量性状与食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夏溪 《热带生物学报》2020,11(2):210-216
使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和电子束辐照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干种子,观察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情况,以确定适合紫薇的辐照类型和剂量。结果表明:在辐照剂量范围内2种辐照的种子发芽率均出现先促进后抑制的现象,成苗率随辐照剂量增加显著降低;60Co-γ辐照对幼苗株高有先抑制后促进的现象,电子束辐照对幼苗株高有抑制现象;2种辐照对幼苗分枝长和分枝数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随辐照剂量增加显著降低;60Co-γ辐照对幼苗地径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电子束辐照产生的变异较大;2种辐照对幼苗生长的综合分析显示在相同剂量条件下(250 Gy),电子束辐照处理下的紫薇幼苗分枝更长,地径更高;电子束辐照对紫薇幼苗分枝长和地径产生的变异更大。根据成苗率估算,紫薇干种子60Co-γ适宜辐照剂量为113.06~299.63 Gy,电子束适宜辐照剂量为245.5~372.24 Gy,紫薇对60Co-γ辐照的敏感度更大。本研究结果可为紫薇辐照育种提供依据,促进紫薇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对饮料中2种添加剂甜蜜素、山梨酸钾分离测定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Ion Pac AS19(4 mm×250 mm),流动相为20 mmol/L KOH溶液,流速为1.0 m L/min,抑制器电流为50m A,柱温为30℃,压力为1 668 Psi,一次进样,8 min内完成分析过程。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的特点,可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6.
应用加速氩离子辐射水稻干种子,分析了M_2数量性状(抽穗日数、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着粒数、穗实粒数等)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力随吸收剂量的不同而有差异,各性状都在60~120Gy剂量范围内表现较高的遗传力。各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也因处理剂量的不同而有变化,以吸收剂量60~120Gy范围能诱发奋性状较大的遗传变异。M_2各性状的相对遗传进度因吸收剂量的不同差异较大,但各性状都有一个适宜剂量范围。在各自的适宜剂量范围内,各性状能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7.
改进末端执行器的采摘成功率是提高采摘机器人采摘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在相同剪切速度和果柄直径下,采用简支梁的剪切方式比采用悬臂梁剪切方式更容易剪断果柄,而通过夹持机构夹住柑橘再进行剪切能实现简支梁方式剪切果柄,因此可在末端执行器增加夹持机构来提高末端执行器的采摘成功率。通过对柑橘的极限挤压试验,得出柑橘在受压面直径为14.12 mm的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为14.0 N。据此结果和柑橘相关参数,设计了夹持机构手指,并确定了其对柑橘的最大夹持力不超过102.41 N,同时根据前期研究成果和果柄受力分析,确定夹持机构的最小加持力不得小于3.79 N。由夹持机构运动特点完成控制系统设计,建立夹持机构三维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与验证。制作了夹持机构样机并进行了不同品种柑橘的夹持实验,并将夹持机构安装在末端执行器上,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进行无夹持机构和有夹持机构的采摘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夹持机构可实现对各品种柑橘的无损夹持,增设夹持机构后末端执行器采摘成功率由70%提升至85%,对末端执行器采摘成功率有显著提升,从而提高了采摘机器人的采摘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低能离子束辐照对小麦萌发及幼苗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鉴 5 4、豫农 1 1 8及豫麦 1 8号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剂量率、剂量离子注入对小麦种子出苗率及其幼苗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发现 :随着剂量率和剂量的增加 ,小麦的出苗率逐渐降低。剂量率间差异显著 ,品种间有辐射敏感性差异。 1mA剂量率条件下幼苗活力指数增加 ,表现为刺激效应 ,2mA、3mA剂量率条件下幼苗活力指数随着剂量的增加逐渐下降 ,表现为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不同品种的大豆风干种子,既能使M_1的苗高、成株率、孕性、根瘤的固氮酶活性等产生明显的辐射损伤效应,又能诱发M_2的叶绿素、生育期等性状的突变;同时,还表明,电子束与~(60)Co-γ射线相比,具有辐射损伤较轻、诱变效率较高的特点。可以认为电子束是一种较好的诱变源。  相似文献   

20.
加速重离子辐射对玉米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不同剂量的3种高传能线密度的加速重离子氖—20、氩—40及铁—56,与低传能线密度的钴—60γ射线分别照射具标志基因(Lw_1/Iw_1)的玉米干种子,以当代植株叶片黄白条纹产生频率为指标,比较其诱发效应。结果表明:在所用剂量范围内,此4种辐射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为直线。氖—20、氩—40及铁—56重离子束对应于钴—60γ射线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分别为2.02、8.31和12.45。叶片具黄白条纹的植株自交,后代仍有黄白条纹。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黄白条纹部位的叶肉细胞及其内的叶绿体形态结构明显不同于正常绿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