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大白种猪的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建10个独立血统10头公猪、80头母猪舍3个品系的大白核心选育群,开展高性能专门化品系选育.通过场内种猪测定,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策略,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单项育种值,计算个体综合选择指数.经过4个年份的选育,2009年份比2006年份平均校正增重公猪提高7.90%,母猪提高7.41%,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达100kg体重日龄缩短了1.176天:平均校正背膘厚公猪下降了9.54%,母猪下降了7.54%,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达100kg体重背膘厚EBV值减少0.159mm,母猪总产仔数逐年提高,产仔数EBV值增加0.029头,但改进不明显;综合选择指数提高了3.84%,选育达到预定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基于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animal model 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AM-BLUP)的选择指数对杜洛克猪生长及繁殖性状的选育效果。【方法】在采用AM-BLUP方法估计个体目标性状育种值基础上,以达100 kg体质量日龄(相对权重0.7)和100 kg活体背膘厚(相对权重0.3)为主选性状构建选择指数,对1个闭锁的杜洛克猪群开展持续7年(2013—2019年)的选育,系统分析选育期间猪群6个生长及繁殖性状表型值、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breeding value,EBV)、选择指数及近交系数的变化。【结果】相较于2013年,2019年猪群达100 kg体质量日龄、100 kg活体背膘厚和30~100 kg料重比分别极显著缩短4.45 d、降低0.52 mm和降低0.05 (P<0.01);初产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分别提高0.99头(P<0.05)和1.02头(P>0.05),产活仔数分别提高0.72头和0.49头(P>0.05),21日龄窝重分别降低0.39 kg和提高6.20 kg (P&...  相似文献   

3.
MUC13是控制仔猪大肠杆菌F4ac易感或抗性的主效基因。该研究利用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闭锁继代与开放选育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250头杜洛克育种核心群实施连续3个世代的基因检测和性能测定,筛选出MUC13抗性纯合基因型种群。经测试,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哺乳期的同胎次20窝育种群母猪与20窝扩繁群母猪相比,断奶前仔猪腹泻发生率分别为8.7%和18.4%(P0.01),但断奶成活率两组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育种群3个世代的测定选育结果分析发现,第1和第3世代间达100 kg体质量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但活体背膘厚相比减少1.46 mm(P0.05),同时还发现,3个世代中MUC13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生长速度和活体背膘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说明,MUC13基因抗性纯合有利于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并能有效降低活体背膘,但对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MUC13是控制仔猪大肠杆菌 F4ac易感或抗性的主效基因。该研究利用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闭锁继代与开放选育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250头杜洛克育种核心群实施连续3个世代的基因检测和性能测定,筛选出 MUC13抗性纯合基因型种群。经测试,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哺乳期的同胎次20窝育种群母猪与20窝扩繁群母猪相比,断奶前仔猪腹泻发生率分别为8.7%和18.4%(P<0.01),但断奶成活率两组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育种群3个世代的测定选育结果分析发现,第1和第3世代间达100 kg体质量日龄差异不显著( P>0.05)、但活体背膘厚相比减少1.46 mm(P<0.05),同时还发现,3个世代中 MUC13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生长速度和活体背膘差异均不显著( P>0.05)。综上说明,MUC13基因抗性纯合有利于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并能有效降低活体背膘,但对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6个独立血统的6头公猪、30头母猪组成的杜洛克猪核心选群。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策略,实施准确的场内种猪测定、应用GBS软件进行遗传评估、按综合选择指数进行严格的种猪选留,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三世代与零世代相比,达100kg日龄平均下降了8.44%(P〈0.05),背膘厚平均减少了18.26%(P〈0.01),外貌评分指数显著提高(P〈0.05),父系指数平均提高了19.30%(P〈0.01),基本形成了具有明显父系种猪特点、性能优秀的杜洛克种猪核心群。  相似文献   

6.
由6个独立血统的6头公猪、30头母猪组成的杜洛克猪核心选群。采用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选育策略,实施准确的场内种猪测定、应用GBS软件进行遗传评估、按综合选择指数进行严格的种猪选留。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三世代与零世代相比,达100kg日龄平均下降了8.44%(P<0.05),背膘厚平均减少18.26%(P<0.01),外貌评分指数显著提高(P<0.05),父系指数平均提高了19.30%(P<0.01),基本形成具有明显父系种猪特点、性能优秀的杜洛克种猪核心群。  相似文献   

7.
为检验大白猪母系选育效果,分别在选育群一世代、二世代、三世代后代仔猪中选取日龄、体重相近(P>0.05)的公母猪进行为期80 d左右的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随着世代选育进展,公母猪的结束体重显著增加,达到100 kg体重的日龄显著缩短(P<0.05);母猪30~100 kg体重的日增重及公母猪出生-结束日增重均呈增加趋势(P<0.05),同时耗料量增加,饲料利用率下降(P<0.05);公母猪背膘厚显著增加,公猪眼肌面积显著下降(P<0.05),母猪变化不显著(P>0.05);产仔性状比较稳定(P>0.05),35 d断奶重和35 d断奶个体重明显升高(P<0.05).可见生长速度、增重及断奶重这些指标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增重的同时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眼肌面积以及降低背膘厚是兼顾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法系大白猪性能测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育繁殖力高、生长性能好、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大白猪新品系,对2011年引进的79头法系大白猪开展了适应性研究和性能测定。结果显示,经过两个世代的选育,法系大白猪的初产总产仔数14.00头,经产14.90头;同时,公猪达100 kg时间为164.53日龄,背膘厚为7.19 mm,日增重843.27 g,母猪达100 kg体重时间172.93日龄,背膘厚为9.21 mm,日增重823.74 g;屠宰率76.10%,瘦肉率65.48%,肌内脂肪含量1.93%。  相似文献   

9.
ZFD专门化品系猪主要选育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应用SPSS150软件的Canonical correlation模块的Cancorr程序对247头ZFD专门化品系猪主要选育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筛选起主要作用的性状,以更有效指导育种工作。ZFD专门化品系猪的主要选育性状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重性状、体尺性状、100kg体重校正日龄和背膘厚3组性状间均存在较强相关。体重性状与体尺性状间、体重性状与100kg体重校正日龄和背膘厚间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分别为0.891和0.925,占总相关的95.90%和99.00%;体尺性状与100kg体重校正日龄和背膘厚间的第一、二典型相关系数均达显著相关(P<0.05),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841,占总相关的96.09%。分析表明,12项选育性状中6月龄体重、6月龄体长、胸围、100kg体重校正日龄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ZFY专门化品系猪主要选育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ZFY专门化品系猪的主要选育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性状、体尺性状、100 kg体质量校正日龄和背膘厚3组性状间均存在较强相关性.体质量与体尺性状间、体质量性状与100 kg体质量校正日龄和背膘厚间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P<0.01),分别为0.828和0.85,占总相关的92.11%和97.80%;体尺性状与100 kg体质量校正日龄和背膘厚间的第一、二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相关(P<0.05),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607,占总相关的78.52%.分析表明,12项选育性状中6月龄体质量、胸围、腹围、100 kg体质量校正日龄和背膘厚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300龄罗曼蛋鸡384羽,随机分为对照和试验两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一重复48羽。饲喂相同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添加100mg/kg金霉素。试验进行90天,并屠宰测定。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金霉素命名产蛋率、蛋壳相对重和蛋壳厚度分别提高了4.40%(P<0.05)、7.51%(P<0.05)和10.17(P<0.05),料蛋比降低了3.73%(P<0.05)。但对采食量和其它蛋品质指标无明显影响。腹脂率和肝脂率呈降低趋势(P<0.05),腹脂中激素敏感脂酶活性呈增高趋势(P<0.05),甘油三脂含量减少了16.57%(P<0.05)。上述结果提示,金霉素通过提高与产蛋相关的各种酶活激素水平,可明显改善蛋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  相似文献   

12.
杉木种子园子代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子代遗传变异规律,提高杉木群体良种选育效率,以浙江省17个杉木种子园子代为研究材料,于1998-1999年,在临安市横畈林场采用10区组、3-4株小区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营建2片子代试验林。自造林后第2年起,连续6 a调查测定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和侧枝性状等,在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种子园子代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以及年-年之间的生长相关和秩次相关等。结果表明,种子园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之间呈极紧密相关,相关系数rp和rg达到或近于1.0,通过胸径对材积进行间接选择,选准率100%。冠幅、盘间距与生长性状之间分别呈中度相关和轻度-中度相关,盘侧枝数与生长性状之间在遗传上没有相关关系,每米侧枝数则有负相关关系。不同年龄之间的年-年生长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其生长秩次变化在2-3年生时已逐渐稳定,5-6年生时基本稳定,rs高达0.96-0.99。在杉木种子园子代测定中,早期选择可从造林后第2年生长期结束时开始,但其选择率必须比第2次选择增加1倍。在此前提下,如以6年生选择作为第2次选择,选准率达100%,即在6年生选择时能入选的植株,在此情况下将无一漏选。表7参30  相似文献   

13.
王老七  聂芙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22-2624,2626
将24头21日龄仔猪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4头(28日龄不断奶),分别于21、27、30、33、36、42、49日龄屠宰,每次宰杀2头,公母各1;试验组10头(28日龄开始断奶),分别于30、33、36、42、49日龄屠宰,每次宰杀2头,公母各1.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①仔猪在断奶后第2、5、8天,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数分别下降4.6%(P>0.05)、27.0%(P<0.05)和22.0%(P<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则分别上升10.3%(P>0.05)、50.0%(P<0.05)和28.9%(P>0.05);N/L值分别升高23.4%(P>0.05)、85.7%(P<0.01)和58.1%(P<0.05).②仔猪断奶后第2、5天,血清γ-球蛋白含量分别下降7.9%(P>0.05)、4.8%(P>0.05);在断奶后第8、14、21天分别增加2.9%(P>0.05)、27.2%(P<0.01)和18.2%(P<0.05).③在免疫后第7天,仔猪血清SRBC抗体效价低1.61个滴度(P<0.05);免疫后第14天,低0.5个滴度.④在断奶后第2、5、8、14、21天仔猪胸腺相对重量(脏器重/体重)分别下降54.6%(P<0.05)、47.6%(P<0.01)、48.3%(P<0.05)、39.8%(P>0.05)和38.8%(P>0.05);脾脏相对重量分别下降20.4%(P>0.05)、34.1%(P<0.05)、34.4%(P<0.05)、42.3%(P<0.05)和32.1%(P>0.05);肾上腺相对重量在断奶后第2、5、8天分别升高41.0%(P<0.01)、28.2%(P<0.05)和13.2%(P>0.05).⑤组织学观察表明,试验组仔猪肾上腺皮质部肥大,整个皮质区有大量被染成空泡的脂肪微粒;同时大量红细胞散布于皮质区的束状带.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镁对肉仔鸡红细胞体外氧化应激的敏感性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本试验用96只1日龄的AA肉仔鸡随机分配为低镁日粮组(镁含量1.2 g/kg)和对照组(镁含量2.4 g/kg)。在体外氧化应激反应体系中,低镁组肉仔鸡红细胞丙二醛(MDA)的生成量高于对照组(P<0.01),低镁日粮显著提高红细胞膜的各向异性参数(P<0.05);低镁组肉仔鸡红细胞的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了17%,丙二醛(MDA)的含量升高了19%(P<0.05),红细胞膜的镁含量降低18%(P<0.05);低镁日粮组肉仔鸡红细胞膜胆固醇的含量(P<0.05)及胆固醇/磷脂比(P<0.01)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表明低镁日粮削弱了红细胞的抗氧化系统从而提高红细胞对体外氧化应激的敏感性;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的提高和丙二醛(MDA)的积累可能是低镁日粮降低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卵磷脂在哺乳母猪上的应用效果,本试验设4个处理组,第Ⅰ组喂给基础日粮,第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豆油,4%卵磷脂,4%卵磷脂+4%豆油。结果表明:各添加组都显著提高了20日龄、28日龄仔猪窝重(P<0.05),显著提高了20日龄母猪泌乳量(P<0.05),混合添加组作用极显著(P<0.01);只有混合添加组显著降低了泌乳期母猪失重(P<0.05),使母猪断奶后至发情间隔显著缩短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均降低了仔猪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刘伟  詹凯  许胜  李俊营  徐姗姗  唐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52-153,156
将樱桃谷父母代鸭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日粮中添加1%复合免疫调节剂,饲喂45d,统计2组肉种鸭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组产蛋率显著高于不添加复合免疫调节剂的对照组(P〈0.05),平均蛋重差异不显著(P〉0.05);蛋品质测定各指标中试验组蛋黄颜色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各指标2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鸭群死淘率低于对照组鸭群死淘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证实,本课题筛选出的复合免疫调节剂能有效改善低温、潮湿环境因素所致低产樱桃谷父母代肉种鸭的生产性能,适合在冬季寒冷季节肉种鸭日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机放养经过鉴别的科宝48肉仔鸡,采用基本一致的消毒、用药、免疫程序在每周监测鸡只的采食量、体重、成活率以及观察现场的鸡群状况,并将利润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公母分养的肉仔鸡,公鸡组料肉比、增重、采食量极显著高于混养组(P0.01),死淘率显著低于混养组(P0.05);母鸡组死淘率、采食量极显著低于混养组(P0.01),增重显著低于混养组(P0.05),料肉比与混养组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饲养成绩,分养的利润高出混养0.48元/只,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公鸡利润极显著高于混养(P0.01),母鸡利润显著高于混养(P0.05)。  相似文献   

18.
SMB对乏情母牛诱导发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SMB,氯前列烯醇和三合激素处理138头产后乏情母牛,以期诱导发情。结果表明,SMB及其辅助激素处理比未处理对照组极显著地提高发情率。处理后6,21,45d内的发情率分别为74.5%,80.4%和84.3%;但处理后6c的受胎率为23.7%,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日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乳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种鸽产蛋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体质量和产蛋性能相近的180对种鸽,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对种鸽。5个处理组种鸽分别饲喂含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5%、16%、17%、18%和19%的日粮,试验期包括种鸽产蛋期、孵化期、乳鸽哺育期和种鸽再产蛋期,共计1个生产周期。【结果】与其他处理组相比,饲喂18%粗蛋白质日粮组在乳鸽1~14日龄和1~21日龄平均日增质量均为最大,比15%粗蛋白质日粮组分别增加7.3%(P0.05)和3.2%(P0.05)。试验期间,各处理组间种鸽的采食量和料质量比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15%粗蛋白质日粮组相比,18%粗蛋白质日粮组乳鸽的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分别显著增加2.7%和6.4%(P0.05);胸肌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10.5%和11.4%(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18%和19%粗蛋白质日粮组种鸽的产蛋间隔可缩短1 d(P0.05);在种鸽哺育期间和乳鸽上市后1周内,18%粗蛋白质日粮组产蛋种鸽的比例最高(P0.05)。【结论】综合各指标和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结果,18%粗蛋白质日粮组乳鸽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种鸽的产蛋性均较好,建议孵化和哺育期种鸽日粮适宜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