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麦蚜是宝鸡市小麦生长后期的主要害虫,其发生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文章在介绍麦蚜发生危害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2017年宝鸡市麦蚜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做到统防统治;选用抗蚜耐蚜小麦新品种;科学管理,减少蚜虫危害;保护利用好麦蚜天敌;加强药剂防治等措施,以期对今后的小麦生产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杀虫剂对麦蚜、天敌及后茬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和田间测试了几种杀虫剂对麦蚜、天敌及后茬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啶虫脒和吡虫啉对天敌瓢虫和麦蚜的选择性最高,对捕食性天敌杀伤率小,对麦蚜防治效果好,且田间连续多年使用吡虫啉防治麦蚜对后茬玉米田天敌和害虫种群影响相对较小;其次是抗蚜威对天敌和麦蚜的选择性较高;另外,赛丹对天敌和麦蚜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氧化乐果和杀灭菊酯对天敌不具选择保护作用,在防治麦蚜的同时大量杀伤天敌,同时显著降低后作玉米田天敌的数量和益害比。  相似文献   

3.
小麦蚜虫与天敌消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蚜是我县小麦上的重要害虫,常年发生,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但我县麦田中天敌种类和数量较多.几年来,我站植保人员在布隆乡、温巴什乡及县农技站试验地对小麦蚜虫、天敌种类及相互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4.
麦蚜和天敌田间种群动态及天敌控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为了掌握麦蚜和天敌的田间种群动态及天敌的控蚜效能,有效地利用自然天敌防治麦蚜,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1984~1989年我们进行了麦蚜和天敌田间种群动态及天敌控制效果的研究。材料与方法一、麦田蚜虫及天敌的系统调查:选择生长中等偏好、长势均匀的麦田2亩,小麦全生育期不施任何农药。5点取样,5天调查一次,记载麦蚜及各种天敌的发生数量。  相似文献   

5.
瓢蜂菌组合生物控制麦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控制麦田蚜虫为害,保护生态环境,监测了历年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分析表明天敌和标靶害虫麦蚜的发生高峰期具有跟随性,自然条件下利用天敌控制麦蚜能力弱。以增强麦蚜天敌资源数量和控制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等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发生同步、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相组合生物措施,可有效控制麦蚜为害,避免害虫再度猖獗,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麦田天敌对麦蚜控制作用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蚜虫是云南省小麦的主要害虫,常年蚜害损失10%至20%,严重时可达30%以上。长期以来主要用化学杀虫剂防治,不仅方法单一使得蚜虫产生了抗药性,不得不提高药剂使用的浓度和数量,导致农业成本增加、农药污染环境和影响小麦的品质。为了探索在综合防治中充分发挥天敌因子的作用,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小麦的质和量,1984年至1985年对麦田天敌昆虫控制麦蚜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在相同的栽培耕作条件下,保护和利用天敌的麦田内各种天敌繁衍兴盛,共同控制着麦蚜的数量和为害,表明了在综合防治中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德州市麦田天敌昆虫共有70多种,其中对麦田害虫种群影响较大的有中华草蛉、七星瓢虫、大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蚜茧蜂等;同时,对麦田主要天敌昆虫的种群动态作了系统观察,分析了影响天敌种群数量的环境因素,并对主要天敌昆虫对麦蚜的控制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麦蚜是青岛地区小麦上的主要害虫之一,群集在植株茎、叶、穗部刺吸组织营养和水分,影响小麦生育,造成减产.另外,麦蚜还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病,造成产量和品质的巨大损失.2000年我们引进山东菏泽曹达农药厂生产的20%高氯·敌EC防治麦蚜,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指导小麦蚜虫综合防控,减少麦蚜大量发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危害,于2012-2013年度,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对唐山市小麦主产地玉田县、滦南县、丰润区小麦返青至乳熟期的小麦有蚜株数和百株蚜量进行了多地多点田间调查,研究了小麦返青期-乳熟期麦蚜发生情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唐山市麦蚜返青期-孕穗期有蚜株数和百株蚜量发生量很少,进入抽穗期时开始成量级增加,扬花期、灌浆期达到高峰。麦蚜发生呈跃变式、量级式的规律增加。唐山市麦蚜防治最佳时间为小麦营养生长末期到生殖生长始期,即小麦抽穗期或抽穗期-扬花期,扬花期后防治,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灌浆期后麦蚜数量大幅下降,不作为唐山市防治麦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对麦蚜天敌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几个小麦品种的麦田麦蚜天敌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同时比较了安农84C-1品种1995、1996年年度间麦田麦蚜天敌群落多样性差异,差异也不显著,初步表明小麦品种对麦田麦蚜天敌群落生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麦蚜是长江下游冬麦区小麦穗期的重要害虫,蚜量多时小麦灌浆受阻,排泄物污染麦叶影响其光合作用,造成千粒重、品质下降。多年来各地防治麦蚜均以氧化乐果为主,为控制高毒农药使用范围及减少使用量,逐步以中、低毒农药取代,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站于2007年选择5种杀虫剂,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以期为选择最佳农药品种和适宜的使用剂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长管蚜是我国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先危害小麦叶片,等小麦抽穗后,再转移到穗部危害,造成小麦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此外,小麦长管蚜还是小麦黄矮病的传播媒介,引起小麦黄矮病的流行,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南疆地区是新疆果粮间作的主要区域,小麦与核桃、红枣间作的种植模式较为普遍。随着果粮间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小麦长管蚜的发生也呈现加重的趋势,在麦蚜发生重的年份,单纯依靠自然天敌较难控制麦蚜的危害,必须辅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影响春小麦蚜虫消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和天敌.本文通过对麦蚜田间系统调查,明确了春小麦蚜虫消长动态及天敌与麦蚜的跟随关系,分析了麦蚜种群消长规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提出了防治麦蚜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为控制麦田蚜虫,保护生态环境,以增强麦蚜天敌资源数量和控制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关联模式、间插关联植物延续食物链模式、增殖寄生性天敌补充田间数量等一系列试验,监测了历年麦蚜和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天敌和标靶害虫麦蚜的发生高峰期具有跟随性,自然条件下利用天敌控制麦蚜能力弱。采取组合生物措施,实施保护瓢虫、释放蚜茧蜂,喷施虫霉菌,对招引瓢虫早春产卵、瓢蜂蚜发生同步、扩大天敌生态位宽度、天敌迁徙越冬等具有明显功效,可有效控制麦蚜,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不同物理防治方法对麦田内麦蚜天敌及小麦生长的影响,2011~2012年设空白对照(CK)、黄板、糖醋液、诱芯、灯诱和综防6个麦蚜防治方法处理,观察了麦蚜天敌种群动态以及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5种物理防治方法均造成小麦田内瓢虫和蚜茧蜂的种群数量降低,但不同年份间数据差异具有不稳定性,其中,2011年各物理防治方法处理的指标值与CK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而2012年这种差异均不显著;除黄板处理外,灯诱、诱芯、糖醋液以及综防处理对小麦株高和穗长均无显著影响。不同物理防治方法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其中,综防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麦蚜是天水市小麦上的主要害虫,每年都发生严重,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但目前麦蚜对常用药剂氧化乐果的抗性逐年增强,防治的用药量逐年增大.据调查,近年来农民用量达2 kg/hm2左右,这样不仅使环境污染不断加重,而且对麦蚜的防效也不理想.为了筛选出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麦蚜新农药,2000年我们用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征集的40%灭蚜宝乳油进行了防治麦蚜的田间小区试验,获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麦蚜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尤其是穗期。蚜虫会直接影响小麦的灌浆,造成千粒重下降,品质降低,一般年份减产10%左右,严重年达30%,已成为长葛市小麦高产优质的一大障碍。笔者通过多年来的预测预报和调查研究得知,麦蚜的田间消长与小麦生育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害虫种类也比较多,并且害虫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大豆害虫的综合治理也是目前植保工作的主要任务。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是一个以大豆为中心的多种害虫、天敌、中性昆虫共存的复杂网络系统,是各节肢动物通过食物的联络而组成的复杂结构功能体。其中,天敌对害虫起长期的控制作用;中性昆虫则是捕食性节肢动物的主要食源,对生态平衡起主  相似文献   

19.
<正> 蚜茧蜂是麦蚜的一种重要天敌,对麦蚜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试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其种群消长的主导因素,对了解和预测蚜茧蜂田间消长和对麦蚜的控制作用有一定意义。材料和方法1.于1988、1989年各取三块生态类型不同的麦田,田中大五点取样,每样点取1米行长,每隔5天逐株调查直到小麦收获。  相似文献   

20.
麦田间作油菜保护天敌控制麦蚜危害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庄市居山东省南部,属黄淮海冬麦区。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 13万多公顷。麦蚜是小麦常发性害虫。近几年来,麦蚜发生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穗蚜常年发生 8 6万公顷以上,造成小麦千粒重平均降低 3 5克~ 7 8克,产量损失 13 9%~ 20 4%。研究利用春蚜天敌控制其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是绿色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 1993年以来,在全市推广了麦田间作油菜,保护利用春蚜天敌控制其危害的技术。经过试验和系统调查,在小麦和油菜稳步增产的同时,麦蚜量比纯作田减少 45%~ 55%,蚜僵率 5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