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试验明确了蚯蚓粪对不同畜禽粪便除臭效果,以提高蚓粪利用率。【方法】试验采用瓶装腐熟发酵法,在羊粪、牛粪、猪粪和鸡粪4种粪便中分别添加5%、10%、15%的新鲜蚓粪,每个处理重复3瓶,在(20±3)℃条件下,对各瓶中NH_3和H_2S 2种气体分别在1,3,5和7 d进行收集。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测定各处理瓶中NH_3和H_2S含量。以添加等量锯末和活性炭为阳性对照,以不添加任何蚓粪的新鲜4类畜禽粪便为空白对照,比较分析蚓粪对4种畜禽粪便中NH_3和H_2S的吸收除臭效果。【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添加不同比例的蚓粪对4种畜禽粪便在不同发酵阶段中的NH_3和H_2S气体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其对NH_3和H_2S气体去除率与阳性对照活性炭和锯末效果相当,且随着蚓粪添加量的增加除臭效果增强;牛粪中添加15%蚓粪后1~5 d,对NH_3的除臭率高于相同处理的羊粪、猪粪和鸡粪;羊粪中添加15%蚓粪后1~7 d,对H_2S的除臭率较其它类型粪便高。【结论】蚓粪对4种粪便中NH_3和H_2S气体均有明显的除臭效果,且牛、羊粪中的NH_(3 )和H_2S气体除臭效果高于鸡粪和猪粪。  相似文献   

2.
本产品是一种生物消臭除氨剂,属纯生物制品,除臭之后没有二次污染,是干净、安全的环保型除臭抑菌剂。效果如下:1.有效清洁畜禽养殖的各种场所,对养殖场臭气中的三种病菌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冬季生物过滤除臭设备对畜禽养殖舍在冬季散发出的恶臭气体去除效果,概述冬季畜禽养殖舍除臭工艺以及该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关键部件结构设计和参数计算。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活性滤料配方草腐土70%、珍珠岩20%、黑炭10%,滤层高度950mm,滤床表面负荷30.0m3·m-2·h-1,滤料湿度控制范围为(52±3)%情况下,舍内生物过滤除臭设备持续运行6h,猪舍内NH3浓度可以控制在10.0mg·m-3以内,除臭效果明显,也不与舍外空气交换,不会对舍内温度产生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4.
简要概述恶臭气体的成分和除臭方法,阐述生物除臭技术在处理生活垃圾、污水、畜禽粪便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生物除臭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有效治理恶臭污染。  相似文献   

5.
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肥料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畜禽粪便的臭味,促进其肥效的提高,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我们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在畜禽粪发酵、除臭、增效及肥料化利用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一、我国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直接施用,其最大的障碍是含水量高、有恶臭,此外,NH3的大量挥发,造成肥效降低,病源微生物与杂草种子还会对环境构成威胁。围绕粪便的脱水、干燥与除臭的技术路线主要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生物技术处理畜禽粪便可分为厌气池、好气氧化池与堆肥等三种方法。生物堆肥是处理各种有机废弃物的有效…  相似文献   

6.
从畜禽养殖场、堆肥场、鱼塘等场所分离筛选除臭功能菌,获得6株具有显著除臭作用的微生物,分别为酵母菌Y-1、霉菌M-1、乳酸菌L-1、芽孢杆菌B-1和B-2、光合菌P-1。采用正交试验对功能菌进行优化组合,研制除臭复合菌剂。结果表明:Y-1、M-1、L-1、B-1、B-2、P-1的最优比例为1∶1∶1∶1∶3∶3,其对综合恶臭、TVOC、NH_3和H_2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97%、18.66%、13.12%、41.18%,对综合恶臭、TVOC、NH_3和H_2S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72.95%、35.26%、20.20%、81.28%。复合菌剂能够明显减少猪粪中恶臭的产生量。  相似文献   

7.
畜禽规模化养殖场臭气减排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养殖场恶臭来源多样,成分复杂,随着畜禽养殖呈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畜禽粪便污染日益严重。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畜禽养殖行业应向绿色生产方式转变。为了降低粪污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人畜的危害,对畜禽粪污进行适当的无害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对畜禽规模化养殖场臭气及减排调控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恶臭气体的来源和主要成分,以及恶臭气体的危害和消减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恶臭异位控制技术和原位控制技术,认为微生物除臭技术在畜禽生产中优势明显,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应用范围广,并且除臭效果持久,微生物可以大大降解粪便中产生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消除养殖场内的臭味。虽然生物除臭法有许多优点,但是对某些高浓度恶臭物质的处理有一定局限性。为了促进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恶臭问题不能单靠某一种除臭技术,只有综合利用多种除臭技术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畜禽粪污除臭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少畜禽粪污中臭气的释放,获得高效的畜禽粪污除臭菌株,利用驯化富集、平板划线的方法从猪粪中筛选除臭微生物。通过富集驯化、定性初筛和吸收液复筛法,检验微生物除臭效果,最终获得高效除臭微生物Z2,实验室条件下对氨气的降解率达到71.0%,硫化氢的降解率达到62.3%。经形态学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Z2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猪粪的除臭小试试验中,Z2菌株可以以较低的接种量(1%~5%)取得较好的除臭效果,表明该菌株在猪粪除臭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畜禽养殖过程中散发出来的臭气,不仅严重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而且对畜禽生长和饲养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有影响。为此,下面介绍几种抑臭、除臭技术。1.巧喂除臭。在猪日粮中添加酶抑制剂,可使猪舍内氨气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有机物料高温快速连续发酵除臭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2种除臭方法对畜禽粪便处理进行了研究:方法1采用物理-化学除臭方法,有机物料经JH1000型鸡粪烘干机处理后,再依次降温、降尘、沸石吸附、水吸收,然后加入亚硫酸氢钠和甘油水溶液除臭;方法2采用生物-物理-化学除臭方法,在工厂化高温快速连续发酵有机物料中预先混入10%~15%的风化煤,再加入1%马粪和5%5406菌剂,充分搅拌后用抽风机将臭气抽出,在臭气进入烟囱前喷洒亚硫酸氢纳-甘油混合液,同时在发酵过程中,调节和控制发酵温度、水分、化学、生物等指标变化。经气相色谱检测分析表明,2种方法综合除臭效率分别为64%,89%,均达到国家恶臭污染排放标准要求。生物-物理-化学方法除臭效果优于物理-化学方法,适合在我国大、中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畜禽养殖过程中散发出来的臭气,不仅严重污染养殖场周围环境,而且对畜禽生长和饲养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为此,笔者现介绍几种畜禽养殖场适用的抑臭、除臭技术。巧喂除臭在猪日粮中添加酶抑制剂,可使猪舍内的氨气含量下降50%,硫化氢含量下降48%。将商品猪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由13%调整为10%,外加赖氨酸、色氨酸等,可以减少氮和氨的排出量。在鸡日粮中添加1%~2%的木炭渣,可使粪便干燥,臭味降低;添加2%~5%的沸石粉,可减少粪便含水量及臭味,并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现在畜禽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对畜禽疾病进行有效防治,这也是所有专家和学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他们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来破坏和控制病源的生存环境,阻止疾病继续传播,可是如果想从根本上将疾病彻底消除,防止疾病在畜禽当中大范围发生,还需要相关研究者在此领域继续地探索。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畜禽养殖的经验,对猪、牛、羊等牲畜疾病进行了分析,并相应地介绍了几种科学防治方法,希望能够为畜禽养殖户提供疾病预防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获得分类地位明确、具有较好除臭效果的微生物菌株。[方法]通过平板涂布法从鸡粪发酵料中筛选具有除臭效果的菌株,并检测各菌株对鸡粪中氨气和硫化氢的降解率。通过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征等多相分析来确定目的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筛选获得一株除臭细菌3-1,对氨气和硫化氢的降解率分别达到了63.08%和62.80%。鉴定结果表明,细菌3-1为原磷谷氨酸杆菌(Glutamicibacter protophormiae),在GenBank核酸登录号为OM816730。[结论]菌株3-1在无害化处理畜禽粪污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畜禽粪便和垃圾堆肥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恶臭气体,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给人们生活带来非常不愉快的感觉,因此必须对畜禽粪便和垃圾堆肥进行除臭处理。文章简要介绍了畜禽粪便发酵散发臭气的主要成分,并介绍了畜禽养殖场和粪便处理场的除臭技术、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堆肥臭气消除方法及枯草、落叶、秸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臭气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各国的畜禽养殖业向着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养殖废弃物大量产生,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并威胁到人畜健康。目前,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好氧堆肥技术是当前最有效的处理方法。然而,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气体使好氧堆肥技术的推广面临极大挑战。在堆肥过程中,这些异味气体威胁人类健康的同时,还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充分、有效的去除堆肥过程中异味气体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堆肥过程中异味气体排放特征及其源物质转化特征,分析堆肥过程中影响异味气体产生的因素,并从原位除臭技术和异位除臭技术两个方面对异味气体生物处理技术以及微生物控制机理进行讨论。主要结论:异味气体(NH3、H2S和挥发性有机物)主要在堆肥的升温期和高温期产生;控制最佳堆肥温度为55—60℃、水分为50%—60%、pH为7.5—8.5、C/N为25—30、氧气浓度为10%—18%、有机质含量为50%—80%,结合适宜的堆肥方式、翻堆频率以及添加外源微生物,可使异味气体产生量降至最低;一种除臭微生物菌株一般只对一种异味气体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难以同时去除多种成分的异味气体,而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可以同时去除多种异味气体成分,但去除效率相对较低。建议进一步研究有机质转化、微生物群落变化与异味气体产生的规律,从而在堆肥升温期和高温期尽可能地减少异味气体的产生;重点研发复合除臭菌剂,在提高除臭效果的同时探明微生物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将通过高温和氨水逐级驯化筛选的除臭菌株用于牛粪堆肥,研究其对NH3和H2S释放量及物质转化的影响.其中菌株B1与A1除臭效果最好,NH3总释放量较对照分别降低68.59%和61.00%.NH4+ -N仅增加4.47%和7.19%.NO3-N略有提高,而有机氮分别增加28.99%和27.42%.说明除臭菌株能将无机态氮转化为有机氮.使全氮含量提高19.81%和18.80%,有效地减少了氮素损失;H2S总释放量较对照分别降低89.69%和86.88%.硫酸盐增加40.77%和36.49%,说明菌株可有效促进H2S向硫酸盐转化,减少H2S挥发,使全硫含量提高29.05%和22.64%.相关分析显示NH3释放量与H2S释放量、p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有机氮和硫酸盐呈负相关;H2S释放量与pH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全硫和硫酸盐呈负相关.添加与未添加除臭菌株的NH3和H2S释放量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添加除臭菌株可有效地控制牛粪堆肥NH3和H2S释放,保留氮素和硫素养分.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各国的畜禽养殖业向着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养殖废弃物大量产生,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并威胁到人畜健康。目前,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好氧堆肥技术是当前最有效的处理方法。然而,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气体使好氧堆肥技术的推广面临极大挑战。在堆肥过程中,这些异味气体威胁人类健康的同时,还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充分、有效的去除堆肥过程中异味气体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堆肥过程中异味气体排放特征及其源物质转化特征,分析堆肥过程中影响异味气体产生的因素,并从原位除臭技术和异位除臭技术两个方面对异味气体生物处理技术以及微生物控制机理进行讨论。主要结论:异味气体(NH_3、H_2S和挥发性有机物)主要在堆肥的升温期和高温期产生;控制最佳堆肥温度为55—60℃、水分为50%—60%、pH为7.5—8.5、C/N为25—30、氧气浓度为10%—18%、有机质含量为50%—80%,结合适宜的堆肥方式、翻堆频率以及添加外源微生物,可使异味气体产生量降至最低;一种除臭微生物菌株一般只对一种异味气体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难以同时去除多种成分的异味气体,而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可以同时去除多种异味气体成分,但去除效率相对较低。建议进一步研究有机质转化、微生物群落变化与异味气体产生的规律,从而在堆肥升温期和高温期尽可能地减少异味气体的产生;重点研发复合除臭菌剂,在提高除臭效果的同时探明微生物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畜禽粪便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高浓度的有机质、致病菌以及各种恶臭物质,对周边环境、水源及农业造成严重危害。文章简述物理、化学、生物等畜禽粪便除臭的常用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微生物除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畜禽粪便的除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畜禽粪便产生的恶臭可影响人畜健康.如何去除恶臭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去除畜禽粪便产生的恶臭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可分为物理法(掩蔽和稀释扩散等)、化学法(氧化、吸收和吸附)和生物法(过滤、堆肥和土壤)等类型的技术.发展植物型除臭剂和除臭型饲粮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除臭菌对改善畜禽养殖场环境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畜禽养殖环境和促进其有机肥转化的进程,利用生物菌液进行除臭处理,结果表明:生物除臭能降低养殖场氨气和硫化氢的释放,猪舍氨气和硫化氢释放分别减少52.9%和28.6%;鸡舍的氨气和硫化氢释放分别减少33.1%和52.6%;另外,木屑是最佳的有机垫料,但将泥炭、木屑和杂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使用,效果更好;生物菌液处理促进了堆肥的腐熟进程,堆肥在第10天达到50℃;菌液处理对堆肥的pH值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