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兆凤 《茶叶》1993,19(4):46-48
茶叶机械是浙江省机械行业的一个特包产品。其发展历史大体有三个阶段,即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茶机土法上马,铁木结构为第一阶段。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茶机定型发展,品种二三十个以上,并开始出口国外,主要厂家以杭州茶机总厂为主,为第二阶段。从80年代初至今是茶机蓬勃发展的第三阶段。茶机的规格品种已达100多种,生产更趋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各种名优茶机,程控揉捻机、静电拣梗机,节能除烟焦味热风炉应运而生。后起之秀绍兴茶机总厂、富阳茶机总厂、临安茶机厂、衢州茶机厂等通过开发创新在产值、利润、品种等方面渐露头角。但通观茶机行业全局,我省茶叶机械在产品档次、技术含量上层次还比较低,生产经营方式比较陈旧,效益较低,下面将日本最大的川崎茶机公司与我国最大的茶机厂杭州茶机总厂在生产经营上的方式作一些比较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董连源 《中国茶叶》1991,13(1):32-33
茶鲜叶是制茶的原料,鲜叶质量的好坏与采摘方法合理与否密切相关。我国在60年代前期,茶叶采摘上,各地一般都能做到依据茶类要求按照采摘标准适时开园,实行分期分批采摘,且用双手“提采”,采摘方法合理。绍兴县茶场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就是采取这种采摘方法,那时,采摘管理制度严密,春茶开采期大都在4月中旬,即当茶园内一芽二三叶新梢的比例达30%左右时便开园采摘,先是“跑马采”,  相似文献   

3.
茶叶是世界著名的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饮品,健康又养生,其口味与功效俱佳。茶的经营者也日益增多,以茶叶生产为主的企业随着时代的脚步走向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谋求发展。茶企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良好的财务管理是企业提高利润、减少风险的重要保证。此外,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茶企业的成本亦在日益提高,税款、生产成本均需要经营者支付,由此产生的成本亦需要通过核算以减小。因此,茶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茶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发激烈,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需要认真思考企业的物流成本问题。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茶企业的销售模式已经实现了电子商务,为了实现B2C模式,茶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涉及到许多资金的使用,除了电子商务,还有物流,茶企业需要分别建立标准化的体系,从而丰富茶企业的销售模式。而这一切需要不断投入方可实现。从供应链视角看待茶叶企业物流成本,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降低茶企业的成本,实现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茶叶企业物流成本创新的必要性,接着提出了茶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茶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改善措施,并探讨了茶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家斌 《茶叶》2001,27(2):12-13
绍兴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县。绍兴茶业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其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古越人称为“大茗”。唐代,陆羽《茶经》就有“浙东以越州上”的文字记载。宋代,会稽山日铸(日注)茶已“名扬天下”,与城内卧龙山的“瑞龙茶”相提并论。北宋欧阳修《归田录》:“草茶盛于两浙(浙东、浙西),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日铸在绍兴县平水镇镜内,有日铸岭,是日铸茶的原产区。 陆游,爱国诗人,山阴人(今绍兴县)。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百多首诗提到“茶事”,例如《安国院*试日铸茶》诗中:  相似文献   

6.
宋代饮茶之风更盛,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产茶府、州达110多处,产量增加,品质不断提高,许多茶区创制了不少珍贵名茶。两宋茶类与唐代基本相同,仍以蒸青绿茶为主,其中也以饼茶(又称片茶)饮用最多;散茶增加了许多花色,迎合消费者喜爱;末茶有两种:一是在初制时制成,一是将成品饼茶、散茶磨碎筛分的加工品。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由官营专卖机构在河南、山东利用水力磨茶机研制,磨茶坊达  相似文献   

7.
苏轼与陆游分别是北宋与南宋代表性诗人,都写过具有代表性的茶诗作品。他们的茶诗均对宋朝的茶事、茶艺、茶俗、茶功与茶情做了记录与描述。比较二者茶诗写作在记录内容与审美风格等方面的区别,可以管窥北宋与南宋茶诗写作在审美、品位与价值观追求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宋元时期,饮茶之风已遍布全国,茶叶不仅具有饮料和药物的价值,而且发展到以饮茶作为艺术欣赏、吟诗抒情、斗茶比赛、茶宴会友、茶礼酬宾、茶歌舞蹈等多方面的功用,逐渐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茶叶文化。其中,点注茶汤变幻成为诗句图象,就是一枝奇葩。点茶成诗画,又叫做“分茶”,也称为“茶百戏”。起于五代末北宋初,经历两宋,延至元代,在10~14世纪之间常有这种  相似文献   

9.
从先进到落后再到先进十年建成万亩茶园的东茗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俞志锋  凌光汉 《茶叶》2006,32(4):231-232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东茗乡的茶叶生产在新昌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拥有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与茶园单产的三项桂冠,而且还拥有全县年加工珠茶叁万担的东茗珠茶精制厂。东茗乡长乐大队是全县主要产茶区之一,茶园平均亩产超过250公斤,其中二块试验茶园亩产超过了500公斤,名列全省前茅,全省各地相继到长乐参观,在当时的茶坛上风靡一时[1-5]。改革开放初期,在各乡镇都已掀起了“园”改“扁”的发展龙井茶高潮,而东茗乡仅有几个村“小打小闹”地炒制龙井茶,多数仍沿着传统模式采摘青叶,以每斤0.5-0.8元左右的收入出售给珠茶初制厂生产珠茶…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从生产、认证和消费上在近两年回归理性,生产规模和消费价格下降,标准化程度得到提高,是有着良好市场前景的饮料,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云南茶叶除了需要发展普洱茶外,还需要大力打造云南的茶叶文化、提高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大力发展滇红茶、滇绿茶和花茶等茶叶品种,创造出国内乃至世界著名的茶叶品牌,使云南成为名符其实的优质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家茶机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兆凤 《中国茶叶》1994,16(1):34-35
茶叶机械是浙江省机械行业的一个特色产品,其发展历史大体有三个阶段,即50年代土法上马,制作铁木结构茶机,为第一阶段;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茶机定型发展,品种增至二三十个,并开始销往国外,重要厂家有杭州茶机总厂等,此为第二阶段;从80年代初到现在为茶机蓬勃发展的第三阶段,茶机的规格品种已达100多种,生产更趋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各种名优茶机、程控揉捻机、静电拣梗机、节能不漏烟的热风炉等应运而生。通观茶机行业全局,40多年来我国茶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与先进国家比较,目前我国茶机在产品档次、技术含量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生产经营的方式也比较陈旧,效益较  相似文献   

12.
龚永新 《茶叶》2011,37(3):172-175
产品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本身赋含以及消费过程产生的全部文化内涵。随着现代社会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产品文化化的趋势越来越显得突出,这种变化在茶产品上主要表现是产品本身的文化化和产品消费文化化。对此,茶叶企业如何在现代产品文化语境下主动适应这样的发展要求,本文在从文化角度提升产业竞...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之一,多年来低档茶的低效益困扰着闽茶的进一步发展。而我省在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上基本是个空白点。作者从当今茶叶饮料发展趋势、世界两类饮茶文化人口比例与消费量的比较以及其它各种饮料对茶叶饮料的激烈竞争等方面分析。提出发展我省茶叶深加工的必要性,并提出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成果,以提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我省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途径,促进闽茶产销事业繁荣,提高闽茶综合利用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危珊  高俊  周育辉 《福建茶叶》2016,(12):11-12
通过对茶叶的测试点实行质量安全标准,创建计算机风险管理系统,来完成对风险的辨别、评定、预防、应对(处理)、掌控、监督等功效,通过推行质量安全标准在茶叶中的运用,可保证茶叶的质量及在生产中的风险预防,使茶叶及茶产品的生产质量保证在合格之上,从根源上保障茶叶的生产质量,为以后茶质量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同时生产无公害、绿色的茶产品,可使人们饮用到健康的茶,从而把茶叶的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5.
苏宁 《福建茶叶》2002,(4):30-32
中美正式的茶叶直接贸易开始于1784年。自1784年到19世纪末,中美茶叶贸易虽几经波折,但依旧不断向前发展。美国商人也因此逐步扩大了在中国市场上的影响力,并争得了广州茶叶市场上的第二位。美国通过茶叶贸易不仅在经济上获得好处,同时,大额的茶叶贸易也使得中国在美国的外交和贸易决策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因此,对早期中美茶叶贸易作一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中美交往的全貌及我国茶叶对中美交往的作用,并对今天的中美茶叶贸易有所借鉴。中美通商之初,美国主要进口的是福建的武夷茶,进入21世纪后,福建茶能否再…  相似文献   

16.
翁珺 《中国茶叶》2006,28(4):24-25
河南信阳种荼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唐·陆羽《茶经》中把信阳归为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以光州(今光山县)上,义阳郡(今信阳县)、舒州次”。北宋苏东坡渭:“淮南茶信阳第一。”信阳毛尖茶久负盛名,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相似文献   

17.
包琳 《福建茶叶》2016,(8):174-175
我国既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茶叶的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上茶叶的需求量的逐年增加,茶叶企业间的竞争也逐渐开始加剧。好的茶叶包装就能使得一款茶叶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茶叶的包装袋不仅是承装茶叶的工具,还作为茶叶销售的一部分,需要企业加以重视并研究。本文通过对平面设计的发展阐述以及对茶产品特性及包装类型的分析,总结提出了不同类型茶产品包装袋的平面设计要点,目的是为茶产品的包装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罗源场考述     
六榷货务十三山场是宋代榷茶制度的产物,始于宋太宗(976~997)时期。由于年代久远,人们对六榷货务和十三山场中的多数地址已经模糊。这无论是对茶史研究,还是对地方茶文化建设,无疑都是个缺憾。值得庆幸的是,笔者通过考证,找到了十三山场之一的舒州罗源场所在地。一、榷茶制度下的罗源场榷茶制度是唐代开始实行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宋代榷茶的基本特征是:官府先通过收茶场(山场)控制茶叶生产,垄断茶叶资源,然后由榷货务高价把茶叶批发给商人,再由  相似文献   

19.
<正>宋代卖引法作为茶叶市场管理的法律,是从禁榷法转变而来。它反映了自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官府茶叶市场法律管理思想和手段的根本性变化,即从二元茶法向统一茶法的转变。关于卖引法,史载:"茶法自政和以来,官不罢场收买,亦不定价,止许茶商赴官买引,就园户从便交易,依引内合贩之数,赴合同场秤发,至于今不易,公私便之"~([1])。而"建炎渡江,不改其法"~([2]),说明政和茶法与南宋茶法一脉相承。一、崇宁年间恢复榷茶法宋徽宗时期是北宋政治最为黑暗的时期。为了搜刮更  相似文献   

20.
“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是由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院士于1994年开创的。90年代初期由于茶叶出口减少,大宗茶销路不畅,茶叶生产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名优茶异军突起,产销两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对茶叶生产起到保护和支撑作用。为了使名优茶生产取得更大发展,提高茶农生产积极性,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发展,自1994年至2005年举办了六届全国名优茶评比。举办“中茶杯”的宗旨:一是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实用技术提升茶叶品质;二是为茶叶企业提供创品牌、提升知名度的机会,促进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由于“中茶杯”始终严格保持公正性、公平性,赢得了广大企业的信赖与支持,参赛地区和参评样品逐届增加,影响力不断扩大,六届共有1255家企业,1645只茶样参评,“中茶杯”已成为我国茶叶行业最具权威性的评比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