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正>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凉山州宁南县新村乡碧窝村的养蚕大户张连云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蚕农张连云靠栽桑养蚕勤劳致富,并带领当地蚕农共同富裕,如今碧窝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蚕桑专业村。 相似文献
2.
随着"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和各地种植业结构调整,新的栽桑养蚕规模户不断增加.然而目前农村中青壮劳力大都外出务工,在家从事蚕桑生产的大多是些妇女、老人,如何推广省力化养蚕,提高蚕农的经济效益是当前蚕桑生产上面临的迫切问题.现将省力化养蚕方法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灌南、涟水二县具有多年栽桑养蚕历史,但蚕农守旧和懒怠现象严重,养蚕一直沿袭多年的老框框、老套套,蚕桑生产水平较低。笔者根据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将全县养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大丰市刘庄镇竞赛村养蚕大户束必江,从1982年开始承包桑园养蚕至今,经历了25个春秋,桑园面积从最初的2亩发展到现今的12亩,全部为品种桑"育71-1",蚕茧价格从每市斤1.58元到18元,25年共饲养蚕种557张,生产蚕茧22174.4公斤,共育小蚕3209张,蚕桑总收入417517元;其中:2006年饲养蚕种46张,产茧3816斤,共育小蚕302张,全年蚕桑收入69195元,亩平5766元,是远近闻名靠栽桑养蚕致富的农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一方百姓都靠栽桑养蚕走上了致富之路。针对他25年对蚕桑事业忠贞不渝的追求和对蚕茧价格无论是低谷还是高峰从未出现过的动摇,笔者近期对他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束必江发展蚕桑生产,得以持续稳步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关键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7.
8.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和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蚕桑产业发展面临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如何提高养蚕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成为蚕业部门科技人员重点努力的方向,为加快推进宁南蚕业产业化发展,宁南县蚕业局从栽桑养蚕中劳动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重点分析四季多批次养蚕的优点和可行性,提出了四季多批次养蚕的关键措施,可以解决农村养蚕劳动力缺乏及蚕具设施、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能利用蚕季间隔时间有效地对桑树进行综合管理,提高桑叶产量、质量、单位桑园面积养蚕量,同时提高单位面积饲养量、产茧量,总体上提高养蚕的综合经济效益,适应现代蚕业生产模式化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省具有悠久的养蚕历史,在蚕茧生产上创造过辉煌的业绩,出现过令世人瞩目的“丝绸之乡”。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管理体制的频繁更迭,对蚕桑产业认识的偏差,以及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全省蚕桑生产逐步萎缩,未能真正实现蚕桑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1基本情况四川省宁南县蚕桑产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40年的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截至2011年,全县拥有桑园8 000hm^2,年养蚕22.5万张,产茧1万t,农户蚕业收入3亿元,养蚕农户户平收入突破1万元,1年养蚕最高收入15万多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1年稳居四川省第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为彻底改变蚕桑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蚕桑生产零星分散布局的现状,仪陇县大力推进蚕桑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抓好业主大户的培育,蚕桑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家住宁南县新村乡碧窝村一组的王作海,30年前开始栽桑养蚕,2005年,他将自家河埂里的土地全部栽上桑树。到2010年,养蚕40张,收入7万多元。王作海发现多养蚕子能挣钱,于是将家里其余坡地全栽上桑树,并承包了其他农户的桑园。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