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蚕饲育以获得产卵量多、卵质优为目的。增加产卵量,提高蚕种质量是蚕种生产的重要课题,饲育技术必须着眼于提高造卵数、产卵量和卵质。造卵数的多少主要决定于母体内所积累的造卵物质的量和质,所以技术处理只有在促进越年性、稳定眠性、提高生命力和卵质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造卵数、产卵量及良卵率。本文就繁育技术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王琴 《江苏蚕业》2005,27(2):51-54
桑叶的质量直接影响蚕的体质、茧质、造卵数、产卵量和卵质。针对江苏省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桑叶产量高,质量优的3个主要桑品种湖桑32、育151、育71-1对原蚕的种茧育成绩进行了试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春季种茧育用桑品种湖桑32与育151较好,其茧质、幼虫生命率、虫蛹率都较好,优于育71-1。秋季种茧育用桑品种育71-1较好,其茧质、造卵数、产卵量等高于湖桑32与育151。  相似文献   

3.
选792等桑品种对原蚕饲育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桑品种在不同季节对不同原蚕品种的生命率、茧质及卵质的影响,分析了桑品种、蚕品种、季节三因素间的互作效应。从虫蛹率、万头蚕收茧量、万头蚕茧层量、单蛾产良卵数四项指标综合评价,春季极显著的好于秋季;蚕品种8402比8401对秋季气候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桑品种以选792最好,育7934最差,育7946、育8024与荷叶白无显著差异.由于育7946每1/15公顷产叶量比荷叶白高15%-20%,所以育7946优于荷叶白.产卵量的分析说明蚕品种对桑品种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生产上在更换蚕品种的同时,应考虑配以相适应的桑品种。  相似文献   

4.
《四川蚕业》2017,(3):33-35
本文结合种茧育小蚕共育实际,就加强共育前蚕室蚕具消毒、小蚕饲养各个环节技术要点、提高种茧育共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为科学有效地饲育种茧育小蚕,提高蚕种繁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桑叶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当代蚕的体质、茧质,而且还影响到其制种成绩和后代蚕的饲养成绩。针对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桑叶质量优的4个主推桑品种农桑14号、农桑12号、强桑1号和金10,以荷叶白为对照,对原蚕种茧育成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桑品种对家蚕的种茧育成绩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不同的季节表现有所不同,综合考虑原蚕生命力、茧质、kg茧制种量及卵质等主要性状,种茧育采用农桑14号和农桑12号为好。  相似文献   

6.
论种茧育桑园(夏伐)的培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林 《蚕桑通报》2011,42(4):37-38
种茧育在饲育技术上必须着眼于提高造卵数、产卵量和卵质。如果叶质差,将会导致生命力下降,造卵数减少,卵粒变小,对浸酸、冷藏、蚕种保护及催青中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从而给下代蚕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桑叶产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桑树培护管理措施的好坏,为提高桑叶产质量从饲料角度保证蚕种生产,笔者集多年生产实践,认为须从土壤、树体及病...  相似文献   

7.
姚耀涛 《蚕桑通报》1991,22(4):34-36
桑蚕蛾的产卵性能,是关系到蚕种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当前推广多丝量和中丝量品种中遇到的难题。蚕蛾产卵量的多少,卵质的好坏,受品种和生态条件的影响,为了增加卵量,提高卵质,国内有不少学者就环境对产卵的影响,进行了多次的探讨和研究,而雌蛹体重与产卵关系及其密切程度,未见系统报道,为了探明这种关系,今年在本所实验室进行了初步探讨,笔者欲通过本试验,为蚕育种和良繁提供应用依据,现将试验情况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8.
<正>1蚕种生产布局现状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末,海宁市丝茧育春期饲养多丝量春用蚕品种,夏秋期饲养中丝量秋用蚕品种。蚕种生产布局为春期生产当年秋用种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蚕桑生产基本状况及春季蚕病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吴江市、如东县的蚕桑生产的基本现状及春季蚕病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养蚕户的平均年龄为55.5岁,平均养蚕年数达24年。丝茧育户平均拥有桑田0.126hm^2,平均每667m^2桑饲养春蚕1.21张;种茧育户平均拥有桑园0.409hm^2。春季丝茧育平均每户饲养蚕种2.275张,平均孵化率达96%,平均结茧率90%,60%蚕户的张种产量高于40kg,55%农户667m^2桑园的产茧量超50kg。2008年春季蚕病总体发生较少,丝茧育总发病率为0.786%,以病毒病的发生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遗失蚕比例高达9%,大大高于发病率;丝茧育续春蚕总发病率达4%,比春蚕明显提高;种茧育总发病率为1.23%,其中真菌病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贵蚕七号组合原蚕781×57A和7532×826的羽化和产卵性状,进行了原蚕羽化发蛾习性研究以及原蚕雌蛾产卵速度和不同交配时间对卵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原蚕羽化集中,雌蛾拆对后7h盛产卵,产卵快而集中,卵质优良。两原种对交时间在1—4h,随着交配时间的延长,不受精卵减少,产卵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陈荣娣 《江苏蚕业》2003,25(4):29-30
<正> 原蚕生产的目的是要生产蚕种,在注重提高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克蚁单产和公斤茧制种量是蚕种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要提高公斤茧制种量,就必须认真掌握养蚕制种各阶段的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原蚕造卵数,提高发蛾率和单蛾产卵量。  相似文献   

12.
我场小蚕片叶立体育是1989年夏蚕开始的。两年来,共进行五个蚕期的饲养,共计蚕种60张。除1990年早秋蚕因农药中毒张种产茧量较低外,其他各期张种产茧量均略高于普通育。今年中秋蚕立体育张种产茧达71.12斤,比普通育高5%左右。小蚕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桑品种与现行原蚕品种饲育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优化原蚕饲养的营养条件,提高蚕种繁育质量,对几个实用桑品种饲养的原蚕饲育成绩进行了初步调查与分析。用几个实用桑品种分别饲养原蚕,其发育经过及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无明显差异;但死笼率有育151号较高,新一之较低的倾向。综合原蚕饲养的茧质和卵质成绩初步认为,春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育71-1、湖桑32号、育151号、新一之濑;秋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新一之、育71-1、湖桑32号。  相似文献   

14.
桑树专用多元鳌合微肥对桑叶及原蚕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桑树进行根施和叶面喷施桑树专用多元鳌合微肥后,验证该肥料对桑叶的增产效果以及对原蚕的造卵数、产卵数和卵质方面的促进效果。通过试验,证实该肥料对桑树施用后.无论是对桑叶的增产还是对原蚕的生命力、茧质和卵质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桑树专用肥料。  相似文献   

15.
我场是原蚕饲育区,一般春期是种茧育,秋期是丝茧育,桑园土壤多数酸性(PH4.5~5.5)、蚕农习惯偏施氮肥,不重视施磷、钾肥,更不重视改良土壤.因此,蚕种不良卵较多,卵质不够充实,浸酸时层次不清,浮游卵较多.为探索降低蚕种不良卵的途径,1980年秋期开始,进行磷素添食试验,经过三年三期试验,初步发现用  相似文献   

16.
<正>种茧育养蚕通常数量多、规模大,易受气象、蚕具等因素的影响,上蔟阶段处理不当容易产生大量不结茧蚕,造成损失。因此,了解影响熟蚕结茧的各种因素及相互间的制约关系,熟练掌握上蔟技术要点,对种茧育生产非常重要。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1塑料折蔟特点塑料折蔟是由聚丙烯加热融解后注模制成,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易于消毒等优点,适用于蚕种生产,是种场首选上蔟工具。但是由于塑料折蔟易变形、不吸水,高度固定,悬挂困难  相似文献   

17.
"贵蚕5号"是以贵蚕3号(57A、渝1、92A、24)为育种基础材料导入家蚕黑蛾基因后育成的带黑色蛾标记新品种。为了掌握"贵蚕5号"原蚕性状,为品种的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奠定技术基础,开展了"贵蚕5号"原蚕饲养技术、老熟结茧、营茧习性、发蛾速度、集中发蛾时间、交配性能、产卵、卵质的性状研究,结果表明:"黔.山"、"贵.遵"原蚕饲养容易,品种性状稳定,抗性较强;产茧量较高,茧质较优;发蛾早、对交蛾为一白交一黑或一黑交一白;产卵成绩较优,产附平整,不受精卵和不良卵少,产卵量接近常规品种,克蚁制种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贵蚕5号"(黔.山×贵.遵)是一对抗性较强、产量性能好、又带有黑色蛾标记的四元杂交种。  相似文献   

18.
<正>我市1994年中秋蚕共发蚕种4.65万张,张产茧16.2kg,按正常年景张产茧27.5kg计算,因蚕病损失蚕茧52.5450万kg,按正常茧价每kg14元计算,计损失茧款735.5万元。 这次中秋蚕的蚕病来势猛,发病面广,是一种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的蚕病,损失惨重,为新沂市近年来所罕见。如重病区的邵店、唐店等12个乡(镇),饲养中秋蚕2.85万张,绝收数占30~40%;瓦窑乡大新村500多张蚕种损失70%;港头镇大营村500多张蚕种损失80%。蚕病较轻的炮车、草桥等7个乡(镇)1.35万张蚕种也有15%绝收。蚕农纷纷状告各乡蚕桑站,说是蚕种质量不好,要求赔偿损失。为此,市茧丝绸公司的领导和蚕桑科技人员逐乡进行了调查采访,采集蚕病样本进行镜检,结果表明,所发蚕病均为中肠型病毒和黑胸败血病并发症,未发现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19.
桑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缪云根  徐俊良 《蚕桑通报》1994,25(2):13-14,12
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中间试验的情况表明:前期蚕儿生长发育欠齐,发育经过延缓,3龄饷食始转换桑叶育后,生长发育趋于整齐,至4龄时已与全龄桑叶育无明显区别。小蚕人工饲料育较之全龄桑叶育.其张种产茧量、万蚕收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桑叶是家蚕主要饲料,桑叶品质如何对家蚕生长发育起着决定作用,又与茧质、卵质等有极大关系,而叶质又与桑品种特性紧密相关。因此,我们用不同桑品种对蚕种卵量及卵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试验设区 l、桑品种育71一1、育72一l、湖桑32号 2、蚕品种丰一、54A、苏六 3、试验设区针对不同蚕品种,每个桑品种重复三次,每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