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秸秆覆盖还田的整体功能效应与系列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89-1992年,在宁南山区黑垆土耕地采用裂区设计,通过定位主试验并辅以年度副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还田的效应与技术。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具有蓄水保墒,平抑地温,保持水土,抑制杂草等覆盖效应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与矿质营养水平,增强土壤生物活性等培肥效应。4500kg/hm^2秸秆配施1.1%N素覆盖还田,4年粮油总产增加29.84%。覆盖方式,覆盖期,覆盖还田量及氮磷化配施构成秸秆覆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内蒙古后山地区10年93项试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每公斤氮素增产小麦5.25-7.48kg,平均为6.96kg,每公斤P2O5增产小麦5.54-8.51kg,平均为7.3kg,且肥效与地力产量呈抛物线相关。2.可根据地力产量确定氮磷化肥施用量。3.氮肥的适宜施用方法是秋深施,秋施尿素和碳铵等量等效。4.同一块田,连续施用氮磷化肥仍有较好效果,钾肥和有机肥在麦茬上施用效差。5.适期早播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进的田间抑制圈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10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材料麦茬对杂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以及同一基因型的不同材料之间对杂草的影响均呈现显著差异,说明化感作用基因在稳定遗传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变异.以现代品种"丰产3号"麦茬地杂草的生物量为对照,其他小麦品种麦茬对杂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10个小麦品种麦茬地杂草的生物量与残茬滞留时间(天)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杂草生长与时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小麦残茬抑制杂草生长的化感作用有效天数为3~29天,而后杂草生物量逐渐增大,最后达到稳定;染色体组型为AA、AABB及AABBDD的麦茬化感抑制作用均随残留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减弱,抑制杂草的平均有效期分别为21、24和25天,说明小麦在从二倍体到四倍体到六倍体的染色体组变异与倍体变化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小麦的遗传可塑性可能有助于化感作用的增强.  相似文献   

5.
晋谷35号生物学特性及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晋谷35号是以主茎成穗为主的优质高产多抗中晚熟品种,具有单株生产潜力大的优势,通过对不同播期,密度条件下晋谷35号生育特性的观测,分析,提出增产应以稳定株数和千粒重,提高粒数为中心内容,并提出了生产绿色食品小米的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计仁欢 《广西植保》1998,11(3):12-15
通过对有关试验数据和大田调查数据进行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若干项栽培因素(措施)对早稻纹枯病病指数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并建立了两个最优回归方程,综合应用这两个多元回归方程,结合高产栽培实践,因地制宜设计出不同熟期类型的杂交稻组合的高产健身控害栽培防治纹枯病的配套技术的量化指标,这套量化指标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草业的技术需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对优质豆科牧草——苜蓿进行了大量研究,获得了丰富资料,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我场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 000hm2,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此,搞好水稻规范化栽培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确保水稻高产、稳产、优质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作者根据近几年来最新调查结果,探讨了水稻在我场生产条件下病虫害防治与品种、肥料、土壤及相应栽培水平的关系,为大同湖农场高产、稳产、优质栽培途径提供依据。1研究方法1·1大田调查,重点调查不同年份、不同播期、大致相同管理水平下主推品种产量表现及不同品种、施肥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1·2品种定向试验:2003年参式品种有两优培九,国丰一号,Ⅱ优明8…  相似文献   

9.
旱地小麦根系生育与调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4年时间采用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区旱地小麦根系生育与栽培措施的调控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区旱作小麦根系扎得较深,一般可达2m以下,且40cm以下土层根量分布相对较多;小麦次生根条数,根系生物量,根系活力等的变化均呈“S”形曲线,但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各有不同。播期,基本苗,氮,磷肥的用量和比例中调控根系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锈菌是最大的一类植物病原真菌,由其引起的病害严重威胁着全球农业生产安全。锈菌作为活体营养寄生菌,在其与寄主互作过程中会分泌大量效应子以促进其侵染。开展病菌效应子调控寄主免疫机制的研究将为锈病持久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主要针对锈菌效应子的功能及其调控寄主免疫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锈菌效应子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玉米生育与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比较研究了地膜覆盖,地膜加秸秆及秸秆覆盖处理对旱作玉米土壤环境、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地膜加秸秆覆盖能明显改善旱作玉米土壤环境,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经济产量比对照增加23.8%,比单一地膜覆盖增加8.0%,比单一秸秆覆盖增加15.8%。地膜加秸秆覆盖是旱作玉米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肥对春小麦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2年春小麦田间试验分析,研究了水肥对其产量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水肥对春小麦产量有明显的正效应和交互效应,在试验范围内平均水分主效应〉平均肥力主效应,春小麦水肥效应函数为一报酬递减函数,生产中存在不同水分年型下有其施肥的上限,当地最高产量为4670.0kg/hm^2,尽管水肥都具有增产效果,但水分增产力随含水量提高而降低,肥料的增加而提高,肥力的增产作用随水分的提高而提高,肥料的增加而减小,水  相似文献   

14.
旱地冬小麦水分亏缺补偿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1994年~1997年,从有限供水节水角度对冬小麦需水关键期水分亏缺补偿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为冬小麦需水关键期,此时灌水可增产1878kg/hm^2,增产幅度为42.96%;不同的灌水量未引起小麦产量的显著差异,显示有限补偿供水的高效性;有限补偿供水和一定的农艺措施相结合可实现作物的大幅度增产,每毫米供水的边际产量达20.30kg/hm^2~26.23kg/hm^2。此结果可作为制定高效经济节水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阴山丘陵旱农区水肥效应与耦合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半干旱偏旱区用遮蓬防雨法研究了小麦的水肥效应,表明小麦产量与生育期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磷肥肥效显著,其效果取决于生育期降水量,生育期降水量少于109mm时,氮磷肥效效应为负值,补充灌溉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和施肥效果,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4-6月份降水量预报值相应修正。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温度对芒果剪叶象发育速率、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影响,初步揭示该虫在南宁数量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7.
棉蚜、棉铃虫为华北棉区两种主要害虫,生产上通常需在其不同发生盛期施用化学农药以控制为害,研究棉田不同阶段多次施药的互作及其对虫害和天敌的综合效应,对棉花害虫综合治理中化学防治与其它措施间的协调应用具重要意义。尤其在华北棉区目前  相似文献   

18.
紫外线照射对小麦条锈菌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紫外线(UV)不同剂量照射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结果表明,其严重削弱夏孢子的存活,剂量效应曲线无明显肩区和尾指数区,小表条锈菌夏孢子对低剂量照射较为敏感;经紫外线照射的夏孢子接种小麦感病品种,其致病性发生改变,潜伏期延长,反应型降低,严重度减少;亦降低了小麦条锈菌的繁殖能力,单叶孢子堆数量减少,孢子堆长度变短,产孢量降低,产孢期缩短。这些生物学效应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19.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源自南美洲,是一种具有恶性入侵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的害虫。该害虫自2017年入侵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目前已在我国云南、贵州和四川等近20个省(区)相继发生,对番茄等茄科类作物造成严重威胁,亟需开展害虫综合治理研究与田间应用。该文基于土壤-作物-害虫-天敌互作系统中上行效应与下行效应的生态学原理,综述土壤氮素、根际微生物、作物抗性、作物和非作物多样性以及天敌昆虫在番茄潜叶蛾种群控制中的作用,对番茄潜叶蛾综合防控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产量及其品质的水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等性状间存在显著的水,肥,互作效应。水肥措施可显著影响穗粒数和穗粒重,而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增加灌水对籽粒品质性状具有稀释效应,增加施肥可改善小麦品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