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县枣子沟流域暴雨侵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以枣子沟流域两场暴雨为例,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暴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及特点,塬面与沟谷的产流,产沙状况,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做好枣子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网捕、灯诱、包头等方法初步杳得黄土台塬阶地区-乾县枣子沟流域的昆虫272种,其中果树害虫95种,农林其它害虫107种,有益昆虫35种,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昆虫区系,实施农林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燕沟基本农田粮食稳产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及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了以新修梯田耕作栽培技术和作物抗旱节水技术为中心的燕沟流域基本农田粮食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并在燕沟流域经过3年试验示范,使粮食生产潜力实现率由原来的23%-48%,平均已达到54%-64%,典型的抗旱节水综合试验示范地块的潜力实现率提高到78%-87%;作物平均单产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原来分别提高了63%和59.1%,粮食单产平均较1997年翻了两番,粮食产量较1997年提高了33.7%-62.1%,人均产粮达到了500kg以上,基本实现了减地不减产和增产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RS和GIS的纸坊沟流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纸坊沟流域多年土地利用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到1999年底,农业、林业、牧业用地面积比例分别为16.9%、34.0%、36.8%。人均基本农田由1975年0.0547hm^2,增到1999年的0.2033hm^2,坡耕地大幅度减少,粮食平均产量也由1975年的561kg/hm^2,增到1999年的2319kg/hm^2,流域林草有效覆盖率达到57.4%,植物种类和数量得到增加。走上了农林牧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玉米螟赤眼蜂增诱作用及其在穗期玉米螟防治中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与平作夏玉米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和不放蜂对照区相比,明显提高了玉米螟赤眼蜂对螟卵的寄生率,1992年三者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分别为26.7%、3.6%和0;1993年分别为28.0%、6.6%和1.0%,自然落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9.1%、22.4%和4.6%。1994年用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为30.7%,而平作夏玉米不放蜂对照区仅为2.5%;自然落卵的卵块寄生率前者为56.2%,后者为12.3%。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心叶期抗螟夏玉米平作不放蜂和感螟品种不放蜂对照区的平均百株蛀孔数分别为54.8、102.6和277.2个,放蜂区与两个不放蜂对照区相比,对玉米螟的防效分别为46.6%和80.2%。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心叶期玉米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并接种释放少量赤眼蜂等综合措施对穗期玉米螟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流域综合治理评价方法初探:以乾县枣子沟试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乾县枣子沟试区为例,探讨了用地图形式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评价的方法,依据这种方法初步提出评价的目的、依据、原则、工作程序和评价分级体系,并对乾县试区的综合治理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无水浇条件下,进行沟麦套种甘薯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实现了每公顷产粮15t的目标。3年度小春、甘薯(折干)两季平均单产达15600kg/hm^2 ̄19459.95kg/hm^2,比平播小麦-夏甘薯一年两季增产2181.0kg/hm^2 ̄6040.5kg/hm^2,增长16.3% ̄45%;沟麦套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施足肥料;选用抗旱抗病高产的小麦甘薯良种;小麦适期播种,甘薯适当早套,并盖地膜;小  相似文献   

8.
速保利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范振江,程红霞(河北尚义县植保站,076705)1993年玉米春播前,我们在小蒜沟乡土头沟村王艾、王世宽等农户玉米制种田内,使用日本产的2%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按用种量的0.2%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抽雄前经...  相似文献   

9.
旱作小麦—玉米地膜带田节水调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3年旱作小麦-玉米地膜带田,试验研究表明,这项技术有效地利用了降水自然资源,具有明显的节水保墒作用,水分利用率高,比单作增产20%~80%。而垅种(小麦)沟盖(玉米)种植型式更优于传统的沟种(小麦)垅盖(玉米)型式,在作物共生期相互调水效应为明显,协调平衡了小麦,玉米主要生育阶段对水分的供需矛盾,水分效益显著,前者比后者可提高产量10.2%~23.9%。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乾县枣子沟流域土地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提出土地评价分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枣子沟流域各级土地资源质量的评价。共划分了八级土地,分别概述了土地特征和生产力。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是后备资源不足、利用方式单一、用地布局不尽合理、管理粗放、生产力不高等。阐述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配置原则和用地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黑河上游冰沟流域不同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与土壤特性的关系,为黑河上游冰沟流域水源涵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4种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均表现为:森林灰褐土>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山地栗钙土,且垂直分布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说明黑河上游冰沟流域的森林灰褐土比其它土壤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储存和积累。森林灰褐土0~1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为4.54 kg·m-2,略高于我国森林土壤0~10 cm土壤平均碳密度(4.24 kg ·m-2),说明黑河上游冰沟流域的森林灰褐土区雨量充沛,林下植被丰富,凋落物现存量充足。4种土壤0~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是整个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的30.69%~37.99%,有机碳密度是整个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的29.31%~36.77%,说明黑河上游冰沟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在表层具有很强的表聚性,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引发的水土流失极易造成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减少,应增加黑河上游冰沟流域植被覆盖度,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4种土壤有机碳、全氮、CEC、田间持水量、团聚体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土壤容重、pH值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经回归统计分析,4种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田间持水量、团聚体、全氮、CEC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pH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种变化规律与多数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1993年策勒试验区有家畜4880只羊单位。当年畜牧业纯收入占大农业纯收入的13.94%。人均占有肉20.43kg,毛2.98kg,奶31.8kg。饲料利用率50%,饲料的可消化营养物质量占60.69%,家畜生长转化率14.13%,可用畜产品转化效率42.5%。饲料转化效率1.82%,每55kg饲料转化产出1个畜产品单位或1kg肉,生产能力较低。提高光能利用率,饲料加工利用,加强营养浓度和饲料管理  相似文献   

13.
乌兰布和沙地新开发人工绿洲土地优化结构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方法对开发区进行土地优化结构评价,结果表明:①在林—农生产系统中,农作物的选择是提高土地资源转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瓜类作物收益高于粮食作物,瓜类作物平均收益为5032.94元/(hm2·a);粮食作物平均为2480.40元/(hm2·a),前者是后者的2.03倍。种植番茄和甜菜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收益分别为5070.00元/(hm2·a)和4095.00元/(hm2·a)。②小麦套种玉米收益比单种小麦和玉米分别提高37.0%和22.2%;1粮+复种结构的经济效益比套种结构平均提高73.75%。③试区各类用地不尽合理,防护林、经济林、人工草场、农地所占比例分别是:49.5%、11.9%、3.5%、35.1%。根据该地区的总体规划和当地的约束条件,各类用地比例应分别调整为28.52%、12.11%、33.06%、26.32%。调整后人均年产值可达9208.94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作物布局,植被类型,农林虫种类和发生世代数,将本省农林昆虫划分为三区七亚区:I.中亚热带稻林果茶区,I1.东韩江上游粤东北亚区,I2.北江上游粤北亚区;Ⅱ.南亚热带稻蔗桑果茶区,Ⅱ1潮汕平原亚区,Ⅱ2.东韩江上游河梅南部亚区,Ⅱ3.珠江三角洲亚区,Ⅱ4.西江流域亚区,Ⅱ5.鉴江漠阳江流域亚区;Ⅲ.北热带稻蔗薯热作区。  相似文献   

15.
聚水集肥,带松茬种少耕法的水分利用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对冀北高原高寒半干旱区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多年定位的土壤耕作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沟垄构型,配合垄下覆膜,带松茬种,利用微域径流聚水也集中施肥,使土体形成水,肥,气的局部富集带,此聚水集肥,带松茬种耕作法使作物产量较传统耕作提高22.77%-28.36%2m土体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8%-90.0%,并使周年水分保持了正平衡。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兴化市呈明显上升趋势。为了解其发病特点及为害损失,笔者于1999~2000年对该病进行了初步研究。1发病概况多年来水稻叶枯病在兴化市为零星发生,1998年病田率仅10%左右。1999年该病发生较为普遍,病田率达60%左右,但病穴率较低,仅为1.3%(0~5.4%)。2000年全市种植水稻8万hm2,其中粳稻6.7万hm2,杂交稻1.3万hm2。当年,该病在粳稻田全面暴发,病田率达93.2%,病穴率平均5.4%(2%~23%),病株率0.82%(0.5%~2.1%),部分…  相似文献   

17.
旱作农田沟垄覆盖集水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旱作农田沟垄覆盖集水技术是农田上开沟起垄,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增加作物生长地段的地傅集水量。莜麦地膜沟垄全生育期平均增墒值达1.3%-1.4%,相当于平均每次降水后增加3.8-4.1mm降水,比对照平均增墒10.3-11.97%,在春它各生育时期墒,增墒值平均为0.7%-1.8%,最高达2.7%。不同种植方式推广的位次为地膜玉米,地膜莜麦,小麦,土沟垄玉米,莜麦,小麦,仿砂田和平铺膜效铺膜效益代于  相似文献   

18.
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1994年6月下旬于深圳林场等7个放蜂区,23个试验上,释放50万头管氏肿腿蜂,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松墨天牛。在面积18hm^2的林地上,当代寄生率为25.6%-42.9%,平均35.2%。  相似文献   

19.
用人造卵繁殖的螟黄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994~1995年在山东省用人造卵繁殖螟黄赤眼蜂,进行防治棉铃虫的研究。人造卵的寄生率为91.14%,出蜂率为89.68%,每张卵卡有人造卵140粒,可出蜂3000头。冷藏虫态以前蛹期为宜,冷藏15和20天,出蜂率分别为87.26%和82.81%。人造卵出蜂比较集中,2天内可基本出完。成蜂饲喂蜂蜜可显著延长寿命。纸袋出蜂器出蜂率可达91.83%~99.09%。棉田释放人造卵蜂防治第2代棉铃虫,1995年寄生率为80.31%,最高达93.75%,防治效果稍好于施药区。防治第3代棉铃虫的效果较低,寄生率仅有42.97%,原因与蜂卡冷藏时间长以及高温多雨有关。放蜂区捕食性天敌数量比施药区高4.03~9.36倍,对棉蚜、棉叶螨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一般不需防治。  相似文献   

20.
高吸水剂KH841在旱地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高吸水剂是一种新型高子化合物,具有高吸水,保水性能,试验表明,按一定比例掺入盆栽土中或以一定量撒施入旱地作物播种沟内,均具有明显的抑蒸保墒效应,提高耕层土壤有效水贮量,不仅对作物生长有促进作用,单株叶面积和干物重都比不施高吸水剂的显著增长,而且可以提高粒数和粒重,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1%~2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