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渭北旱塬合阳旱棚氮磷水交互效应及耦合模型试验的产量结果,建立了冬小麦产量与氮磷水三因素之间的产量函数模型。通过产量函数的主因素分析提出了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水〉氮〉磷,并对渭北旱塬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氮磷增产效应进行综合评析。  相似文献   

2.
歉水年底墒和水肥施用时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渭北旱原澄城县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在不同底肥,底墒条件下进行没生育期灌水和追肥,以研究水肥配合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只有在适宜的底肥用量和底墒配合下,才能充分发挥水肥的增产作用;在施用适量底肥后,生育期灌水或追肥都能提高作物产量,并且以虫为宜,高底墒时效果更佳;生育期水肥配合大都能提高作物产量,但增产效果不及单独灌水或单独追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渭北旱地冬小麦不同降水年型栽培技术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旱控制条件下,用四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设计,研究渭北旱塬氮、磷、水、密度因素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磷、水、密度对冬小麦的增产顺序是水〉氮〉磷〉密度;②氮、磷的增产作用随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干旱年份,增施氮、磷肥无显著增产作用,正常年与丰水年,增施氮磷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密度对冬小麦产量无明显影响;③水分对施肥量的校正模型为X1(N)=0.23-0.248X4,X2(P2O5)=0  相似文献   

4.
根据渭北旱原农业生态及自然气候条件,分析探讨了影响渭北旱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渭北旱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及措施;(1)合理利用水利资源,不断提高旱作农业栽培技术,走水,旱结合发展农业的道路;(2)提高基本农田生产力,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改变广种薄收,单一抓粮食生产的倾向。(3)坚决走因地制宜、农、林、牧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道路,迅速提高农业综合经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渭北旱地冬小麦生产中底墒肥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合阳县28年降水资料,根据冬小麦生产年度,将降水划分为旱年,一般年,丰水年,在控制和补充底墒水的条件下,用三因素二次通过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渭北旱地底熵,肥的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底墒,氮,磷对冬小麦的增产顺序是底墒〉磷〉氮;(2)底墒120.9mm时,施肥无增产作用,底墒204.9mm时,施肥增产作用明显,在底墒充足条件下,施肥,特别施磷能充分发挥底墒的增产作用,提高水分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条件下地膜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8年~1999年在渭北旱原不同施肥条件下进行地膜小麦增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覆膜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1.9~3.9kg/(mm  相似文献   

7.
渭北旱原甘蓝型油菜北移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渭北旱原甘蓝型油菜北移具有显著效益,北移的限制因素已不再是甘蓝油菜品种,而是能否全面地贯彻配套栽培技术,配套栽培技术的核心是沟播和冬苫,而喷施多效唑是渭北旱原海拔千米以上地区甘蓝型油菜北移的一项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1991-1994年3个年度田间定位试验结果,提出了渭北旱原东部地区旱作冬小麦水分产量潜势,潜势系数及其生长,需水规律等,为研究该地区制定粮食生产发展指标及其实现途径提供了定位试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陕西渭北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陕西省渭北旱地资源优势和劣势,提出渭北旱原农业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并用渭北旱原合阳县近年农业生产的经济发展的实践说明了这些潜力是可以实现的,指出渭北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实施方法;同时对渭北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从策略上进行了论述,对消除这一地区的贫困,保证粮食供给,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分析渭北旱原农业综合开发的现状与成就,对渭北“九五”开发中提出的“2111”工程经济指标进行了论证,旨在提高旱地农业开发的成效,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渭北旱原春玉米高产农艺措施最佳组合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渭北旱原不同类型区布设的6因素、5水平、多重复和多试验点的田间试验,探讨了影响春玉米高产的农艺措施。试验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第一位因素,次为密度,磷肥、钾肥影响不稳定,单施有机肥增产作用小,建立了春玉米高产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春玉米高产的农艺组合方案,为发展渭北旱原的春玉米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渭北旱塬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渭北旱塬合阳旱棚冬小麦微区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施肥技术的冬小麦增产效应,肥料利用率和冬小麦生育期土壤供氮状况。结果表明歉水年型下施肥技术为7月中旬一次深施,平水年型下施肥技术在8月中旬一次深施,丰水年型下施肥技术为9月中旬一次深施,施肥深度均为15cm。同时播前播时一次施肥可满足冬小麦强度营养期的需要,而分闪施肥则难以满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渭北旱原北部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渭北旱原北部县域林业发展特点,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森林资源状况、生态功能、社会经济效益和保障体系4个综合层面的47个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及软系统归纳集成法等确定指标和分值,并以永寿县为例,对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永寿县林业可持续发展处于转型期林业阶段,评价结果与永寿县林业发展现状基本相符.渭北旱原北部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反映研究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可为综合评价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灌溉对渭北塬区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增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93年~1995年,在渭北旱缝塬通过对冬小麦进行了不同灌溉量试验,研究在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WUE)和水分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供水范围内,随着供水量的增加,冬小麦WUE呈非线性增长,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为二次曲线函数关系,在冬小麦生长关键时期灌溉60mm,每666.7m^2,可增加产量100kg。  相似文献   

15.
渭北旱塬区的农田蒸散状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渭北旱原区的农田土壤水分连续观测资料及实测蒸散资料,计算,分析季不同水分条件,不同作物的蒸散量变化、为建立适用于本区域内的节水农业体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豫西配方施肥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豫西旱地冬小麦生产中盲目施肥、过量单一施肥问题,采用二因素五水平加一回归均匀布点设计,经过3a田间定位试验,探明了豫西旱地冬小麦高产的适宜氮、磷配比和用量,并分析了合理配方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水分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经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根据渭北旱原实际,对Y,M安格斯坦计算某时段末土壤湿度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适用于本区域的土壤水分预报模型,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陕西渭北旱原经过1990-1995年连续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实施水旱并举,合理利用天上,地下水资源;全面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广植林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加快渭北产业结构调整等,加速旱区农业的经济腾飞,使开发区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渭北高原沟壑区主要立地类型水热变化及对刺槐生长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局部范围内,热量因子与刺槐生长没有明显一致性,热量因子不是划分渭北高原沟壑区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水分与刺槐生长之间关系密切(r=0.8965),说明水分是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因素,地形和土壤则是划分渭北旱原立地类型的主要因子。主要立地类型刺槐生长结果表明:刺槐适生的立地类型为:沟底、原面、沟坡阳向的上部和下部、宽梁顶等黄土型和沟底石砾土型,其它类型不适宜刺槐生长。  相似文献   

20.
渭北旱原农业资源深度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北旱原自然资源丰富,是仅次于关中平原的陕西主要的农业区,现已初步开发成为陕西优质粮食和果畜产品生产基地。21世纪初叶是渭北旱原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落后状况,实现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渭北旱原资源开发历史和经验中可得出,该区域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以挖掘资源潜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着力提高农业产业技术水平,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把增加重要农产品产量与增加农民收入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