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体外试验法研究樟科提取物抑制猪粪中脲酶活性的两种可能的途径,以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理。进一步证实樟科提取物对粪中脲酶活性有强的抑制效果,对脲酶产生菌也有高度抑制力,且抑制效果随浓度升高而增强;然而对纯品脲酶并没有显著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樟科提取物主要通过抑制脲酶产生菌的活性,使脲酶的数量减少,从而减少氨气产生。  相似文献   

2.
利用体外试验法研究樟科提取物抑制猪粪中脲酶活性的两种可能的途径,以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理。进一步证实樟科提取物对粪中脲酶活性有强的抑制效果,对脲酶产生菌也有高度抑制力,且抑制效果随浓度升高而增强;然而对纯品脲酶并没有显著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樟科提取物主要通过抑制脲酶产生菌的活性,使脲酶的数量减少,从而减少氨气产生。  相似文献   

3.
樟科植物浸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浸提温度、浸提溶剂、浸提时间和料液比对樟科植物提取物得率的影响,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和时间对樟科植物提取物的得率影响较大,其次是乙醇的体积分数及料液比。提取优化工艺为:以体积分数80%的乙醇为浸提剂,按每克樟科植物皮加25ml提取液投料,在50℃下浸提9h。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脲酶活性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土壤剖面中脲酶的变化趋势是上层明显高于下层,土壤脲酶活性下降较为缓慢均匀,层次之间差别明显。表层脲酶含量最高的186.4mg·kg-1h-1,最低的72.1mg·kg-1h-1。随着植被的演替发展,酶活性逐步提高,表层所占比例逐步降低。土壤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与碳酸钙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因子对脲酶活性直接作用系数的序次为全氮>碳酸钙>有机质>土壤pH>全磷;土壤全氮对脲酶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而且它通过有机质和全磷对脲酶的间接效应也很明显,说明它对脲酶活性具有强烈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有机质对脲酶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小,但有机质通过全氮、全磷对脲酶活性的间接系数却很大,对脲酶活性的影响主要是间接作用;全磷、速效氮和CEC等对脲酶活性直接通径系数都较小,而且通过其它因素对脲酶活性的间接通径系数之和也较小,不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对策(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接2006年第1期1~3页)脲酶又称尿素酰胺水解酶,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类酶蛋白,脲酶抑制剂可抑制脲酶活性,提高尿素利用率。生产中常用的脲酶抑制剂为去酰氧肟酸,由于长期使用去酰氧肟酸可导致瘤胃微生物产生适应性,因而降低其效果。刘大森等试验发现,硼砂在体内外都有抑制脲酶活性的作用,其效果与去酰氧肟酸接近,且作用效果持久。另有研究表明,氢醌可将脲酶中的巯基氧化成二硫桥,降低脲酶活性,表明氢醌可抑制脲酶活性。张永根等报道在绵羊瘤胃内每日灌注50mg/kg氢醌使脲酶活性降低28.3%,瘤胃内消化酶活性不受影响。此外,苯醌、二胺、三胺类…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获得植物来源的脲酶抑制剂并探究其对瘤胃细菌脲酶抑制的基本特征。首先试验以奶牛瘤胃脲酶为靶标,利用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植物源化合物库,结合瘤胃细菌脲酶活性抑制试验,探究抑制效果最好的化合物对瘤胃细菌脲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酶动力学特征以及作用位点,最后通过瘤胃微生物体外厌氧培养试验评价该化合物对尿素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同浓度条件下,瑞香素对瘤胃细菌脲酶的抑制效果最好。2)瑞香素对瘤胃细菌脲酶的IC50值为(93.43±3.87)μmol/L,是瘤胃细菌脲酶的混合型抑制剂。3)硫醇试剂存在时,瑞香素对瘤胃细菌脲酶的抑制效果显著降低(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瑞香素与氨基酸残基Ala-166、His-245、Lys-216、Ala-362、Cys-318形成相互作用。4)瑞香素能显著减缓瘤胃微生物体外厌氧培养2、4、6 h后体系中尿素的分解(P0.05)。综上所述,瑞香素能通过与瘤胃细菌脲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相互作用来抑制脲酶的活性,减缓尿素的分解。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观察比较樟科(CFPE)、丝兰(YE)、一串红(SS)和桂花(OFL)植物提取物对肉鸡氨散发量、生产性能、免疫机能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500只0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5组:即肉桂、丝兰、一串红和桂花提取物200mg/kg添加试验组,及基础日粮对照组。每个试验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显著降低氨气的散发(P〈0.05),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P〈0.05),显著改善肉鸡血液生化指标(P〈0.05):增高血清总蛋白的含量,降低血清尿素氮、血清尿酸含量和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同时,桂花组显著提高血液中CD4^+的含量和CD4^+/CD8^+,降低CD8^+的含量(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肉桂、丝兰、一串红、桂花提取物均能显著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且在降低鸡舍中的氨气浓度,改善饲养环境方面,一串红、桂花植物提取物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樟科、丝兰植物提取物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试验主要研究樟科提取物(CE)、腐植酸(HA)及其复合添加对仔猪粪尿中氨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将35日龄体重相近的仔猪256头随机分为基础日粮组,基础日粮+CE(0.35 g/kg)组,基础日粮+HA(0.5 g/kg)组,基础日粮+CE(0.35 g/kg)+HA(0.5 g/kg)4个组,每个组设4个重复。结果表明:饲喂CE、HA及CE+HA使仔猪饲料增重比分别下降了6.03%(P<0.05)、4.52%(P<0.05)以及7.54%(P<0.01),脲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粪样pH值下降,从6h开始各个时间点的尿素氮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氨态氮浓度达到最高点的时间比对照组要分别晚24、24h和48h。试验表明,CE、HA及CE+HA均能降低尿素分解速率,减少氨气的挥发,并显著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CE+HA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细菌脲酶抑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脲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细菌脲酶活性,降低尿素分解菌产生氨的速度,广泛应用于医药及农业领域。然而,目前使用的脲酶抑制剂存在着生物毒性强、微生物适应性与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脲酶抑制剂的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新的脲酶抑制先导化合物,同时报道了这些化合物的脲酶抑制结构以及作用模式与机制。本文综述了近10年有关脲酶抑制剂的报道,并对所报道的脲酶抑制剂进行系统分类,以探讨不同类别的脲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抑制效果与抑制模式,并从不同类型脲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探讨了其作用机理,旨在为新型脲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羊草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使微生物肥料达到更好的效果,便出现了集无机化学肥料、有机肥料以及微生物肥料综合效果的新型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本文选择腐殖酸、糖蜜发酵、海藻酸等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设置对照、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单施及混合施入5种处理,分别用CK、F、T、H、A表示,研究其在改善羊草草原土壤肥力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表层土壤全磷在T和A处理较CK降低显著;土壤有机质在F处理变化不显著外,在其余3种处理均较CK增加显著,且A处理较F和T处理增加显著;其余土壤理化性质在各处理均无显著变化。2)土壤酶活性却对复合微生物肥料有显著性的变化:010 cm土层中,与对照相比,过氧化氢酶活性除在F处理变化不显著外,其余处理均显著降低;磷酸酶活性除在H处理变化不显著外,其余处理均显著增加;脲酶活性在F和T处理降低显著;而蔗糖酶活性在各处理均变化不显著。1020 cm土层中,与对照相比,过氧化氢酶活性在F处理显著增加,而其他3个处理均显著降低;蔗糖酶活性除在A处理变化不明显外,其余3个处理均降低显著;脲酶活性只在F处理显著降低;磷酸酶活性在各处理均无显著性变化。3)表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脲酶与全氮呈显著负相关,磷酸酶与全磷呈显著负相关,下层土壤的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且土壤酶活性随土壤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总的来看,微生物肥料在天然草地中的施用还需进行改良实验。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观察比较樟科植物提取物(CFPE)和丝兰植物提取物(YE)对仔猪生长性能、粪尿中氨和硫化氢散发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选用216头35日龄的杜长大仔猪,按照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4头仔猪。CFPE试验组和YE试验组分别饲喂含350 mg/kg CFPE和125 mg/kg YE的基础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CFPE和YE均显著影响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和饲料增重比(F/G()P<0.05),CFPE组ADG高于YE组,F/G低于YE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CFPE和YE对脲酶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CFPE组脲酶活性低于YE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粪尿排出后6 h时间点,CFPE和YE对尿素氮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从12 h时间点开始,影响达到极显著(P<0.01)。CFPE使氨态氮最高浓度出现时间点推迟,7 d时间点,CFPE、YE组的氨态氮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FPE组高于YE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除12 h和48 h时间点外,CFPE组、YE组的可溶性硫化物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仔猪粪便发酵第4天和第8天产生的硫化氢平均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CFPE和YE可通过减缓尿素氮分解和可溶性硫化物的产生,从而减少氨和硫化氢的散发;CFPE效果优于YE。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受重视,畜禽养殖粪便经沼气发酵处理后,沼液如何有效还田利用成为研究重点,应用沼液替代部分化肥,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园区废弃物资源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沼液灌溉强度对猕猴桃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猕猴桃园土壤脲酶与转化酶活性随土层的加深而显著减弱,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不显著;施入沼液后,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其中土壤脲酶活性增加的幅度最大。施入的沼液强度越大,酶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13.
反刍动物瘤胃中细菌脲酶活性强,导致氨的释放速率过快,影响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进而影响反刍动物对微生物蛋白的利用。瘤胃中过量的氨经瘤胃壁吸收入血,造成反刍动物血液pH的改变,引起动物氨中毒。经瘤胃壁吸收的氨在肝脏中重新合成尿素,其中一部分尿素被动物排出,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开发脲酶抑制剂对于饲料利用、动物生产以及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天然产物是低生物毒性、副作用小的脲酶抑制剂的理想来源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具有脲酶抑制作用的植物天然产物。通过构效关系解析,这些植物天然产物化合物极大地丰富了具有脲酶抑制活性的化学骨架结构。本文对具有脲酶抑制活性的植物天然产物化合物进行了分类综述,探讨了不同类别的脲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与抑制模式,旨在为开发新型脲酶抑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红  程志斌 《饲料工业》2004,25(4):53-55
1脲酶检测法生大豆中含有不等量的脲酶,脲酶本身无营养意义,但它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相近,变性失活的程度也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相似,故可用脲酶活性作为大豆加工适宜程度的检测指标。脲酶的测定方法比较简单,其原理是生豆粕中的脲酶使试剂中的尿素释放氨气,从而使溶液的pH值  相似文献   

15.
脲酶高效催化尿素分解,快速生成大量二氧化碳和氨,限制脲酶的活性能有效调控尿素的分解过程。在畜牧业上,反刍动物瘤胃脲酶会导致过度氮排放。本文将从细菌脲酶活性中心的结构特征、尿素水解机制和抑制剂调控脲酶活性机制进行综述,为有效调控脲酶活性提供理论基础和开发新抑制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甘肃永昌县放牧草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2008年对甘肃永昌县放牧草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种放牧草地土壤脲酶活性不同,土壤剖面中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表层明显高于下层。土壤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因子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顺序为全氮>速效钾>速效氮>速效磷>pH值>有机质。有机质对脲酶活性的直接效应较小,主要通过全氮表现为较强的间接效应。全氮对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不大,主要通过全氮对脲酶活性产生间接影响。土壤pH值对脲酶活性所起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较小,不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评价豆粕品质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适当加热能使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等抗营养因子活性丧失;加热不足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破坏不够充分;加热过度又会破坏热敏氨基酸,特别是会使赖氨酸、精氨酸变性,从而降低大豆蛋白质品质。由于大豆中脲酶的含量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多少成正相关,因此以大豆饼粕中的脲酶活性(UA)评价大豆饼粕加热后质量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Ealloun等指出,脲酶活性只能作为加热至适合程度的评价指标,对判断是否加热过度无意义,因为脲酶活性为零时并不能表明是否加热过度。本试验对蛋白质溶解度法、脲酶活性pH增值法、脲酶活性及酚红法测定豆粕生熟度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在不同温度、不同蒸汽添加量以及不同的压力环直径条件下,挤压膨化对大豆中脲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膨化温度在120℃时,大豆中的脲酶活性被严重破坏,为0.35,较原料中的5.36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使大豆中的脲酶活性含量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0.4以下,膨化大豆中脲酶的活性与原料中水分存在着二次线性关系,其方程为y=0.0507 X^2-0.3513X 0.712。要得到品质优良的膨化料,也不能忽视压力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海湖东沙化治理过程中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青海湖东沙化治理区建植5年所形成的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和早熟禾(Poa annua)栽培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探讨了在高寒干旱沙化生态系统中不同草本植物作用下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人工治沙植被作用下,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2)早熟禾在青海湖区域治沙过程中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改良效果显著(P0.05);3)在3种栽培草地处理下土壤脲酶活性在表层土壤中普遍显著高于流动沙丘对照(P0.05),披碱草和早熟禾栽培草地的脲酶活性较高,0-20cm土层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3个栽培草地中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且早熟禾栽培草地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土壤转化酶在各栽培草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4)各栽培草地中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普遍与土壤中的碳氮磷养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可以作为沙化治理过程中评价土壤恢复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两种来源狗牙根的生长对铜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2种来源狗牙根的生长对Cu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污染程度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逐渐减少,与Cu浓度呈高度负相关。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土壤酶活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仍然低于对照;种植狗牙根能有效降低Cu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各处理组土壤酶活性均极显著增加;其中来源于污染区的狗牙根作用效果更加显著;5种土壤酶的活性均与狗牙根干重呈正相关,并且与狗牙根地下部分干重的相关性大于地上部分。脲酶活性对土壤Cu污染敏感性高,可以作为土壤Cu污染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