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作物育种信息》2006,(7):13-14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宋美珍等入选用5个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和5个早衰的短季棉品种进行部分双列杂交。通过对亲本、F1和F2代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两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和衣分3个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其次为加性效应,同时还存在极显著的加性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单铃重和成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与早熟有关的诸性状,生育期、始花期、铃期和果枝始节4个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4.
5.
增强的UV-B辐射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粳稻品种沈农6014及沈农26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即自然光照(TCK)处理、紫外辐射增强5%(T1)和增强L0%(T2)处理.结果表明,增强的UV-B辐射能够降低水稻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光舍有效辐射利用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为先增大后减少.  相似文献   

6.
紫外线(UV-B)照射对水稻产量及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抗紫外线UV-B的日本粳稻品种Sasanishiki为材料,1999年和2000年在大田条件下,探讨了不同生育时期的UV-B处理对水稻产量、糙米的大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移栽至幼穗分化)、生殖生长期(幼穗分化至抽穗)及抽穗成熟期的UV-B处理对Sasanishiki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生殖生长期(幼穗分化至抽穗)与  相似文献   

7.
水稻对紫外光B辐射增强的生化适应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少白  彭少兵 《作物学报》1998,24(4):464-469
水稻品种1R68和Dular生长在室外条件下,在以自然条件(6.0),13.0和19.1kJm^-1day^-1(分别模拟臭氧浓度下降20%和40%时的UV-B强度)的紫外光B(UV-B280~320nm)进行二周与四周的辐射处理,研究UV-B对水稻叶片内一些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诱导了二个水稻品种对叶片内吸收UV的类黄酮化俣物的积累,同时使叶片内多胺的含量明显提高,然而,  相似文献   

8.
9.
为选育优质抗稻瘟病保持系软华B,以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46和Pi2的优质籼稻H281作为供体亲本、以软华B为轮回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结合系谱选育法,聚合2个外源基因以改良保持系软华B。对性状稳定的改良株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稻米品质分析等。通过回交及多代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检测,获得以软华B为遗传背景且含有2个纯合目标基因的BC1F6群体2个、BC2F5群体2个、BC3F4群体2个。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回交世代改良材料在自然病圃均抗稻瘟病;育性鉴定结果显示,回交世代对不育系的不育度为52.7%~100.0%;农艺性状考查及米质分析表明,改良株系基本保留了软华B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特性。SNP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BC1F6的背景回复率为74.42%~77.77%,BC2F5的背景回复率为86.42%~87.75%,BC3  相似文献   

10.
水稻粤丰B的香味遗传分析与SSR标记定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水稻香味的遗传机制比较复杂,从1930年开始,就对香味的遗传机理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不同的研究者所得出的结果不同。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水稻香味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少,但目前所找到的PCR标记与香味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偏大,不利于有效地开展香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此,进一步对水稻香味性状的遗传及其基因的精细定位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以爆玉米花香型水稻品系粤丰B和无香味品种320B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粤丰B的香味遗传机制,并利用SSR标记对控制香味性状的基因进行了标记定位。结果表明,水稻香味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有香为隐性,无香为显性;在纯合基因型中水稻叶片的香味与米粒的香味呈高度的一致性;但在杂合的基因型中,叶片无香的单株,其米粒有不香与有香的分离;并将隐性香味基因(fgr)定位于第8染色体上,位于SSR标记GR01和RM223之间,与两标记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3cM和5.7cM。  相似文献   

11.
水稻颖花突变体是开展鉴定和克隆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研究的重要材料,在水稻重组自交系构建过程中,发现一个水稻花器官数目突变体,暂命名为fon6(floral organ number).首先对突变体的花器官性状进行鉴定,然后利用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该突变体的特征为浆片颖壳化,内外稃和雌蕊增多,雄蕊减少并外露,雌...  相似文献   

12.
选用6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系),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6×5)配成一套亲本、F1和F2 3个世代的遗传材料。采用包括种子、细胞质、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稻米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糖氮比3个性状的遗传特点。遗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和全氮含量两性状的表现同时受到种子、细胞质、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控制,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主要受制于二倍体母体植株核基因的显性效应;全氮含量、糖氮比主要受制于种子核基因的显性效应。遗传率和选择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糖氮比的遗传率较小,对其进行选择不易奏效;全氮含量以直接狭义遗传率为主,采用单粒选择易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水稻窄叶突变体nal7(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恢复系缙恢10号为试验材料,经过EMS诱变,对水稻叶突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体中发现一个窄叶突变体,表现为叶片变窄、节间变细、结实率降低等一系列突变表型。成熟期的功能叶片宽度为野生型的74.69%,倒一、二、三节的宽度分别为野生型的45.10%、57.38%、74.63%,总叶脉数为野生型的67.36%。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将其定位在第3染色体长臂RM14379和RM1442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1cM和3.0cM。因与nal7位于相同的染色体区段,暂命名为nal7(t)。  相似文献   

14.
根系是将植物固定于土壤及吸收利用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本研究从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的籼稻Kasalath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水稻根系发育缺陷的突变体,命名为Osksr2 (Oryza sativa kasalath short root 2),该突变体植株整体矮小,主根、不定根和侧根的伸长都受到抑制。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OsKSR2。将Osksr2纯合体与粳稻日本晴杂交构建F2群体,利用已经公布的水稻SSR标记和自行设计的STS标记进行基因定位,将OsKSR2定位在水稻第8染色体STS标记S27887与S27988之间约101 kb的范围内。通过水稻基因组注释系统共预测到17个开放阅读框(ORF),没有已知的与根系发育相关的基因。对OsKSR2的定位将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和阐明水稻根系伸长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稻米胚重相关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米粒胚重差异显著的广东早籼品种窄叶青8号(ZYQ8)和北方粳稻品种京系17(JX17),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127个株系,对糙米重、胚乳重、胚重和胚重率4个性状进行了评价与QTL分析。4个性状表现型均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受多基因控制。共检测到13个影响4个性状的QTL,分布于  相似文献   

16.
水稻细卷叶突变体nrl2(t)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调控水稻叶片发育基因对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和株型改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籼稻恢复系缙恢10号的EMS突变体库中发现一个水稻新型突变体,命名为nrl2(t)。该突变体叶片卷曲、变细、伸长,茎秆变细,抽穗期提前,叶绿素含量增高,孕穗期剑叶生长素含量降低,而幼穗中生长素含量有所提高。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SSR标记s3RM1和s3RM3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14 kb。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的克隆及进一步揭示细叶卷曲形成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不同锌离子活度下水稻锌高效基因型农艺特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耐低锌基因型和锌敏感基因型水稻为材料, 采用双列杂交, 选择耐低锌基因型和锌敏感基因型水稻在缺锌条件下反应差异较明显的总干重、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叶龄、株高、根长等性状在不同锌离子活度下的相对值研究了水稻锌高效基因型农艺性状的遗传特性, 结果表明: 研究性状的显性方差都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在总方  相似文献   

18.
水稻穗颈维管束和穗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籼、粳亚种间杂种F1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对水稻穗颈和倒2节间维管束等性状进行了数量遗传分析. 结果表明, 颖花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颈大、小维管束数的遗传力在70%以上, 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的遗传力则在50%以上; 颖花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颈、倒二节间大小维管束数这类性状均受多基因控制, 决  相似文献   

19.
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建国  潘启明 《种子》1998,(2):4-6,10
用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对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都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的优势较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优势较弱。不同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原因不同,直接显性和母体显性对杂种优势的贡献大小因性状而异,但总的来说,母体显性对籼粳杂种F2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胞质效应对部分性状(如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的群体平均优势有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