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旱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5.
<正> 目前我省农村正在由温饱向小康生活水平迈进中。在种植业方面,多注意瓜果蔬菜等生产,有搞土温室、大棚绿色长廊的,有搞大片果林园的,这些对农村经济发展,无疑都是有效的办法,但因受市场的限制,不可能使所有的农村都能这样搞。而且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7000多万,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不足1.25亩,人们的吃饭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和其它经济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旱作玉米不同栽培方式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南山区春夏之交干旱低温是制约旱作玉米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2年试验研究表明:利用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保墒提墒、集雨增温作用,对提高降水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速效养分供给水平、优化旱作玉米水热条件效果明显,是旱作农区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和种植区域、实现玉米稳产、高产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14.
"双五百田"(旧制每亩作物合计产量达到250kg、产值达到500元)是近年来在秦安县发展较快的旱作高产栽培模式,2006年示范推广面积达5 333.3 hm2,主要分布在全县17个乡(镇)450个村.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发现,随栽培作物和栽培模式的不同,经济效益差别较大,为此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双五百田"示范项目的开展,对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7种模式进行了示范效果调查和效益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出了玉米套种胡萝卜、油菜复种马铃薯、麦后复种马铃薯、果园套种马铃薯、玉米套种蚕豆5种"双五百田"高效栽培模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是当地的基本气候,坡陡地薄是当地农村的主要耕地资源。玉米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之一。提高旱地玉米的生产力和减轻阶段性干旱损失,是当地农民长期致力的工作,他们改造和改善农田耕地水环境,使之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改进和改良玉米品种和玉米种植技术,使之适应当地农田不良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迅速提高旱作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1992年我们在陈集乡贾周村进行了大麦、春玉米、夏玉米、晚夏甘薯一年四种四收栽培试验,累计年产粮食1733kg/亩.一、基本情况试验田面积1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土质为中壤土,地力中上等.土壤含有机质1.59%,速效磷8.45mg/kg,速效钾132mg/kg.参试品种:大麦为苏引麦2号,玉米为掖单12号和掖单13号,甘薯为徐薯18.播种规格:秋播大麦,畦宽包墒267cm(墒宽33cm).畦边各留33cm空幅,畦中种167cm大麦.春播玉米,在空幅中间各播种1行玉米,株距10cm左右,每亩密度5000株左右.夏播玉米,在夏收麦幅中间移栽2行玉米,自身行距50cm,与春玉米行距为75cm,株  相似文献   

17.
镇原县地处陇东西南部,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海拔1 011~176 7 m,耕地面积11.67万hm2,大多为塬地和地势较为平坦的川台地,山地多在坡度较缓的梁峁和山腰,其中旱作地面积10.93万hm2,占耕地面积的93.7%.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140~170 d,年均降水量不足450 mm,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玉米是粮食作物中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50万hm2左右,但由于管理粗放,栽培方式落后,物化投入不足,受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年际间产量起伏较大,多年在2 430~4 500 kg/hm2之间徘徊,特别是西北部寒旱塬区,积温不足,成熟较晚,生育期延长,影响下茬作物的种植.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甘肃省张掖市沿祁连山冷凉区域旱地上,通过不同旱作集雨栽培模式对比试验,分析不同模式对马铃薯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垄膜沟填草膜侧沟播栽培模式,马铃薯经济性状明显改善;产量高达36.75 t/hm2,明显高于其它处理,较对照增产效果显著;马铃薯粗淀粉、蛋白质、干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和其它处理相近,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