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转化效率,文章探讨碱/超声联合预处理和菌种驯化对污泥厌氧连续消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碱/超声联合预处理可以提高污泥的可生化性,污泥的SCOD增加了9742.9 mg·L~(-1),在后续的厌氧消化中甲烷产量提高20%;与原始菌种相比,驯化菌种可提高产甲烷量6%;污泥连续厌氧消化的最适有机负荷可达到2.3 kg VS·m~(-3)d~(-1),水力停留时间缩短为20 d。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微波组合工艺、热水解、臭氧3种预处理工艺对污泥厌氧消化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微波组合工艺、热水解、臭氧3种预处理方法均可促使剩余污泥释放大量的SCOD,分别为原污泥的13.99倍,24.50倍和6.45倍,其中溶解性蛋白质分别比原污泥增加了31.21倍,38.83倍和8.17倍,多糖分别增长了28.60,28.18,6.45倍,污泥的SCOD/TCOD由原污泥的0.01分别提高到0.20,0.36,0.11。经过30天BMP实验,相对于对照组(原污泥),微波、热水解、臭氧预处理污泥的产气量分别为原污泥的2.11倍,2.86倍、1.64倍,有机物分解率分别为26.38%,39.28%和25.01%,高于原污泥的19.25%。污泥预处理工艺对于污泥溶胞效果及厌氧消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温水解预处理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处理可以改变餐厨垃圾的性状,提高厌氧消化性能,文章采用高温水解处理,考察了其对物料变化和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高温水解预处理后,餐厨垃圾VFAs,SCOD均得到提高;140℃,30 min为最佳高温水解预处理条件。此条件预处理后,餐厨垃圾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提高20%,17%,39%。高温水解处理后的厌氧消化过程中,随着有机负荷的增加,系统内pH下降,消化液VFA总量升高,产气量增加,最高有机负荷为5.0 gVS·L-1d-1。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来源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水热预处理对污泥粘度、氨氮质量浓度、pH值、TS(总固体)组分含量及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并评估了不同污泥的水热改性效果及其中试条件下厌氧消化增益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水热温度处理下,污泥粘度、氨氮质量浓度、pH值受污泥来源的影响较大。水热预处理对不同污泥都具有良好的改性效果,水热温度达到170℃后,污泥性质基本不变。各种污泥挥发性固体(VS)产气率随有机负荷的提高无显著性变化,但运行情况存在差异。不同污泥在水热预处理后厌氧消化产气性能均明显提升,VS产气率增加比例差异较大,北京、上海、山东三地污泥VS产气率增加25. 2%~69. 8%,由于广西污泥为纯剩余污泥,水热处理后VS产气率增加高达101. 6%~133. 8%。VS产气率的增加量相差不大,且随自身产气性能改变的波动较小,增加量为83~218 m~3/t(平均143 m~3/t)。水热预处理后污泥流动性能提高,可实现厌氧消化的高浓度、高负荷进料,反应器减容率可达38%~71%。  相似文献   

5.
热水解是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预处理技术之一,文章研究了不同热水解条件对污泥物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20℃~210℃/30 min~75 min条件下,热水解污泥的VSS水解率随着热水解温度升高和热水解时间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毛细吸水时间从原始污泥的4816.3 s,下降至210℃处理后的59.1 s,有效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性能;污泥粒径随着热水解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相比原始污泥,各温度组热水解后,Dx10降低了33.91%~80.94%,Dx50降低了42.56%~74.88%,Dx90也因热水解的作用而下降。污泥热水解适宜的温度为165℃~180℃,Dx10,Dx50和Dx90分别为4.365μm,15.156μm,60.256μm。  相似文献   

6.
针对市政脱水污泥直接厌氧消化产气率低等问题,文章探究了脱水污泥在不同温度(150℃,180℃,210℃)水热预处理下COD溶解度、氨氮、VFAs浓度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热预处理可破坏污泥絮体结构和污泥细胞,溶解胞内物质,水解大分子有机物。150℃,180℃,210℃处理后的SCOD由2522 mg·L-1分别升至14902,23245,23895 mg·L-1,COD溶解度分别达到20.34%,34.05%,35.12%,氨氮和挥发性有机酸浓度均显著增加。180℃与210℃处理效果差异较小,建议采用180℃,此时VFA浓度和理论产甲烷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0. 5 W·m L~(-1)的低密度超声条件下,研究了污泥在不同超声预处理作用时间下的物化特性,结合修正的Gompertz方程分析了厌氧发酵的产甲烷潜力及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不同超声时间下污泥释放的溶解性SCOD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超声预处理可有效的削减污泥粒度,提高厌氧消化甲烷产量;修正的Gompertz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不同超声时间预处理下污泥的产甲烷潜力值(相关性系数R~2 0. 99),并且随着超声处理时间增加,污泥厌氧发酵延滞期先变短后变长,以超声1 min处理后的污泥为底物发酵延滞期最短。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和干湿绿化废弃物(Gd,Gw)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温(35℃)共厌氧消化的方法,研究了干湿绿化废弃物与污水污泥(S)VS混合比分别为1∶2,1∶3时,与单纯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相比,在产甲烷量和溶解性有机物转化率上的差异,明确添加绿化废弃物对污水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VS条件下,绿化废弃物与污水污泥混合体系的甲烷产量与有机物转化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污水污泥体系;不同混合比对绿化废弃物和污水污泥共厌氧消化的甲烷产量有明显影响,且相同VS混合比的湿绿化废弃物较干绿化废弃物产甲烷量高;湿绿化废弃物与污水污泥VS混合比为1∶2时,混合体系单位VS累积产甲烷量最高,达291.58m L·g-1VS,较污泥单独厌氧消化提高了14.29%,较相同VS混合比干绿化废弃物提高了6.27%;最优产气工况Gw∶S为1∶2时,SCOD和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溶解性蛋白质和VS的转化率较污泥单独厌氧消化分别提高了2.28%,10.22%,16.89%和14.70%。由于添加绿化废弃物后,混合体系相比单独污水污泥系统,提高了有机物转化效率,是其产甲烷量较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臭氧在污泥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臭氧氧化法对活性污泥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臭氧添加对污泥TCOD,SCOD,VS,TS的影响,并以污泥厌氧发酵产气量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佳预处理工艺。研究表明,经0.25 gO3.gVS-1臭氧处理后的污泥TCOD降低了1800 mg.L-1,SCOD上升了400 mg.L-1,VS平均上升了20%,TS平均降低了2.5%,产气量较未处理增加了250%。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控制桂平市污泥处理厂中沼液多级好氧生化系统的曝气量,获得含游离亚硝酸(FNA)的短程硝化液并回流至有效容积为100 m3的中温厌氧反应器,与市政剩余污泥进行联合厌氧消化产沼气.试验结果表明:短程硝化液的加入可显著提高市政污泥中温厌氧消化产酸产气效率.当反应器中HNO2-N浓度为178 mg·L-1时,SCOD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