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NPK不同配比对广西赤红壤区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的效应,寻求适合甘蔗间套种马铃薯营养模式的最佳NPK配比。[方法]采取最优混合设计311-A于2011和2012年在广西隆安蔗地进行甘蔗间套种马铃薯田间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低氮与中高磷钾配施可获得较高的马铃薯产量。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可分别建立2011和2012年马铃薯产量(Y11和Y12)与氮(X1)、磷(X2)、钾(X3)用量的回归模型:Y11=14725.28-415.39X1+741.99X2+607.83X3-447.92X1X2-144.09X1X3-405.83X2X3-267.82X12-795.67X22-642.10X32,R=0.9272;Y12=14342.60-896.25X1+548.62X2+925.51X3+67.81X1X2+531.60X1X3-99.00X2X3-904.00X12-1121.36X22-596.64X32,R=0.9266。所建立的马铃薯产量回归数学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得较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用作当地甘蔗间套种的马铃薯施肥决策和预报。采用计算机进行寻优,得到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最佳的NPK用量,N、P2O5、K2O用量分别为108.8~140.6、172.5~204.4和285.9kg/hm2。[结论]甘蔗间套种马铃薯产量最佳的NPK配比为1(:1.23~1.88):(2.03~2.63)。  相似文献   

2.
江泽普  廖青  韦广泼  谭裕模  陈桂芬  刘斌  汪羽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33-22236,22484
[目的]研究硅磷优化施肥模式对广西赤红壤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建立广西甘蔗生态高值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二次回归D一最优设计在广西隆安蔗地进行甘蔗田间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寻求适合甘蔗营养模式的最佳硅磷配比。[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施磷及硅磷配施有利于甘蔗分蘖和生长,有较多的有效茎,并可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和较优的品质。用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得甘蔗产量(1,)、蔗糖产量(SY)与磷素(x,)、硅素(x:)之间的回归模型:Y=110096.92+4356.91X1。+2007.65X2-1592.35X1X2-5461.33X(^2,1)-7442.09X(^2,2),R=0.914;SY=16471.85+903.65X1,+424.26X2-99.02X1X2。X2-1170.O8X(^2,1)-l 256.96X(^2,2),R=0.930;该试验所建立的甘蔗产量和蔗糖产量回归数学模型与当地实际情况拟合较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用作当地甘蔗施肥决策和预报。采用计算机进行寻优,分别得到甘蔗产量和蔗糖产量最佳的营养模式,即当磷硅肥用量分别为281.3kg(P205)/hm^+。和405.0kg(SiO2)/hm2。(P2O5:SiO2=1:1.44)时,得到最佳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分别为109 405.6和16682.3kg/hm2。。[结论]适合于广西赤红壤区土壤条件的甘蔗硅磷最佳组合方案281.3kg(P205)/hm2。和405.0kg(SiO2:)/hm2。(P205:SiO2:=1:1.44)。  相似文献   

3.
紫色马铃薯“3414”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解决生产上存在的盲目和过度施肥现象,提高肥料利用率。[方法]以紫色马铃薯材料KX-5为试材,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设计,研究了西南二季作区春季紫色马铃薯的施肥模式。[结果]紫色马铃薯产量(Y)与肥料水平(X1-N,X2-P2O5,X3-K2 O)的最优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方程为Y=1 352.67-89.78X1+14.17X2+144.98X3-8.03X1 2-5.07X2 2-3.83X3 2+36.46X1 X2-2.54X1 X3-12.95X2 X3,获得最佳产量的氮、磷、钾施肥量为61.80、73.65、131.25 kg/hm2。[结论]该研究可用来指导当地紫薯生产经济施肥。  相似文献   

4.
张寿文  钟伟光  李风琴  曹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42-10844
[目的]优选车前子规范化栽培的施肥配方。[方法]通过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建立车前子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四因子的回归模型,利用DPS数据库系统确定最优施肥方案。[结果]车前子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4因子的回归模型为:Y=2 937.44+105.46X1+17.06X2+62.69X3+265.18X4-251.17X21-80.01X22-150.62X23-55.67X24+22.75X1X2+22.75X3X4;以产量3 450 kg/hm2作为目标,配方施肥的系统优化方案为:施氮(尿素)247.65~314.81 kg/hm2;施磷(过磷酸钙)346.05~553.95 kg/hm2;施钾(K2SO4)213.3~340.425 kg/hm2;施有机肥(腐熟猪粪)32 737.5~35 782.5 kg/hm2。[结论]方程的拟合度较好,可以用来反映车前产量与氮、磷、钾和有机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珍珠番石榴树适宜负载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确定珍珠番石榴的适宜负载量。[方法]以珍珠番石榴为试材,研究了枝组、主干、单枝、单花序的适宜负载量。[结果]单株产量与干径呈显著相关,回归方程为Y=2 085.3X1+4 372.4;枝组产量与枝组粗度呈显著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3 956.8X1-4 635.4。枝组留果量(X2)与枝组粗度(X1)和平均果重(X3)的回归方程为:X2=(3 956.8X1-4 635.4)/X3;结果枝平均果重(Y)与结果数(X1)、叶片数(X4)的回归方程为Y=169.064 0-22.372 8X1+1.943 5X4。结果枝产量(Y)与结果数(X1)、枝条粗(X2)、枝条长(X3)的回归方程为Y=39.738 3+64.744 1X1+765.891 5X2-7.949 2X3。[结论]珍珠番石榴结果枝留果2~3个、花序留果1个、叶果比为8∶1时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硅、磷不同配比对广西赤红壤区甘蔗出苗率、生长速率及产量的影响,寻求适合甘蔗生长的最佳硅、磷配比。【方法】采取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网室进行盆栽试验,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结果】施磷有较好的甘蔗产量收益,而合适的磷、硅配施,有利于甘蔗出苗及生长,并可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甘蔗产量水平与磷素(x1)、硅素(x2)间的回归模型为:y=4.080+0.254x1-0.068x2+0.077x1x2-0.315x12-0.207x22。磷和硅最佳施用量分别为7.5 g/盆(P2O5) 和7.2 g/盆(SiO2),磷与硅最佳配施比例为7.5∶7.2,甘蔗产量为4.12 kg/盆,经济效益为1.82元/盆。【结论】建立的甘蔗产量与硅、磷肥用量的回归模型可用作同类甘蔗地土壤的施肥决策和预报,磷(P2O5)和硅(SiO2)的最佳比例为7.5∶7.2。  相似文献   

7.
刘富春  敖维琼  王安洪 《农技服务》2013,(10):1066-1069
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积累技术参数,同时指导凤冈县农民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3414施肥方案设计,在中等肥力黄泥土中进行了氮、磷、钾不同配比施用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Y)与N、P、K(分别表示为X1、X2、X3)的回归方程:Y=518.285 7+45.417 1X1+60.204X2+13.540 7X3-1.697 3X1X2+0.2993X1X3+0.320 9X2X3-1.579 4X12-2.769 8X22-0.442X32;最大施肥量X1=11.93 kg/667 m2,X2=8.51 kg/667 m2,X3=22.47 kg/667 m2,最大产量Y=1 197.73 kg/667 m2;最佳施肥为X1=10.72kg/667 m2,X2=8.04 kg/667 m2,X3=17.13 kg/667 m2,最佳产量Y=1 183.96 kg/667 m2。氮肥当季最大利用率是9.93%,磷肥当季利用率最大是8.98%,钾肥当季利用率最大是14.42%。  相似文献   

8.
品种、密度及施肥对木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探索不同品种、栽植密度及N、K2O的施用量与木薯产量间关系,结果表明选用ZM9057品种,栽培密度为1100株(667m2)-1,施N量10kg(667m2)-1,施K2O量24kg(667m2)-1时可获最佳产量.产量与栽培密度间的回归方程为Y=154.07+2742X-0.0011X2;产量与施N量间的回归方程式为Y=1550.91+50.668X-23728X2.  相似文献   

9.
影响油菜高产的栽培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找出能通过充分发挥单株优势,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同时节省劳力、节约成本,适合大面积种植的栽培方式。[方法]对油菜品种"HRS-1"的播期、密度、施肥(N)做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播种期(X1)、密度(X2)和施肥(X3)对小区产量(Y)的数学模型为:Y=1443.45-578.25X1+642.87X2+174.94X3-588.42X1X2-195.47X1X3+106.41X2X3+556.36X12+99.61X22+302.36X32。3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密度>播期>施肥。两因素互作效应分析表明:早播油菜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晚播油菜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早播油菜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晚播油菜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8月29至9月2日期间播种,密度为26130-31230株/hm2,施肥(纯N)为283.8-348.5kg/hm2时,平均产量可达3750kg/hm2。[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油菜产量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改变传统苜蓿制种模式中水资源浪费的现状.[方法]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的水量与播种方式,研究地下滴灌对新牧1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1)地下滴灌条件株高随着配水量的增加而增高,株高与单株种子产量呈正相关,R=0.449 420,P<0.01.(2)花序数/枝条(X2)、豆荚数/花序(X3)籽粒数/豆荚(X4)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8 275、R=0.830 400、R=0.925 693,P<0.01.种子产量回归方程为:Y=-2.677+0.025 X2+0.136 X3+1.712 X4.(3)处理组合T3W1(40~80 cm宽窄行播种,灌水量达相对田间持水量65;~80;).[结论]单株种子产量最高为1.17 g,并与其他处理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1.
高寒旱区N·P·K肥不同用量对春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荣  朱春来  孙小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98-14099
[目的]探讨N、P、K肥对旱地春油菜品种青杂2号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通过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了N、P、K肥用量对青杂2号产量的影响。[结果]3个肥料因子与产量的回归关系极显著(F=14.87),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拟合系数r=0.982)。N、P、K肥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N肥〉K肥〉P肥。N、P、K互作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氮肥×磷肥〉氮肥×钾肥〉磷肥×钾肥。产量与N、P、K肥的一元二次回归关系式分别为:Y1=2024.66+343.15X1-19.74X1^2;Y2=2849.97+165.53X2-6.62X2^2;Y3=3708.01—207.23X3+18.56X3^2Y1的最大值为3534.22kg/hm^2,对应的施氮量为130.35ks/hm^2;Y2的最大值为3884.41kg/hm^2,对应的施磷量为187.50kg/hm^2。Y1的最佳值为3534.16kg/hm^2,对应的施氮量为129.60kg/hm^2;Y2的最佳值为3884.22kg/hm^2,对应的施磷量为184.95kg/hm^2。[结论]N、P、K肥用量及其互作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有机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为材料,以尿素(X1)、磷酸二铵(X2)、硫酸钾(X3)及有机肥用量(X4)为决策变量,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和商品率为目标函数,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最佳施肥模型。[结果]分别建立了马铃薯产量最高、品质最好、商品率最高的最佳施肥模型,且各模型对相应指标的拟合程度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该试验条件下,马铃著产量〉10177.33kg/hm^2、淀粉含量〉15.53%、商品率〉80.69%时,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有机肥用量分别为203.18—265.13、134.49-155.87、172.14~207.05和43635.47580kg/hm^2。[结论]氮、磷、钾、有机肥合理配施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旱地甘蔗配方施肥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3因子5水平3次重复回归最优设计方案,研究旱地甘蔗平衡施肥。结果表明:(1)氮、磷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大,采用SAS进行二次响应曲面统计分析,得产量与施肥量回归方程:Y=103.75+86.08X1+552.18X2+168.71X3-2.01X1^2+4.34X2^2-1.15X1X3-6.78X2X3-1.70X3^2,差异达极显著(F=35.09),当氮、磷、钾的施用量分别为34.30、14.40、9.30kg/0.067hm^2时获得预期的最高产量6132.7kg/0.067hm^2。(2)配方施肥极显著影响单位面积产糖量,用SAS进行二次响应曲面统计分析,得单位面积产糖量与施肥量回归方程:Y-61.99+13.32X1+89.97X2+29.14X3-0.26X1^2+0.45X2X1-3.08X2^2—0.0022X3X1-1.18X3X2-0.26X3^2,差异达极显著(F=32.90),当氮、磷、钾的施用量分别为28.30、13.40、13.61kg/0.067hm^2时获得预期的最大产糖量971.6kg/0.067hm^2。(3)对于产量的经济最佳施肥量方案为:N=26.89kg/0.067hm^2,P2O3=13.35kg/0.067hm^2,K2O=8.70kg/0.067hm^2,N:P2o5:K2O=1.00:0.50:0.32。  相似文献   

14.
烤烟“3414”肥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不同烟区土壤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3414"完全试验方案设计,研究了不同肥料效应对烤烟生长发育以及产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烟株田间长势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烤后烟叶总氮、总植物碱和K2O含量与肥料效应关系密切。不同肥料效应对烟叶经济性状有较大的影响,不施肥处理烟叶产量最低,中上等烟比例较高。氮肥用量最多处理经济性状没有表现出最好的优势。[结论]建立肥料效应三元二次数学模拟方程:Y=138.36+23.18X1-0.83X12-4.32X2+0.34X22-4.40X3+0.09X32-1.02X1X2-0.35X1X3+0.64X2X3(式中,X1、X2,X3分别代表N、P2O5、K2O用量)。该研究可以预测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用于指导当地烟叶生产。  相似文献   

15.
李均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017-3019
[目的]确定青海湖裸鲤体重和体长性状的剖分组成和相关关系。[方法]剖分和测定511条青海湖裸鲤(211♂,300♀)的体重和体长性状,应用SAS软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雌雄混合群体和雌鱼群体中,体重(Y1)与头重(X1)、鳍重(X2)、躯尾重(X3)、肠容物重(X4)的相关系数极显著;雄鱼群体中,体重(Y1)与头重(X1)、躯尾重(X3)的相关系数极显著,与肠容物重(X4)的相关系数显著,与鳍重(X2)的相关系数不显著;其最优回归方程:雌雄混合群体Y1(♂♀)=-2.243 90+0.998 98X3+1.306 04X4;雄鱼群体Y1(♂)=8.976 41+1.203 10X3;雌鱼群体Y1(♀)=1.930 02+0.883 62X3+1.245 84X4。体长(Y2)与头长(X5)、躯干长(X6)、尾长(X7)的相关系数极显著和显著,其最优回归雄鱼方程:Y2(♂)=0.971 45+0.953 31X6;雌鱼方程:Y2(♀)=3.629 09+2.257 76X5+1.103 67X7。[结论]回归方程适用于体重、体长在一定范围的青海湖裸鲤性成熟亲鱼,其他近缘裸鲤也可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求适合伊犁地区甜菜适宜的肥料用量及比例。[方法]从伊犁地区甜菜肥料高效利用角度出发,设置了氮、磷、钾3因素4水平试验,根据获得的产量对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模拟,研究适宜的肥料用量及比例。[结果]甜菜产量与氮、磷、钾施用量的三元二次效应方程为y=3 319.323 7+297.974 9N-8.429 7P-8.860 2K-6.940 5N_2-2.628 9P2-1.159 8K2-3.060 1NP-2.987 5NK+10.100 5PK。肥料实际用量为N 250.23 kg/hm~2,P_2O_5138.15 kg/hm2、K_2O 165.73 kg/hm2,3要素比例为1∶0.55∶0.66时,获得最佳产量87.38 t/hm2;氮肥肥料贡献率为35.65%,磷肥肥料贡献率为12.04%,钾肥肥料贡献率为10.50%,限制甜菜产量提高的养分限制因子从大到小依次为氮、磷、钾。[结论]伊犁地区甜菜生产中氮、磷、钾适宜的施用比例为1∶0.55∶0.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