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耕地种植紫花苜蓿的气候适宜性区划,能够为西藏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合理布局紫花苜蓿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自治区河谷地带的耕地为研究对象,以西藏自治区及其周边38个气象站1971~2010年的气象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0℃年积温、年均温度、年降水量和湿润度4个指标的权重,在Arc Map平台上对紫花苜蓿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分级,并与2018年西藏自治区的耕地数据叠加,绘制西藏地区耕地种植紫花苜蓿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研究结果表明:≥0℃年积温对紫花苜蓿的适宜性影响最大,年降水量、年均温度和湿润度次之;在西藏地区耕地种植紫花苜蓿的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拉萨市、昌都市、日喀则市、林芝市和山南市.【结论】在西藏地区的耕地中种植紫花苜蓿要重视温度和降水量因素,适宜种植紫花苜蓿的地区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耕地资源和气候资源,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调整一部分耕地种植紫花苜蓿,建立人工饲草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
从热量、水分和光照等气象因子对龙南县油茶种植进行了气候适应性分析,提出了影响油茶高产的气象因子,对龙南油茶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龙南县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为油茶的适宜区,即年≥10℃积温4 700℃以上,1月平均气温6℃;考虑土地利用的分布形式,龙南县油茶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地区,南部小部分地区也存在油茶适宜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小气候特点、发挥气候生态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油茶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陇东南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日期。[结果]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期、七叶期~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10℃积温差异较大,但全生育期天数及总积温差异较小;早播玉米部分生育期间隔时间增长,迟播玉米播种~出苗期间隔时间缩短;全生育期生物累积量随≥10℃的积温呈线性变化,各播期玉米生物量在拔节前差异较小,拔节后平均播种期玉米生物量增加高于其余各播期玉米;平均播种期是比较适宜的播种期,玉米成熟期果生物量累积也高于其他播期。[结论]该研究可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浏阳烟区烤烟适种的气候资源条件。[方法]利用浏阳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浏阳烟区生产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浏阳烟区的气候资源利弊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浏阳烟区日平均气温>20℃的天数约140~150 d,>10℃积温为5 123~5 447℃.d,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满足优质烤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气候环境。[结论]烤烟全生育期除苗床期处在低温阴雨寡照的不良生长环境中,4~7月气候都适宜烤烟生长,但最适宜的气候是4月下旬~7月上旬。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充分利用绥阳县气候资源,合理布局金银花种植区域。[方法]选取了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日平均气温3℃天数、≥16℃天数和20~30℃天数以及5月平均气温作为绥阳县金银花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利用遵义市13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逐日气温和日照资料,基于绥阳县1∶25万的地理信息数据,采用梯度距离反比权重法对6个区划因子进行了空间插值;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分别构建了各区划因子的隶属度函数和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按照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3个等级完成了绥阳县金银花种植适宜性区划。[结果]绥阳县金银花种植的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900 m以下的川道、坡塬,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1 200 m以上的山区。[结论]冬季温度偏低、热量条件不足及日照偏少是制约全县进一步发展金银花种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辽宁海城市高粱生产气候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作物气候,评价气候资源储量,定量分析高粱气候条件,为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从农业气候统计学角度,应用逐步回归、最小二乘法、滑动平均法、相关系数、偏回归系数方法,确定高粱气候关键期和影响高粱产量的气候关键因子。[结果]高粱开花期与温度相关显著,平均最高气温在≥28℃以上是丰收年;8月份降水量与产量呈负相关显著,降水多而减产。海城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基本满足高粱生产的需要,热量盈余400-900℃,降水盈余105 mm,由于降水量时空分配不均,有1/3的年份出现旱涝。[结论]影响高粱气候产量的主要因子是8月份的降水量和积温。  相似文献   

7.
"平凉金果"生态适宜性气候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天堂  杨小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386-12388
应用甘肃省平凉市1986~2007年的苹果产量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苹果产量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影响苹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结合影响苹果品质的气象要素,确定了“平凉金果”生态气候适宜性指标是4~10月≥10℃积温,4~10月平均气温、6—8月≥30℃的日数,6~9月日较差,4~10月降水量,8-9月日照时数;在此基础上,对平猿市苹果种植进行了区划,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苹果种植中科学规避气候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赛群  曾虎龙  刘光伏  曾胜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42-8643,8676
[目的]分析评价南洞庭湿地气候资源。[方法]利用沅江气象站1971~2000年各月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总云量、相对湿度以及灾害性天气日数等气象资料,从气候特点、气候适宜性等方面对南洞庭湿地气候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洞庭湿地景区气候宜人,景色秀丽。景区旅游适宜期为9月~次年5月,最佳旅游期为9月中旬~11月下旬、3月中旬~5月下旬。从该区气候要素来分析,虽然存在一些影响户外旅游活动的不利天气气候因素,但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率较小,对开展旅游活动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气候资源利用和旅游经营者合理开发旅游产业、安排旅游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藜麦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适应性,近年来在康保大面积推广种植.为找出康保气候条件对藜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种植藜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分析了2018年康保气候资料以及同时段藜麦物候观测资料.结果表明:2018年康保藜麦生长期,≥10℃积温为1077.4℃,平均气温为14.7℃,降水量为356.4 mm...  相似文献   

10.
元江县红心火龙果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合理的分析当地气候资源条件和空间分布,为元江火龙果产业服务。[方法]使用云南省标准时段1986-2015年30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经纬度、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通过以往区划经验、专家咨询、文献查阅、实地调研论证等方法,定性判断气象因子对气候适宜性或灾害风险的重要性,确定了火龙果的气候适宜性指标和低温冷害风险指标,再根据区划的指标要素利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统计模型将气候要素空间插值,综合考虑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建立空间栅格数据集,并进行种植适宜性指标和灾害风险指标计算及空间推算对区划结果进行分类。[结果]完成了元江县火龙果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图和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区和低温冷害低风险区高度重合,位于元江河谷两岸大片地区包括澧江街道东部、红河街道中部、甘庄街道西南部和曼来街道东部等地区,从气象条件证明了发展火龙果产业的决策正确性。[结论]此项工作的完成为元江县火龙果种植发展,产业布局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贵州省岩溶区清水江流域水稻种植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为稻植区合理规划布局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清水江流域2000~2014年1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日照、降水量和温度数据及水稻平均物候观测资料,构建水稻诸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并运用ENVI 4.8和ArcGIS 10.0对水稻全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度和稻植区分别进行测算、解译和空间分析.[结果]清水江流域稻植气候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和综合适宜度较高,且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除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外,日照适宜度均较低.水稻幼苗期,降水适宜度>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分蘖期和拔节抽穗期,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降水适宜度.稻植适宜区分布于高程小于800m、坡度小于25°的局部区域.[结论]清水江流域气候条件能够满足水稻全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需求,但日照时间较短,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胁迫作用,其最适宜稻植区集中分布于东南及西北部的坝区、阳坡和半阳坡区.  相似文献   

12.
兰晓波  方锋  杨晓玲  殷玉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72-16274,16349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河西走廊东部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59~2010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得出各年代稳定通过10、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分布的变化,进而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河西走廊东部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河西走廊东部气温持续增暖,线性趋势达0.34℃/10a,较我国大部分地区更为显著,且与各热量资源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气候变暖使得河西走廊东部稳定通过10、0℃积温显著升高,且稳定通过10、0℃积温的起始日期提前、终止日期延后,使得稳定通过10、0℃积温的持续天数显著增加,特别是0℃积温终止日期延后比起始日期提前更显著。[结论]河西走廊东部热量资源的增加有利于当地粮食产量的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13.
温州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温州进行两系杂交稻制种的气候适应性。[方法]根据2000~2004年温州6~9月温度曲线,分析该地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温度的适应性;根据2002~2009年6~9月台风发生情况,分析该地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光照和降水量的适应性。[结果]整个7月和8月上旬未出现日均温≤24.5℃的天气,整个8月中旬也仅在2002年出现过2d日均温≤24.5℃的异常天气,但也均〉23.0℃;但8月下旬偶遇扬花期白天最高气温≥35.0℃的天气,遇台风后连续3d以上的雨日也有可能发生。[结论]在温州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安全进行两系杂交稻制种,但需注意8月下旬偶遇扬花期白天最高气温≥35.0℃的天气和遇台风后连续3d以上的雨日。考虑到温州两系杂交稻制种期间的气候特征,在制种过程中需注意制种基地的选择和制种父母本播种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卢双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34-5136
[目的]了解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状况。[方法]利用《GB/T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的评价方法,通过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和综合资源质量等级评价对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资源、水文资源、地文资源、天象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评定研究,进而了解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状况。[结果]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总得分为44.42分,达到《GB/T18005-1999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结论]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关中地区13个5年生苜蓿品种的干草产量和≥5 ℃积温、日照时数、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干草产量与3个气候因子间存在着正相关,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气象因子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5 ℃积温>日照时数>降水,日照时数、降水通过≥5 ℃积温对产量产生正向间接效应;日照时数、≥5 ℃积温通过降水产生负向间接效应,≥5 ℃积温对于产量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返青期气象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苜蓿返青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调查7个苜蓿品种的返青期,收集相应的气象资料。[结果]苜蓿返青与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5℃的日期更接近。苜蓿返青要求≥0℃的积温达到134.36℃.d,≥5℃的积温达89.64℃.d或有效积温达30.78℃.d。苜蓿返青期与上年度降水量呈正相关。返青前当年降水量多,返青日期晚,但返青速度快;返青前降水量少,返青日期早,但返青速度慢。年份间同一品种的返青期相差不大,而年份内不同品种的返青期差异最大为12 d,不同苜蓿品种返青顺序为:超级13R,路宝、美国杂交熊、牧歌401和超级阿波罗,新疆大叶和巨人201。[结论]苜蓿返青的温度指标为≥5℃初日。年度内不同苜蓿品种返青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那济海  国世友  侯绪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23-15726,15750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研究1961~2009年黑龙江省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初日、终日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关系。[结果]在49年中,黑龙江省平均10℃积温增加355.4℃,持续天数延长13 d,初日提前8 d,终日延后5 d;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开始增暖,90年代以后是变暖最明显时期;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相关性很好。[结论]近4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显著增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61-200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研究1961~2009年黑龙江省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初日、终日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关系。[结果]在49年中,黑龙江省平均10℃积温增加355.4℃,持续天数延长13d,初日提前8d,终日延后5d;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开始增暖,90年代以后是变暖最明显时期;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相关性很好。[结论]近4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显著增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最大天然林区的气候变化情况。[方法]以1987年为界,把1967~2000年大兴安岭南部、中部和北部观测站的观测实况分成2个时间段,分析大兴安岭林区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与1967~1987年相比,1988~2000年大兴安岭林区的年及各季的平均气温明显升高,≥10℃活动积温明显增加;无霜期延长;南部和中部的水资源变化均为春季降水减少,其他季节及年总降水量增加,北部则是四季、作物生长季及全年降水量均增加;南部和中部的土壤稳定化冻10 cm的日期分别提前59、d;洪涝灾害增加;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仍维持原有的较高水平。[结论]大兴安岭林区的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黎黎  刘凤芝  姜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44-9046,9068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近58年积温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利用沈阳地面气温资料,应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近58年沈阳≥0℃、≥10℃积温变化趋势,并探讨了积温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近58年来,沈阳地区气温≥0℃初日提前约10 d,终日推后不明显,持续日数延长13 d,≥0℃积温增加343℃;≥10℃初日提前约9 d,终日推后8 d,持续日数延长16 d,≥10℃积温增加370℃;后20年平均值与前20年相比,≥0℃、≥10℃持续日数均延长9 d,≥0℃、≥10℃积温分别平均增加196、202℃。另外,沈阳地区热量的增加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当地掌握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调整农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