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D-半乳糖联合铝诱导的小鼠阿尔茨海默症(AD)脑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L-NNA和盐酸多奈哌齐对其变化的影响,探讨NO在阿尔茨海默症中的作用机制及2种药物对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选取2月龄健康昆明小鼠160只,体质量(20±2)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及L-NNA治疗组,利用D-半乳糖联合三氯化铝建立小鼠AD模型,应用生化检测技术测定各组脑海马在造模后每周NOS活性及NO含量。结果表明,模型组海马内NOS活性开始呈缓慢升高,从第4周开始呈显著升高,保持较高含量至12w造模结束;两治疗组脑海马NOS活性在各时间点极显著或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并且L-NNA在4~8周时降低脑海马NOS活性的程度好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P0.05);NO含量的变化随着NOS活性的变化而变化;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脑海马神经型NOS(nNOS)阳性神经元,发现模型组脑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密度降低,细胞着色变淡,胞体截面积和最长突起长度变小,经过治疗后神经元密度增加,胞体截面积和最长突起长度显著改善(P0.05)。结果提示NO参与了AD形成过程,高浓度的NO能发挥神经毒性作用损害脑组织;L-NNA通过抑制NOS的活性,降低了脑海马NO的含量,对阿尔茨海默症中海马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得家兔颞叶癫痫模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研究L-NNA和拉莫三嗪对其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NO在颞叶癫痫中的发作机制及这两种药物对脑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选取2.0~2.5kg健康哈白兔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拉莫三嗪治疗组和L-NNA治疗组,应用硝酸还原法测定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海马及颞叶NO的含量及NOS的活性。结果显示:发现模型组脑海马及颞叶内NOS的活性从6h开始迅速升高,1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但仍高于其他各组(P0.05)。L-NNA治疗组和拉莫三嗪治疗组在各时间点极显著或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LNNA在6h~1d时对NOS的降低程度显著好于拉莫三嗪组(P0.05)。NO的变化规律与NOS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成正相关;利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海马内神经性NOS(nNOS)阳性神经元,发现模型组海马内CA3区nNOS阳性神经元密度增加,胞质着色加深,胞体的截面积和突起变小;拉莫三嗪治疗组和L-NNA治疗组的神经元密度有所降低,胞体的截面积和突起长度显著变大(P0.05)。结果显示:NO参与了颞叶癫痫发作的始动过程,高浓度的NO对神经元有损伤作用;L-NNA和新型治疗药拉莫三嗪能明显抑制癫痫发作后NO的浓度,对脑部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对癫痫发作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边缘系统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血塞通对其活性变化的影响,探讨血塞通对全脑缺血家兔的脑保护作用.选取3月龄哈白兔63只,体质量(1500±150)g,随机分为脑缺血治疗组,脑缺血未治疗组和对照组3组,手术建立家兔全脑缺血模型,应用生化检测技术测定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边缘系统NOS活性变化及血塞通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边缘系统内NOS活性在脑缺血再灌注2 h后开始升高,6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4~96 h活性持续下降,120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脑缺血治疗组下降幅度大、速度快,在96 h即恢复至正常水平.缺血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NOS的活性极最著低于缺血未治疗组(P<0.01).结果提示,血塞通可以通过减弱NOS活性进而维持NO的生理含量,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家兔海马各区nNOS阳性神经元在去卵巢及雌激素替代治疗后的形态结构及分布变化,为雌激素类药物防治绝经后老年性痴呆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家兔海马各区都有n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去卵巢后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分布变化有区域差异性: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在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DG)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而在CA2区数量明显增多(P0.05)。CA1、CA3区和DG的阳性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明显变小,最长突起长度明显变短,第一级突起数变少,与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5)。CA2区阳性神经元胞体截面积明显变小(P0.05),最长突起长度、第一级突起数增多,但差异不显著(P0.05);nNOS阳性神经元的4种指标在雌激素替代治疗组与假手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雌激素可能通过影响海马nNOS的表达来影响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在家兔脑干中的分布和衰老变化。结果表明,家兔脑干内分布有丰富的nNOS阳性神经元;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动眼神经核、红核、脑桥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以及脑干的网状结构等;在中央灰质周围、上丘(前丘)浅灰质层、臂旁核、中央上核、舌下神经核、下橄榄核、楔束核等核团也发现一些阳性神经元。对动眼神经核、红核、脑桥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延髓的外侧网状核这5个核团内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胞体平均截面积和最长突起长度在5个年龄组的变化进行了比较。与成年兔相比,仔兔、青年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胞体平均截面积和最长突起长度均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但老年兔(36月龄)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最长突起长度都显著减少(P0.05),胞体平均截面积在动眼神经核、脑桥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外侧网状核减小,而在红核则增大(P0.05)。结果提示,脑干内丰富的nNOS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其生成的NO参与内脏活动、感觉和运动的传导以及睡眠和觉醒等脑的高级整合功能的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nNOS阳性神经元的衰老变化会影响NO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影响它们在脑干中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兔脑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ADPH—d酶组织化学技术,对兔脑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NOS阳性神经元呈蓝色,细胞核不着色,突起染色很清晰;神经元胞体大多呈多角形、梭形,还有一些呈圆形或卵圆形等。②NOS阳性神经元几乎分布于家兔的各个脑区,包括大脑皮质、小脑、丘脑下部、中脑和脑桥。小脑分布最集中,而延髓分布较少。以上结果表明,NOS阳性神经元及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NO)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诸多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兔脑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nNOS阳性神经元呈深棕色,着色主要在胞质内,细胞核处较为浅淡;神经元胞体形态多种多样,有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梭形等,神经元突起有一个或者数个;nNOS阳性神经纤维大多呈棕色串珠样,有些区域的阳性纤维交错分布,相互交织成网状。②家兔的各个脑区均有nNOS阳性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出现,其中在大脑皮质、小脑、丘脑下部、中脑和脑桥广泛分布,延髓分布极少。③nNOS阳性神经元,在仔兔时就已基本发育到成年兔水平,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至衰老,到2岁龄(老年兔)时就出现了显著的衰老变化,即密度减小,表达强度减弱,第一级突起数减少,最长突起长度变短等。结果提示:nNOS阳性神经元及其催化产生的NO在家兔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神经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血塞通对脑部神经元的具体作用机制,试验采用家兔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模型研究了血塞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大脑皮层顶叶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血塞通对脑缺血后再灌注2 h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差异不显著(P0.05);再灌注6 h后保护作用逐渐显现,直至72 h血塞通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治疗组神经元核固缩、溶解等缺血变化表现轻微,变性、坏死明显减轻,其数量也多于缺血组,最长突起长度接近于正常,差异显著(P0.05)。说明血塞通能显著缩小脑缺血范围,抑制脑细胞的破坏,对缺血性脑细胞的保护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化检测技术,借助分光光度计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测定试剂盒测定了不同年龄家兔各个脑区内NOS活性,对NOS活性在不同年龄家兔脑内衰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年龄组小脑组织中NOS含量最高,其次是间脑、脑干、大脑皮质。②兔脑NOS活性在仔兔时基本发育到成年兔水平,以后随年龄而增长,直至衰老,到老年兔时出现显著的衰老变化,兔脑NOS活性以成年兔最高,老年兔最低。结果提示:随着动物的衰老,NOS活性降低,NO的合成量相应减少,以至于不能正常发挥NO生理条件下的调控作用,这可能与老龄动物呈现出的脑功能衰退、血管硬化和血压升高等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将320只14日龄青脚麻鸡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雌激素模型组和高脂结合雌激素模型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共处理28 d.造模14、28 d,测定肝脏氧化应激、血清肝功能和内皮功能相关参数,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鸡肝脂含量增加、肝细胞脂肪变性,肝脏血管损伤,出现典型的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FLHS)病变;与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肝脏MDA含量升高(P<0.05),SOD和GSH-Px活性降低,血浆AngⅡ含量增加,血清NO含量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与肝脏MDA含量正相关(P<0.01),与肝脏SOD和GSH Px活性呈负相关(P<0.01);肝脏MDA含量与肝出血分数和血浆AngⅡ含量皆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肝脏SOD和GSH-Px活性与肝出血分数呈负相关(P<0.01或P<0.05),与血清NO含量的变化均呈正相关(P<0.05);血浆AngⅡ含量与肝出血分数呈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FLHS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氧化应激参与了内皮功能紊乱的形成,血管损伤可能与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nitric oxide has been shown to be important in a number of biological systems. 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nitric oxide and its affects on hemodynamics in the kidney. Nitric oxide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basal vasodilatory tone in the renal vasculature and systemic vasculature. It also has effects on the mechanisms which comprise the 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 loop. (Vet Emerg & Crit Care, 1998; 8: 7–18)  相似文献   

12.
13.
一氧化氮与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氧化氮(NO)作为细胞毒性介质在动物体内由巨噬细胞等效应细胞经过微生物或细胞因子等成分活化后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体内发挥着生理和病理的双重角色,在医学领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在抑制和杀灭病毒等微生物,参与机体抗感染免疫和防御功能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也有损伤作用。而且,细胞因子、脂多糖、免疫调节剂、微量元素、氨基酸及部分药物等对NO与病毒感染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合酶与寄生虫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NO)在体内由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催化下生成。它是一种重要的信使分子,参与血管、气道平滑肌的调节,神经递质的传递,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溶解及内分泌激素的释放过程,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既在机体多个系统多种细胞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又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寄生虫感染时,动物机体内由其诱发产生各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激发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其转录产生iNOS(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mRNA,由iNOSmRNA指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生成。iNOS以精氨酸为底物合成NO。本文就NOS的结构、生成和NO对寄生虫的作用以及影响NO抗寄生虫感染的因素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与卵母细胞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气体自由基。论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介绍了NO的发现、生物学特性、作用途径,着重阐述了NO在卵巢组织中的分布以及NO与卵母细胞的发生、成熟、排卵和卵泡细胞凋亡与卵泡闭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礼强  郑凯迪 《饲料工业》2006,27(10):22-24
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在氧气存在下能催化精氨酸分解生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同时产生L-瓜氨酸。NOS有以下几种形式:神经型NOS(neuronal NOS,nNOS,又称Ⅰ型NOS)、诱导型NOS(inducible NOS,iNOS,又称Ⅱ型NOS)、内皮型NOS(endothelial NOS,eNOS,又称Ⅲ型NOS),其中nNOS和eNOS又被称为组成型NOS(constitutive NOS,cNOS)。cNOS为Ca^2+依赖型,主要位于内皮细胞(eNOS)及脑(nNOS);iNOS为非Ca^2+依赖型,主要位于巨噬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分子物质参与哺乳动物生殖活动,参与卵泡发育周期的各个阶段,如原始卵泡、腔前卵泡、有腔卵泡,排卵和黄体阶段。文章主要围绕卵泡发育的各个阶段,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卵泡中不同细胞中的定位,一氧化氮与卵母细胞的成熟、排卵及卵泡闭锁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动物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近年来引起人们特别注意的无机气体自由基,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几乎对全身各个系统都有影响,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其催化产生的NO在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自由基在鸡氟中毒机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氟对鸡体内一氧化氮 ( NO)代谢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的影响 ,选用 2 50只 1日龄蛋鸡 ,随机均分为 5组 ,饲喂相同的全价日粮。第 组为正常对照组 ,第 、 、 、 组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氟化钠 ,使日粮中氟的含量分别为 50 0、1 0 0 0、1 50 0、2 0 0 0 mg/kg,试验期为 1 50 d。每隔 30 d采集血样 ,测定血清中氟和 NO的含量以及 SOD活性。结果 ,饲料中加氟量与血清中氟含量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氟中毒组鸡血清中 N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血清中氟含量与 NO含量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 r=0 .7394 ,P<0 .0 0 1 ) ,与血清中 SOD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 ( r=-0 .4 56 5,P<0 .0 5) ;可见 ,慢性氟中毒不但刺激机体产生过多的 NO自由基 ,明显地影响 NO的代谢 ,而且抑制 SOD活性。因此 ,从氟导致自由基代谢异常方面为阐明氟中毒机理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机自由基气体,作为细胞内生物信使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卵巢是雌性动物的重要器官,NO作为一种较小的生物活性分子,可自由穿过细胞膜以相对特异的方式调控卵巢内多种细胞的生理功能。本文探讨了NO的主要作用机制,NO通过环鸟苷酸(cGMP)途径,及多种非cGMP依赖途径来调节卵巢中功能蛋白,如芳香化酶、抑制素、LH受体、环氧化酶及叉头螺旋转移因子(FOXO蛋白)的基因转录、mRNA翻译和相关蛋白的生成,为NO在畜牧生产的实际应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