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扁穗牛鞭草 扁穗牛鞭草为多年生禾本科饲草。一年四季可以用茎节繁殖,以3-5月最好,行株距为30厘米×15厘米。年刈青4-6次,每次刈青后,每667平方米(1亩)用尿素20公斤兑水追施,每667平方米鲜草产量为5-7吨,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高达14.63%。牛、羊、鱼、兔、鹅均爱食。适合丘陵区、湖区各类土壤种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以扁穗牛鞭草品种重高为对照,从物候期、再生速度、抗逆性、产草量、茎叶比等方面对6个扁稳牛鞭草新品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期间各品系的再生速度、全年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均高于对照,抗寒、抗旱、抗病虫能力较强.从总体上看,各性状以H2003-5表现最优,其叶量丰富、抗性强、产量高,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38%~11.12%和20.53%43~77%,可作为优良牧草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玉米、高丹草不同间作模式对鲜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间作模式,试验设置4种间作模式,即玉米、高丹草种植行数分别为2∶2、4∶2、4∶4和2∶6,以玉米、高丹草单作为对照,测定不同间作模式下2种作物的产量及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等含量。结果表明:高丹草单作鲜草产量最高,玉米单作鲜草产量最低;玉米、高丹草以2∶6模式间作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2∶2模式次之;玉米、高丹草间作以2∶2模式所产鲜草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综合种植方式、产量及营养价值,高丹草和玉米2∶2的间作模式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不同混播比例、不同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的研究,探索自然降水在500 mm以上的雨养地区,建植优质、高产、稳定与中长利用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鸭茅(Dactylisglomerata)与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无芒雀麦(Broumis inermis)与红豆草混播,混播比例为5∶5、4∶6、6∶4三种处理,各处理以1∶1行;2∶2行;3∶3行异行种植;在豆科牧草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密度、高度与产草量,比较分析各处理的草地经济性状表现.[结果]在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中,1∶1行的种植方式,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它种植方式;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红豆草与鸭茅混播,以6∶4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276.8 g/m2;红豆草与无芒雀麦混播,6∶4与5∶5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194.95和1 242.3 g/m2.[结论]试验区草地在建植的当年就表现出良好的长势与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豆科牧草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可极大地提升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75、150、225 kg/hm2的3个尿素施肥水平对多花黑麦草、燕麦、小黑麦(冬牧70)、饲用豌豆、紫云英、箭筈豌豆、毛苕子在红壤丘陵区冬闲田种植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草总产量受第1茬影响较大,其变化趋势与第1茬干草产量相似;除紫云英和毛苕子外,225 kg/hm2的3个尿素施肥水平对多花黑麦草、燕麦、小黑麦(冬牧70)、饲用豌豆、紫云英、箭筈豌豆、毛苕子在红壤丘陵区冬闲田种植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草总产量受第1茬影响较大,其变化趋势与第1茬干草产量相似;除紫云英和毛苕子外,225 kg/hm2处理的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75 kg/hm2处理的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75 kg/hm2处理(P<0.05)。在"稻-草"模式和"稻-稻-草"模式下,燕麦和多花黑麦草的150、225 kg/hm2处理(P<0.05)。在"稻-草"模式和"稻-稻-草"模式下,燕麦和多花黑麦草的150、225 kg/hm2处理干草产量高于其他牧草,显著高于豆科牧草(P<0.05);在豆科牧草中,除饲用豌豆75 kg/hm2处理干草产量高于其他牧草,显著高于豆科牧草(P<0.05);在豆科牧草中,除饲用豌豆75 kg/hm2和箭筈豌豆75 kg/hm2和箭筈豌豆75 kg/hm2处理外,其他豆科牧草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决生产上缺少饲草专用型谷子品种的问题。[方法]利用野生大谷莠子为原始材料,经多年多代的系统选育,育成饲用谷子品种冀草谷1号(S724)。[结果]冀草谷1号具有如下突出特性:1、粗蛋白含量高。谷草粗蛋白含量高,品质检测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达9.81%;2、鲜草、干草产量高。专家田间检测平均鲜草产量58 308.15kg/hm2,较对照饲草2号(35 763 kg/hm2)增产58.29%;干草产量15 922.65 kg/hm2较对照饲草2号(11 548.05 kg/hm2)增产37.88%;3、生物学特性,幼苗绿色,生育期122 d,株高198.22cm,穗长23.65 cm,茎叶比1.43,干鲜比37.86,种子产量3 383.4 kg/hm2;有分蘖,一般2~3个。[结论]该品种适宜在华北地区农闲田夏播或内蒙等地春播饲用,适合机械化收割。加大推广力度,可促进饲用谷子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7.
刈割方式对饲草玉米SAUMZ1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研究了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时草长对饲草玉米SAUMZ1(以下简称饲草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25 cm的处理与留茬15 cm处理的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相对饲用价值(RFV)、粗蛋白(CP)含量及CP总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留茬5 cm处理。处理C220(草长220 cm时刈割)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高于处理C190(草长190 cm时刈割),但CP含量和RFV较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较高。处理C160(草长160 cm时刈割)的鲜、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CP含量和RFV较高。研究表明,留茬25 cm、草长190 cm刈割适用于青饲;留茬15 cm、草长220 cm刈割适用于青贮。  相似文献   

8.
扁穗雀麦单混播草地产草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扁穗雀麦和白三叶、红三叶2种豆科牧草在不同混播比例下的组合,进行株高、地上生物量和营养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混播草地中扁穗雀麦的株高均高于其单播株高,且随时间的推移,高度增加优势减弱.不同混播比例下,25%扁穗雀麦+75%白三叶的鲜、干草产草量最高,分别为105 910 kg/hm2和18 272 kg/hm2,与其它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该混播组合下,草地的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也最高,分别为20.88%和3 815.19 kg/hm2,其NDF和ADF含量为混播草地中最低.与红三叶混播,则以50%扁穗雀麦+50%红三叶处理下最好,其鲜干草、粗蛋白含量和产量最高,而NDF和ADF则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决生产上缺少饲草专用型谷子品种的问题.[方法]利用野生大谷莠子为原始材料,经多年多代的系统选育,育成饲用谷子品种冀草谷1号(S724).[结果]冀草谷1号具有如下突出特性:1、粗蛋白含量高.谷草粗蛋白含量高,品质检测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达9.81%;2、鲜草、干草产量高.专家田间检测平均鲜草产量58 308.15kg/hm2,较对照饲草2号(35 763 kg/hm2)增产58.29%;干草产量15 922.65 kg/hm2较对照饲草2号(11 548.05 kg/hm2)增产37.88%;3、生物学特性,幼苗绿色,生育期122 d,株高198.22cm,穗长23.65 em,茎叶比1.43,于鲜比37.86,种子产量3 383.4 kg/hm2;有分蘖,一般2~3个.[结论]该品种适宜在华北地区农闲田夏播或内蒙等地春播饲用,适合机械化收割.加大推广力度,可促进饲用谷子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0.
针对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冬春季饲草资源利用情况,选取桂闽引象草为研究材料,分别与扁穗雀麦、多花黑麦草、燕麦3种冷季型牧草开展不同轮作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桂闽引象草+多花黑麦草、桂闽引象草+燕麦2种轮作模式,牧草鲜草产量分别达170 906.70、176 133.30 kg/hm~2,比桂闽引象草单播分别提高42.57%、38.34%,种植效益分别提高48.48%、37.05%,在松桃地区推广栽培,既可大幅增加土地单位面积牧草产量,又能满足3—9月青饲料和早春饲料的供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左艳春  杜周和  朱永群  周晓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33-3634,3637
[目的]探讨紫花苜蓿与鸭茅混播效应以及最佳混播比例。[方法]设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紫花苜蓿与鸭茅的混播比例不同。测定混播后各个处理组混播草地的产量,相总生物量以及紫花苜蓿与鸭茅在混播草地的竞争率。[结果]处理A3组的总产量最高,为4 827.67 kg/hm2,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且与处理A1组差异极显著(P〈0.01)。3个混播处理组的RYT值均大于1,2种草能够互补共存。在混播草地中,紫花苜蓿的竞争力强于鸭茅,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紫花苜蓿与鸭茅混播草地以及建立高产优质的人工混播草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饲料油菜在新疆南北部正播、复播模式和不同采收次数下的生物产量及品质。【方法】以甘蓝型油菜饲油2号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新疆南北部正播、复种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模式下饲料油菜的生物产量构成及品质指标含量变化。【结果】新疆南部复播模式下,饲料油菜生长92 d时,株高为1.47 m,单株鲜重0.77 kg,鲜草的生物量为7 923 kg/667m2,粗蛋白含量高达20%,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分别为21%和14.5%,饲用品质好;新疆北部种植区,复播种植饲料油菜89 d,株高为0.91 m,单株鲜重0.3 kg,鲜草产量为4 978 kg/667m2,粗蛋白含量为14.9%,纤维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4.1%和12.5%,利于消化吸收,但部分营养品质指标低于其他种植模式。正播种植模式下饲料油菜的产量较低,第一茬鲜草产量为1 243 kg/667m2,粗脂肪含量高达3.6%,植株成熟度高,鲜草纤维化程度高,饲用品质差。第二茬鲜草粗蛋白含量为15.9%,灰分含量为21%,粗纤维含量为18.6%,鲜草产量最低,为311 kg/667m<...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与盐胁迫的相关性。[方法]以6个苜蓿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盐胁迫对紫花苜蓿重要品质性状和鲜草产量的影响。[结果]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在品种间与NaCl浓度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粗纤维含量在品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中苜1号与其他各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粗灰分含量仅在NaCl浓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NaCl浓度为0.400%时平均粗灰分含量最高;鲜草产量在品种间、盐浓度间及其互作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NaCl浓度0.200%时多数品种的产量最高,当盐浓度大于0.300%时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则迅速增大。[结论]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没有影响,但对粗灰分含量和鲜草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优化饲用甜高粱留苗密度与播种行距的最适配置,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与软件IBM.SPSS.Statistics.v22的LSD法,对饲用甜高粱的密度与行距进行叶茎比、干鲜比与草产量的对比试验。[结果]密度与行距对饲用甜高粱的叶茎比、干鲜比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其草产量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饲用甜高粱高产的密度与行距的最佳优化组合A2B4:留苗密度22.50万株/hm2与播种行距40 cm的处理组合。[结论]该研究为饲用甜高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合冀西北地区的优质高产青饲料作物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6个青饲料品种(农大108(CK)、巡青518、乐食高丹草、墨杂1号青饲玉米、墨西哥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进行比较试验,筛选适合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的青饲料作物新品种。[结果]墨杂1号青饲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的鲜草产量最高,分别为49 830和46 620 kg/hm2,比对照增加42.1%和32.9%。百绿001和墨杂1号的青饲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其生育期也较长。除墨西哥玉米外,其他品种在生育期内均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干旱性。墨杂1号青饲玉米干物质产量最高,达12 510 kg/hm2。[结论]墨杂1号青饲玉米和百绿001青贮玉米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种植,而墨西哥玉米不适合在该区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北疆高产春大豆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种种植密度下春大豆的茎杆饲用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种植密度从30.0万株/hm2增加到60.0万株/hm2时,茎杆产量增加26.57%,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酸不溶性灰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71.28%、3.19%、3.26%、7.54%、9.21%、1.91%和3.43%,粗蛋白质单位面积产量降低63.65%,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不溶性灰分产量分别增加22.53%、22.44%、24.15%、22.24%、17.03%和14.89%。[结论]综合考虑北疆高产春大豆的籽粒产量、饲用营养成分含量和产量,最能利用其优势的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昭苏马场季节草地牧草经济类群营养成分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昭苏马场春秋草场、夏草场、冬草场牧草不同经济类群营养成分,确定草群的营养价值,为合理配置草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不同利用方式下不同季节牧场牧草的粗灰分、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含量.[结果]春秋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含量在传统放牧方式下最高;粗脂肪平均含量以围栏内利用方式下牧草经济类群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粗灰分含量围栏外最高.夏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含量围栏内利用方式偏低;粗脂肪含量围栏外>围栏内;粗纤维含量围栏内>围栏外;牧草经济类群中粗纤维含量均低于25;;粗灰分含量围栏外>围栏内.冬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含量:粗蛋白含量豆科草最高;粗脂肪含量以杂类草最高;其粗纤维含量均高于25;,并以杂类草含量最低;粗灰分含量鸭茅最高.[结论]围栏外利用方式下草地营养略好于围栏内利用方式下草地营养;春秋草地和夏草地各利用方式下牧草营养成分的平均含量之间均未表现差异显著(P<0.05)和差异极显著(P<0.01)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适宜我国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高产优质饲用牧草蔗新品种.[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10号为母本,以美国甘蔗CP65-375为父本,通过杂交方式选育出分蘖能力强、耐旱、耐寒和再生能力的牧草蔗新品种,并在福建省漳州地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2009~2011年牧草新品种闽牧02117、闽牧02118和闽牧02222鲜草和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闽牧101和闽牧42;农艺性状方面,闽牧02117、闽牧02118和闽牧02222生长速度快,干物质含量和单丛分蘖数均高于对照闽牧42和闽牧101;越冬越夏能力方面,5个品种均可以顺利越冬和越夏,其中闽牧02117、闽牧02118和闽牧02222在福建省漳州地区均可以开花,而对照品种不开花.[结论]闽牧02117、闽牧02118和闽牧02222牧草新品系均适宜在亚热带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李宁  常海滨  黄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86-87,107
[目的]了解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饲用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以及收获次数,研究其对饲用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饲用油菜分次收割时,施肥水平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饲用油菜一次性收割时,种植密度是影响其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一次性收割饲用油菜生物产量普遍明显高于分次收割产量。[结论]应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适当调整饲用油菜种植收获方式,饲用油菜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45万株/hm~2,适宜施肥量为6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