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了掌握百色烟区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烤烟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应用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前期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影响不大,但腰叶、顶叶成熟的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变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在种植密度相同时,随施肥量的增加,烟株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和叶片长度呈递增趋势;减小种植密度有利于顶叶的开片生长及有效叶片数的增加。综合各经济性状及烟叶主要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A2B3处理(行株距120 cm×50 cm,施氮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烟叶质量。[结论]在百色特定的气候、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种植密度以行距120 cm,株距50 cm,纯氮用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烤烟不同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生长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在重庆万州山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留叶数互作效应对烤烟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留叶前,种植密度的增加可降低烟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其影响随生育期进程而增加;打顶留叶后(移栽后90 d),随着种植密度与留叶数的增加,烟株各农艺性状指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中以18 000株/hm2处理的农艺性状较优。种植密度和留叶数显著影响烤烟经济性状,在高种植密度下,随着留叶数的增加,产量、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反而降低,在同一留叶数下,产量、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留叶数20片、种植密度18 000株/hm2处理的烤烟产值和产量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烟密度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烤烟最适宜的移栽密度,提高植烟经济效益。[方法]以云烟85为试材,设3个密度1.5×104、1.8×104、2.1×104株/hm2,观察记载烤烟的株高、叶片数、茎围、腰叶和顶叶的长、宽等农艺性状,并计算各处理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桔黄烟比例等。[结果]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烤烟的有效叶数、茎围、腰叶长、宽呈递减趋势。平甫点1.8×104株/hm2处理产值、产量等经济性状最优。甘洞点,以2.1×104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以1.8×104株/hm2处理的产值最高。[结论]烤烟在高肥力土壤中的最适种植密度为1.5×104~1.8×104株/hm2。在肥力中等偏下土壤中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8×104~2.1×104株/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互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常德烟区烟草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水平种植密度,3个水平氮肥用量,共9个组合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期主要受氮肥用量的影响,而种植密度对生育期基本没有影响。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烤烟单株叶面积、株高、茎围、单叶重和节距的影响显著,对叶片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上部叶和下部叶烟碱含量影响显著,对烤烟上等烟比例、产量和均价的影响显著。其交互作用对上部叶烟碱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中部叶和下部叶还原糖含量和总钾含量影响显著。氮肥用量是单株叶面积、株高、单叶重、节距、烟叶总氯含量、烟叶总钾含量、烟叶总氮含量、烤烟产量、烟叶均价和产值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种植密度是茎围、烟叶烟碱含量、烟叶总糖含量、烟叶还原糖含量和上等烟比例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结论]烟叶产量以D3N3(种植密度1.80万株/hm~2,施氮量135 kg/hm~2)处理最高,为2 104.6 kg/hm~2;烟叶产值以D_2N_2(种植密度1.65万株/hm~2,施氮量120 kg/hm~2)处理最高,为52 729.7元/hm~2。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种植管理措施对皖南烟区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种植配套组合.设置不同烤烟种植密度、留叶数和采收次数配套处理并与"打叶方式"(上下双打或仅打上部)进行耦合试验,对不同处理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指标和感官品质进行综合考量.结果表明:50cm×130cm株行距种植密度可以促进单株烤烟的生长发育,但不利于提升烟叶整体的产量和产值;35cm×120cm的株行距作为皖南烤烟的栽培密度,配合双打的打叶方式,可以有效增加烟叶的产量,而配合打顶弃采的打叶方式,可以提升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配比的适宜性;27cm×120cm株行距虽然不利于烤烟养分的吸收,但通过控制留叶数,使烟叶的养分供应得到保证,确保中部烤烟感官品质和产量的稳定.针对皖南烟区,采用35cm×120cm的株行距、留叶数控制在10片、两次采收(4-6)、双打的"打叶方式"的组合最适宜烤烟产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种植密度及留叶数对烤烟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试材,在2006~2007年研究了3种密度(13500、16500、19500株/hm2)和3种留叶数(18、20、22片/株)下烤烟含氮化合物含量。[结果]种植密度及留叶数对烤烟含氮化合物含量有明显的影响。[结论]不同处理相比较,密度16500株/hm2、留叶数22片/株的处理最好,其次为密度16500株/hm2、留叶数20片/株的处理,密度13 500和19500株/hm2的处理稍差。  相似文献   

7.
张黎明  李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37-12438
[目的]完善湘西烤烟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探索了不同种植密度(1.2m×0.60m;1.2m×0.55m;1.2m×0.50m)和施氮量(90、105、120kg/hm^2)对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地上部分的生长势、株高、茎粗和有效叶片数均增加,而种植密度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同一种植密度下,施氮量为120kg/hm^2时,烤烟产量最高,而施氮量为105kg/hm^2时,烤烟产值最高;当种植株距为0.55m,施氮量为105kg/hm^2时,烤烟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同一施氮水平,各种植密度间烤烟的产量、产值差异不大。[结论]确定了湘西烤烟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旱地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旱地烤烟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指导其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省安仁县为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5 0001、6 5001、8 0001、9 500株/hm2)对烟株的生育期和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烟株生育期的影响不大。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叶面积系数和株高增加,烟株茎围变小,节距变长。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叶产量和质量有显著影响。当种植密度为18 000株/hm2时,烟株留叶数和烟叶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48 660叶/hm22、397.3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及均价均逐渐减少。烟叶产值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以18 000株/hm2时最高(达26 801.85元/hm2)。[结论]在安仁县特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旱地植烟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8 000株/hm2。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烤烟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对烤烟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为协调烤烟的碳、氮代谢,优化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K326’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处理,即最小密度处理(T1,14 200株·hm~(-2))、较小密度处理(T2,15 400株·hm~(-2))、中等密度处理(T3,16 800株·hm~(-2))、较大密度处理(T4,18 500株·hm~(-2))、最大密度处理(T5,20 500株·hm~(-2)),研究种植密度对烤烟光合特性和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除最大密度处理外,其他处理烤烟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1:00和15:00;与最小密度处理相比,较小密度处理烤烟中部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提高14.59%、13.11%、3.25%,13:00之后胞间CO_2浓度回升加快,气孔限制值逐渐下降,说明气孔限制得到有效缓解,有利于延长烟叶光合功能时间,烤后烟叶两糖比升高了4.40%,成熟度提高;最大密度处理的烤烟中部叶13:00之后净光合速率下降92.30%,胞间CO_2浓度升高18.52%,气孔限制值下降17.50%,说明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烟叶非气孔限制加剧,光合效率低,有效光合时间短,因此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与氮碱比呈极显著正相关,蒸腾速率与总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与最大密度处理相比,较大和中等密度处理有利于优化烟株形态,协调烟叶光合速率,提高烤烟成熟度及碳、氮代谢协调性,实现优质烟叶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合理的烤烟群体结构。[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烤烟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与净光合速率、单叶重呈显著负相关。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烤烟叶片的气孔导度、光下最大荧光、实际光化学效率升高。种植密度为17 175株/hm2时的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种植密度为15 150株/hm2时的单叶重虽然最高,但上中等烟率降低了5.11~10.58个百分点,均价降低了0.88~0.99元/kg,产量降低了342~453 kg/hm2,产值下降了8 166~9 273元/hm2。种植密度为19 350株/hm2时的上等烟率、橘色烟率、产量和产值较高。[结论]降低种植密度可提高烤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单叶重,但种植密度过低将降低烤烟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镁对烤烟的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烤烟合理施用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宣城、休宁两地,以60kg/hm2镁肥为处理,不施镁肥为对照,采集不同时期烟株的根、茎、叶样品,烘干过筛,灰化后用稀盐酸溶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样品的镁及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宣城、休宁两点各时期施镁处理的烤烟,干物质积累数量分别比对照高12%和10%,镁的积累量分别比对照高66%和89%,且叶片内镁含量也高于对照,微量元素的积累量均大于对照。[结论]增施镁肥能促进烤烟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烟株镁的吸收和微量营养元素的积累,因而有利于提高烤烟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氮素形态及施肥时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烤烟生产和满足工业需要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试验于2007年在恩施州宣恩县椒园镇凉风村进行,云烟87为供试品种,在当地土壤肥力的基础上,设计4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常规化学成分,探索不同氮素形态和不同施肥时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有效叶片数和单株叶面积4个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其他指标L3(提前30 d施基肥的处理)明显优于CK(全施无机肥的处理),最大叶宽、根系干重、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L3分别比CK高24.87%3、8.50%、28.74%5、8.80%和28.38%。[结论]有机态氮与无机态氮配合施用,且有机态氮做基肥提前30 d左右施入能够促进烤烟生长发育,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改善上部烟叶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G80烟株上部5片叶为材料,研究3种不同采收方式(Ⅰ:不带茎一次性采收;Ⅱ:一次性带茎砍收;CK:普通采烤)对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一次性不带茎采收和带茎采收后烘烤烟叶的外观质量均优于常规采收烟叶,2处理上部5片叶的产值分别较CK提高892.65、107.25元/hm^2,均价分别较CK提高1.22、0.55元/kg,单叶重分别较CK降低0.41、0.58 g,烟叶化学成分更趋协调;带茎采收烘烤用工成本高于不带茎一次性采收,综合经济效益低于不带茎一次性采收。[结论]烤烟G80上部叶的最适宜采收方式为一次性不带茎采收。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量对云烟85烤烟品种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云南省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5的最佳施纯氮量。[方法]在玉溪地区选择肥力较高的田块,设置3种施氮量(施纯N 60、120和180 kg/hm2),研究不同土壤氮水平对烤烟品种云烟85生长、烟叶产质量及工业可用性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株的长势越好,烟叶产量也呈上升趋势;其产值、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以施纯氮量为120 kg/hm2的烟叶最好,分别比施纯氮量60和180kg/hm2的处理高出57.0%、41.4%、15.4%和12.9%、20.1%、7.9%;从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和单体烟叶评吸结果来看,也以该处理的相对最协调。[结论]综合考虑烟叶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可用性,在该试验条件下,云烟85的最佳施纯氮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15.
代飞  张昆  段凯  邓道茂  王修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41-10742
[目的]有效解决小棚漂浮育苗不易成功的问题。[方法]用松枝(杉枝)、遮阳网、草扇进行遮光,于2002~2004年研究了遮光对小棚漂浮育苗的影响。[结果]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出苗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遮光度达25.0%,出苗率接近100%,再增加遮光程度,出苗率稳定在90%以上。遮光度在20.0%~30.0%时,烟苗素质好,随着遮光程度增加,烟苗素质逐渐减弱。遮光时间从播种至小十字期比较适宜,遮光的最关键时期是刚开始出苗时。湿松枝(杉枝)遮盖棚面对烟苗出苗率效果最好,其次为遮阳网>草扇>对照。遮光能稳定小棚内温度,4种遮光方式的效果为草扇>松枝(杉枝)>遮阳网>未遮光(对照)。遮光还能有效减轻自然灾害对烟苗的伤害。[结论]透光率70.0%~80.0%的遮阳网对小棚漂浮育苗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改善烤烟土壤环境及提高烤后烟叶产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共设7个处理,即10、25、50、100、150 g/株微生物菌剂、不施肥(CK)和常规烟草专用肥,研究施用微生物菌剂对植烟土壤环境及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施用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土壤微生物含量上,施用微生物菌剂平均比CK提高了62.68%,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土壤生物活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和烟株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平衡;施用微生物菌剂可增加叶片面积,提高烟叶质量,改善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产值和产量平均值比CK和单施化肥分别增加了33.74%、15.42%和13.60%、5.44%。[结论]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改善植烟土壤环境,提高烤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翔  毛家伟  桂炎伟  李永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50-10751
[目的]为腐殖酸在烤烟上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点大区对比方法,研究了河南烤烟上施腐殖酸225 kg/hm2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施腐殖酸的临颖和罗山两点株高及叶面积显著高于对照,方城点表现出一定优势,株高和叶片数分别比对照增加2.4~6.0 cm和0.1~1.3片。与对照相比,施腐殖酸的3点都增产,平均增产12.7%,产值平均增加1 666.5元/hm2。施腐殖酸处理与对照相比,均价相差不大,上、中等烟比例临颖和方城点高于对照,罗山点低于对照,烟叶总糖含量降低,蛋白质和烟碱含量略有提高,中部叶钾含量提高,钾氯比提高。[结论]腐殖酸肥能促进烤烟植株发育,利于烟叶正常落黄,提高烟叶产量,改善烟叶品质,使烟碱等内含物质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8.
山地烤烟垄沟覆膜揭膜时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普匡  刀丽红  张成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41-6841,6843
[目的]为了明确高海拔地区烤烟垄沟覆膜的揭膜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移栽后30 d揭膜(A)4、0 d揭膜(B)5、0 d揭膜(C)6、0 d揭膜(D)4个处理和1个对照(不揭膜),研究了山地烤烟垄沟覆膜不同揭膜时间对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4个处理的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面积系数等农艺性状比对照有所提高;B、C处理产量与对照差异极显著,A、D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个处理的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但4个处理间差异不明显。B处理烟叶产量和产值均最高,分别为174.74 kg/667m2和2 023.45元/667m2,比对照分别增长10.96%和9.12%。[结论]该研究为烤烟覆膜栽培与揭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喜峰  王玮  樊万福  王静  刘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87-4988,5030
[目的]引进一种植物调节剂(GGR10号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GGR10号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 mg/L.[结果]不同处理间烤烟田间长势、开片落黄差异显著,其中浓度150 mg/L GGR10号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最好,浓度200 mg/L GGR10号植物生长调节剂次之.随着GGR10号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增大,烤烟株高、上部和中部叶面积及产量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下部叶面积和产值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同时,烤烟产量增加是导致产值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结论]综合分析,浓度150 mg/L GGR10号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最好,烤烟生长发育良好,烟叶产量和产值显著提高.该研究可为宝鸡地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