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前 言 浙江引种原产美国南方的湿地松(Pinusilliottii)和火炬松(P.taeda)开始于1947年。多年的引种结果证明,湿地松、火炬松和晚松(P.serotina)不仅比马尾松生长快,而且对马尾松毛虫具有一定的抗性,因而深受群众欢迎。近几年每年都从美国进口种子,而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暖温带宝应运河堤碱性土壤上引种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晚松,9年生时全部进入速生期,13年生平均树高12.31m(火炬松)~10.22m(晚松),胸径18.70cm(火炬松)~12.63cm(晚松),均超过了南方引种试验林标准。高、径年生长节律亦与亚热带地区相似。不同树种生长差异极显著,火炬松>湿地松(美国佐治亚源)>湿地松(广东台山种源)>短叶松>晚松。保存率都很高,但在不同树种间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暖温带宝应运河堤碱性土壤上引种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晚松,9年生时全部进入速生期,13年生平均树高12.31m(火炬松)~10.22m(晚松);胸径18.7Ccm(火炬松)~12.63em(晚松),均超过了南方引种试验林标准。高、径年生长节律亦与亚热带地区相似。不同树种问生长差导极显著,火炬松>湿地松(美国佑治亚种源)>湿地松(广东台山种源)>短叶松>晚松,保存率都很高,但在不同树种间差异不显著,说明4种国外松都能适应宝应运河堤及相似地区生长。引种成功的关键技术是采用容器苗带土(松菌根真菌)造林。  相似文献   

4.
麻江引种国外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麻江开展湿地松、火炬松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湿地松和火炬松的各项生长指标都高于乡土树种(马尾松),说明在麻江引种湿地松和火炬松,从初期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我所1964年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海岸松、意大利松,从荷兰引进湿地松、加勒比松、印度长叶松、麦根松、大果松、黑松;1973年从柳州沙塘,广东林科所引进湿地松和火炬松。现将1964年和1973年引进较成功的几种国外松的生长情况,初步整理于后。一、引种点的环境条件1964年引进的几种国外松,主要种植在我所大马山试验林场(昆明),该场位于东经102°45′,北纬25°12′,海拔1970米,年平均气温14.8℃,极端最高气温31.5℃,霜期138天,年平均降雨量991.7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1947年首次引进湿地松、火炬松(下称国外松),该批种子于1950年播种育苗,1951年造林,现仅长沙市保存湿地松27株,火炬松35株。该批树于1961年后开始结实,1966年春用其种子育苗并造子代对比林。我省对湿地松、火炬松的引种推广工作十分重视。1973—1984年共进口湿地松种子29,524公斤,火炬松种子10,182.5公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5年全省国外松造林面积100余万亩,湿地松占70%,绝大部分营造在低山丘陵中的酸性红壤地区,生长良好。为了探讨湿地松、火炬松在我省的适生环境与造林技术,在省林业厅领导下,由省林科所负责组成了国外松协作组。全省按不同生态区域及研究内容设置了19个重点引种试验点,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国外松针叶束繁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产美国的湿地松、火炬松与晚松,经我省引种造林,表明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木材材质好、病虫害少等优良特性,因而广为群众所喜爱,已成为丘陵地区大有发展前途的造林树种。双峰县黄龙林场,于1983~1985年切取湿地松、火炬松、晚松等1年生实生苗针叶束,采取水培、砂培与土培繁苗,成苗近5万株,分别于1984~1986年3年的春季,与湿地松1年生实生苗对比营造试验林4片。1994年3月的造林地,海拔高440~480  相似文献   

8.
我站在1964年和1965年中,连续引进国外松达26种,分栽于富阳站和余杭县长乐林场。通过几年的对比观察可初步肯定,在相同立地条件和相同技术措施的撫育管理下,湿地松、火炬松、晚松的生长势,抗虫害,生活力等方面,都比本地马尾松优越;展松、南欧海松、琉球松和马尾松的生长情况相似;平滑叶松和印度长叶松,则比不上马尾松。现将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 一、射种概况火炬松、湿地松简称国外松。这两种松原产于美国的东南部,在我国栽培已有40多年的历史。1974年开始在我市的八个试验点上试种。试种面积437亩。其中湿地松180亩,火炬松257亩。为了摸索它的生长规律,1981年我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八个引种点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无论是在沙质土或在红黄粘壤土上,火炬松、湿地松都具有适  相似文献   

10.
湿地松、火炬松原产美国东南部,为美国南方松中最重要的速生针叶用材树种。我国于20世纪30年代引种,至今已有80多年的成功种植历史,目前全国适栽区均有大面积栽培,并已成为我国引种成功的主要速生丰产林树种之一。湖北省属湿地松、火炬松适生区,20世纪70年代初在荆门市彭场林场建立了全国第二大湿地松种子园。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林务局1974年统计,美国共建立种子园4,047公顷,其中81%分布在南部。主要树种为火炬松、美国长叶松、美国红皮松和湿地松。害虫是南方松种子园种子和球果的主要破坏者。蓟马Gnophothrips fuscus对湿地松雌小球果破坏很厉害,甚至在花出现前就进入花芽,并在整个受粉期继续危害,使许多雌小球果致死。南塔克特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相似文献   

12.
我营(原余杭长乐林场)历年来注意对外地优良树种的引种工作,到现在见成效的有水杉、美洲薄壳山核桃、湿地松、火炬松、晚松、四川小米桐。生长缓慢的有水松、冷杉、日本扁柏。引种失败的有桉树、相思树等。现将我营引种有成效的几个树种生长情况,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湿地松、火炬松是我国三十年代以来从美国引进的优良造林树种。我省最早于一九四七年引进湿地松、火炬松种子,一九五一年播种育苗,一九五二年开始造林。这批树至今在长沙市尚保存母树62株(湿地松27株,火炬松35株),一九八一年经湖南省国外松引种协作组实地调查,三十年生的湿地松平均树高12.7米,平均胸径29.68厘米;火炬松平均树高14.1米,平均胸径32.19厘米。我市引种推广,进行成片造林是一九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进行国外松引、育种工作,我们于1975年开始在闽侯县南屿林场选用了8—12年生的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长叶松、短叶松等五种松类共16株进行了2年的物候观察。现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外松又有人叫国外良种松,一般是指我国引种数量较多的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而言(加勒比松喜温,不耐寒,我省大部分地区不适合种植)。湿地松、火炬松都具有生长快,树干通直,材质优良,含脂量高,病虫害少,适应性强的特点,是很好的速生优良用材树种。据资料介绍,二十三年生湿地松,胸径平均二十三公分,二十七年生湿地松林每亩可产材二十五点三立米,年生长达零点九一立米,二十至三十年就可以采伐利用。火炬松前十年生长迅速,年高生长约一米,径生长一点三公分以上,二十五年生树高二十一米,胸径二十至三十公分。我国引种的湿地松生长也很迅速,比马尾松快百分之五十以上,火炬松生长更快,比马尾松大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16.
根据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教导,我国南方各省总结了林木引种的经验,选出不少适于本地气候条件的外国优良树种。就国外松而言,通过试验对比,已从所引种的二、三十个树种中选出了湿地松、火炬松、晚松、加勒比松等几种松树,它们都具有比本地马尾松生长迅速、干形通直、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特性,并已开始在林业生产上推广应用。这  相似文献   

17.
火炬松和湿地松(以下称为国外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在我国引种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大面积引种主要在近30年内。国外松主要在热带中南部的广大地区栽培,是该地区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由于初期生长迅速,干形通直,抗病虫害,特别对马尾松松毛虫有较强的抗性,因而在我国南部广泛栽培。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火炬松、晚松、马尾松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3年生的湿地松、火炬松、晚松、马尾松生长对比试验的树高、直径、材积等因子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松树在树高、直径、材积生长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差异主要存在于3种国外松与马尾松之间。直径、材积生长差异不仅存在于3种国外松与马尾松之间,3种国外松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树高、直径、材积生长以火炬松的生长量为最大,马尾松最小,晚松和湿地松居中。  相似文献   

19.
南屿林场位于东经119°、北纬26—27°之间,属闽江下游丘陵山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自一九三四年引种来湿地松、火炬松、短叶松和长叶松。一九五六年开始结果,繁育第二代。除长叶松外,其他三个树种均有一部份分别造林在双峰和旗山二个工区。该二个地区的造林地条件很差,一般均是:海拔高,风力大,土壤瘠薄。一锄法造林,经营管理粗放。  相似文献   

20.
引种和选育抗虫的松树良种,是防治松毛虫的措施之一,为了解火炬松、湿地松两种国外松的抗虫性能,我们于1975年第一、二代松毛虫发生时,在马鞍山市林场进行了试验观察。一内容及方法试验内容: 选用火炬松、湿地松、马尾松三种松树的针叶,分别单独饲养马尾松毛虫,以马尾松为对照组,观察在无其它食料的情况下,松毛虫对各种松树的适应性,从而比较此两种松树的抗虫性能。分别选用马尾松针叶与火炬松针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