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带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了MK-239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MK-239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消解相当慢,MK-239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误期在北京为7.6d和18.1d,山东为8.9d和16.7d。在整个苹果生长期,使用MK-239 50mg·kg^-1喷雾2次、3次,最后1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28-59d,MK-239在苹果中的残留量低于最大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2.
山羊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FCS,17β-E2,FSH,LH对山羊卵泡母细胞成熟的作用,及培养时间对卵母细胞核和细胞质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体积分数为10% ̄15%的FCS,1 ̄2mg·L^-1 17β-E2,20 ̄50mg·L^-1 LH和10mg·L^-1FSH有利于提高卵母细胞核成熟,并放出第一极体。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4 ̄1985年对海城西四渔场养鱼池的生态学调查材料,论述了鱼池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初级生产力以及能量转化效率。鱼池的产量为2.24 ̄5.70g·m^-2·d^-1,其中鲢鳙鱼产量为1.44 ̄3.79g·m^-2·d^-1。初级生产量(产氧量)为6.18 ̄17.18g·m^-2·d^-1,转化为鲢鳙产量的能量生态效率平均为10.83%。中比较了海城和镇赉的4个高产塘,从而探讨  相似文献   

4.
幼胚和花药培养诱导荔枝胚性愈伤组织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以福建荔枝主栽品种元红的幼胚为外植体,优化了离体培养诱导胚性愈伤组织(EC)的培养基。对EC的诱导,较高质量浓度的蔗糖(50g·L^-1)和2,4-D(2 ̄4mg·L^-1)优于较低质量浓度的蔗糖(30g·L^-1)和2,4-D(0.5 ̄1.0mg·L^-1)。BA和活性炭(AC)对EC的诱导有抑制作用。适当的硫代硫酸银(STS)(29.4μmol·L^-1)可以抵消BA的抑制作用。在MS附加质量  相似文献   

5.
提高枇杷原生质体芽苗生根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定质量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和处理方法是诱导枇杷原生质体起源的芽苗生根的主要因素。不同IBA质量浓度显著影响根的生成,2-4mg·L^-1IBA是诱导芽苗生根的有效质量浓度,其中4mg·L^-1IBA是诱导枇杷原生质体芽苗生根的最佳浓度,生根率达80.5%。4mg·L^-IBA培养10-15d后,转入1mg·L^-IBA培养,生根率进一步提高至90%。芽苗折断培养,断口截面50%斜插入4mg·  相似文献   

6.
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磷之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小麦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有机磷的分组测定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比非根际分别提高3 ̄5.7mg·kg^-1和0 ̄4.5mg·kg^-1;而有机磷总量发生了亏缺现象,其亏缺量为29.90 ̄62.29mg·kg^-1,亏缺量与根际土壤中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正相关(r=0.8670,0.9326)。土壤磷酸酶活性及有机磷总量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中性磷酸酶活性和碱性  相似文献   

7.
杏离体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影响杏离体繁殖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的增殖和生长适宜的BA和IBA质量浓度分别为1.0 ̄1.5和0.05 ̄0.1mg·L^-1,生根适宜的IBA质量浓度为0.2mg·L^-1,培养基中加入GA3和降低HN4NO3浓度有利于加长生长,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芽的增殖,加长生长和生根效应均呈上升趋势,山梨醇作碳源时芽的增殖倍数高于蔗糖,而新梢生长差,生根率低。  相似文献   

8.
月季的离体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月季良种红衣主教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在MS+2.00-3.00mg.L^-16-BA+0.10mg.L^-1NAA培养基上进行起始培养,其腋芽分化率达63%以上,在MS+2.00-3.00mg.L^-16-BA+0.10mg.L^-1NAA+1.00mg.L^-1GA3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45d其增殖倍数达3.4以上,且长成的芽苗比较粗壮;增殖后的芽苗在1/2MS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订硫双威在棉花上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硫双威在棉叶上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GLC法测定了棉叶、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硫双威在棉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d和9d。施药量(有效成分)为675g/hm2和337.5g/hm2,施药3次,末次施药距采样间隔30d,硫双威在棉籽中残留量分别为0.075-0.103mg/kg和0.055-0.069mg/kg,在土壤中残留量分别为0.156-0.187mg/kg和0.030-0.045mg/kg。硫双威属易降解农药(T1/2<30d),按推荐计量(337.5g/hm2)使用3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茶叶中噻嗪酮的残留量及其消解过程,结果表明:噻嗪酮在茶叶中的降解在喷药后的前15d较快,而后明显减缓,喷药后15d的茶叶中噻嗪酮的降解速率达99%以上,残留量在0.3mg·kg-1以内,但喷药后25d茶叶中噻嗪酮残留量仍大于0.010mg·kg-1,建议喷药15d后为采茶安全期.本文还对我省使用噻嗪酮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最佳使用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苯醚甲环唑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苯醚甲环唑在苹果上的残留特性和使用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苯醚甲环唑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7.1~10.3d和11.0~14.1d。苯醚甲环唑10%可湿性粉剂66.67mg(a.i)/kg、100mg(a.i)/kg,施药4~5次,末次施药后7d收获的苹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0.5mg/kg。推荐该药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d。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毒死蜱在苹果上使用的安全性,并建立其使用规范,对毒死蜱在苹果及其种植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进行研究。样品经乙腈提取,液液分配后,用气相色谱仪FPD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毒死蜱在苹果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3.6~8.2 d、5.8~11.5 d;检测的苹果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01~0.019 mg·kg-1,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001~0.005 mg·kg-1。  相似文献   

13.
毒死蜱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毒死蜱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苹果中的半衰期为6.9~8.0 d,药后21 d消解87%以上。毒死蜱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8~6.2 d,药后14 d消解87%以上。毒死蜱40%微乳剂以267、400.5 mg a.i./kg,施药3、4次,末次施药后14 d收获的苹果中毒死蜱残留量均低于1 mg/kg。推荐该药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自然条件下氟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上的消解规律与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氟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上消解较为缓慢,苹果上的半衰期为21.9─23.6d,土壤上的半衰期为21.2─27.8d。在使用浓度为100─200mg/L,施用2次的情况下,苹果和土壤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低于0.5和0.05mg/kg。  相似文献   

15.
通过2年3地动态消解及最终残留试验,研究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在苹果及土壤中的降解情况,并通过气相色谱法对苹果及土壤中克菌丹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动态试验中克菌丹在苹果和土壤中降解速率较快,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克菌丹在苹果和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7.3~12.6 d、9.8~17.8 d,且动态及终残试验中克菌丹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15 mg/kg。在苹果种植中,其推荐剂量为800倍稀释液(有效成分4 000 mg/kg),最多施药3次。  相似文献   

16.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4~2.6 d,药后5 d消解90%以上;在甘蓝中的半衰期为1.1~2.2 d,药后5 d消解92%以上。最终残留量测定结果表明:40%啶虫脒在甘蓝上用于防治蚜虫、菜青虫,以22.5~33.75 g a.i./hm2,连续喷药2~3次为宜,药后7 d收获的甘蓝中啶虫脒残留量为0.022~0.382 mg/kg,均低于最高限量标准0.5 mg/kg。按照推荐使用剂量在甘蓝上使用,采收间隔期7 d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用带F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必宁特可湿性粉剂中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2年2地的试验结果表明,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都很快;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2分别为2 ̄3d、1 ̄2d和4 ̄5d。到水稻收割时,莎稗磷在2地水稻和北方土壤中均未检出残留,仅在南方高剂量施药区的土壤中检出了痕量的残留。  相似文献   

18.
芽孢杆菌zx2和zx7是普施特高效降解菌,研究其生长和降解特性旨在为普施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瓶培养法,对芽孢杆菌zx2和zx7的生长特性及单菌和复合菌对普施特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x2和zx7均可在普施特初始浓度≤200 mg· L-1的无机盐培养液中生长良好,zx2在温度25~35℃和pH4.0~7.0时生长良好,而zx7适宜在温度30~35℃和pH5.0~8.0时生长,可见在适应性上二者互补.在最佳条件(温度32℃、pH6.0和普施特初始浓度为200 mg· L-1)下,zx2和zx7在无机盐培养液中对普施特降解动态均符合阻滞动力学,半衰期分别为3.8 d和2.8 d,培养6d时普施特降解率分别为85.81%和90.27%.在培养过程中,zx2的pH是降低的,而zx7的pH基本不变,可初步表明二者降解机理不同;zx2和zx7复合菌(1:1)对普施特降解率比单菌低,为82.70%,这可能是因为zx2或zx7降解普施特的过程中利用了对方产生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9.
用带电子捕获检测器的 GC-9A 气相色谱仪测定了氯氰菊酯(cype-rmethrin)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和消解动态。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消解速度是相当慢的。氯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天和12天。在整个水果生长期,使用氯氰菊酯25ppm 和50ppm 喷施2-4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为56-25天,氯氰菊酯在苹果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335-0.0968ppm 和0.1058-0.2300Ppm,而土壤中氯氰菊酯的残留量低于最小检出浓度。施药浓度为100ppm 使用2-4次时,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为25天,氯菊氰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2967ppm 和0.233ppmm。  相似文献   

20.
王飞  王军  李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37-10838,10855
[目的]研究高效氯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情况。[方法]2007~2008年在北京郊区和安徽萧县两地进行高效氯氰菊酯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试验,用气相色谱测定其含量。[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19%~90.04%和82.29%~90.5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26%~9.65%和5.46%~10.79%。消解动态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在苹果中比在土壤中消解快,其消解半衰期在苹果和土壤中分别为5.04~6.99d和8.95~13.64d;2年试验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按45.0和67.5mg/kg(有效成分浓度)推荐剂量施药2~3次,采收期距最后1次施药间隔14d,苹果中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均低于2.0mg/kg,说明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结论]高效氯氰菊酯属于易降解农药,其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量与使用浓度和施药次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