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栽桑养蚕原是中国南方传统生产项目.历史悠久,桑蚕生产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古老的丝绸之路就是从中国开始的.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栽桑养蚕正在向北方转移.  相似文献   

2.
沾益县栽桑养蚕具有独特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群众素有栽桑养蚕的传统习惯,经过多年的发展,沾益县现已形成一定的栽桑养蚕规模,特别是在盘江镇已基本形成"一乡一业,  相似文献   

3.
素有栽桑养蚕“第一镇”之称的江苏省金湖县金南镇,3年来,栽桑养蚕每年纯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栽桑养蚕这一特色产业,使该镇农民乘上了“致富快车”。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巴南区东泉镇桃园村村委会主任李坤福,十多年来坚持订阅侬村新技术》,刻苦钻研栽桑养蚕新技术,广泛搜集《农村新技术》刊登的栽桑养蚕信息、技术资料和经验介绍文章,并结合当地实际,指导蚕农实践。收到实效后,按饿桑技术》、《养蚕技术》、《桑树病虫害防治》、《蚕病虫害防治》分类整理成册,形成一套栽桑养蚕技术资料,在全镇推广,并用来培训栽桑养蚕技术人员。李坤福十多年来为全镇培养了2500多名栽桑养蚕技术人员,自己投资1.2万元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供蚕农免费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栽桑养蚕新技术,降低劳动成本,达到高效益,使思南栽桑养蚕得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6.
桑树一步成园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栽桑一步成园是一项成熟和成功的栽桑养蚕新技术,具有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的优势。已在剑阁县得到提倡和大力推广。从2006年开始,全县有已夏栽桑一步成园面积15万亩,造就了大批养蚕大户、业主。演圣镇天井村桑农李泽福,2007年夏栽一步成园5亩,当年养蚕3张,产茧100kg,产值1900元;2008年全部嫁接,养蚕18张,产茧700kg,产值1.2万元,除去成本0.2万元,获利润1万元。  相似文献   

7.
鹤庆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蚕桑生产发展概况 鹤庆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就开始栽桑养蚕,20世纪70年代集体桑园的建立,嫁接桑和一代杂交蚕种的推广,标志着现代蚕业的开始.1989年鹤庆县被列为云南省蚕桑基地县,开始了第一轮发展,到200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 446.7 hm2,年养蚕量15 800张,产茧量553 t,产值859.2万元,这一阶段培养了大量的栽桑养蚕能手,普及了栽桑养蚕知识,为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宋瑜 《新农村》2012,(6):21-22
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蚕桑生产的重点县区之一,栽桑养蚕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蚕桑产业是秀洲区的一个传统优势农业产业,目前全区有桑园面积2600多公顷。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蚕茧价格的剧烈波动,蚕茧质量不稳,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不及其他经济作物,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挫。  相似文献   

9.
该文阐述了椿树镇栽桑养蚕的优越条件和20多年栽桑养蚕经验的基础上,就开拓新蚕区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读者服务台     
湖南丰沛的水热条件适合栽桑养蚕,三湘人民素来有栽桑养蚕的习俗.精美的湘绣就是三湘蚕桑文化的杰作。  相似文献   

11.
<正>重庆市巴南区东泉镇桃园村村委会主任李坤福,十多年来坚持订阅《农村新技术》等杂志,刻苦钻研栽桑养蚕新技术,广泛搜集《农村新技术》等杂志刊登的栽桑养蚕信息、技术资料、经验介绍,并结合当地实际指导蚕农实践。收到实效后,按《栽桑技术》、《养蚕技术》、《桑树病虫害防治》、《蚕病虫害防治》分类整  相似文献   

12.
我国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我国的生丝产量占世界产量的70% ,生丝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80 %以上 ,在国际茧丝绸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 ,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栽桑养蚕逐步向西部省区转移 ,“东桑西移”使我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移地区。我省在栽桑养蚕方  相似文献   

13.
1 祥云县蚕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祥云县是云南省蚕桑生产最适宜县和重点县之一,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建国以后曾几次掀起栽桑养蚕高朝.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东桑西移"政策,给祥云县蚕桑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把蚕桑产业列为农业产业化开发的重点产业进行培植.  相似文献   

14.
<正>泾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发展蚕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栽桑养蚕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县委、政府十分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茧丝绸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之一,蚕桑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优势1.我县蚕桑产业现状全县现有桑园3万亩,养蚕户约1.6万户,全年实养蚕种2.7万盒,产茧量1147.5吨,养蚕农户1.97万,占全县总户数的  相似文献   

15.
沾益县栽桑养蚕具有独特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群众素有栽桑养蚕的传统习惯。在盘江等乡镇,已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  相似文献   

16.
高增立 《新农业》2007,(3):57-57
近期辽宁省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很高,涌现一批新兴桑蚕区,但在养蚕技术方面缺少经验,影响了蚕茧产量和栽桑养蚕效益的提高。一些蚕农往往忽略养蚕完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其实该技术环节直接影响来年养蚕成绩的好坏,特别是在上年蚕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在养蚕闲季的冬季,应重视并做好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确保来年高产。  相似文献   

17.
栽桑养蚕作为我国的一项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由于农田害虫抗药性增强,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同时,不断变换的农药品名,使得蚕农无所适从,农药中毒现象在蚕桑生产上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文章主要分析了桑蚕农药中毒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和方法,以减轻桑蚕农药中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丛娟 《新农业》2006,(3):53-53
凤城市爱阳镇富国村六组村民金尚贤,从2002年开始创办多种经营联合体,租用80亩耕地发展栽桑养蚕、种植中药材、山野菜等。他利用自然和技术优势,当年栽桑30亩,养蚕19张,收入近万元。他的做法一是建养蚕大棚1处,总面积420平方米,可养蚕3茬(30张),收入可达2万元。二是种植中草药5  相似文献   

19.
栽桑养蚕是姚安县的一项传统产业,是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收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的"3+1"栽养模式是指一个农户栽桑0.2hm~2,建养蚕大棚1座,每年养蚕9张,产鲜茧48kg。该栽桑养蚕模式其实是一种生产模式,其既是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转变生产增长方式、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广大农村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自然资源、民间资金和政府投资等社会资源依靠科学技术和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进行的优化配置,与之相配套的规模栽桑技术和省力化养蚕技术也由于这一模式的广泛应用而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