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蚕茧的净度好坏,对缫丝及染织工业均有较大影响,缫丝过程中出现的吊糙现象主要是因蚕茧净度差引起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丝厂已经把净度作为衡量原料茧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蚕茧净度,对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蚕茧销售及效益增加有着积极意义.笔对沛县近几年的蚕茧净度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了一些影响蚕茧净度的主要因素,并在实践中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在把主要做法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净度是生丝检验的主要项目之一,净度不良的生丝制成的织物表面茸毛多,坚牢度差,染色不匀一,因而市场对蚕茧净度要求很严.而提高生丝净度是项系统工程,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净度好坏取决于蚕农的生产技术;就同一茧质的鲜茧而言,净度好坏取决于烘茧和丝厂煮茧等工艺水平.淳安县的蚕茧综合质量在浙江省有明显优势,但在净度指标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春、早中秋茧的净度偏低.本文主要就蚕茧生产过程对净度影响因素谈些粗浅的认识,并就提高淳安蚕茧净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净度是生丝主要检验项目之一,净度不良的生丝制成的织物表面茸毛多,坚牢度差,染色不能匀一,因而市场对蚕茧净度要求很严.而提高生丝净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净度好坏取决于蚕农的生产技术;就同一茧质的鲜茧而言,净度好坏取决于烘茧和丝厂煮茧等工艺水平.淳安县的蚕茧综合质量在浙江省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净度指标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春、早中秋茧的净度指标偏低.本文主要就蚕茧生产过程对净度影响谈些粗浅的认识,并就提高淳安蚕茧净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蚕茧干燥     
作为缫丝原料的蚕茧,因蚕品种、蚕期、产地、饲养及上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性。对蚕茧干燥而言,疑理想的办法是根据蚕茧各自的特性进行分别处理。但现实的状况是,在短时间内大量入库的蚕茧必须进行统一的处理。最近,原料小庄口化,加上茧质下降,要确定出适合各种各样庄口的处理条件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6.
通过6种类型的蚕茧干燥温度对蛹体适干率、茧丝品质等的影响的综合调查,认为二冲突温干燥的蛹体适干率、茧丝品质优于恒温干燥,而以头冲温度适中(110℃),二冲变温(100℃→90℃)时的蛹体适干率和茧丝品质略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7.
蚕茧的干燥处理与蚕茧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水 《蚕学通讯》2003,23(1):50-52
重庆市的蚕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蚕茧质量太差 ,其中解舒率大多不到4 5% ,有相当的庄口在 30 %左右 ,使大量的原料茧不能缫丝而只能作为绢纺原料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蚕茧质量太差 ,也造成缫丝企业产、质、耗的影响 ,吨丝成本增加 ,继而影响缫丝企业严重亏损 ,也影响整个茧丝绸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当务之急是在提高蚕茧产量的同时如何提高蚕茧的质量 ,以质量求效益 ,这是蚕业发展的关键 ,也是长期以来制约重庆市蚕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茧丝品质的优劣 ,是蚕桑生产、蚕茧收烘工作及煮茧缫丝等诸环节技术水平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微波干燥蚕茧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陆生海  宋亚英 《蚕业科学》2003,29(2):210-212
采用不同质量比功率、铺放厚度和分段干燥等方式,对微波干燥蚕茧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比功率对微波干燥影响较大,而铺放厚度对微波干燥影响较小;质量比功率大于8W/g时,出现茧内蛹体破裂,会影响蚕茧干燥质量;采用分段干燥有利于干燥过程的进行;微波干燥可提高蚕茧干燥效率和茧丝洁净度。  相似文献   

9.
香川敏昭 《江苏蚕业》1995,(4):59-61,54
<正>利用电磁高周波对家蚕茧进行杀蛹、干燥处理.可看到高温对蛹体的致死作用,致死时间因雌雄个体差异各有不同.茧的干燥速度的经时变化与气热干燥完全不同(黑田、山本1952;清水、入户野1949).另外也进行了红外线干燥蚕茧的试验(松本,1984).  相似文献   

10.
原料茧进行干燥的目的有二:杀死茧内的蚕蛹,避免蚕茧在短期内发蛾出蛆;发散茧内部分水分,使茧内不致发霉,便于贮藏。但进行干燥的最大意义是不降低原料茧的工业价值,保全茧质适应缫丝生产的要求。因此,对原料茧在干燥加工过程中变异情况的瞭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求取到合理的干燥工艺设计,使茧子的解舒不致恶化或少恶化,而有利于缫丝生产。蚕茧的干燥进程蚕茧干燥的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蚕茧表面水份蒸发和水分从茧层内部及蛹体内层向其表面传递(扩散),蚕茧烘干过程中,蛹体蒸发的水分约占整个蒸发量的70—80%,而鲜茧茧层水分约占10—20%上下。作者曾以鲜茧置于红外线烘干器中,用摄氏100°左右温度实测不同单位时间内水分蒸散量,从实验结果可以分析出蚕茧干燥进程由四个彼此按序进行的阶  相似文献   

11.
红外线用于蚕茧干燥的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郑成  余炳球 《蚕业科学》1995,21(2):114-117
测定了茧丝、蚕蛹的红外线吸收曲线以及茧层的红外线透过图谱,结合低温全波红外涂料对鲜茧进行干燥试验。对蚕茧的干燥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红外线用于蚕茧干燥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进行了微波用于蚕茧干燥的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微波强度对蚕茧干燥的影响、采用分段微波干燥的影响、蚕茧堆放厚度(层数)不同时的干燥速率曲线等,还进行了蚕茧缫丝结果比较和蚕茧微波干燥的工业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低输出功率可避免蛹体破裂,采用一段干燥,时间为30分钟左右,二段干燥需15—20分钟,仅为热风干燥时间的1/10—1/15。蚕茧叠层厚度对干燥速率没有影响,而且微波干燥可提高解舒率和清洁。所以,微波干茧是有开发前景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近年来蚕茧收烘环节对蚕茧质量的影响因素后认为:蚕茧收烘定价机制不健全、蚕茧收烘设施跟不上、蚕茧收购不能执行优质优价的政策、蚕茧收购人员紧缺及素质差等因素影响了蚕茧质量;提出了在收烘环节中提高蚕茧收购定价透明度、规范蚕茧收购价格、重视蚕茧收烘人员培训、增加投入加快收烘设施现代化建设等提高蚕茧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日本蚕茧干燥理论与技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茧干燥是制丝的最初前处理工程,为了适应缫丝自动化的发展,日本的蚕茧干燥技术和干燥机械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本文介绍日本干燥理论与技术,供参考.一、茧干燥理论日本多年来对茧干燥法进行了种种试验.如红外线干燥法、高频干燥法,真空冻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区秋期蚕茧产量的丰欠,与农药污染有着重要的关系,如重点蚕茧产地的无锡县,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年早秋蚕平均单产是五十六斤三两,一九八一年由于农药中毒和因农药污染而诱发蚕病等损失,张单产仅四十六斤半,下降百分之十七,可见摸清农药污染与蚕茧生产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一、蚕茧干燥器设计的理论要求 蚕茧干燥工程是丝纺工业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对今后缫丝工程的难易有较大关系。它主要对缫丝原料——蚕茧进行干燥加工,加工过程必须应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合理使用温度,湿度和特定的操作程序,以使鲜茧杀蛹后,在水份蒸发干燥过程中能控制其物理和化学变化,保证原料质量合乎理想。 通过蚕茧干燥加工过程要达到两个目的:即1.杀死蚕蛹,使之蒸发一定量的水份,达到规定的适干标准,以利于长期贮藏,陆续供应制丝生产。2.补正茧质,使蚕茧茧层的对水亲和性的A丝胶尽量减少向对水疏斥性的B丝胶转化,但又需要有适当可逆性的B变,从适应今后缫丝前煮茧时的煮茧抵抗,有利于煮茧均一适熟,以提高制丝的解舒指标。  相似文献   

17.
陈锦祥  朱跃星 《蚕业科学》1993,19(4):238-241
<正> 本文论述了蚕茧干燥的特点,并利用含湿(hd)图论证了热风温度是影响蚕茧干燥速度的首要因素。认为提高初干热风温度可以明显增强现行蚕茧干燥室的干燥能力。现简报如下。 1 蚕茧干燥的特点 蚕茧由多孔性的纤维(茧层)和生物体(蚕蛹)组成,前者含水率低,约为12%—15%,后者却高达70%以上,且其中的绝大多数水分都要在干燥过程中除去。可见,蚕茧干燥的主体是蛹体。这也决定了蚕茧的干燥特征曲线接近蛹体,而与茧层不同。即在恒定的干燥工艺下,蚕茧干燥的特征曲线上明显地存在着预热、等速、第一减速、第二减速这四个阶段。等速干燥阶段的特点是,干燥速度快、蚕茧感温与热风温度的差距大、且干燥速度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自动缫的普及和高品位生丝需求的不断扩大,生丝纤度偏差、均匀二度变化、解舒率等指标已不是制约缫丝生产的主要因素,洁净指标已成为影响生丝等级的最大障碍。对于我省"以质取胜"的蚕桑发展定位,亟待了解生丝净度的影响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全面提升我省的生丝质量。1净度的定义净度(也称为洁净)是各类小类节的总称,主要有环类、小糠类、微粒类、发毛等。浙江丝绸工学院(1980)的试验表明,影响洁净成绩最  相似文献   

19.
饲料加工过程对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先安  李辉 《饲料研究》1999,(10):19-22
饲料加工过程对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动物的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着重从不同的加工处理过程对饲料的内在品质、饲料营养效价、饲喂价值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提高饲料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流动的流体将热量从空间的这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的过程称为热对流。在不均匀温度场内,流体在对流过程中,经常和温度不相同的流体或固体按触,这就一定伴随发生导热过程。因此,热对流总伴随有导热,这两者的综合过程称为对流换热。流动的流体和固体壁面接触时,它们之间发生的热量交换过程,这种过程也称为对流换热。由于对流换热和流体的流动、导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