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母牛带犊和犊牛早期补饲相结合养殖方式下,日粮营养水平对哺乳期母牛繁殖性能及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设计方法,按照产犊顺序选择体重350 kg产后带犊的安秦杂母牛(安格斯×秦川)2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按照肉牛饲养标准设定试验Ⅰ组(综合净能35.14 MJ/d、粗蛋白650.94 g/d),试验Ⅱ组(综合净能41.62 MJ/d、粗蛋白766.17 g/d),试验Ⅲ组(综合净能46.58 MJ/d、粗蛋白873.16 g/d)。试验期140 d。结果表明:分娩后3个月,试验Ⅲ组母牛体重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犊牛初生重和1,3,4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母牛产后100 d受胎率高于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安秦杂带犊母牛哺乳期饲喂试验Ⅰ组日粮产后体增重适宜,繁殖性能好,且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安格斯母牛繁殖性能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两个月之内配种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500~600 kg、妊娠后期安格斯母牛24头,随机分为Ⅰ组(高营养水平)、Ⅱ组(低营养水平)和Ⅲ组(中等营养水平),每组8头。各组试验牛饲喂不同能蛋水平日粮,进行妊娠后期和哺乳期两个阶段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Ⅰ组、Ⅱ组的母牛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和第一次配种天数均显著少于Ⅲ组(P0.05);Ⅰ组、Ⅲ组受配率均比Ⅱ组提高25%;Ⅰ组3、4月龄犊牛体重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4月龄犊牛体重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犊牛养殖效益分别较Ⅰ组、Ⅱ组增加收益27.19元和1 269.28元。说明安格斯母牛饲喂高营养水平日粮能够提高繁殖性能,促进犊牛生长发育,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淘汰荷斯坦育成母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24头健康状况良好、平均体重为466kg左右、体型相近的淘汰荷斯坦育成母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分别为Ⅰ组(低能量组)、Ⅱ组(中能量组)和Ⅲ组(高能量组),饲喂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试验分为前期和后期2个阶段,前期3组日粮的粗蛋白质含量均为12.50%,综合净能分别为6.80、7.00、7.20 MJ/kg;后期3组日粮的粗蛋白质含量均为12.00%,综合净能分别为6.90、7.10、7.30MJ/kg。整个试验期共100d,正试期为90d。结果显示:(1)Ⅱ组淘汰荷斯坦育成母牛的平均日增重最高,分别较Ⅰ、Ⅲ组提高了4.76%(P0.05)、43.48%(P0.05);Ⅱ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最高,料重比最低,且与Ⅲ组差异极显著(P0.01)。(2)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显著提高血清中葡萄糖、胆固醇的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β-羟丁酸的含量(P0.01)。(3)Ⅲ组荷斯坦育成母牛屠宰率、净肉率、大理石花纹和背膘厚度最高,屠宰率较Ⅰ、Ⅱ组差异显著(P0.05);大理石花纹和背膘厚度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显著提高淘汰荷斯坦育成母牛的平均日增重和屠宰率,降低料重比,促进脂肪沉积,改善肉品质。综合考虑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淘汰荷斯坦育成母牛育肥以中等能量水平饲喂较适宜,前期:综合净能7.00 MJ/kg,粗蛋白质12.50%;后期:综合净能7.10 MJ/kg,粗蛋白质12.00%。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肉用母牛哺乳期日粮营养水平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将产犊后带犊的西门塔尔杂交母牛(西门塔尔牛×西杂黄牛)24头分为3组,每组8头,按肉牛饲养标准及哺乳期产奶量6.0,5.0,4.0 kg分别设为试验1,2,3组,试验期为100 d,测定试验牛采食量及犊牛初生、1月龄、3月龄体重和体尺指标。结果表明:试验1组犊牛3月龄体重、胸围显著高于试验2组犊牛(P0.05),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1),体斜长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5);试验1,2,3组犊牛体高、十字部高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1,2组犊牛初生~3月龄增重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1),试验1组犊牛胸围增加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犊牛(P0.01)。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西杂母牛哺乳期饲喂高营养水平(试验1组)日粮有利于提高犊牛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断奶西门塔尔犊牛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95.19±0.94) kg的断奶西门塔尔犊牛2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分别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即试验Ⅰ组(CP 17.88%,NE 3.10 MJ/kg),试验Ⅱ组(CP 16.10%,NE 3.05 MJ/kg),试验Ⅲ组(CP 18.13%,NE 3.37 MJ/kg),试验Ⅳ组(CP 20.20%,NE 3.65 MJ/kg),试验期为100 d,预试期10 d。结果表明:①试验Ⅳ组的平均日增重、胸围与试验Ⅱ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Ⅳ组料重比与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Ⅲ组相比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Ⅳ组与试验Ⅰ组、Ⅲ组相比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Ⅳ组的增重效益较试验Ⅰ、Ⅱ、Ⅲ组好;②试验Ⅲ组的谷草转氨酶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西门塔尔犊牛当饲喂高营养水平日粮(CP 20.20%,NE 3.65 MJ/kg)时,犊牛生长更快,能够为养殖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6,(6):1036-1043
选用40头健康、体质量及出生日期相近的荷斯坦奶公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进行为期120d的生长育肥试验。不同处理组代乳料的营养水平为:Ⅰ组(22.00%CP,16.00 MJ/kg DE),Ⅱ组(20.00%CP,16.00 MJ/kg DE),Ⅲ组(22.00%CP,15.00 MJ/kg DE),Ⅳ组(20.00%CP,15.00 MJ/kg DE)。结果表明,Ⅰ组犊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比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提高了11.63%(P0.01),6.67%(P0.01)和5.49%(P0.01)。代乳料的蛋白水平对犊牛试验末体质量和日增重影响显著,蛋白质水平为22.00%的代乳料组试验牛的试验末体质量和日增重比20.00%代乳料组分别提高了3.29%(P0.05)和5.62%(P0.01)。代乳料的消化能(DE)水平显著影响犊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随DE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与15 MJ/kg DE水平代乳料组相比,16 MJ/kg DE水平代乳料组犊牛的DMI降低了2.90%(P0.01);代乳料的蛋白水平对奶公犊60d和120d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水平为22.00%的代乳料组犊牛60d和120d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比20.00%代乳料组分别提高了3.49%(P0.05)和4.57%(P0.05),粗脂肪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6.67%(P0.05)和3.80%(P0.05);蛋白质水平为22.00%的代乳料组试验牛120d血清中BUN、TP和T3的含量比20.00%代乳料组分别提高了21.61%(P0.05),4.36%(P0.05)和5.79%(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Ⅰ组犊牛的日增重、试验末体质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最高,建议0~4月龄奶公犊日粮适宜的DE为16.00 MJ/kg,CP为22.00%。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酵母多糖对哺乳犊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初生重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犊牛5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头。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3 g/(头·d)的酵母多糖。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Ⅲ组犊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犊牛各阶段干物质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Ⅲ组最高;添加酵母多糖对犊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均无显著影响(P0.05)。2)Ⅲ组犊牛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3)Ⅱ、Ⅲ、Ⅳ组犊牛的腹泻率和腹泻频率均低于Ⅰ组。4)Ⅲ、Ⅳ组犊牛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犊牛血清葡萄糖、白蛋白、尿素氮含量各组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Ⅲ组犊牛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犊牛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综合分析表明,哺乳犊牛饲粮中添加酵母多糖可促进犊牛生长发育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降低犊牛腹泻率。在本试验条件下,哺乳犊牛饲粮中酵母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2 g/(头·d)。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枯草期对母牦牛进行产前和产后7个月补饲对其来年繁殖性能和后代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枯草期妊娠母牦牛“产犊前5个月”+“产犊后2个月”暖棚补饲试验,方法是从2020年10月1日开始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妊娠母牦牛白天放牧,夜间暖棚过夜,但试验组早上出牧前和黄昏归牧后精料补饲,对照组不补饲,试验于2021年4月30日结束,试验期共7个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妊娠母牦牛所产犊牛的繁殖成活率、公母犊牛平均初生重、母牦牛翌年发情时间、受胎率比对照组母牦牛分别高30%、2.94 kg和2.71 kg、40 d、45%,公母犊牛平均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另对两组母牦牛所产后代犊牛进行短期集中育肥效果观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试验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公、母牛的体重分别增长46.91 kg和41.74 kg、34.47 kg和30.35 kg,验期期内两组公母牛的日增重分别为52.12 g和46.38 g、38.30 g和33.72 g,试验组公母牛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3.82 g和12.22 g。通过本组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如果保证了母牦牛在妊娠期和哺乳前期的营养需要,不仅可以提高其来年繁殖性能,其后代犊牛的生长发育水平远高于不补饲母牦牛后代犊牛,进行育肥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代乳粉(主要含乳类制品)液态饲喂和代乳料(主要含植物类饲料等)干喂对荷斯坦奶公犊生产犊牛白肉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健康无病、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荷斯坦奶公犊,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进行了120 d的生长育肥试验。Ⅰ组饲喂市售的代乳粉(粗蛋白质22%,粗脂肪16%);Ⅱ组饲喂配制的代乳料(粗蛋白质22%,消化能16 MJ/kg)。结果表明:①Ⅱ组犊牛0~90 d平均日增重高于Ⅰ组犊牛,91~120 d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Ⅰ组犊牛(P< 0.05),但两组犊牛0~120 d平均日增重和试验末重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②不同代乳品及饲喂方式对奶公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 0.05)。③Ⅰ组犊牛的胴体重、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Ⅱ组犊牛(P< 0.05),分别比Ⅱ组高11.88%、11.04%和8.12%,但两组间的胴体产肉率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犊牛背最长肌的pH、剪切力、蒸煮损失和肉色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Ⅰ组犊牛的失水率比Ⅱ组犊牛高20.83%(P< 0.01);Ⅰ组犊牛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Ⅱ组犊牛(P< 0.01),但两组犊牛背最长肌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和铁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0.05)。④Ⅱ组犊牛的饲养成本比Ⅰ组降低45.38%。综上所述,饲喂代乳料的犊牛可获得与饲喂代乳粉犊牛相似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显著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饲料营养对母牛繁殖力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妊娠后期母牛(后142 d)、带犊哺乳母牛的不同阶段饲料营养搭配和犊牛早期补饲、早期断奶试验,研究探讨缩短母牛产后空怀时间,促进母牛产后早期发情配种,提高母牛繁殖率的经济有效技术方案。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牛的选择和分组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年龄3~8岁,产犊2~5岁,且已怀胎4.5~5.2个月的晋南牛母牛36头,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3个不同组合,每组各12头。待母牛产犊后,进入试验阶段,分组不变。1.2试验牛的饲养管理试验牛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最后饲养在1个或相近的2~3个村,环境条件大致相同,每个试验组合…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淘汰荷斯坦育成母牛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24头健康状况良好、平均体重为466 kg左右、体型相近的淘汰荷斯坦育成母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8头,分别为Ⅰ组(低能量组)、Ⅱ组(中能量组)和Ⅲ组(高能量组),饲喂不同能量水平的日粮。试验分为前期和后期2个阶段,前期3组日粮的粗蛋白质含量均为12.50%,综合净能分别为6.80、7.00、7.20 MJ/kg;后期3组日粮的粗蛋白质含量均为12.00%,综合净能分别为6.90、7.10、7.30 MJ/kg。整个试验期共100 d,正试期为90 d。结果显示:①Ⅱ组淘汰荷斯坦育成母牛的平均日增重最高,分别较Ⅰ、Ⅲ组提高了4.76%(P > 0.05)、43.48%(P < 0.05);Ⅱ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最高,料重比最低,且与Ⅲ组差异极显著(P < 0.01)。②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显著提高血清中葡萄糖、胆固醇的含量(P < 0.05),极显著降低β-羟丁酸的含量(P < 0.01)。③Ⅲ组荷斯坦育成母牛屠宰率、净肉率、大理石花纹和背膘厚度最高,屠宰率较Ⅰ、Ⅱ组差异显著(P < 0.05);大理石花纹和背膘厚度与Ⅰ组差异显著(P < 0.05),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 > 0.05)。综上所述,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显著提高淘汰荷斯坦育成母牛的平均日增重和屠宰率,降低料重比,促进脂肪沉积,改善肉品质。综合考虑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淘汰荷斯坦育成母牛育肥以中等能量水平饲喂较适宜,前期:综合净能7.00 MJ/kg,粗蛋白质12.50%;后期:综合净能7.10 MJ/kg,粗蛋白质12.00%。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精料对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牛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筛选合理的日粮配方。选择15月龄的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F1代去势公牛42头,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对应的精料综合净能(NEmf)分别是6.43、6.90和7.50 MJ/kg,试验期为90d。试验期间,每30d测定1次体重,试验开始和结束采集血液样品进行血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1)试验期Ⅰ、Ⅱ、Ⅲ组试验牛总增重分别为77.43、93.71和84.29kg,Ⅱ组增重效果明显,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Ⅰ、Ⅱ、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86、1.04和0.94kg/d,Ⅲ组较Ⅰ组提高9.3%(P0.05),Ⅱ组较Ⅰ、Ⅲ组分别提高20.9%(P0.05)、10.6%(P0.05)。(2)试验90d后,Ⅰ、Ⅱ、Ⅲ组试验牛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及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均比试验第1天高。(3)试验期Ⅰ、Ⅱ、Ⅲ组肉牛每天饲养成本分别为13.440、14.000和14.685元/头;单位增重成本分别是15.63、13.46和15.68元/头。结果提示,综合净能为6.90 MJ/kg的精料增重效果最好,育肥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日粮配方对断奶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3~4月龄西杂公牛40头,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以白豌豆、豆粕、棉粕、胡麻饼等为原料设计8组(A_1、A_2,B_1、B2,C_1、C2,D_1、D_2)日粮配方,对犊牛进行180 d饲喂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犊牛体重100~200 kg)Ⅰ、Ⅱ、Ⅲ、Ⅳ组牛分别饲喂A_1、B_1、C_1、D_1配方日粮,第2阶段(犊牛体重201~300 kg)Ⅰ、Ⅱ、Ⅲ、Ⅳ组牛分别饲喂A_2、B_2、C_2、D_2配方日粮。结果表明:100~200 kg阶段,Ⅱ组犊牛平均日增重分别较Ⅰ、Ⅲ、Ⅳ组多增重32.22 g、26.67 g、56.67 g,Ⅱ组头均日增重效益分别较Ⅰ、Ⅲ、Ⅳ组提高6.47%、6.74%、15.59%,4组犊牛在体尺发育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201~300 kg阶段,Ⅳ组犊牛平均日增重分别较Ⅰ、Ⅱ、Ⅲ组高261.09 g(P<0.05)、225.53 g(P>0.05)、197.80 g(P>0.05),Ⅳ组犊牛头均日增重效益分别较Ⅰ、Ⅱ、Ⅲ组高7.41元(P<0.05)、6.65元(P>0.05)、5.58元(P>0.05),Ⅳ组犊牛的体尺指数较其他组高。说明按照犊牛在100~200 kg生长阶段营养需要配制的玉米+小麦麸+豆粕+粗饲料型日粮(B1配方)、201~300 kg生长阶段配制的玉米+小麦麸+胡麻饼+粗饲料型日粮(D2配方)饲喂犊牛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饲料报酬和日增重,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影响荷斯坦母犊断奶平均日增重的因素,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对江苏某奶牛场2017-2019年7 101条犊牛断奶重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母牛不同初产月龄、产犊季节、胎次以及初乳浓度对断奶犊牛平均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牛不同初产月龄、产犊季节、胎次、初乳浓度对断奶母犊平均日增重、初生重以及断奶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母牛初产月龄为22月龄及以下时犊牛日增重最高,初产月龄为22~24月龄时断奶体重最高;母牛夏季产犊时犊牛日增重和断奶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产犊季节(P<0.01);4胎及以上母牛所产犊牛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1);母牛初乳浓度Brix值大于等于30%时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它初乳浓度的犊牛(P<0.01);犊牛初生重为32~34 kg时日增重最高。该结果为牧场预测犊牛生长发育状态及饲养管理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荷斯坦犊牛初生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对江苏省某牛场2017-2019年20 586条产犊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初产月龄、产犊季节、妊娠期长短、胎次、精液类型和受胎季节对荷斯犊牛初生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母牛初产月龄为28~30月龄时犊牛初生重最高,初产月龄在26月龄以下时犊牛初生重较低;母牛春季产犊时的犊牛初生重最高,夏季产犊时犊牛初生重最低;母牛妊娠期为281~300d的犊牛初生重最高,妊娠期在270d以下时犊牛初生重较低;母牛第4胎产犊时犊牛初生重最高,第1胎产犊时犊牛初生重最低;使用性控精液的犊牛初生重低于普通精液;母牛夏季受胎时犊牛初生重最大,秋季受胎时犊牛初生重最小。本研究结果为荷斯坦犊牛培育和生产性能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2~3胎淘汰荷斯坦母牛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24头体型相近、平均体重540 kg的淘汰荷斯坦母牛(2~3胎),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均分为3组,每组8头,分别为Ⅰ组(低能量组)、Ⅱ组(中能量组)和Ⅲ组(高能量组)。试验分为前期和后期2个阶段,整个试验期共100 d。结果:Ⅱ组的日增重最高,较Ⅰ、Ⅲ组分别提高4. 72%和20. 91%(P>0. 05);Ⅱ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P>0. 05),料重比最低(P<0. 01)。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可显著提高血清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β-羟丁酸的含量。Ⅲ组牛的屠宰率最高,较Ⅰ组提高4. 83%(P<0. 05),较Ⅱ组提高2. 58%(P>0. 05);提高日粮能量水平能够促进2~3胎淘汰荷斯坦母牛的脂肪沉积,改善肉品质。综合结果表明:Ⅱ组(中能组)的饲喂效果最好。因此,对540 kg左右的淘汰荷斯坦母牛(2~3胎)育肥时,营养水平建议值为前期:综合净能7. 00 MJ/kg,粗蛋白质为12. 5%;后期:综合净能7. 1 MJ/kg,粗蛋白质为12%。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饲喂量及精粗饲料配比对妊娠期母牛体况、血液指标及后代犊牛的影响。选用40头体重相近、2岁、1胎的妊娠期7个月左右的西门塔尔母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试验期3个月。Ⅰ组每头每天饲喂全株玉米青贮14 kg、燕麦秸1 kg、精料补充料3 kg,Ⅱ组每头每天饲喂全株玉米青贮19 kg、燕麦秸1 kg、精料补充料1 kg,Ⅲ组每头每天饲喂全株玉米青贮19 kg、燕麦秸2 kg,Ⅳ组每头每天饲喂全株玉米青贮22 kg、燕麦秸1 kg。产犊后各组母牛统一更换为泌乳料,母牛带犊哺乳,6月龄断奶。结果表明:Ⅳ组的干物质摄入量低于Ⅰ组(P<0.05);Ⅲ组和Ⅳ组的氮摄入量低于其他组(P<0.01),Ⅰ组最高(P<0.01);Ⅲ组的纤维摄入量高于其他组(P<0.01);各组体况评分无差异;妊娠期7月末,Ⅳ组血液锰含量低于其他组(P<0.05);妊娠期9月末,Ⅲ组和Ⅳ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低于其他组(P<0.01);Ⅳ组母牛所产犊牛的胸围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且有3头因生长缺陷被淘汰;6月龄时,各组犊牛体况指标无差异。综上,推荐肉牛能繁母牛妊娠后期每日提供全株玉米青贮19 kg、燕麦秸1~2 kg、精料补充料0~1 kg。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肉用母牛妊娠后半期的营养需要,1984~1989年利用4~8岁经产改良母牛66头次,进行了3期共6个不同营养水平组的常规饲养试验,测定妊娠72天至分娩的妊娠营养需要量,每30天为一段。最高营养组较NRC标准高15%,最低营养组则略高于目前山西国营肉牛场和农村采用的水平。所取得的数据证明本试验营养水平基本满足妊娠后期母牛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分娩时胎重(W_1是用分娩前后体重之差求得),为犊牛初生重(W_2)的1.58倍;犊牛初生重与妊娠母牛的营养水平关系不大(P>0.2),而与母牛的体重(W)呈高度的正相关(W_2=10.88+0.0492W,P<0.001)。以t代表妊娠天数,则妊娠后半期胎日增重(G_D)为:G_D(kg)=(0.00879t-0.08545)(0.1017+4.6~(-4)·W)妊娠后半期每千克胎增重所需能量(不包括母牛的维持能量需要0.3222W~(0.75)NEmMJ)NEg或NEm均与妊娠天数呈明显的正相关(α<0.05,n=168),平均ME用于沉积胎能的效率为13%。NEg(MJ)/G_D(kg)=0.10008t-6.10948或NEm(MJ)/G_D(k=0.19188t-10.59054从试验获得的226组数据可知妊娠母牛干物质采食量(DMI)与母牛体重及妊娠天数均呈极高的正相关(P<0.001)。DMI(kg)=4.762+4.918~(-3)·W+7.229~(-3)·t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究玉米秸秆黄贮为主型粗饲料的饲粮能量水平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性能、养分代谢、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45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饲喂3种不同饲粮。前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2.0%,综合净能分别为6.27(Ⅰ组)、6.38(Ⅱ组)和6.48 MJ/kg(Ⅲ组);中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1.6%,综合净能分别为6.43(Ⅰ组)、6.53(Ⅱ组)和6.63 MJ/kg(Ⅲ组);后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1.0%,综合净能分别为6.70(Ⅰ组)、6.80(Ⅱ组)和6.90 MJ/kg(Ⅲ组)。试验期137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22 d,栓系饲养。结果表明:1)Ⅱ组平均日增重最高,分别较Ⅰ组和Ⅲ组提高了7.91%(P0.05)和11.11%(P0.05)。2)Ⅱ组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高于Ⅰ组和Ⅲ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Ⅱ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较Ⅰ组和Ⅲ组分别提高2.06%(P0.05)和6.75%(P0.05);Ⅱ组料重比最低,增重收入和养殖效益最高。4)与Ⅰ组相比,Ⅲ组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5)饲粮能量水平对各组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背膘厚度随饲粮能量水平增加显著提高(P0.05)。6)Ⅲ组背最长肌的剪切力、系水能力和肉色最低,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背最长肌中的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综述所述,以玉米秸秆黄贮为主型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育肥,中能量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经济效益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前期,肉牛综合净能6.38 MJ/kg,粗蛋白质12.0%;中期,肉牛综合净能6.53 MJ/kg,粗蛋白质11.6%;后期,肉牛综合净能6.80 MJ/kg,粗蛋白质11.0%。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精料对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牛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筛选合理的日粮配方。选择15月龄的日本和牛与雷琼牛杂交F1代去势公牛42头,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对应的精料综合净能(NEmf)分别是6.43、6.90和7.50 MJ/kg,试验期为90 d。试验期间,每30 d测定1次体重,试验开始和结束采集血液样品进行血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①试验期Ⅰ、Ⅱ、Ⅲ组试验牛总增重分别为77.43、93.71和84.29 kg,Ⅱ组增重效果明显,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Ⅰ、Ⅱ、Ⅲ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86、1.04和0.94 kg/d,Ⅲ组较Ⅰ组提高9.3%(P>0.05),Ⅱ组较Ⅰ、Ⅲ组分别提高20.9% (P<0.05)、10.6%(P>0.05)。②试验90 d后,Ⅰ、Ⅱ、Ⅲ组试验牛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及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均比试验第1天高。③试验期Ⅰ、Ⅱ、Ⅲ组肉牛每天饲养成本分别为13.440、14.000和14.685元/头;单位增重成本分别是15.63、13.46和15.68元/头。结果提示,综合净能为6.90 MJ/kg的精料增重效果最好,育肥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