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海北部仿刺参浮游幼体发生与附着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7-1998年对黄海北部大长山岛自然海区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浮游幼体的发生与习性进行了研究。用浮游生物拖网在海上定期、定点进行刺参浮游幼体调查,发现浮游幼体出现时间为7月15日-9月31日,幼体高峰出现时间为8月1日,最大资源生物量为70只/m^3。通过检查不同水层刺参浮游幼体的附苗效果,发现3m水层的附苗量最多。另外,通过海上试验和室内试验还对刺参幼体对附着基材料的选择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常用的几种采苗附着基中,幼体对棕绳、聚乙烯网片选择性最好,其次为锚流网衣和波纹板,对贝壳和胶带选择性最差。  相似文献   

2.
采用Pixera Penguin 600CL数码照像机对大银鱼ProtosaIartx hyalocranius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及仔鱼的开口饵料、仔鱼养殖过程中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银鱼受精卵在4~9℃下孵化全程约需852 h,胚胎发育经历了9个生理阶段共30个发育期;出膜后仔鱼平均体长为4.76 mm,全长为4.86mm;出膜后约20 d卵黄完全吸收;平游期鱼苗平均体长为5.85 mm,全长为6.09 mm。在显微镜下对不投饵养殖条件下的仔鱼进行观察,发现仔鱼早期(10~20 d)以浮游植物为开口饵料,20~40 d时可主动摄取轮虫,仔鱼对轮虫壳及休眠卵无法消化。  相似文献   

3.
On the southeastern U.S. continental shelf, phytoplankton primary production and the densities of zooplankton, fish eggs, and fish larvae peak simultaneously in late summer and early fall. Some community response to irregular storm events is observed. However, the gross plankton community dynamics on this shelf are dominated by couplings with the local estuaries and shallow nearshore zone.  相似文献   

4.
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生物资源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报道了1981-2001年对中国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生物资源调研的结果,总计对大约50个水体进行了采样调查,其中盐度为0.8-286.0,碱度1.75-67.00mmol/L,pH7.3-10.6,离子系数0.45-67.00,共见到浮游植物132种和变种,浮游动物193种,底栖动物31种,鱼类37种,根据出现率和平均生物量,有33种浮游植物,34种浮游动物和6种底栖动物为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的主要种类,此外,还讨论了浮游生物对盐度,碱度和pH的适应性,内陆盐水生物资源的渔业利用以及利用盐水或耐盐性淡水枝角类作为海水鱼苗活饵料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泥河水库浮游植物数量变动及种群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了2000年5、7、9月份泥河水库浮游植物调查研究结果。由于2000年严重干旱,造成泥河水库极度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330.06mg/L,其中蓝藻占61.5%,绿藻占25.5%。同时讨论分析了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影响浮游植物水平分布的因素,泥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演替特征,以及浮游植物同渔产力的关系。测定了泥河水库白鲢的渔产潜力为1701000kg。  相似文献   

6.
乌梁素海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区湿地经过冬季冰封期后,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对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对乌梁素海2012年5月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乌梁素海春季浮游植物共有7门59属96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为29属54种,占56.25%,其次为硅藻11属18种,占18.75%;湖区优势种为湖生束球藻、色球藻、卵囊藻、四尾栅藻、小球藻、胶网藻以及梅尼小环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8.895×107 cell·L-1,且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变异系数为0.94,Shannon-Wiener指数为1.34~2.66,Pielou指数为0.30~0.52。结合浮游植物密度、优势种及多样性指数等结果,乌梁素海属于绿藻-蓝藻-硅藻型,且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显示:春季乌梁素海浮游植物群落可分为进水流水型群落、南部深度净化型群落、北部沿岸静水型群落及中部滞留型群落。  相似文献   

7.
福建近海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年福建主要港湾的现场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水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的环境因素适合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相关分析显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与浮游植物呈现显著正相关.无机氮不会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浮游植物生长受控于磷酸盐的几率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4~6月,对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浮游植物种群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该河段共有浮游植物5门114种,丰度为0.90×104~303.35×104ind/m3,平均丰度是27.20×104ind/m3;生物量为0.008~5.890 mg/m3,平均生物量0.641 mg/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9、0.36和0.55。SPSS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浮游植物丰度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93.8+115.5x-11.1x2+0.35x3(n=18,R2=0.952,F=92.665,P0.01)。[结论]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透明度是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份、10月份和2008年5月份,对兴凯湖浮游植物丰度及其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兴凯湖浮游植物丰度时间分布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空间分布表现为春季以3#采样点最高,10#采样点最低;夏季最高为5#采样点,最低为8#采样点;秋季最高为3#采样点,最低为11#采样点。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对兴凯湖浮游植物丰度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浊度。  相似文献   

10.
于2019年春、秋两季笔者分别对陵水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和水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春、秋两季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81种和3门53种,均以硅藻居多.春、秋两季优势种各不相同,但均为7种.春、秋两季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8.56×103个·m-3和22.81×103个·m-3.春季该海域浮游...  相似文献   

11.
在小兴凯湖采集水样,滤掉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进行为期12 d的实验室培养。试验设置了4个光照梯度和5个Fe浓度,分别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Fe浓度的增加,浮游植物对Fe的吸收量也相应的增加。在低光照强度下,浮游植物对Fe的吸收规律不明显。在光强为4000 lx时,浮游植物吸收Fe量为0的培养瓶中浮游植物丰度降低了63.6 ind· L-1。在光强为8000 lx条件下,浮游植物丰度与吸收Fe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光强为12000 lx时,吸收Fe量为0.091 mg· L-1的培养瓶中浮游植物丰度增加了2791.2 ind· L-1,说明了光照强度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明显高于培养液中营养元素对藻类生长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污染河道生态修复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沸石和生态浮床构建丁型潜坝,结合曝气及边坡湿地等措施在直湖港支流朱家浜(太湖北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从浮游植物群落的角度,考察生态修复工程对农村污染河道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1)生态修复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演替方向,硅藻门、绿藻门、甲藻门的部分种类取代了蓝藻门、隐藻门的优势地位;(2)生态工程显著抑制了浮游植物群落的现存量,修复期间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均小于6 mg·L-1;(3)生态修复过程中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为2.32)。结合生态修复工程对水质的净化效率及浮游植物现存量与水体营养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知,生态修复工程对水体营养盐的有效去除是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冰封期湖泊水体及冰体内水质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水产健康养殖发展。基于2016年1月15日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及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冰封期湖泊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空间动态,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揭示浮游植物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冰下水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32属37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呈硅藻—绿藻型;冰体中共检出7门34属60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为主。冰体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趋势一致。3种指数综合显示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水体共发现优势种10种,冰体中优势种共14种。CCA排序显示,TP为影响乌梁素海冰下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最重要环境因子。冰层中NH4+、TP、TN等环境因子复杂分布对浮游植物群落在冰层中分布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开展寒旱区冰封期水体及冰体中水质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关系方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和"刺参-对虾"两种混养模式海水池塘生态系统特征,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辽宁省两种混养模式的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粒径特征。结果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48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0×10~5 ind./L、0.90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24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1.57 ind./L、0.51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8、1.49;"刺参-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57种,也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9×10~5 ind./L、0.41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33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19 ind./L、0.13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0、0.93;两种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粒径为2.50~69.62μm,浮游动物粒径为11.09~560.41μm。研究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的浮游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其密度和生物量较大。  相似文献   

15.
Spawning of green sea urchins and blue mussels may be triggered by a heat-stable metabolite released by various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Mussels require a higher phytoplankton density for a maximum response than urchins, perhaps because mussels are exposed to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phytoplankton as a result of their filtering activity. Phytoplankton as a spawning cue appears to integrate numerous physical and biotic factors indicat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larval growth and survival. Evolution of similar direct coupling of the larval phase with phytoplankton blooms may be common among marine invertebrates.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江苏近岸海域2006年夏季浮游植物调查的结果,对浮游植物种类、细胞丰度及其水平分布、多样性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苏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共鉴定种类6门57属156种;细胞丰度较高,整个海区年平均密度为4.98×106ind/m3。硅藻在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平均为4.63×106ind/m3。浮游植物种类数的平面分布表现为南高北低,高密区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北支、南通海域南部等区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江苏近岸海域春季浮游植物可以分成3个类群,即双尾藻—佛氏海毛藻—角藻类群,中肋骨条藻类群和圆筛藻类群。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指数水平分布则是北高南低,细胞丰度较高的区域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7.
宝湖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雪  邱小琮  赵红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219-2221,2224
于2009年7和8月对宝湖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优势种组成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宝湖浮游植物共有7门33属44种,构成比例为绿藻36.4%,蓝藻36.4%,硅藻11.4%,其他15.8%,其中蓝藻优势种最多,有5种。Margalef指数为2.617,Shannon指数为4.197,均匀度指数为2.554。宝湖浮游动物中轮虫占70%,桡足类20%,枝角类10%,其中轮虫优势种5种。Margalef指数为1.512,优势度指数为0.529,均匀度指数为0.426。综合评价得出,宝湖水体处在中度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鸣翠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对鸣翠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鸣翠湖浮游植物共有8门61属118种,构成比例为绿藻42.4%,蓝藻21.2%,硅藻18.6%,其他17.7%。蓝藻优势种最多,属蓝、绿、硅藻型湖泊。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分布依季节而异,高峰期出现在7月,低谷期出现于3月。Mar-galef指数1.267~2.942,Shannon-Wiener指数2.459~4.098,均匀度指数1.782~2.605,综合藻类细胞密度和种群结构评价,鸣翠湖水体处在中度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红沙港海水中浮游植物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5~6月在红沙港海域进行的2次调查采样,对该海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有浮游植物9属16种,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绕孢角毛藻、刚毛根管藻;丰度、均匀度值较低;多数站点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为1~2,呈中度污染状态;海域浮游植物个体数量大潮的测定值高于小潮的测定值.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8月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海域16个站位进行了综合调查,低氧区主要位于底层,溶解氧最低值为1.85 mg/L,核心低氧区面积约为1 028 km2。对采集的82个浮游植物样品采用Utermhl方法分析,鉴定出4门37属82种,硅藻占优势,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性和广盐性为主,细胞丰度介于6.31×103~7.80×106cells/L,平均值为7.59×105 cells/L,分布特征是从近岸到外海、表层到底层呈降低的趋势。发现核心低氧区、非核心低氧区和非低氧区内浮游植物种类无明显差异,但细胞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依次为核心低氧区〉非核心低氧区〉非低氧区,溶解氧的多寡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没有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温度、化学需氧量、叶绿素a和硝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溶解氧、磷酸盐、悬浮物,氨氮有相关性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