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利用普兰店国家气象观测站1965-2014年暴雨等相关资料,基于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及M-K突变分析等方法对普兰店地区近50a间发生的暴雨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普兰店地区暴雨发生次数明显增多;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7、8月,6月和9月偏少,暴雨发生次数存在8a的周期性变化。在对发生112次暴雨过程500h Pa环流场的分析,发现3种环流类型:冷空气东移南压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型以及鞍形场型。  相似文献   

2.
The radioactivity of aluminum-26 in two cores of Pacific sediments is an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was expected, as a result of its production by cosmic-ray interactions in the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The higher activity can be explained only by postulating influx with extraterrestrial cosmic dust that had been exposed to significant flux of energetic particles capable of producing nuclear interactions. These particles may well be the "solar" cosmic rays that are sporadically accelerated by Sun during certain solar flares, since the steady galactic cosmic-ray flux is inadequate. The long-term average flux of low-energy protons in interplanetary space, required to yield the observed rate of influx of aluminum-26, is deduced on the basis of certain assumptions.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5年吉林省均匀分布的46个气象站的逐日霜观测资料,采用M-K突变分析以及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对全省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平均初霜日为9月25日,终霜日为5月8日,无霜期为139天。全省及各区域平均初霜日呈推迟趋势、终霜日呈提前趋势、无霜期呈延长趋势,且几乎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初霜日东部最早、西部最晚,终霜日东部最晚、西部最早,由此导致无霜期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的变化规律。全省平均初霜日和终霜日分别在1973年和1993年发生气候突变。从逐站点变化情况看,全省半数以上站点的初霜日的推迟趋势、终霜日的提前趋势和无霜期的延长趋势均通过了0.05水平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4.
近5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湘玲  吕新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582-4585
选择1961~2009年逐月降水和温度资料,计算出玛纳斯河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在详细分析了近5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降水、气温、蒸发及可利用降水量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灰色预测分析法对降水、气温和可利用降水量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5年上述要素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近5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温度、降水和可利用降水量变化基本呈上升趋势,而蒸发量则呈现出下降的变化特征。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玛纳斯河流域2010~2014年的年降水、气温及可利用降水量进行预测,发现今后5年该流域温度将继续升高,而降水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将出现减少的趋势。因此,为保证水资源能满足该绿洲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合理规划,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1951 ~2010年降水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受旱面积和工业、生活用水量以及城镇人口数据,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受旱率为指标,应用Mann-Kendall检验、统计方法分析干旱和旱灾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用水量和人口分析旱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近60年来云南省气象干旱仅滇东北的昭通夏季呈加剧的趋势,其余地区加剧的趋势不显著或呈减缓的趋势;而农业旱灾损失则呈加重的趋势,特别是后30年加重的趋势更明显,空间分布上经济发展迅速的滇中地区加重的趋势较其他地区明显;受旱率与工业、生活用水量和城镇人口存在指数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在0.89以上,表明云南省旱灾加剧的原因除气候异常降水偏少外,人口增加、工业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是导致农业旱灾损失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茅台镇的古气候,并以此预测当地未来的气候发展状况对茅台酒和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此主要利用茅台镇周边县市地方志资料记载的气候信息,总结出了茅台镇近340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茅台镇1670 ~1770年是温凉湿润期,1770 ~ 1870年寒冷湿润期;1870 ~ 1940年是温暖期,前50年气候较湿润,后20年较干旱;1940~ 1985年是寒冷干旱期;1985 ~2010年气候处于较平稳的温暖期.  相似文献   

7.
娄雪冬  康冰  胡理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609-7613,7648
[目的]研究秦岭西部地区近4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方法]根据秦岭西部17个气象站1967~2007年间观测数据,分析了秦岭西部近4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过去41年间,秦岭西部的平均气温增幅为0.30℃/10a(P0.000 1);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增温速率最大(0.42℃/10a)。年平均月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显著(0.31℃/10a,P0.05),冬季平均月极端最高气温上升最快(0.54℃/10a,P0.05);年平均月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0.36℃/10a,P0.05),夏季平均月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最快(0.45℃/10a,P0.005)。41年间平均年降水量为802 mm,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春季降水量显著下降(-13.68 mm/10a,P0.05);年日照时数和年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 864 h;年蒸发量呈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从地域差异上看,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都呈现由南部向北部地区递减的趋势,年日照时数和年蒸发量则呈现由南部向北部地区递增的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秦岭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21-9023
利用中国气象局《全国气候影响评价》方法,结合聊城实际,通过对1961~2010年聊城气温、降水变化规律的分析以及大气干旱指数的计算,找出大气干旱指数的季、年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大气干旱对农业的影响,为今后合理地进行抗旱、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汉江上游9个主要水文站49年(1961-2009)的月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并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其进行了降水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汉江上游49年来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有加大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选择40年(1961-2000)的降水数据分别对这9个水文站建立灾变预测模型GM(1,1),对该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干旱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通过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预测模型精度较高,检验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因此,本文对研究区抗旱减灾及其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50年宁夏酿酒葡萄晚霜冻日数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宁夏16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酿酒葡萄霜冻气候指标统计了终霜日、霜冻日数等。采用统计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酿酒葡萄的晚霜冻日数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 a全区酿酒葡萄晚霜冻平均日数为1.8 d/a;近50 a全区酿酒葡萄霜冻日数呈现减少趋势,引黄灌区霜冻日数的线性倾向率与全区接近;全区轻、中、重霜冻日数与50年平均相比,在20世纪70年代偏多,60和80年代基本持平,90年代及以后偏少;气候突变检验结果表明霜冻日数的突变年为1984年。  相似文献   

11.
刘超凡 《农业考古》2021,(2):261-270
"茶马古道"是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古代交通运输网络,其存在已有数千年之久。唐宋以来,藏区的藏族居民因为饮食多为肉类,为消食因而对茶叶具有很高的依赖,西南川滇地区对藏区优良的马匹、毛皮等也适应了朝廷的大量需求,因此该商道在较长时间内以茶叶和马匹作为核心商品。20世纪90年代,木霁弘、李旭、陈保亚等学者将其命名为"茶马古道",自此正式揭开了"茶马古道"的研究序幕。"茶马古道"研究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学术界涌现出了大批优秀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茶马古道"相关概念、路线、民族交往、商业贸易、开发保护、茶马官营等方面。研究成果虽然较多,但文学类作品占比高,学术类著作相对较少,茶马古道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术队伍、学术机构建设,建立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济南市近5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0~2009年济南6测站雷暴观测资料,从雷暴日数年月分布和雷暴初终日变化趋势及初终日的绝对变率、相对变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深入了解济南市雷暴发生的气候规律以及演变趋势。从年际变化来看,济南市雷暴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济南站年平均雷暴日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其余各站年平均雷暴日数线性倾向率为-2.5~-3.9d/10a。雷暴只发生在3~11月,6~8月是雷暴多发期,7月雷暴最多,8月次之。中部山前平原较北部冲击平原和南部丘陵山区雷暴初日出现偏早,而雷暴终日结束偏晚,初终间日数延长;南部丘陵雷暴初日、终日均较平原区稳定。  相似文献   

13.
Present-day (1967 to 1969) fluxes of alpha particles from solar cosmic rays, determined from satellite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production rates of cobalt-57, cobalt-58, and nickel-59 in lunar surface samples. Comparisons with the activities of nickel-59 (half-life, 8 x 10(4) years) measured in lunar samples indicate that the long-term and present-day fluxes of solar alpha particles are comparable within a factor of approximately 4.  相似文献   

14.
近53年湖南高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3年湖南74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高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南近53年的高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湖南大部分地区高温初日呈提前趋势,每10年提前2 d以上,并且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1世纪以后高温初日提前明显;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2 d左右,湘北高温日数增加趋势显著;总体上湘中以南大部高温最长持续日数呈弱的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0.5 d左右,湘中以北则呈较强的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1 d左右。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高温天气显著增多、增强的同时,农业干旱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5.
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颁布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为概念框架模型,对其中部分指标及权重进行了改进,构建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相关数据对该流域1976~2005年近3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进行了相关评价。结果表明,1976~2005年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34.44提高到了48.26,流域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退化指数有所下降,水网密度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则有所上升,流域生态环境好转和恶化并存,总体上,生态环境由较差状态转化为一般状态,生态环境质量在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改进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计算方法是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16.
近54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桔大冻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自公元1450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桔大冻发生的资料,对柑桔大冻的发生规律及其与太阳黑子活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柑桔严重冻害在540年里至少发生86起,平均每10年发生1.56起。从长期气候变化来看,柑桔大冻并不存在周期性现象,如果说有也仅适于温暖时期的平均状况,未来几十年内柑桔大冻可能会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柑桔冻害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高值年及强度均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刘晓宇  李宏  甘艳露  马勇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36-17239
利用1956~2006年新疆多个气象台站年均气温及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别对南疆五地州年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近51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均有增加趋势,但显著性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莒县近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莒县国家基准气候站1969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日照时数进行线性模拟,结合3年相关滑动平均资料分析了莒县近40年来的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以及年极端温度、日最大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莒县近40年来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温度、极端最高温度均呈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日最大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选取阿里河地区1971-2007年初终霜日及无霜期资料,对阿里河地区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里河地区初霜日平均为9月8日,终霜日平均为5月29日,无霜期平均为101d。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嘉祥县42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传强  杨以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10-12612
根据嘉祥气象站1964~2005年气温及降水资料,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异常年份的分析等角度对嘉祥42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42年来嘉祥县的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尤其明显;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不同,冬季变暖趋势最明显,其中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最为显著;42年来年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最少。秋季降水呈下降趋势,而冬季在20世纪70年代为多雨期,夏季在80年代为多雨期,春季在70年代为少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