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科学评价国家菜用甘薯联合鉴定试验中参试甘薯品种(品系)的丰产性、适应性、稳定性及试验点的鉴别力、代表性,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8-2019年国家菜用甘薯联合鉴定试验中10个甘薯品种(品系)在2年9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筛选适合大面积推广的丰产、稳产甘薯品种(品系)及鉴别力、代表性较好的试验点。结果表明,菜用甘薯茎尖产量在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方面均极显著,其中环境效应占比最大,其次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基因型效应占比最小。湘菜薯3号的丰产性、稳定性均较高,最接近理想品种(品系),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黔菜薯2号、薯绿2号、EC15、海大7798、福菜薯25的丰产性较好,但稳定性一般,适合在特定区域推广,湖南长沙地区最适的甘薯品种(品系)为薯绿2号,其次是海大7798、福菜薯25;湖北武汉、重庆、海南琼海、福建福州和广东广州地区的最适甘薯品种(品系)为黔菜薯2号,其次为EC15。海南琼海、福建福州是菜用甘薯茎尖产量鉴别力、代表性均较强的试验点,更适合作为菜用甘薯的鉴定试验点。研究首次在菜用甘薯产量分析中同时使用AMMI和GGE 2种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GGE双标图法分析了2011年7个谷子品种(系)在山西省7个试点的区试数据资料,对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太选10号、长农40号、沁黄2号是既高产又稳产的优良品系,其中太选10号表现最为突出,而晋中208综合表现最差,产量最低,稳定性也最差;太原小店试验点对参试品种的区分能力最强,对目标生态区的代表性最好,是所有区试点中最理想的试验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2-2013年宁夏春小麦区试汇总结果,从产量水平、产量三要素、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分析评价永3089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永3089较对照品种宁春4号增产6%~7%,丰产性突出;变异系数与对照品种宁春4号相近,适应性强,稳产性较好,该品系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哈密垦区棉花区域试验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以期为育种者和推广单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年多点试验联合方差分析方法,对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三师组织的棉花新品种1年多点区域试验中7个品种(赣杂108、E3、A3、13-20、97H1、9-24、邯杂154)进行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以邯杂154为对照。[结果]品种E3、A3的丰产性较好,折合皮棉产量分别为3 174.0、3 012.0 kg/hm2,较对照邯杂154分别增产15.1%、9.2%,分别居参试品种(系)第1、2位,丰产主效应值均较大,稳产参数方差和变异度均较小,为高产稳产性品种,适应性参数回归系数小,回归截距大。其余品种产量均低于对照邯杂154。[结论]E3和A3适合肥力较低条件下种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保大麦8号的生产特性,以2001年至2003年保山市啤饲大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保大麦8号和对照品种(V0)6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保大麦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评价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多点联合试验中参试品种(系)产量要素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各试点的代表性、鉴别力,利用R语言的GGEBiplot GUI程序包对参加2017-2018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多点联合试验的8个参试品种(系)‘L1036-34’(P1)、‘F80’(P2)、‘201106-7’(P3)、‘D0602-10’(P4)、‘天11-8-2’(P5)、‘天11-8-24’(P6)、‘西和蓝’(P7)和‘陇薯6号’(P8)在6个试点的产量要素性状进行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年6个试点中小区产量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最强的参试品系均为P1;商品薯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1、P5;单株产量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1、P5;单株结薯数丰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2、P1,稳定性好的品系为P1、P5;商品率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6。综合产量要素分析,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综合排序依次为P1、P5、P6、P2、P4、P8、P7、P3。双标图能够简单直观有效的评价参试品系和试点,较为理想的品系为P1,较为理想的试点为会川、天水、临夏。  相似文献   

7.
为了全面了解定薯4号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13~2014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与品质检测数据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定薯4号属于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强,淀粉加工和鲜食品质佳的优良品种,在土壤肥力中等的雨养农业区增产潜力极高。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从闽北红芽姜地方品种中筛选出的红芽姜新品系‘科姜1号’,在建阳、福州、漳州、邵武和光泽5个试验点进行‘科姜1号’及闽北红芽姜地方品种(对照品种)的一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科姜1号’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分蘖数、母姜鲜重、子孙姜鲜重和单株鲜重)显著优于对照品种(P0.01);6-姜辣素含量也高于对照品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小区产量的丰产性、稳产性分析,‘科姜1号’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黑龙江省内7个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点对马铃薯新品种(系)的丰产性、稳产性、区域适应性等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型品系克9723-20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11.5%,增产极显著且表现稳产,适应性广,有望通过品种审定,中早熟材料生物中心202比对照克新4号增产10.6%,表现丰产,但适应性不好,可在海伦以及与其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种植,高淀粉材料克20029-36比对照增产4.5%、炸片加工鲜食型材料克9903-99比对照克新2号增产7.6%。这两份材料在此次试验中表现一般,应进一步试验,确定其能否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以2011-2012年全国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的9个品种在16个试验点的产量数据为材料,利用基于GenStat的GGE Biplot双标图法分析参试品种的丰产、稳产和区域适应性.结果表明:全国北方片花生16个试验点可分为3个类型区,在3个类型区表现最好的4个品种分别为P09-2、开农172、粮花2号和青花1号.在9个花生品种中,P09-2、开农172和粮花2号在区域试验中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且适宜种植的试验点较多.开农172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居参试品种前3位,是花生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的品种,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等相似生态区开展春播和麦套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明晰花生品种濮花36号的特征特性和推广价值,根据2013—2014年全国(北方片区)小粒花生区域试验数据,对濮花36号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并利用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法分析濮花36号在北方片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结果表明,濮花36号出仁率较高(76.19%),高于对照品种花育20号,且高于其亲本远杂9102、濮花9327,表现出超亲优势。濮花36号2 a区域试验667 m2平均荚果产量300.65 kg、平均籽仁产量229.20 kg,均高于对照品种花育20号,在19个试点中增产点次达18个,表明濮花36号的丰产性较好。稳产性、适应性分析结果显示,濮花36号的均值-变异系数较小,Shukla变异系数位于2%~10%,高稳系数高于对照品种花育20号,回归系数小于1,说明其具有较好的稳产性、适应性。本研究可为北方花生主产区的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及时鉴定福建省近年来选育的甘薯新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加快品种更新更换。2006、2007连续两年组织了泉薯76、福薯8号、金山679、龙薯13号等7个甘薯新品种,在福州等9个点进行三重复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品种与地点互作也存在极显著差异。泉薯76、福薯8号、龙薯14号3个品种食味评分、晒干率、出粉率均高于对照,且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以上。金山679、金山763、龙薯13号3个品种鲜薯产量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其他性状与对照相当。这6个品种可在全省进一步加大试验力度;福薯9号食味评分、晒干率、出粉率均高于对照,薯肉带紫色。但仅在莆田、浦城、龙岩、南安、泉州5个试点表现丰产性较好,可在这些区域进一步加大试验力度。  相似文献   

13.
玉米新品种邯东599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邯东599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与河北东昌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根据2012~2013年河北省夏播玉米超密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产量汇总资料,利用高稳系数法、回归系数法、适应性参数法并结合产量平均数法,对邯东599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3年河北省夏播玉米超密组区域试验,邯东599平均产量为10 852.0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4.6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9 498.0 kg/hm2,较对照郑单958增产6.08%,邯东599的丰产性显著优于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潜力较高。邯东599高稳系数为85.38%,对照郑单958;回归系数为0.931 3,适应性参数为0.93,均较郑单958更接近于1。邯东599对环境适应性强,高产稳产性好且优于对照郑单958,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冠麦2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本研究结合2016-2017年度和2017-2018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8-2019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汇总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适应度等方法对冠麦2号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麦2号在3个年度的审定试验中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适应度分别为86.4%、100.0%和100.0%,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本研究能够为冠麦2号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对胡麻新品系95005在甘肃省和国家区试中的产量结果采用主效应值、变异系数、标准差、高稳系数、回归系数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2002-2003年省区试中,该品系分别较对照品种陇亚8号增产7.62%、1.51%,在2003-2004年国家区试中该品系分别较对照品种陇亚8号增产3.70%、18.16%;其主效应值为0.266,回归系数b均大于1,高稳系数为92.535。表明该品系丰产性优良、稳产性较好、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评价参试苦荞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生态适应性,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5个参试品种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半干旱区、半干旱易旱区和干旱区的6县(区)多年多点试验数据进行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试点代表性分析及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PCA与品种的稳定性(Dg)和试点的稳产性(De)分析,筛选出适宜在宁夏南部山区种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好的品种为晋苦荞2号和川荞3号,晋苦荞2号产量为1 671~2 593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7.3%。川荞3号的产量为1 474~2 513 kg·hm-2,与对照相比平均增产7.5%;试点辨别力代表性以半干旱易旱区的海原县,中部干旱带的同心县及半干旱区的西吉县比较理想;试验经历了干旱年份、正常年份和丰水年份,参试品种在干旱年份较丰水年份产量减产28.0%~45.3%。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品种宛麦1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宛麦19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宛麦19参加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增减百分比、方差分析法与多重比较、变异系数以及回归系数分析法分别对宛麦19和对照品种偃展4110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宛麦1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比较理想的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麦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新品种毕薯5号的丰产性、 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全面了解马铃薯新品种毕薯5号的生产特性,以2010要2011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和2011年贵州省马铃薯新品种生产试验的数据,对马铃薯新品种毕薯5号丰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拔800~2300m之间的不同生态条件下,2010-2011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毕薯5号667m2产量为1697.95kg,较对照米拉增产12.73%,居11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Francis变异系数(CV)仅为5.84%适应性最高,94.44%;在2011年生产试验中毕薯5号也表现突出,产量居4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且与其他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漯麦4号综合表现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多点区试表明,漯麦4号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21号增产8.5%;具有分蘖成穗适中、穗大、产量三要素协调、株型理想、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半冬性、多穗、抗灾、丰产稳产型小麦新品系,且是适于河南省大面积生产水平早、中茬种植的广泛适应性品系,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2007-2008年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的9个品种在7个试点的块茎产量为材料,利用基于Genstat的GGE双标图分析评价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代表性和区分力。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陇薯9号’‘L0227-18’‘天薯10号’‘陇薯8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7个试点被划分为2个类型区域,在2个类型区域中表现最好的品种分别为‘陇薯9号’和‘陇薯6号’,安定、会川和临夏是比较理想的试点,具有较强的区分力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