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大的菜用甘薯品种,通过分区多点生产试验,跟踪评价4个菜用甘薯登记品种的特征特性、食味品质和产量等,采用GGE双标图法对其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试点鉴别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菜薯18食味品质最好,薯绿1号次之;薯绿1号丰产性最好,鄂薯10号次之;鄂薯10号稳定性最高,薯绿1号次之;福州最适宜种植福菜薯18,武汉最适宜种植薯绿1号,徐州最适宜种植福薯7-6。武汉试点的代表性和鉴别力最好。GGE双标图为研究不同环境下菜用甘薯丰产性、适应性提供了直观的分析方法,为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棉花品种秋乐5号的生产特性,利用2004-2005年度河南省常规春棉区试和生产试验汇总数据,通过变异系数、变动指数、回归系数、高稳系数等分别对秋乐5号和对照中棉41号进行丰产、稳产、适应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秋乐5号的丰产、稳产、适应性明显优于对照,是一较为理想的高产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 我省常年种植甘薯约500万亩。目前所用品种已有相当一部分混杂退化,不抗病,产量低,急需更换。为了生产上的需求,我们对1986——1987年省区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重点是近年育成的冀薯二号和三号两个新品种的丰产性及适应性,以徐薯18为对照,分别在省粮油作物所、唐山农科所、安国县良种场、卢龙县城关镇和丰润县农科所五种甘薯种植区域和土壤类型。均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起垄栽培,1986年重复四次,其中一次作生长动态调查,1987年重复三次,小区面积0.025亩,密度同当地种植习惯。一、丰产性分析各试点两年平均产量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4.
5.
以“甘春18号”、“高原602”、“晋2148”等13个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多年多点随机区组设计,对“甘春18号”进行了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甘春18号”较对照增产显著,10个试点3年平均产量达7026.15kg/hm2,部分试点达9000kg/hm2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力。“甘春18号”的回归系数b=0.973。采用基因型分组法分析,“甘春18号”位于高产稳产区间。因此,“甘春18号”属于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新品种毕薯5号的丰产性、 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全面了解马铃薯新品种毕薯5号的生产特性,以2010要2011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和2011年贵州省马铃薯新品种生产试验的数据,对马铃薯新品种毕薯5号丰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拔800~2300m之间的不同生态条件下,2010-2011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毕薯5号667m2产量为1697.95kg,较对照米拉增产12.73%,居11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Francis变异系数(CV)仅为5.84%适应性最高,94.44%;在2011年生产试验中毕薯5号也表现突出,产量居4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且与其他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保大麦8号的生产特性,以2001年至2003年保山市啤饲大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保大麦8号和对照品种(V0)6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以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保大麦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高产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晋谷27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993~ 1995年山西省晚熟区谷子新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 ,采用主效应值、变异系数、标准差、高稳系数、回归系数及决定系数等多种方法对谷子新品种晋谷 2 7号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晋谷 2 7号是一个丰产性好 ,稳产性强 ,适于在山西省中南部、辽宁、北京等无霜期15 0d以上的平川及丘陵旱地种植的谷子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黄准南片水地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濮麦9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濮麦9号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及黄淮南片麦区中、晚茬种植,其产量水平在该区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哈密垦区棉花区域试验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以期为育种者和推广单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年多点试验联合方差分析方法,对201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三师组织的棉花新品种1年多点区域试验中7个品种(赣杂108、E3、A3、13-20、97H1、9-24、邯杂154)进行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以邯杂154为对照。[结果]品种E3、A3的丰产性较好,折合皮棉产量分别为3 174.0、3 012.0 kg/hm2,较对照邯杂154分别增产15.1%、9.2%,分别居参试品种(系)第1、2位,丰产主效应值均较大,稳产参数方差和变异度均较小,为高产稳产性品种,适应性参数回归系数小,回归截距大。其余品种产量均低于对照邯杂154。[结论]E3和A3适合肥力较低条件下种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高产稳产是农作物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为进一步了解玉米新品种华玉17的品种特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利用2016-2017年参加湖北省山区组玉米区域试验汇总资料,对其产量、品质及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玉17是一个丰产、稳产且对优良环境更适应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国审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的育种价值和生产特性。[方法]以2002~2005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和江苏省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具有丰产、稳产、抗逆、广适的特点,其群体结构合理,在较高肥水力水平下产量表现良好。[结论]连麦2号在黄淮南片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黄淮南片水地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周麦1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及黄淮南片麦区早、中茬种植,其产量水平在该区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4.
花生新品种新花一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2004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结果,利用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对新花一号和CK豫花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作比较分析,说明新花一号是一个高产、稳产、适应广的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邢麦13号的生产性能,根据国家小麦黄淮北片水地组2012—2014年度区域试验和2014—2015年度生产试验的资料,通过平均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对邢麦1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邢麦13号增产效果显著,变异系数较小,高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高于平均水平,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  相似文献   

16.
商豆14号属高产、多抗、中熟大豆品种。根据2008-2009年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两年数据结果,利用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对商豆14号和对照品种豫豆22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说明商豆14号是一个高产、抗倒、稳产和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7-2020年江苏省小麦淮南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分析盐麦1号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穗粒结构。结果表明,盐麦1号是一个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以通过适宜的栽培方式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从而发挥其巨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7,(11):1747-1750
根据2013年山西省大豆中晚熟区域试验产量结果,通过丰产性指标数、高稳系数、标准差、变异系数、适定性参数、回归系数、稳定性参数多种方法综合分析长豆2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长豆28号是一个产量高、丰产性好和稳产性好,适应范围广的大豆新品种,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冠麦2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本研究结合2016-2017年度和2017-2018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8-2019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汇总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适应度等方法对冠麦2号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麦2号在3个年度的审定试验中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适应度分别为86.4%、100.0%和100.0%,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本研究能够为冠麦2号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几个杂交油菜新组合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  杨选之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106-108,113
对安徽省1994~1996年度杂交油菜区试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022、5C21丰产、稳产性强,地区适应性广,明显优于对照秦油2号。C022特别适应于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在2328kg/hm2生产力水平以上地区推广,更能发挥其增产潜力,宜重点在安徽省长江以北油菜高产地区推广。5C21特别适应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地区,尤其是油菜重病区,在2328kg/hm2生产力水平以下地区增产突出,宜在安徽省沿江及江南油菜重病低产区推广。C022和5C21适应地区正好具有互补性,有利于品种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