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铃薯、架豆高效栽培模式就是地膜与拱棚组成双膜以提高地温,促使马铃薯早播种、早上市,马铃薯收获后复种架豆的一种高效栽培模式,通过2004~2006年连续试验,双膜马铃薯收入达到4.39万元/hm2,架豆收入4.47万元/hm2,合计收入8.86万元/hm2.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冬种马铃薯3种栽培模式(稻草免耕、稻草包芯、黑膜覆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种植,其中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缩短了出苗时间,提高了商品薯率,增加了单株薯块数和单株薯块质量,显著提高了种植产量和效益,明显优于稻草免耕栽培模式,其中稻草包芯每667 m2纯收入比常规种植高出402.81元,产投比达1.76。  相似文献   

3.
岐山县雍川镇是陕西省有名的优质小麦、线辣椒和地膜西瓜主产区。今年,在该镇推广的三膜(即地膜、小拱棚膜、大棚膜简称三膜)覆盖西瓜复种秋延番茄高效栽培1.3hm^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  相似文献   

4.
摘要:针对河北省二季作区大棚马铃薯栽培面 积逐年增加,但生产中存在土地利用率较低、效益 不高等问题,通过合理安排茬口,综合两膜覆盖马 铃薯栽培技术、夏甘蓝栽培技术及秋芫荽栽培技 术研究,总结了马铃薯—甘蓝—芫荽1年3作高效栽 培模式,通过大棚+地膜(小拱棚)覆盖种植马铃 薯可实现提前10 d左右上市,下茬甘蓝收获时恰是 “伏淡”缺菜的季节,芫荽属于反季节栽培,3茬 作物均能获得较高收益,较传统地膜马铃薯—大白 菜1年2作种植模式每667 m2 增加效益近3 000元,可 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冀中南地区进行早春4膜覆盖马铃薯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多膜覆盖提高温度,达到早播早收,提早上市,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效益的目的,每667 m~2产值达到1万元以上,比地膜种植马铃薯增加5 000元以上。详细介绍了4膜的结构及性能,总结了早春马铃薯栽培的品种选择、催芽、播期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灾害性天气防治、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点,以期为推广该栽培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江苏省万亩“菜篮子”基地生产优势,东台市探索出了早春大棚辣椒复种花椰菜高效种植模式。生产中通过运用选择适宜田块,应用优良品种,适期播种移栽,穴盘基质育苗,加强苗床管理,提前搭建大棚,采用多层覆盖,科学运筹肥水,病虫绿色防控及适时采收上市等辣椒3膜覆盖绿色栽培技术;以及选择优良品种,适期播种育苗,坚持科学施肥,适宜苗龄移栽,适时松土除草,及时防病治虫和适期采收上市等花椰菜绿色栽培技术,可取得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良成果。  相似文献   

7.
充分利用设施拱棚春提早和秋延后作用,早熟马铃薯采收后复种大白菜,并配套高效节水和地膜覆盖等技术,改变当地一年一季的传统种植模式,实现一年两茬两收,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每亩两茬总产值为17192.7元,纯收入8439.8元.  相似文献   

8.
对冬种马铃薯3种栽培模式(稻草免耕、稻草包芯、黑膜覆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种植,其中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缩短了出苗时间,提高了商品薯率,增加了单株薯块数和单株薯块质量,显著提高了种植产量和效益,明显优于稻草免耕栽培模式,其中稻草包芯每667 ㎡纯收入比常规种植高出402.81元,产投比达1.76.  相似文献   

9.
在两膜覆盖基础上增加草苫覆盖和一层膜覆盖2种类型,对3种小拱棚覆盖类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覆盖类型均有利于西瓜的生长发育;根据成熟期提前、产量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两膜一苫类型最好,其次为三膜覆盖,最后是两膜覆盖。以育苗方式比较,两膜一苫每667m2的经济效益比三膜覆盖高654元,比两膜覆盖高1100元。两膜一苫类型是值得在宁夏大力推广的小拱棚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棚西瓜复种牛角大辣椒有以下优点:一是提高了大棚土地的复种指数,比单种西瓜多增收一料牛角大辣椒。二是增加了大棚效益,可比单种西瓜每667m^2增收1500~2300元。三是在栽培上实现了轮作,有利于土壤营养均衡,培肥地力。四是西瓜和牛角大辣椒均填补了夏、冬蔬菜淡季空当,有较大的增值空间,两茬合计一般667m^2收入4200元左右。现将这一新模式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佳琳  宋聚红  王海山 《蔬菜》2023,(11):76-78
为进一步提升北方甘薯栽培种植效益,结合菜用甘薯的特点,因地制宜,从品种选择、种苗繁育、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总结了适宜北方地区的菜用甘薯高效栽培技术,可实现露地种植连续采收3个月茎尖,667 m2效益在10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2.
黄伟  齐恩芳  贾小霞  刘明霞 《蔬菜》2021,(11):21-24
为探索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为材料,共设4种栽培模式。处理T1为露地坑栽,处理T2为黑色地膜单行栽培,处理T3为黑色地膜双行栽培,处理T4为黑色地膜双行微沟栽培,通过农艺性状、商品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相较于露地坑栽模式,3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出苗率略低、生育期晚,而株高、分枝数、地上干质量、穴薯块数、穴薯质量均较高,其中地膜覆盖双行微沟栽培方式(T4)表现最佳, 667 m2产量最高,为3 280.2 kg,较露地坑栽增产19.5%;且667 m2产值最高,达到3 936.28元;667 m2纯收益较露地坑栽增收657.2元,增加率达27.6%;因此,地膜双行微沟栽培不但产量高,而且纯效益也高,可作为陇东旱塬地区马铃薯栽培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增加河北二季作区马铃薯品种的多样性,选取适合河北二季作区种植的早熟、特色马铃薯新品系,以黑金刚为对照,对参试马铃薯生长期、商品薯性状及产量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系S4-1-6每667 m~2商品薯产量2 132.28 kg,比对照增产12.23%,综合抗病性较强,薯块长椭圆形,紫黑皮紫肉;S6-1-1每667 m~2产量2 105.51 kg,比对照增产10.82%,综合抗病性强,薯形椭圆,红皮粉红肉。2个彩色马铃薯新品系适宜做土豆泥、土豆饼,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为当地马铃薯种植增加了品系选择。  相似文献   

14.
摘要:针对沿淮地区大棚单作西瓜时土地和空间的浪费问题,摸索出了1套大棚西瓜间套种辣椒的 栽培模式,即早春采用西瓜间套种辣椒的“3膜覆盖”技术,提高了设施内土地利用率;夏季高温闷棚 技术解决了重茬连作障碍,大棚环境得到改善;秋季采用“防雨棚+遮阳网”育苗,中后期“大棚+小 拱棚”进行辣椒活体保鲜,实现了1年2茬、周年生产。该生产模式通过科学管理,667 m2 产值2.5万元以 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雷伟伟  齐长红  祝宁  张旭  韩立红 《蔬菜》2023,(12):73-75
摘要:为助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吸引市民采摘,丰富昌平草莓的种植结构,提高日光温室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全年可采摘,增加种植户种植效益,结合草莓种植环境特点,通过试验示范,推广了日光温室草莓套种甘薯高效栽培模式,于3月上中旬套种,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陆续收获甘薯。模式省工、高效,延长了日光温室作物采收时间,增加了复种指数,吸收了土壤中残余的养分。通过合理的茬口安排、适宜的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控等措施的综合应用,667 m2收益可提高10 750~15 750元。  相似文献   

16.
为丰富蔬菜品种,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增加草莓日光温室复种指数,实现增产增收,通过推广应用草莓套种鸡腿菇栽培技术,每栋标准温室可采收鸡腿菇1000kg,较普通草莓日光温室可增收1.5万~2.0万元,折合每667m2鸡腿菇产量和效益分别为2000kg和3万~4万元,同时平均每667m2草莓总产量和效益分别达到4000kg和6万~8万元,日光温室草莓套种鸡腿菇每667m2总收益可达9万~1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现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草莓育苗及定植、鸡腿菇菌棒制作及覆土栽培、套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草莓套种鸡腿菇栽培技术,以供同类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摘要:针对河北二季作区马铃薯新品种缺乏的问题,采用分子标记、EMS诱变育种、愈伤组织培养、远缘杂交等技术,创新了早熟、优质、抗病马铃薯种质资源,结合杂交育种,培育出适合河北二作区种植的彩色早熟马铃薯新品系SH-8,并以彩色马铃薯品种冀张薯5号为对照,通过多点区域比较试验,对其生育期、特征特性及产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系SH-8薯块长卵圆形,皮红色,芽眼黄色,肉色红白相间,综合抗病性较强,平均667 m2产量2 124.60 kg,比对照冀张薯5号增产19.75%。新品系SH-8丰富了河北二季作区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长阳高山白萝卜种植效益不高、连作障碍严重等问题,在长阳1 000、1 200、1 400、1 600 m 4个海拔点进行高山白萝卜—甜玉米地膜覆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海拔1 200 m的综合产值最高,达4 913.6元/667 m~2,其次是海拔1 400 m,达到4 885.6元/667 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缓解大棚西瓜种植造成的土壤连作障碍,降低西瓜种植户租地成本,减少大棚搭建和拆除用工,提高棚架及棚膜的利用率,东台市以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项目为契机,集成"有机肥+配方肥+水肥一体化"优化施肥技术,推广大棚春西瓜-秋西瓜两种两收连作高效栽培模式。采用该栽培模式,每667 m^2两茬产值在22 000元,净收入12 500元,比传统模式下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20%,增效3 200元,提高了农民种植西瓜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