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国家拨付的农业专项资金对于促进农业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当前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财政对各行各业的建设资金投入都在增加。农业既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因此,国家在农业上的资金投入如何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是农业财务工作者应该慎重考虑和专心研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农业财务专项资金的现状以及管理上存在的显著问题加以阐述,并提出了完善农业专项资金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节本增收,中央财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有效、安全使用支农资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河北省级财政加大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和土地规模经营水平,1700万元专项资金近期已下达到相关市、县。河北省财政厅、农业厅根据近3年粮食总产平均值选择前30位县(市)的农机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进行专项扶持。扶持对象须符合年作业面积2000亩以上、拥有8 相似文献
7.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购机农户实施财政资金补贴,引导其购入先进、适用、高效的农机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农民劳动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现代新型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农机补贴资金作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其使用效果应体现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诸多方面。以下就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绩效考评体系作一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9.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国家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有的农业项目建设内容重复、管理交叉混乱,资金使用分散、投资效益低下,缺乏有效监管和统筹协调,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发挥。因此,确保有限的农业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强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保证。同时,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农业具有先天弱质性的特点。农业的重要性及其特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它予以支持和保护。财政支出作为政府调控和保护农业的核心措施,也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关注。本文根据经济学的有关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地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农业支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结构的角度,分别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形势下完善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其改进模型对我国农业投资的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家庭生产费用支出、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农业贷款和农村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等5个指标对于农业GDP的增长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有很大影响,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可以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应从各方面加大对农业投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农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平衡记分卡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做了介绍。依据农机企业的特点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阐述了如何在农机企业中建立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指标体系。最后,对相应的绩效考核方法和激励机制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5.
漯河市政府在通过政府农业资金的投入取得农业发展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关于支农资金投入和使用上的诸多问题,制约了所投入农业资金的使用,更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工作经验对其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因此,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是使我国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强国的目标迈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此时代背景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层级政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加强不同层级政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数量化的我国农业县级政府绩效评估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绩效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建立服务型政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当前实践中对于政府绩效量化评估的实践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尝试探讨农业县级政府绩效评估的数量化发展趋势,为各农业县级政府全面认识和操作政府绩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