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比较类比分析法和《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 773—2018)(以下简称《导则》)测算法土壤流失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以浙江省永嘉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分别采用类比分析法和《导则》测算法对工程土壤流失量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导则》测算法得到的土壤流失量远小于类比分析法的;《导则》测算法虽不如类比分析法方便快捷,但可根据下垫面扰动形态、扰动程度及上方有无来水等多重因素区别考虑各计算单元的流失量,计算结果相对更加准确,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同时,基于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建议水电工程水土流失分析与预测可在可研阶段根据《导则》开展。  相似文献   

2.
以大唐溧水电厂为案例,基于工程实际进度、施工方法,利用《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SL 773-2018)进行土壤侵蚀量的追溯计算,并与水土保持监测实测值及类比法测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类比法,《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推荐方法与实测结果更为接近.同时,分析总结了目前水土流失预测中常见的几类问题...  相似文献   

3.
坡耕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导致土壤养分的损失,严重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库区坡耕地土壤浅薄化和砾质化特征明显,但目前对含碎石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该研究通过设置3个降雨梯度(60、90、120 mm/h)和4种碎石含量(0、10%、20%、30%),开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各试验条件下含碎石土壤产流产沙和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碎石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结构以增大产流产沙量来促进氮磷流失,而对相应流失速率与流失浓度的变化规律影响较小,不同碎石含量下泥沙产量的变异系数更高,且泥沙中不同碎石含量下的氮磷流失量显著性差异更强(P<0.05);2)泥沙中累计磷流失量略微大于氮流失量,有效磷几乎不随泥沙流失,有效氮约占全氮流失量的15%;径流中氮素流失量几乎为磷素的10倍且以有效氮为主,占总氮流失量的75%,有效磷占总磷流失量的25%;3)不同碎石含量下有效氮流失规律大致相同,径流中硝态氮约占有效氮流失量的70%,而泥沙中则以铵态氮为主,约占65%;4)不同碎石含量下土壤中氮磷元素均以随侵蚀产沙流失为主,累计产沙量与氮磷元素随侵蚀产沙流失...  相似文献   

4.
黄河源高寒草甸高原鼠兔土丘的土壤风力侵蚀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高寒草甸退化区土壤风力侵蚀作用及土壤流失规律,以青海省河南县退化高寒草甸高原鼠兔土丘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野外人工模拟风蚀试验,对不同风速下鼠丘土壤流失量及其养分流失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风蚀作用下土壤流失量均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规律,风速从6.0 m/s逐步增加到12.0 m/s时,土壤流失量增长约6.3倍。(2)风蚀过程中鼠丘高度和直径随风蚀时间的变化较明显,其变化速率与土壤流失速率相对应,且风蚀促进土壤水分的蒸发速率,从而促进鼠丘的土壤可蚀量。(3)鼠丘土壤养分随风速和土壤流失量的增大而增大,即养分流失规律与土壤流失量的变化规律相同,其中土壤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和碱解氮的流失量相对较大。研究结果表明风力侵蚀是加剧退化高寒草甸高原鼠兔爆发区土壤流失和养分贫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GIS技术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传入我国后,国内各级研究机构加以深放研究与适用性探索。结合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以USLE为构式的区域土壤流失遥感监测,已在我国多处地区进行了尝试应用与实际应用。基于泉州市1996年度水土流失遥感监测所采用的技术路线,阐述了USLE方程因子的GIS生成以及土壤流失量的GIS实现依据。  相似文献   

6.
坡形和PAM对黄土坡地水土养分迁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野外径流小区人工降雨试验,研究坡形和聚丙烯酰胺(PAM)对径流量、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PAM施用量,分别为0,2 mg/L;9种坡形处理,即4个凹形坡,4个凸形坡,1个直形坡。结果表明:(1)与均匀坡面相比,凸形坡的平均土壤流失量、氨氮流失量和磷酸盐流失量分别增加25.12%,24.01%和26.96%,且土壤和养分流失量随着凸形坡面的凸度增加而增加,凹形坡的平均土壤流失量、氨氮流失量和磷酸盐流失量分别减小13.53%,10.85%和19.95%;(2)凹形和凸形坡面的径流量差异很小,且均大于均匀面的径流量;(3)施用PAM后,3种坡形的坡面土壤流失均减少90%以上,养分流失减少28.19%~68.13%,且PAM施用在凸形坡上减少水土养分流失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某灰渣填埋场工程为案例,以批复的方案报告书中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工艺、方法等内容,根据《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中的测算方法进行工程施工期土壤侵蚀量测算。对比测算结果、原报告预测结果、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测值,结果显示测算结果与实测值更为接近,准确度相对提高。借此,对目前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滇池流域农田径流磷素流失的土壤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采用田间原位模拟降雨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逐步)的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在滇池流域的6个点位研究旱季和雨季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径流中磷素流失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旱季和雨季进行的田间原位模拟降雨的平均产流起始时间、产流历时、产流量和平均出水速度均无显著的差异。旱季径流的产流强度曲线比雨季波动大;2次试验中,质地为砂质粘壤土的大渔乡元宝村(C-2)点的初始产流强度和平均产流强度均最大。土壤孔隙度与降雨平均入渗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32^*,n=12);0-5 cm的土壤速效磷(Olsen-P)含量与地表径流中总磷(TP)、水溶性的总磷(DTP)和水溶性正磷酸盐(DRP)及颗粒态磷(PP)的流失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是影响磷素流失的最重要因子,且0-5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径流中TP、DTP和DRP的流失量呈负相关;0-5 cm,5-20 cm的土壤含水量皆与TP、DTP、DRP和PP流失量呈负相关;土壤pH与DTP流失量呈正相关,与颗粒态磷(PP)流失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用于矿区、建筑工地及复垦土地的修订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在环境评价、荒地开垦、矿区及建筑工地的土壤流失量计算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对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1.04版、1.06版RUSLE修订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进行逐因子比较表明:1.06版RUSLE在计算矿区建筑工地及复垦土地的土壤流失量方面较准确。因此,1.06版RUSLE最适于特殊场地的土壤流失量计算,而USM和1.04版RUSM 4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非耕作季节N、P的流失特征,以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4种典型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于2008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研究了耕作季节后不同种植模式在每次降雨后的N、P流失特征及不完全混合模型的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非耕作季节,紫色农耕地均表现出较大的N、P流失量,最大分别达到(0.491±0.079)kg·hm-2和(12.604±13.173)×10-3kg·hm-2。N的流失量均大于P的流失量,并且N、P主要通过地表径流流失。不同种植模式间N、P流失量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生姜种植模式的N、P流失量最大,大豆种植模式最小。不完全混合模型可很好应用于研究区域农耕地N、P流失。模型的有效系数均达到0.6以上,其中模拟N流失的有效系数高达0.958。这表明,非耕作季节农耕地N、P流失是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不完全混合模型可成为该区域N、P流失预报和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红壤坡地磷素流失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江苏省德清县排溪冲小流域为例,研究红壤坡地磷素流失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泥沙结合态磷是坡地磷流失的主要形态,在径注台占总磷的66.25%-79.27%,(2)坡地壤磷的流失主要发生在6-8月,这段时间磷的流失量分别占全年总流失量的60%以上,(3)影响红壤坡地磷流失时间分布特征的因素主要为降雨和农事活动,研究坡地土壤磷流失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调整农业活动的时间和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以减少土壤磷的流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过量施肥引起的氮磷流失是影响三峡库区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三峡库区砂质土生草覆盖梯田橘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小区试验,连续2年对地表径流和渗漏液中的氮磷流失情况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小区水分主要通过渗漏流失,地表径流系数低,土壤侵蚀弱。(2)深穴埋施施肥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无显著影响。(3)渗漏损失是小区氮磷流失的主要途径,分别占全氮和全磷总流失量的99.0%和76.9%。(4)氮磷流失量占施肥量的34.5%和6.4%,其中渗漏流失的氮磷分别占施肥量的34.3%和5.1%。(5)施肥引起的渗漏液氮流失量(y)随着施肥量(x)的增多而增大,二者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y=0.35x-5.77,P<0.01);而施肥引起的渗漏液磷流失量与施肥量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主要因为一部分磷肥被根系利用,大部分残余的磷肥被耕层土壤吸附,仅有少量磷肥下渗至深层土壤,并且建园改土深层残余磷素对渗漏磷流失产生了影响。可见,砂质土梯田橘园养分渗漏流失,尤其是氮渗漏流失需要足够关注,养分管理需进一步优化,以减少流失,实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南四湖沿岸农业面源氮磷负荷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宁市沿南四湖县区乡镇为主要研究区,根据降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运用遥感(RS)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土壤通用流失方程(USLE)各参数,运用USLE对南四湖沿岸氮磷流失模数进行定量估算,为南四湖沿岸农业氮磷流失的消减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USLE模型计算的氮磷流失量主要集中在湖西区域,以喻屯镇、王鲁镇和唐口镇的流失量居于前列,最高的喻屯镇氮、磷流失量分别达439.9t/a和271t/a;湖东区域,石桥镇、马坡镇、欢城镇和韩庄镇的氮磷流失量居于前列,最高的石桥镇氮和磷流失分别为174t/a和120.6t/a。农田实际调查的氮和磷的流失量与模型计算值趋势较一致,两者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氮的模型计算流失量略低于实际调查流失量,而磷的模型计算流失量远远高于实际调查流失量。主要是因为南四湖沿岸农田氮的流失是氮的主要流失形式,远高于畜禽养殖和生活排污的氮流失。而磷的流失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其次才是农田流失磷。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花岗岩出露区不同林地的土壤保持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长江三峡花岗岩出露区林地土壤流失特性,结果表明由鳞片状导致的土壤流失量分布与月降雨量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二者呈出现为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植被盖度≥0.70的林地土壤流失多集中发生在6~9月份,土壤流失量在500t/(km^2.a)以下,盖度〈0.7的林地土壤流失年内分布时间多在3~10月份,土壤流失量为500~6000t/(km^2.a)。  相似文献   

15.
滇池流域农田土壤氮素流失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田间原位模拟降雨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逐步)的统计分析方法,分别在滇池流域的6个点位研究了旱季和雨季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氮素流失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点位进行的模拟降雨的产流起始时间、产流历时和平均出水速度,在径流和渗漏两种流失方式下差异显著;两次径流试验中,质地为砂质黏壤土的C-2点(大渔乡元宝村)的初始产流强度和平均产流强度均最大。渗漏是氮素流失的主要方式,流失的形态主要是与NO3--N为主。土壤的孔隙度与降雨平均入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径流中总氮(TN)和铵态氮(NH4+-N)的流失量呈负相关。0~20 cm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地表径流和渗漏中总氮(TN)、硝态氮(NO3--N)的流失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是影响氮素流失的最重要因子,且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氮素的流失量呈正相关,土壤pH、5~20 cm的土壤含水量均与TN及NO3--N的流失量呈负相关。0~5 cm土壤铵态氮与NH4+-N的流失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春季解冻期土壤季节性冻融发生最为强烈,极易发生土壤侵蚀,也是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探究春季解冻期不同磷素背景值坡面产流产沙及磷素流失动态过程。结果表明:产流后14 min内径流量和泥沙量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分布,径流相关系数为0.969,泥沙相关系数为0.936;14~18 min内径流量缓慢增加,从18 min开始一直到产流结束径流量基本保持在3 100 ml/min,而泥沙则总体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土壤背景值(APb)越高,径流、泥沙中磷浓度越高;径流中磷素流失比率均值APb20坡面最大,且随着背景值的增大呈减小趋势;而泥沙中磷素流失比率均值变化则与径流不同,APb40的坡面其流失比率最小,其他坡面差异较小;径流中磷素流失量与泥沙中磷素流失量呈线性关系,y=6.751x-0.628(R2=0.958)。  相似文献   

17.
森林土壤允许失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地同样存在着土壤流失。林地土壤流失允许量的是维持水续利用土地生产力所允许的流失量。通过林地养分元素流失和积累、森林生长和森地地层土壤流失量实测,从土壤养分平衡及岩石成土速率分析,探讨森林地的土壤允许失量。认为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石灰岩发育土壤的林地其允许流失量上限为50t/km^2.a,非碳酸岩发育土壤的林地允许流失量上限100t/km^2.a人工集约经营森林,由于整地措施,土壤流失量会加大,此时应增施肥料以达到土壤肥力平衡。  相似文献   

18.
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预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开发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预测需要分析的内容有 :原生土壤流失量和土壤容许流失量 ,土壤流失的因子、类型和方式 ,建设项目引发土壤流失的因素和流失分区 ,预测时段和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在水力侵蚀流失量预测方法中 ,USLE模型、毗邻项目类比、项目建设前后侵蚀强度类比、典型调查推算法是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土壤流失预防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该研究采用通用方程(USLE)和数量化理论I分别预报了福建省顺坡撂荒和具有生物工程措施的坡地土壤流失量,结果表明,顺坡器撂荒区土壤流失的预报粗度较高,说明确定的R,K,LS算法更符合福建的具体条件,从统计意义上看,数量化理论I可以用于福建省生物工程措施区的土壤流失预报。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用方式下酸性土坡地污泥氮素随径流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撒施和穴施方式施用于酸性赤红壤坡地上的污泥氮素在人工降雨条件下随径流的迁移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撒施后24 h径流中TN、TDN、TPN和NH4 -N的浓度和流失量最高,其中TN浓度为57.0 mg/L,TN流失量为1 086.5 mg/m2,占撒施TN累积流失量的70.6%,分别是穴施对应峰值的6.0倍和2.4倍,此后浓度和流失量均逐渐降低。穴施径流中氮素及撒施NO3--N浓度与流失量则呈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趋势。撒施和穴施TDN/TN累积流失量分别为38.7%和65.0%,NH4 -N是TDN流失的主要形式(≥55.7%)。控制颗粒物流失是防止氮流失的重要内容,此外,污泥氮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及污泥对坡地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均影响着径流中氮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