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正在改革自然保护体制,通过对现有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转化、补缺,新建国家公园和自然公园,逐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草原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但草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尚不健全,且缺失自然公园这种类型。建立草原自然公园,能够填补空白,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能促进草原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增强草原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全面分析了草原自然公园创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草原公园的定义、定位和建设思路,以期对草原自然公园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是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其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国家关注度高,但因各类自然保护地数量众多、类型各异,具体情况十分复杂,目前可供参考的整合优化案例较少。在此以湖南安化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为例,探究石漠自然公园整合优化的关键技术,旨在为我国自然公园整合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东园林》2022,(1):61-61
《广东园林》编辑部经过多方征集和充分酝酿后确定,除常设栏目“风景园林研究”“风景园林实践”“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历史与艺术”外,2022年专题计划及专栏,专题包含的主题内容公布如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一起推动风景园林学科及行业发展!【专题】一、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任务。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部分风景名胜区等)等。专题主题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地总体布局和发展规划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国家公园体制下的自然公园保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也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是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不同级别、数量众多的各类自然公园,在改革的背景下,其定位和管理目标需要进一步厘清。本文阐述了自然公园的概念、定位和建设理念,提出了服务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总目标的自然公园保护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文 《国土绿化》2020,(4):48-49
<正>记者从3月31日召开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获悉,国家林草局与青海省共同启动示范省建设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保护、管理和建设之路,在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职能改革创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累了经验。据介绍,自开展示范省建设工作以来,青海省制订印发了《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建立由青海省林草局行使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的统一管理机构,明确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管理机构的级别和管理层级等机构设置问题,为自然保护地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全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2020年中国自然保护地十件大事。一、自然保护地建设受到高度重视,设立自然保护地建设国家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地建设。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园考察,了解加强贺兰山生态保护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四川省相继建立了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多类自然保护地,由于保护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导致各类保护地间交叉重叠情况突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为有效解决四川自然保护地空间重叠交叉和历史遗留矛盾,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了全省5类主要自然保护地的空间格局.结果表...  相似文献   

8.
<正>绵绵大青山,茫茫敕勒川,滔滔黄河水,地处阴山山脉南麓土默川平原的呼和浩特市,生态资源丰富,全市共有林地604.76万亩、草地833.92万亩、湿地57.30万亩、自然保护地388.43万亩,有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哈素海国家湿地公园等10个自然保护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创新与改革,而湿地自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州20个湿地公园为基础数据,对比分析了整合优化前后湿地公园基本情况,发现整合优化初步解决了整合前湿地公园存在的空间交叉重叠、保护空缺、保护地内用地矛盾等情况。并从保护和恢复重要典型湿地、恢复市域湿地生态廊道、修复湿地生境、促进湿地价值转化、健全法规制度等方面,提出整合优化后湿地自然公园保护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陈建伟 《国土绿化》2019,(10):50-53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从零开始并逐步完善,也同样走过70年历程。在生态系统与重要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形成了由国家公园(试点)、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自然文化遗产、湿地公园、沙漠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海洋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等)组成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短短70年,中国自然保护事业成就有目共睹。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超过十类的自然保护地。截至2018年,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1.18万处,其中国家级3766处;陆域自然保护地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以上,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既有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空间交叉重叠、权责模糊、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难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是国家破解这一难题的制度举措。文中在介绍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概念、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现有法律制度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衔接的设想。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理顺国家公园与既有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关系,加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思路为:在宏观政策法律层面,从国家统一立法、提升立法协调性、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国家公园体制法律建构的整体设想;在微观制度保障层面,吸纳保护原则、差异原则及衔接原则,建立国家统一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建议以《国家公园法》的制定为契机,统筹考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统领自然空间保护的基本法——《自然保护地法》。  相似文献   

12.
引入智能化、一体化管理体系,以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为研究案例,探索自然保护地的综合信息化管理,研究自然保护地多类型、多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和融合管理,分析自然保护地不同数据类型特点。根据自然保护地的管理需求,研建数据、资源、监测、管理等4个独立模块系统组成的自然保护地管理平台,从技术上解决多部门、多类型数据的传统管理、数据更新等问题,从管理上理顺自然保护地设立、调整、撤销以及建设项目等工作的线上流程,从应用上实现单个平台对自然保护地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管理,有力支撑了自然保护地的智慧化、便捷化管理,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的综合管理水平。构建的平台适用于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可推广至各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使用,以推进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自然保护地数量类型及空间重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现有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地1 359个,是全国自然保护地建立最早、数量最多的省份,保护地交叉重叠尤其复杂。理清不同自然保护地重叠现状,是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及今后的建设管理的基础。以全省自然保护地摸底调查数据为基础,先从级别、类型两个方面总体分析保护地数量特征,再按照设立时间的先后梳理各类保护地出现和发展的趋势,最后用ArcGIS对重叠地块作拓扑,对不同类型、级别的保护地之间的空间重叠情况作核密度分析。结果表明:(1)广东省现有8种类型自然保护地,其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3类数量和面积占比最大。从1956年至2020年,保护地类型、数量、面积均不断增加,整体经历了萌芽、发展、全面快速增加、个别类型持续增长4个阶段。(2)不同类型保护地之间的普遍存在交叉重叠,总重叠面积44.27万hm~2,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重叠面积占总重叠面积的85.19%,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重叠面积最大;同种类型不同级别之间也存在重叠,国家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之间重叠最大。广东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数量少,市县级自然保护地数量多,交叉重叠现象普遍,整合优化难度较大。对自然保护地集中的热点区域按照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类型进行优化整合,加强对市县级保护地的管理;开展保护地有效管理评价,引导各级各类保护地提升保护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推衍国家植物园定义的基础上,提出精准点的集合、大目标一致的松散联合体、齐头并进的有机整体等三种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架构,比照分析三种架构的优缺点;然后对国家植物园体系的独立性进行探讨,聚焦其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系,认为国家植物园体系应与自然保护地并行存在,最终实现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协同联动发展;再对迁地保护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进行探讨,提出迁地保护可作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力推方式,但在不同区域推行的保护方式应更具灵活性、科学性、实操性;最后,从管理体制、法制保障、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促进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举措,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方式。新疆的自然保护地资源独特而丰富,涵盖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自然遗产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类型。截至2017年,新疆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52处(国家级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17.
湿地公园是中国 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植物多样性及主要群系组成可以为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 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本研究通过样方调查法 ,研究了湖北省钟祥市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多样性与主要植物群系类 型 。结果表明:钟祥市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共计调查到维管束植物 139科 357属 510种;可被分为 2个植被型组 3个植 被型 10个群系 。湿地公园内主要分布 10种植物群系 ,分别为:菱群系、芦苇群系、莲群系、菰群系、喜旱莲子草群系、美人 蕉群系、香蒲群系、金鸡菊群系、意大利 214杨群系、狗尾草群系 。湿地公园内分布有外来入侵种凤眼蓝和喜旱莲子草 。该 研究结果可为莫愁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以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5个自然保护地为例,通过调查评估、空缺分析和边界优化等方法,对该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地进行了整合优化预案分析,同时明确了明溪县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优化了各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可有效缓解现有自然保护地保护空缺、历史遗留和现实矛盾冲突等问题,为推动明溪县自然保护地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存在的湿地管理涉及部门多而协调难、湿地生态补偿尚未到位、湿地保护与周边社区发展存在矛盾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对白塔湖湿地公园保护的领导、妥善处理公园内集体土地的权益关系、开展和谐社区共建等对策,为今后湿地和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的保护地保护与利用、规划与管理的矛盾突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满为患,生态压力剧增,大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则无人问津且疏于管理。而美国的州立公园系统为国家公园有效承担起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州立公园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在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下,以适中的成本提供邻近家庭且基于资源型的户外游憩机会,实现公民自然和文化福利。文中介绍了美国州立公园系统概念与定位、规划体系构成、规划编制依据以及规划方法,总结了美国州立公园的规划经验,包括具有完备法律法规体系保障规划实践、公众参与和多方案比较机制以及多样性的分析方法支持决策等,提出了完善我国保护地体系的建议,以期为我国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和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