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为了适应我国西瓜甜瓜科研、生产及对高级科技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西北农业大学于1988年3月建立了西瓜甜瓜研究室。研究室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及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若干人,大多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该研究室设有组培室、温室、实验室及校内、外试验基地,是国内招收和培养西、甜瓜硕士研究生最早、最多的单位,也是国内唯一获准招收西、甜瓜博士研究生的单位.已先后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含蔬菜育种)25名,其中17名已毕业,分配到全国各地研究单位及大专院校工作,个别成员现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从事分子水平的西瓜遗传育种学研究,为我国西瓜甜瓜的教学、科研、推广和开发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2.
西瓜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分化、鉴定方法、抗病机理、抗性遗传规律、分子标记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和抗源新材料创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并介绍了国内外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已取得的成绩和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对西瓜抗枯萎病育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2012年.韩国釜山国,3-大学园艺生物科学系YounghoonPark和SeongkeunCho在《Israel Journal of Hant Sciences》,志第60期发表了韩国的西瓜生产和育种,笔者通过编译和整理,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特异型西瓜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8年对特异型西瓜育种及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在黄皮西瓜、板叶西瓜、短蔓西瓜、黄瓤西瓜的育种方面取得了进展,并在栽培技术上作了研究,摸索了一套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产优势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使得西瓜育种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西瓜分子育种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现就前人在西瓜分子育种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西瓜分子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概况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西瓜果实甜度下降、品质变劣是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人们对西瓜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西瓜育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质资源是决定育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准确描述西瓜种质资源的相关品质性状,是西瓜品质育种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蔬菜作物中,西瓜多倍体育种研究取得的成果最多,多倍体育种技术在西瓜生产上发挥的作用最大.介绍了多倍体西瓜的特点,对多倍体西瓜的诱导技术、鉴定技术、微体扩繁和田问种植及西瓜多倍体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新书介绍     
《国家审定西瓜品种推广应用指南》———为生产经营者提供权威资讯《国家审定西瓜品种推广应用指南》一书于2002年4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三部分,总论部分:我国“种子法”实施后的农作物品种管理情况,我国的西瓜生产与新品种推广概况,我国西瓜品种管理与审定工作介绍等;各论部分:由有关主要育种生产单位负责编写的国家审定西瓜品种文字介绍与彩色图版,有国家审定西瓜品种名称,审定编号,申请(育种)单位名称,品种特征,栽培特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品种的适宜栽培范围与栽培方式,栽培注意事项,育种单位或育种家…  相似文献   

9.
<正>1北京地区西瓜甜瓜育种现状北京市拥有众多农业科研单位,多年从事西瓜甜瓜的育种工作,西瓜甜瓜资源丰富,育种技术先进(目前已由常规育种逐步转向分子辅助育种),拥有众多的自主产权的品种。同时北京市民消费力强,对产品品质要求较高;瓜农也十分重视西瓜甜瓜新品种的加速使用,从而推动了西瓜甜瓜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根据北京种业信息网显示,2009年至今共有3家单位9个甜瓜品种通过鉴定,其中厚皮甜瓜4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瓜高质量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大量的功能基因被发现和鉴定,并开发了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从而应用于西瓜育种.通过对西瓜相关基因定位和连锁标记开发的总结,综述了分子标记在西瓜抗枯萎病、白粉病等抗病虫育种,糖度、硬度等品质性状改良育种和果实、植株、种子农艺性状改良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为西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  相似文献   

11.
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现代西瓜甜瓜设施栽培中由于早春低温胁迫引发的冷害问题已非常突出,提高西瓜甜瓜耐寒与抗寒能力意义重大。综述了目前植物抗寒性机理研究进展和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有效途径,并详细介绍了在西瓜甜瓜在抗寒性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西甜瓜抗寒性育种领域探究正确的育种方向及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蔬菜》2005,(5):9-9
《中国西瓜甜瓜》分西瓜篇、甜瓜篇、病虫害篇3部分。西瓜、甜瓜篇全面论述了中国种植西瓜、甜瓜的发展概况、起源、分布,阐述了西瓜、甜瓜生长发育生理、栽培技术原理、遗传育种基础与原理,详细地介绍了西瓜、甜瓜的优良品种及分区栽培、保护地栽培、嫁接栽培技术,以及抗病育种、生物技术育种与良种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3.
西瓜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园艺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对西瓜遗传育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遗传图谱是进行基因定位、图位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重要工具,并为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标记的发展,西瓜遗传图谱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基于不同遗传背景的西瓜遗传图谱陆续发表,极大地促进了西瓜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育种的发展。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西瓜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探讨了目前西瓜遗传图谱构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主持的全国西、甜瓜育种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8月中旬在乌鲁木齐市召开,11个省(区、市)的代表49人参加了会议。美国南卡洛里纳州克伦生大学B.B.Rhodes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西瓜遗传与育种进展的专题报告。 会议收到论文29篇,大会交流了21篇,其中综述6篇,育种专题8篇,生物技术与基础性研究7篇。从论文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均反映出我国的西、甜瓜育种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代表们就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育种方向提出了建议:1.增强商品观念,应根据市场需要确定具体育种目标;2.加强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交流,3.杂优利用研究应从品种间杂交提高到自交系间的杂交,西、甜瓜育种重点均应从选配组合转向亲本的选育;4.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开展现代生物工程育种技术以及其他遗传育种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5.加强信息交流和科研协作。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日本西瓜品种改良的进展日本开始有计划地进行西瓜品种改良工作是在大正(1925年)之后到1935年,主要在奈良、千叶两个试验场进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试验场为基础的民间育种也活跃起来了. 西瓜的育种目标始终以品质为第一,含糖量要求在11%以上,其次是肉质、肉色、运输性、产量等.1955年以后,抗病性、容易栽培等亦被列入育种工作中. 1.红肉普通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6.
《长江蔬菜》2010,(17):40-40
如今是西瓜大量上市的季节。通州区工商局提示,在路边摊买西瓜当心被注水。据了解,一些不良商贩从西瓜的瓜蒂部位用注射针头注水,增加重量。吉林农业大学植保系史树森副教授介绍。吃了注水西瓜可能会呕吐、腹泻。要分辨注水西瓜,首先用手轻敲西瓜皮,如果声音清脆则很好,如果声音非常沉闷则可能有异常。其次,看瓜皮底部是否有小孔,并注意看瓜瓤。  相似文献   

17.
<正> 预计到野生西瓜难于直接作亲本利用,在引进西脱隆试种的同时,即开始了了对其后代的自交分离与筛选。旨在选择既保留连续座果好、抗逆性强、皮硬、耐贮等野生西瓜的特殊性状,同时瓤色、质地、糖度又有所改良的育种中间材料.68、87年对西脱隆套袋自交后,出现瓤色为  相似文献   

18.
<正> 1988年10月19日至22日,由江苏农业科学研究所筹办的全国西瓜抗病育种协作组年会在南京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17个单位,共26位代表,农业部西瓜育种协作组组长王坚同志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首先由协作组组长徐润芳同志传达了1988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园艺种质资源学术讨论会上有关瓜类学术研究概况,并对美国植物病理学家托马斯博士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承办的(?)瓜抗病育种讲座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副组长杨鼎新同志对国内外西瓜抗病育种研究动态作了全面的介绍,接着与会同志分别报告了工作情况,最后,经过充分讨论,制订出长远规划和1989年的研究内容及协作方案。  相似文献   

19.
西农8号西瓜新品种的育种方法“西瓜一代杂种的育种方法”发明专利于2000年4月1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专利技术十五年成就展”中被评为“最佳项目”,并被授予“最佳项目”证书及奖牌。此奖项为我国西瓜育种赢得了荣誉。西农8号西瓜品种再获殊荣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瓜育种的进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5 生物技术在西瓜育种上的应用4.5.1 分子标记在西瓜育种上的应用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勇(1998)等,利用分子标记获得了与西瓜耐冷材料P1482322耐冷基因连锁标记OPG12/1950,其遗传距离为6.98cm。此外在国内首次在西瓜上获得抗枯萎病生理小种的抗病基因的RAPD标记及SCAR标记,并成功地建立了一整套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系统,该技术在抗病转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