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灭幼脲Ⅲ号防治黄脊竹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灭幼脲Ⅲ号的3种剂型进行森是大面积防治黄脊竹蝗-3龄跳蝻试验,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表明其是一种高效,低成本,安全的药剂,用其防治黄脊竹蝗可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新型杀虫剂──灭幼脲3号北京市林保站张俊楼灭幼脲3号杀虫剂,是一种高效、安全、无公害、无污染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这种农药对防治危害林木、果树、蔬菜、农作物的鳞翅目害虫均有特效。一、灭幼脲3号的杀虫机理及特性灭幼脲3号是新发现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它...  相似文献   

3.
从6种常用的化学农药中筛选出杀虫毙和灭幼脲Ⅲ号杀虫剂,其毒力测定和林间大面积防治试验表明,用这两种农药的800~1500倍液毒杀棉蝗2~3龄跳蝻,其杀虫效果可达97.0%~100%。  相似文献   

4.
在松褐天牛成虫补充营养期间,采用18%灭幼脲3号微胶囊80%与其它农药微胶囊20%的混合剂,在松林喷雾防治松褐天牛成虫是有效的。以灭幼脲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4号微胶囊(杂环类)防治效果最佳,无论是当时药效,还是10天、20天、30天后的持续药效均达100%,灭幼脲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3号微胶囊(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复配)防治的效果也较好,但30天后的持续有所降低。灭幼脲3号微胶囊加安高杀2号微胶囊(有机磷  相似文献   

5.
应用卡死克、灭幼脲Ⅲ号和抑太保等灭幼脲类杀虫剂对板栗栗实象Curculioarakaw aiMats.etKono进行了小区药效和林间防治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药剂均可明显抑制栗实象成虫产卵量及子代卵的孵化,其中卡死克和灭幼脲Ⅲ号效果最佳,综合抑制率分别为93.5% 和89.8% ,抑太保稍低,其综合抑制率为77.6% 。林间防治示范试验,可使虫害率由平均54% 左右下降到8% 以下,其下降率分别为:卡死克93.3% 、灭幼脲Ⅲ号94.4% 、抑太保86.3% 。  相似文献   

6.
灭幼脲3号是防治金纹细蛾的首选药剂山东省莱西县孙爱果业站通过1994、1995两年的试验证明,灭幼脲3号是防治金纹细蛾的理想药剂。试验在蒲泊村红富士苹果园进行,设4个处理:①25%灭幼脲3号1200倍液;②25%广克威1200倍加500倍平平加;③2...  相似文献   

7.
灭幼脲Ⅲ号防治蜀柏毒蛾试验刘良才,周波,唐献春(中江县林业局)前言应用灭幼脲Ⅲ号对蜀柏毒蛾的室内和林间试验,分析出灭幼脲对蜀柏毒蛾3龄幼虫致死中浓度为5.03±0.159ppm,10ppm~20ppm处理3~6龄幼虫取食量减少22.54%~38.47...  相似文献   

8.
黄脊竹蝗应急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7年连续观察发现,黄脊竹蝗不断适应气候环境和立地条件的变化,逐步形成一些新的发生特点。文章介绍了查卵挖卵、扑打跳蝻,选用16%灭幼脲增效粉剂防治低龄跳蝻,选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药物防治高龄跳蝻和成虫等应急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1997~1998年春秋两季于河北省青龙县用杀铃脲、除虫脲和灭幼脲3号大面积地面低量喷雾防治赤松毛虫Dendrolimusspectabilis总面积达1666hm2,防治后平均虫口减退率达95%,有效并持续地控制了松毛虫的危害。防治对林分内的有益生物种群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灭幼脲防治榆蓝叶甲示范区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灭幼脲防治榆蓝叶甲越冬成虫能使产卵量明显减少。灭幼脲Ⅲ号亩施40毫升产卵量降低76.5%;灭幼脲Ⅰ号亩施15毫升降低52%;随药剂后效作用的发挥,可使总产卵量降低73—93%。用上述药。防治1龄幼虫,灭幼脲Ⅲ号死亡率为82%以上;灭幼脲Ⅰ号死亡率为82—87%。但对天敌昆虫,如异色瓢虫、中华草蛉、蠋敌、啮小蜂基本完全无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林间罩笼和林间小区试验系统地测定了灭幼脲III号(Dimilin III)胶悬剂对不同世代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作用效果,并通过测定排粪量分析了使用灭幼脲III减少松毛虫取食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对马尾松毛虫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41.70 mg/kg,,松毛虫在取食经50 mg/kg灭幼脲III胶悬剂溶液浸泡处理的松针3d后即出现取食量下降,6d后,用50 mg/kg和250 mg/kg灭幼脲III号胶悬剂溶液处理的幼虫均体重分别下降了62.09%和89.95%。林间应用结果表明,灭幼脲III对第2代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95%以上,第1代和第3代防效受温度影响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选用 40 %速扑杀乳油、2 5 %敌杀死乳油、40 %氧化乐果乳油、5 0 %甲胺磷乳油、5 0 %敌敌畏乳油、2 0 %三唑磷乳油和 90 %晶体敌百虫等 7种农药对板栗栗红蚧若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杀虫效果以 40 %速扑杀 10 0 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 ,达 91%以上 ;用 2 5 %敌杀死 2 5 0 0倍液 ,40 %氧化乐果、5 0 %甲胺磷 10 0 0倍液 ,5 0 %敌敌畏 80 0倍液 ,效果次之 ,死亡率 70 %~ 84%;而用 2 0 %三唑磷乳油、90 %晶体敌百虫杀虫效果不佳 ,死亡率仅为 42 %。  相似文献   

13.
杉木扁长蝽若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聚集度指标检验法、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杉木扁长蝽若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地、不同虫口密度情况下,均呈聚集分布。若虫的聚集与栖息生境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试验结合野外观察的方法,研究新银合欢软蜡蚧(Coccus sp.)在昆明市区和东川区两地的年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结果表明:新银合欢软蜡蚧在昆明市区1 a发生4代,在东川区1 a发生4~5代,世代重叠,没有明显越冬现象,越冬虫态以1龄、2龄若虫为主。雌成虫将卵产在腹膜下,卵直接在腹膜下孵化。若虫经2龄发育为成虫。1龄若虫具爬行能力,2龄若虫固定不动,雌成虫营孤雌生殖,寿命7~25 d。  相似文献   

15.
国槐木虱生物学及第一代若虫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槐木虱(Cyamophila willieti Wu)在关中中部地区发生危害,造成国槐生长不良,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该虫主要危害当年生嫩叶、嫩枝,4月底至5月下旬为第一代若虫危害高峰期;种群数量大,树冠南方位数量最高;世代重叠。在若虫盛发初期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久效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或保护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措施,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南北两山草履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履蚧在兰州市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周围的土缝、裂隙、砖石、草堆下越冬。翌年2月中旬孵化,2月下旬出蛰爬行,4月下旬雄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雌成虫下树产卵。在4月中、下旬,1~2龄若虫危害时,喷洒40%水胺硫磷乳油和2.5%溴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达86%以上;3月上旬若虫向树上爬行时喷洒8%绿色威雷,防治效果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17.
四种杀虫剂对橡胶盔蚧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年8月进行4种杀虫剂对橡胶盔蚧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0%杀扑磷乳油800倍液、2.5%杀蚧乳油 800 倍液、2.5% 蛛八蚧乳油 800~1 000 倍液、40% 氧化乐果乳油 800 倍液对橡胶盔蚧 1、2 龄若虫效果显著,14d 的防效均在91.3%以上;4种药剂的 800倍液对3龄若虫、成虫的试验结果,40%杀扑磷施药后 14d 防效为 64.7%,对成虫无效;对橡胶树无药害。  相似文献   

18.
竹卵圆蝽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竹卵圆蝽的生物学特性和天敌种类。该虫在湖南省1年发生1代,3月中旬,越冬若虫爬行上竹群集竹秆、竹枝取食毛竹汁液;5月中旬羽化成虫;6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11月中旬以2~4龄若虫下至地面笋壳、枯枝落叶层下越冬。该虫天敌种类较多,其中卵期有5种寄生蜂。  相似文献   

19.
1995年7月至1996年6月在湖南长沙县马尾松林内用溴氰菊酯和灭幼脲II号作的喷药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蜘蛛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个体水平有明显影响,对物种数量影响不大.在试验过程中,其多样性水平有一定程度上升,防治效果显著的样地内群落稳定性改善.同时,两种药剂对灌木层亚群落影响要大于对林冠层的影响;在生产管理上,灭幼脲II号可用于防治常灾区,而溴氰菊酯只宜在重灾区内集中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