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福建黄兔专门化父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黄兔保种群,采用家系内个体综合指数法,纯种选育福建黄兔父系。结果表明:第3世代公、母兔4、10、13周龄的体重比第1世代同期体重提高7.4%~13.2%,差异均极显著(P〈0.01);公、母兔4至13周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7.55g、18.25g,比第1世代分别提高9.6%、12.4%;第3世代公、母兔13周龄的体长、胸围、耳长、耳宽比第1世代提高3.1%~13.7%,差异均极显著(P〈0.01);第3世代公、母兔13周龄体重变异系数与第1世代相比均有下降,13周龄的体长、胸围、耳长、耳宽的变异系数在3个世代内均小于12%,体型外貌均匀整齐;3个世代的产仔数和各世代内公、母兔13周龄性别间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选用100日龄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6组(Ⅰ、Ⅱ、Ⅲ、Ⅳ、Ⅴ和Ⅵ组),分别喂以6种不同粗蛋白和氨基酸组合的日粮。其中Ⅰ-Ⅲ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2%,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72%,0.9%和1.08%,含硫氨基酸含量分别为0.52%,0.65%和0.78%:Ⅳ—Ⅵ组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6%,赖氨酸与含硫氨基酸组成分别与Ⅰ-Ⅲ组相同。通过饲养试验、氮代谢试验和免疫学实验。观察这6种粗蛋白和氨基酸组合日粮对实验兔的氮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动物的日增重和氮利用率以Ⅲ、Ⅳ组最高,Ⅰ、Ⅵ组最低,Ⅲ、Ⅳ组分别与Ⅰ、Ⅵ差异显著(P〈0.01),但Ⅲ组的总氮排泄量明显低于Ⅳ组(P〈0.01)。Ⅲ、Ⅳ组动物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也都高于其他4组动物,Ⅳ组动物的脾脏指数分别与Ⅰ、Ⅱ、Ⅴ和Ⅵ组差异显著(P〈0.01)。抗卵苛白蛋白抗体阳性的动物数以Ⅲ组最多,分别与Ⅱ、Ⅴ和Ⅵ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随日粮氨基酸水平提高有上升趋势,血清尿素氮含量以Ⅴ和Ⅵ组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1,P〈0.05)。综上所述,Ⅲ、Ⅳ组日粮粗蛋白和氨基酸组合比较适宜,考虑到Ⅳ组氮排放量较高,故以Ⅲ组最佳。  相似文献   

3.
兔胚胎玻璃化冷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用玻璃化冷冻法保存兔胚胎的效果.结果表明,兔早期囊胚在0.5M海藻糖(93.8%)溶液中的存活率显著高于0.5M蔗糖组(70.0%,P〈0.05).对照组与不同浓度甘油处理间兔胚胎存活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用不同浓度乙二醇玻璃化冷冻兔胚胎,解冻回收后正常胚胎数和囊胚孵化率,对照组与10%,20%EG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对照组,10%,20%EG组均显著高于30%EG组(P〈0.05).解冻回收后正常胚胎数体内胚胎组(79.4%)显著高于体外胚胎(54.1%,P〈0.05),囊胚孵化率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缓慢冷冻法与玻璃化冷冻法之间胚胎解冻回收后正常胚胎数和囊胚孵化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蛋氨酸对2~3月龄新西兰内兔的生长发育、免疫性能及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血清尿素氟的影响。选用2月龄新西兰内兔6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0、0.2%、0.4%、0.6%、0.8%),试验期23d。日粮添加蛋氨酸对生长内兔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以添加0.4%的蛋氨酸表现出最佳生产性能。蛋氨酸添加水平对胸腺重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但对脾脏重和免疫指数没有显著性影响,随着蛋氨酸添加水平的增高,血清中IgG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对IgA、IgM无显著影响。日粮添加蛋氨酸显著影响血清中总蛋白水平(P〈0.05),当蛋氨酸添加量为0.6%时,TP含量达到最大;添加蛋氨酸对白蛋白、血清尿素氮无显著影响(P〉0.05)。2月龄至3月龄生长内兔日粮添加蛋氨酸的量以0.4%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免腹泻率的影响及其低纤维型腹泻的发生机制,选择30~35日龄健康力克斯免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其他营养相近的基础上,分别饲喂粗纤维含量为7%、9%、12%和14%的日粮。观察不同纤维日粮对试兔腹泻率、肠道pH、盲肠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研究表明:粗纤维含量对腹泻率有重大影响,中高纤维日粮(12%和14%)没有发生腹泻,而低纤维日粮组(7%和9%)的腹泻率分别为59.33%和20.67%,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低纤维水平日粮组(7%、9%)的试验兔,胃、空肠、结肠、盲肠的pH值均高于中高纤维组(12%、14%),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盲肠总挥发性脂肪酸随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随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上升,CF14%组极显著的高于7%组(P〈0.01)。丙酸和丁酸的变化不显著(P〉0.05);纤维含量对盲肠主要微生物菌群有较大影响。从整体来说,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和消化球菌)以CF12%组占优,CF14%次之,CF7%组最低。其中双歧杆菌各组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大肠杆菌与之相反,CF7%组检测出沙门氏菌。其他各组没有发现沙门氏菌,也未检出魏氏梭菌。该研究揭示了低纤维日粮使家免消化道内环境(如pH、VFA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是发生腹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雌雄鲶鱼肌肉和皮肤主要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雌雄鲶鱼(Silurus asottts Linnaeus)肌肉和皮肤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雌鲶鱼肌肉和皮肤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19.57%、27.56%)均显著高于雄性(16.85%、26.34%,P〈0.05),雌雄鲶鱼肌肉中水分的质量分数(79.77%、79.86%)显著高于皮肤(73.00%、73.50%,P〈0.05),但雌雄鲶鱼肌肉之间、皮肤之间水分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鲶鱼肌肉和皮肤均含有18种氨基酸,雌鲶鱼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风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18.4J4%、7.81%、5.87%)显著高于雄鲶鱼(13.02%、5.33%、4.21%,P〈0.05),雌鲶鱼皮肤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风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27.81%、5.49%、14.03%)显著高于雄鲶鱼(22.66%、4.75%、10.63%,P〈0.05).雌鲶鱼肌肉和皮肤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优于雄鲶鱼,表明雌鲶鱼较雄鲶鱼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新西兰白兔与福建黄兔杂交群体的杂种优势。[方法]对新西兰白兔、福建黄兔及其正反交群体共80个个体进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测定。[结果]4个家兔群体的宰前活重、全净膛重和半净膛重分别为1 817.20~2 308.60、914.10~1 231.50和985.99~1 315.20 g。公兔群体中,福建黄兔×新西兰白兔的屠宰性能最高;母兔群体中,新西兰白兔的屠宰性能最高。4个家兔群体的腿肌剪切力和背最长肌剪切力分别为25.11~40.44和18.02~26.44 N。其中,新西兰白兔公兔群体腿肌剪切力最低,而新西兰白兔母兔群体背最长肌剪切力最低。腿肌失水率和背最长肌失水率分别为33.43%~41.52%和31.79%~39.01%。其中,新西兰白兔公兔群体腿肌失水率最低,而福建黄兔公兔群体背最长肌失水率最低。[结论]杂交群体在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上表现出部分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几种添加剂对哲罗鲑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哲罗鲑Hucho taimen在室内玻璃钢水族箱中用流水饲养,研究了小肽、柠檬酸、氯化钠和大蒜素对哲罗鲑(6.35g±0.21g)摄食、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养殖周期为56d,水温9.2—14.1℃。结果表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小肽后,显著提高了哲罗鲑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而体成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5%柠檬酸和1.0%氯化钠对哲罗鲑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0.5%柠檬酸组哲罗鲑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25mg/kg大蒜素显著降低了哲罗鲑的摄食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鱼体水分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降低(P〈0.05),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黄兔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福建黄兔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在6个群体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622(0.5723~0.7222),各群体的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857(0.5904~0.7267)。这显示黄兔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福建黄兔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根据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福建黄兔地方品种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群体黄兔属于同一个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0.
獐子岛野生刺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对1月和5月黄海獐子岛海域的野生刺参Apstichopus japonicus体壁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糖分含量及脂肪酸、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月和5月刺参体壁中的水分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分别为90.92%和92.00%,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糖分含量分别为4.92%、3.40%,0.10%、0.31%,2.58%、2.93%,0.19%、0.30%,两月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廿碳五烯酸(EPA)含量分别为12.70%和14.92%,廿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为4.59%和9.32%,变异系数分别为11.37%和48.06%,说明1月与5月刺参体壁中的EPA、DHA含量有较大变化,且5月高于1月;两月中刺参体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6.35%和36.79%,变异系数为0.85%,说明1月与5月刺参体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变化不大;刺参粗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中,富含谷氨酸(Glu)、甘氨酸(Gly)等呈味氨基酸和精氨酸(Arg)。  相似文献   

11.
比色法测定茶叶GABA含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比色法、HPLC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同时测定了六大茶类共45个样品的GABA含量,结果表明,HPLC与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比色法和HPLC法测定的普洱茶、红茶、白茶、黄茶的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应用比色法测得的普洱茶和黑茶中GABA含量比HPLC测定结果高,而其他茶类测定结果低,推测茶叶中含有化学物质(色素、氨基酸等)干扰比色法测定。目前比色法不能应用于茶叶GABA测定,需要进一步改进方法以排除如氨基酸、茶色素等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福建黄兔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从DNA分子水平揭示福建黄兔群体遗传多态性和遗传结构,选择16个微卫星标记检测了40只福建黄兔的遗传变异及多态性。结果表明,在福建黄兔群体中,16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了100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3~13,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2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2652。各位点平均基因频率取样方差V(pij)为8.7611×10^-3。16个微卫星位点观察杂合度(Ho)在0.4893~0.8801,平均H。为0.7227;各位点期望杂合度(He)在0.4959~0.8914,平均He为0.7324;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动范围为0.3814~0.8679,平均PIC为0.6766,其中有14个位点处于高度多态(PIC〉0.5),16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固定指数(F)为0.0132。经卡方检验,在这16个微卫星位点上,群体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8个兔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荧光-多重PCR技术,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18对微卫星引物,对苏系长毛兔、皖系长毛兔、美系獭兔、新西兰白兔、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九疑山兔和比利时兔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8个兔品种在18个微卫星座位上的基因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8个兔品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18 5~0.548 9。福建黄兔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为0.548 9;苏系长毛兔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低,为0.418 5。平均遗传杂合度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说明福建黄兔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根据各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将8个兔品种分为3大类:苏系长毛兔、皖系长毛兔、美系獭兔、九疑山兔和闽西南黑兔聚为第1类群,新西兰白兔和福建黄兔聚为第2类群,比利时兔为第3类群。[结论]该研究可为家兔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选取断奶新西兰白兔96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5%和8%的木瓜粉。经60 d饲养试验显示:前30 d,试验各组日增重、采食量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后30 d,试验各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食量、料重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总蛋白指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显著下降(P<0.05);总球蛋白,IgG,IgA,IgM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木瓜粉能提高肉兔的生长性能,适宜添加量为5%;木瓜粉有提高肉兔免疫力趋势。  相似文献   

15.
美系獭兔肉质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150日龄美系獭兔为试验材料,同等条件饲养的比利时肉兔为对照,对美系獭兔的肉质特性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肉质特性方面,美系獭兔肉的系水力、剪切力、肌纤维直径分别为79.36%、2.54 kg/f和5.09 μm,与肉用比利时兔肉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肌纤维粗,系水力和剪切力高的特点.在营养成...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42 d繁殖模式的哺乳母兔繁殖性能的影响,设置白、红、黄、绿、蓝、紫6种光色和60 lx、80 lx、100 lx 3种光照度之间交叉组合对母兔进行诱导发情。结果表明,在红光组母兔受胎率(52.0%)和泌乳力(21日龄窝质量3.69 kg)均显著大于紫光组的母兔受胎率(16.7%)和泌乳力(21日龄窝质量3.36 kg),黄光组母兔产活仔数(11.85个)和初生窝质量(0.75 kg)显著高于紫光组产活仔数(7.7个)和初生窝质量(0.55 kg)。60 lx光照度下,母兔在包括受胎率、产活仔数、初生窝质量、仔兔平均日增质量、泌乳力上均表现较好性能,其中60lx组受胎率(38.8%)和仔兔平均日增质量(25.70g)上显著高于80 lx组的受胎率(24.5%)和仔兔平均日增质量(24.8 g)。表明哺乳母兔在波长较长的红黄色光和较低的60 lx的光照度下最适宜繁殖。光色和光照度对母乳母兔繁殖性能无显著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栽培基质中添加豆粕对白背毛木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白背毛木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白背毛木耳传统培养料中添加1.0%、3.0%及5.0%豆粕,以不添加豆粕为对照(CK),观察、测定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白背毛木耳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及效益,分析不同处理白背毛木耳的主要营养成分和功能氨基酸含量。【结果】与CK相比,添加1.0%、3.0%和5.0%豆粕处理的毛木耳菌丝洁白、吃料快、长势强劲,单袋产量分别增加3.54%、8.45%和12.21%,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11.65%、21.68%和23.71%,粗纤维含量分别提高47.30%、59.46%和13.51%,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10.77%、14.63%和25.24%,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6.42%、21.89%和29.35%。其中,添加5.0%豆粕处理的毛木耳菌丝长势浓密,单袋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较低,粗脂肪含量最低。添加1.0%、3.0%和5.0%豆粕处理的单袋利润均高于CK,分别提高0.04、0.08和0.10元。【结论】白背毛木耳培养料添加豆粕,可明显提高其产量、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氨基酸含量,以添加5.0%豆粕的栽培效果最佳,可在白背毛木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