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冬枣绿盲蝽越冬卵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比较了13种不同农药对冬枣越冬卵杀伤力的差异,筛选了3种对冬枣绿盲蝽越冬卵具有较好杀灭作用的农药。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13种农药中,对越冬卵具有较好杀灭效果的有敌敌畏、敌百虫和氰戊菊酯,敌敌畏杀卵效果较好,为75.56%,其次为氰戊菊酯和敌百虫,防治效果分别为71.24%、59.09%。而大田试验,各种农药的杀卵效果较差,氰戊菊酯效果较好,500倍、1000倍处理杀灭率仅为32.42%、22.57%;其次为敌百虫200倍液,杀灭率为21.13%。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法才能有效控制绿盲蝽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冬枣绿盲蝽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8种药剂对冬枣绿盲蝽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乐斯本和万灵对冬枣绿盲蝽的防治效果最好,7 d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5.47%和74.32%,其次为硫丹、马拉硫磷、功夫和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脒的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柳蓝叶甲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采集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成虫进行室内饲养及野外生物学特性观察,并采用5种商品农药对室内饲养的成虫和幼虫进行了毒杀试验,结果表明,柳蓝叶甲在浙江丽水1a发生9代,以成虫在杂草丛、落叶层、土壤缝隙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活动,5月至10月为成、幼虫危害盛期,11月上旬开始越冬.室内农药试验表明,480 g/L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对柳蓝叶甲成、幼虫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死亡率可达100%;4.5%绿爽跳甲高效型微乳剂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对柳蓝叶甲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死亡率分别为100%、89.3%,但对成虫防治效果不理想,害虫死亡率仅分别为44.9%、6.9%;20%氰戊菊酯乳油5 000倍液、3%啶虫脒微乳剂2000倍液对成、幼虫的防治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樟颈曼盲蝽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522.5g/L氯氰.毒死蜱、10%高渗敌敌畏和10%氯噻啉对樟颈曼盲蝽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0.1%药液防治效果达100%,0.067%药液校正死亡率达93.3%。其次是氯噻啉0.1%药液和氯氰.毒死蜱0.1%药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0.6%和89.5%。经林间大面积防治,施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氰.毒死蜱农药后,林间平均虫口密度降至1~2只/网,能有效控制樟颈曼盲蝽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5.
冬枣绿盲蝽的发生规律及防治适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与应用,农药用量的明显减少,导致了绿盲蝽在棉花、冬枣间作田的大面积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控制该虫的危害,减少防治成本,对绿盲蝽在冬枣树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适期进行了调查与试验.结果表明:绿盲蝽在冬枣树上发生的时间、发生量与气温、降雨量有一定的关系,气温偏高则绿盲蝽发生时间就较早,降雨...  相似文献   

6.
杜鹃冠网蝽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鹃冠网蝽(Stephanitis pyeioides)是严重危害杜鹃的害虫之一,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5~6代,以成、若虫在枯枝落叶、杂草或根际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若虫开始活动,至10月中旬开始越冬,世代重叠明显,全年所有发生季节均能发现各个虫态.5月下旬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 倍液、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5%吡虫啉乳油1 000 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 倍液和80%敌敌畏乳油1 500 倍喷雾防治,3 d后防治效果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饰棍蓟马(Dendothrips ornatus)在浙江丽水以成、若虫刺吸危害小蜡(Ligustrum sinense)和金叶女贞(L.vicaryi),1a发生多代,以成虫在地表和枯枝落叶层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出蛰活动,12月上甸开始越冬;一年中有两个危害高峰,分别为4、5月和9、10月.5种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8%菌素乳油的4 00倍液、480 g/L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77.5%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0.5%二甲基二硫醚乳油2000倍液、3%啶虫脒微乳油2000倍液对饰棍蓟马成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选用8种药剂对紫薇梨象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0%吡虫啉,20%氰戊菊酯和1%甲维盐的室内毒力效果较好,3种药剂的LC50在12 h分别为1.52,2.87,1.16 mg/L;在24 h分别为0.593,3.513,2.524 mg/L;在48 h分别为0.407,6.094,5.985 mg/L;在72 h分别为10.68,4.286,5.441 mg/L。3种药剂对紫薇梨象成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也较好,喷施10%吡虫啉3 000倍液、20%氰戊菊酯8 000倍液和1%甲维盐微乳油8 000倍液10 d后,田间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9.
用杀扑磷、毒死蜱等8种药剂对国槐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最好的药剂为40%扑杀磷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复配剂,防治效果达到94.65%,环保型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分别是72.56%和71.19%,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新型农药22%氟啶虫胺腈悬浮液和22.4%螺虫乙酯悬浮液,防治效果为83.42%和84.03%。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冬枣害虫绿盲蝽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和危害的原因,提出了对绿盲蝽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减轻绿盲蝽对冬枣的危害,提高冬枣产量。增加果农经济收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对美国白蛾幼虫室内毒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在控制美国白蛾幼虫有效药剂中,印楝素、天然除虫菊素和苦参碱的LD50分别为1.87μ/g、3.75μ/g和4.69μ/g;功夫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LD50分别为6.95μ/g、13.47μ/g和53.94μ/g。快速防治美国白蛾幼虫药剂适宜选择生物农药天然除虫菊和苦参碱,化学农药4.5%高氯EC、80%敌敌畏EC、40%灭多威EC;初期或虫口密度较低时,建议选择生物农药8000IU/g BT WP和仿生农药25%灭幼脲SC和5%氟铃脲EC。  相似文献   

12.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对不同处理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几种寄主植物对绿盲蝽雌虫都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黄豆、棉花、苜蓿、具花枣枝和辣椒。与纯净空气相比,黄豆接虫26头时对绿盲蝽雌虫具有超显著的引诱作用,但接虫60头时对绿盲蝽雌虫产生了显著的驱避作用;与健康黄豆植株相比,在黄豆接虫26头时,对绿盲蝽雌虫产生明显的引诱作用,但在黄豆接虫34头时,对绿盲蝽雌虫产生极显著地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白蛾幼虫对15种农药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种农药对3龄美国白蛾幼虫进行触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5%阿维·毒死蜱乳油、0.5%二甲基二硫醚乳油、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对白蛾的致死速度最快,在36 h时100.0%死亡;高效氯氰菊酯、S-氰戊菊酯、毒死蜱在48 h时达到了100.0%死亡;5%高效氯氟菊酯水乳型、20%高氯·马乳油、21%氰戊·马拉松乳油、40%杀扑磷乳油在72 h时达到100.0%死亡。5%丁烯氟虫腈乳油仅1 500倍液没有达到100.0%死亡,25%溴氰菊酯乳油、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在72 h的触杀效果达到96.7%,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泡腾片2 000倍液在72 h时致死作用最低为63.3%。另外,还对15种农药的毒力回归方程进行了拟合,并计算出15种农药的LC50。  相似文献   

14.
危害红栀子的主要害虫有日本龟蜡蚧、咖啡透翅天蛾、红栀子小灰蝶和红栀子茶长卷叶蛾,其害虫3~11月份在当地均可发生,严重时造成植株落叶、落花落果、食叶和蛀果或植株枯死。在害虫发生低龄期施用速扑杀、施扑赛、氰戊菊酯、甲胺·敌畏、敌敌畏、灭扫利等药剂可有效地防治该害虫。  相似文献   

15.
应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在核桃桑盾蚧越冬代成虫期和第一代若虫期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桑盾蚧成虫没有杀灭作用,但对下一代若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100,200,400倍液喷雾防治控制效果分别为86.17%,74.57和64.25%,在生产中应用以100倍液效果最好;在若虫期施药对若虫的杀灭效果非常明显,500,1 000,1 500,2 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5.65%,95.4%,84.34%和65.94%,其中500,1 000倍液防治效果达到了95%以上,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以1 000倍液浓度为宜.  相似文献   

16.
提高昆虫病毒杀虫效果的荧光增白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荧光增白剂是生物防治研究中最近发现的一类能显著提高昆虫病毒杀虫能力、加快病毒致死昆虫速度、提高昆虫病毒对紫外光的保护作用的化学因子。林间增加效果明显而稳定。荧光增白剂可发展成为有效提高和改善昆虫病毒制剂持续控制农林害虫的重要助剂。虽然荧光增白剂能显著增强昆虫病毒毒力的机理还不清楚,但该机理的阐明可以为生物防治农林害虫提供新的途径甚至理论。本文综述了近10a来国外在应用荧光增白剂提高昆虫病毒毒力和实际应用防治农林害虫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荧光增白剂能扩大病毒的宿主范围,改变昆虫病毒感染宿主的途径和诱发昆虫病毒潜伏侵染的推论。对荧光增白剂应用中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盐水虾(Artemiasalina.L)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对多种生物学活性都有效的生物测定法。通过实验测出活性成分和抽出物在盐水培养基中的中央致死浓度LC50(μg/ml),结果表明马尾松抽出物对盐水虾幼体具致死活性。  相似文献   

18.
三种生物农药防治灰斑古毒蛾林间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生绿Bt杀虫剂、1.8%阿维菌素、1.2%苦.烟乳油3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OrgyiaericaeGermar 2~4龄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绿Bt杀虫剂525 g/hm2对灰斑古毒蛾的防治效果为82.46%,最为经济有效;1.8%阿维菌素450 mL/hm2~150 mL/hm2对灰斑古毒蛾的防治效果在80.04%~100%之间,其中1.8%阿维菌素300 mL/hm2的防治效果最好。1.2%苦.烟乳油3种浓度的防治效果均为100%。  相似文献   

19.
Zhang YH  Xue MQ  Bai YC  Yuan HH  Zhao HL  Lan MB 《Fitoterapia》2012,83(7):1281-1285
An aqueous ethanol extract of Artemisia argyi inhibited the aminoacylation activity of LeuRS from Giardia lamblia (GlLeuRS). The bioassay-guided fractionation of the extract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3,5-dicaffeoylquinic acid (1), with an IC(50) of 5.82μg/mL. The ester derivatives of 1 were also found to possess strong anti-GlLeuRS effects, with IC(50) values of 1.79, 5.51 and 2.56μg/mL respectively. Anti-giardial assay showed that the derivatives, especially 3,5-dicaffeoylquinic acid propyl ester (4) (IC(50)=4.62μg/mL), were effective at killing G. lambl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