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直民 《农业考古》1995,(1):183-189
中国的畜力犁北京农业大学杨直民从农业科学技术史的角度,对中国畜力耕犁历史发展中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是相当费力而饶有兴趣的事。9世纪后期,唐代陆龟蒙撰写了以耕犁为主的农具专著《耒耜经》。13l3年成书的元代王祯《农书》,称犁为垦田器,引述:“犁,利也,利...  相似文献   

2.
人机工程学所关注对象是人对机操控和搬运的便利性,机的工作环境和制作材料的适应性;追求友好的人机关系;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人的疲劳程度。中国古代垦耕机械犁具从耒耜发展到曲辕犁,即贯穿着上述的设计理念而一步步地走向完善。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犁具设计片面追求它的工作效率,而忽视了犁具制作材料、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及人与犁的融洽度,其结果是引进的耕犁及后续的新犁设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1969年,我在《工具和耕作》上叙述过一种日本的早期犁——正仓院的子日手辛锄(TheNe—no—hi—kara—suki of sh(?)s(?)in)。(见饭沼二郎文,1969年,第105—106页。译者注:文章全名以及所载于刊物的名称,出版年月等,按作者的安排方式,列入文后的文献目录,文中不加详注,下同。此外,凡涉及日本学者的姓名,除确知者外,一律按饭沼二郎转译成的英文附上,不加译音,以保其真。)本文将以最近的材料和研究来扩充那篇论文,叙述从早期至二十世纪中期犁在日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犁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是农具中的重器,但是对犁及犁耕文化的研究甚少。文章以云南的犁具为例,将犁具按地区分为五个大类,较为完整地整理了云南各个地区的特色犁具,列举了每个地区中的典型犁具,并对这些犁具的结构进行了介绍、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不同犁具所对应的犁耕文化,以便更加深入地对犁具进行研究,有利于云南特色犁具及其文化的保护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木牛挽犁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58年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三江和大苗山等县从事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时,曾看到一种人工踏犁,此乃古代耒耜遗制。同时听说在桂黔邻界的地区还使用一种木牛挽犁。当时曾引起我的极大兴趣,由于中途另有急务,未能前往调查,这是很遗憾的往事。但是我探索木牛的欲望一直记在心上。数年之后,我在翻阅贵州出版的少数民族调查报告时,看到不少有关木牛的记载,说明有些同志已经在研究这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6.
方格蔟是引进日本回转蔟改进而成的一种先进蔟具,是蚕桑生产蔟具改良的方向,目前在合川区以单片框架式方格蔟应用为主。利用这种方格蔟具供蚕上蔟作茧,具有省力、清洁、上茧率高等优点,但对蔟室小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但近年来推广普及迟缓。为加快其推广普及率,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根据我工作多年的实践,已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蔟室蔟具准备、上蔟方法、蔟中管理、采茧及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7.
"代田法"作为汉代一种重要耕作方法,一直为学界所关注,但仍存在一些研究分歧与认识不足的地方。因此,本文分两部分对该耕作法中的几点要素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一、从现代耕作学定义和考古遗存两方面考察,"代田法"与传统意义上的垄作并非完全一致。二、认为农具"耦犁"包括开沟作垄的耕犁和播种的耧车,耕犁应是带有马鞍形犁壁的体重较轻、体形较小的铁犁;耧车即三脚耧。关于耕犁的使用操作则可能是一牛引犁,一人牵牛,一人扶犁,使用一牛二人;耧车的操作应是一牛引耧,一人扶耧,使用一牛一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耕犁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星光 《农业考古》1990,(1):266-273
三、曲辕犁的使用与犁耕的进一步推广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动乱时代,频繁的战争,一方面造成了社会经济的极大破坏和衰退,同时促进了人口的大量迁徙和民族融合,推动了南北各地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称雄各地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保证庞大的军费开支,不能不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推广牛耕等先进技术,并促使耕犁进行因地制宜的革新。到隋唐时代,国家统一,政局安定,交通发达,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牛耕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  相似文献   

9.
晚稻免耕抛秧是指收获前季作物未经耕犁的田块,先使用茎叶处理除草剂灭除杂草植株和落粒谷长出的幼苗,摧枯稻桩,灌入水层沤  相似文献   

10.
学界大多主张日本的水稻是从中国江南地区经舟山传入的,并有论者认为最先传入日本的是红糯陆稻.本文就舟山出土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56年)的炭化稻米,结合舟山陆稻(岱山翻稻)的稻米属性、种植方式、传播扩散,以及稻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与日本史前稻作主要是福冈弥生时期(分前、中、后三期,约当公元前3世纪到3世纪)的炭化米粒和日本《稻作图》所表现的传统农耕稻作方式、民俗习惯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有亲缘关系.从而推论,公元前2、3世纪,舟山移民日本推进了弥生时代水稻种植的快速发展是不可否认的,古代舟山和日本应该同属一个“红糯栽培圈”.  相似文献   

11.
山西地区农耕文明悠久,地理位置独特.在历史、地理、人文、民间习俗的共同作用下,山西传统耕犁形制多样,适合山西不同地域特点,在中国传统农具大家庭里,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一、陂塘稻田模型的重要性 从公元前5世纪末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期间称为战国时代。这一时代也是众多思想家与实践家辈出的时代,故而也被称作“诸子百家时代”。其中,也有将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并称“农家”一派的。这一派一直传承至汉代,这一点从以下事实也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