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选用15 cm左右的刺参,采用静水式生物测试法,在水温(20.0±2.0)℃条件下,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对刺参48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32.998 mL/L、97.918 mL/L,安全浓度(SC)为9.791 8 mL/L.试验所构建的刺参死亡率和草甘膦处理液浓度以及染毒时间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模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致刺参大量死亡的重要计算工具,对刺参实际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三唑磷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ASE-GPC-GC测定水中和鱼体中三唑磷残留量的分析方法。采用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生物,研究了三唑磷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1)℃、pH为6.8~7.2时,三唑磷在试验水中的半衰期为5.31~6.37 d,三唑磷对鲤鱼96 h-LC50为4.93 mg/L,生物富集系数为13.5,由此可知三唑磷对鲤鱼具有较小的危害影响。  相似文献   

3.
程龙  宋坚  何舟  宁军号  庞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33-12934,12949
[目的]为合理调控刺参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在pH8.O、水温20℃条件下研究氨氮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结果]氨氮对刺参幼参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18.6、288.2、244.5和212.1mg/L,安全浓度为21.2mg/L;非离子氨对刺参幼参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00、10.86、9.21和7.99mg/L,安全浓度为0.80mg/L。[结论]刺参幼参对氨氮的耐受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含三唑磷农药废水的光降解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含三唑磷废水光氧化降解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直接光解可有效提高含三唑磷水样的可生化性,经6h光照后,水样的BOD5/COD由0.22提高到0.70;添加H2O2对光解效果有一定改善作用,投加量达到75mg/L时,水样的COD去除率由零投加时的20%提高到40%,但过量投加对处理效果没有进一步促进作用,同时比较了在曝气和不曝气两种条件下采用UV,UV/H2O2,UV/Fenton,UV/类Fenton等4种工艺对三唑磷废水的处理情况,结果表明,UV/H2O2,UV/Fenton,UV/类Fenton工艺较单纯UV工艺对水样的COD去除效果有显著提高;曝气能促进光解效果,特别对UV/Fenton工艺作用更为显著,光解水样2h后,曝气条件下的COD去除率可从不曝气条件下的30%提高到80%。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典型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海洋底栖动物的风险,采用静水毒性试验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NP)两种典型表面活化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体质量为0.15 g±0.05 g)分别进行单一的急性毒性试验,SDS试验浓度设为0、5.00、6.47、8.38、10.81、14.00 mg/L,NP试验浓度设为0、500、594、708、841、1000μg/L。结果表明:SDS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0.927、9.834 mg/L,而NP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12、0.80 mg/L;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幼参的安全浓度(SC)则分别为0.983 mg/L(SDS)和0.08 mg/L(NP);SDS的毒性效应主要体现在刺激幼参排脏吐肠,而NP的毒性效应则主要体现在引起体壁严重化皮。研究表明,SDS和NP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刺参幼参均存在较高的毒性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毒性预测和养殖水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典型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海洋底栖动物的风险,采用静水毒性试验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NP)两种典型表面活化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体质量为0.15 g±0.05 g)分别进行单一的急性毒性试验,SDS试验浓度设为0、5.00、6.47、8.38、10.81、14.00 mg/L,NP试验浓度设为0、500、594、708、841、1000μg/L。结果表明:SDS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0.927、9.834 mg/L,而NP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12、0.80 mg/L;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幼参的安全浓度(SC)则分别为0.983 mg/L(SDS)和0.08 mg/L(NP);SDS的毒性效应主要体现在刺激幼参排脏吐肠,而NP的毒性效应则主要体现在引起体壁严重化皮。研究表明,SDS和NP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刺参幼参均存在较高的毒性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毒性预测和养殖水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典型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海洋底栖动物的风险,采用静水毒性试验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NP)两种典型表面活化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体质量为0.15 g±0.05 g)分别进行单一的急性毒性试验,SDS试验浓度设为0、5.00、6.47、8.38、10.81、14.00 mg/L,NP试验浓度设为0、500、594、708、841、1000μg/L。结果表明:SDS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0.927、9.834 mg/L,而NP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12、0.80 mg/L;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幼参的安全浓度(SC)则分别为0.983 mg/L(SDS)和0.08 mg/L(NP);SDS的毒性效应主要体现在刺激幼参排脏吐肠,而NP的毒性效应则主要体现在引起体壁严重化皮。研究表明,SDS和NP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刺参幼参均存在较高的毒性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毒性预测和养殖水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对中草药的毒性反应,在水温1315℃下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对体质量为(2.36±0.41)g的刺参幼参进行了5种中草药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单方中草药对刺参幼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五倍子>乌梅>石榴皮>黄芩>甘草;五倍子、乌梅、石榴皮、黄芩和甘草对刺参幼参的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340、2.027、2.149、2.234、4.900 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55、0.272、0.166、0.271、0.605 g/L;6组复方药物中毒性最大的是五倍子+甘草,其次是五倍子+黄芩、甘草+黄芩、石榴皮+五倍子,乌梅+石榴皮、五倍子+乌梅两组复方的毒性最低。研究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单方中草药五倍子、乌梅,复方五倍子+乌梅、石榴皮+乌梅可用作刺参细菌性疾病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对中草药的毒性反应,在水温13~15℃下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对体质量为(2.36±0.41)g的刺参幼参进行了5种中草药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单方中草药对刺参幼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五倍子乌梅石榴皮黄芩甘草;五倍子、乌梅、石榴皮、黄芩和甘草对刺参幼参的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340、2.027、2.149、2.234、4.900 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55、0.272、0.166、0.271、0.605 g/L;6组复方药物中毒性最大的是五倍子+甘草,其次是五倍子+黄芩、甘草+黄芩、石榴皮+五倍子,乌梅+石榴皮、五倍子+乌梅两组复方的毒性最低。研究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单方中草药五倍子、乌梅,复方五倍子+乌梅、石榴皮+乌梅可用作刺参细菌性疾病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18℃条件下,采用Korbor法按等对数间距使用硒代蛋氨酸、亚硒酸钠、硒酸钠对规格为10、20、50 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硒代蛋氨酸对10、20、50 g组刺参的96 h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0·639、0·741、0·795 mg/L;亚硒酸钠对10、20、50 g组刺参的96 h LC50分别为0·275、0·299、0·324 mg/L;硒酸钠对10、20、50 g 组刺参的96 h LC50分别为0·305、0·346、0·368 mg/L;3种硒化合物对3种规格刺参的急性毒性大小均为亚硒酸钠>硒酸钠>硒代蛋氨酸。研究表明,在富硒海参生产中,推荐使用硒代蛋氨酸作为硒源。  相似文献   

11.
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宇  杨再福  魏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38-8540
[目的]研究3种农药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急性毒性效应。[结果]结果表明,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毒性顺序为三唑磷〉敌百虫〉吡虫啉。三唑磷、敌百虫和吡虫啉对泽蛙蝌蚪的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92、5.83、4.12和2.98mg/L,7.48、5.98、4.67和3.69mg/L,365.90、307.70、257.10和217.90mg/L。联合急性毒性试验表明,3种农药进行两两共存对泽蛙蝌蚪的24、48h的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合理评价这3种农药混配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在电镜水平上将刺参血淋巴细胞分为4种基本类型: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淋巴样细胞。大颗粒细胞呈圆球形、椭球形,直径6.8~12.8μm,内具粗大的胞质颗粒,细胞质及细胞器极少。小颗粒细胞圆球形,直径4.8~11.0μm,含有大量结构均匀、电子密度较高的胞质小颗粒,同时还含有较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透明细胞直径4.8~10.2μm,形态不规则,易变形伸出胞突;胞质丰富,内含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及吞饮小泡等。淋巴样细胞直径4.2~5.3μm,呈圆球形,核较大,胞质较少,仅见极少量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13.
于2007年12月进行了冬季反季节养殖刺参的试验,结果表明:每天换水深度为40 cm的方式水质质量较好,是目前较可行的换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干燥过程是海产品加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以含水量、海参总皂苷和海参黏多糖作为检测指标,比较鼓风干燥技术和真空干燥技术对海参功能成分的影响.鼓风干燥技术获得的产品中功能活性的含量略低于真空干燥技术样品,但是干燥时间短,能耗低.鼓风干燥技术烘干效果优良、成本低廉,可以适应大规模生产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柠檬酸钠、肝素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和草酸钠对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的抗凝效果。结果表明,3.8 mg/mL的柠檬酸钠、1.0~1.5 mg/mL的ED-TA-Na2、0.2~0.6 mg/mL的肝素钠、1.0~1.5 mg/mL的草酸钠均能较好地保持体腔细胞的形态活性,适合用作刺参体腔细胞的抗凝剂。4种抗凝剂中EDTA-Na2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聚肌胞注射液对昆明种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通过对昆明种小鼠进行腹腔注射聚肌胞注射液,对其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进行评价。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用药后4 h各组小鼠开始出现死亡,死亡时间多集中在用药后4~12 h,LD50为59.73 mg/kg。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用药后7 d高剂量组小鼠体重显著低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脾脏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中、高剂量组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高剂量组白蛋白含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理学检查发现高剂量组小鼠肝脏有轻微炎症。聚肌胞的急性毒性较大,大剂量长期使用可导致贫血和轻微肝脏损伤,故临床应用要注意剂量和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初步评价五氯柳胺的安全性,对其进行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预试验采用递增法确定给药的剂量范围和正式试验分组。正式试验采用简化寇氏法,灌胃给药,观察7 d,观察给药后小鼠的体征变化,统计死亡率和死亡时间,计算LD50值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小鼠口服五氯柳胺的LD50为1.130 g/kg,95%置信区间为0.940~1.359 g/kg。[结论]按照化学物的急性毒性剂量分级,五氯柳胺为低毒化学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榆参消痒洗剂的研发提供毒理学基础数据.[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成榆参消痒洗剂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一次限量法观察榆参消痒洗剂的经皮急性毒性,观察大鼠给药后外观体征变化及死亡情况并记录.试验结束后,全部动物称重后做大体解剖学检查,如有异常则进一步做组织病理学检查,试验期间死亡动物应随时进行解剖学检查.[结果]试验大鼠全部存活,行为自如,毛发光亮,体重增加符合大鼠生长规律,未观察到皮肤局部和全身的急性毒性反应.解剖后肉眼观察,未见心肝脾肺肾的病理改变.药前、药后第7天和第14天榆参消痒洗剂组大鼠体重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榆参消痒洗剂大鼠经皮给药急性毒性试验中,榆参消痒洗剂给药总剂量为89.70 g/lg(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量的120倍),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卷丹的安全性,为其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南通军山卷丹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及可能的中毒症状,并测定小鼠的最大耐受量。通过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对其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结果]卷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大于80 g/kg,并且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卷丹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无遗传毒性,是一种安全无毒的中药,可开发成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20.
采用喷雾气压恒定为196.133 kPa、时间自动控制为3 s的ZHL97型喷雾器对荔枝蝽卵平腹小蜂喷雾甲胺磷.结果表明,在22~30 ℃、(70±5)% RH、14 Lv10 D光照条件下,甲胺磷对荔枝蝽卵平腹小蜂的毒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LC50为甲胺磷田间推荐使用浓度稀释倍数(1v1 000)的22~48倍(即1v22 000~1v48 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