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2.
3.
4.
贮藏期对丹参的总酮含量及抑菌效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丹参商品药材不同贮藏期的丹参总酮含量及抑菌效力的变化规律,为丹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草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丹参总酮含量——乙醚索氏提取、UV法测定(丹参酮ⅡA为对照品)、抑菌效力——纸片法(金黄色葡菌209P)。结果丹参药材贮藏1095d的总酮T含量为28.31mg/g,抑菌效力L(mm)下降22.92%。研究贮藏期30-2555d范围内的变化规律为:T(mg/g)=49.4545—0.01731d(m=8,r=-0.9884^***)、L(mm)=10.084—0.002278d(m=8,r=-0.9628^***)。结论丹参药材的总酮含量及抑菌效力与贮藏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01^***),建议适宜贮藏期不得超过4年。 相似文献
5.
6.
7.
以亚华15品种甜椒为试材,对甜椒贮藏过程中病原菌的种类、存在部位及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甜椒贮藏前的主要潜伏侵染菌为盘长孢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辣椒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和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果蒂带菌率最高;贮藏期引起果蒂和果柄腐烂的主要致腐菌为镰刀菌(Fusarium sp.)和辣椒软腐病菌,主要引起果肉和果蒂发病,同时盘长孢状刺盘孢也能够引起果蒂和果肉腐烂;贮藏前的表面消毒处理可以降低贮藏期的病害发生率和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对冬枣果实贮藏期间发生的病害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概述。生理性病害主要有苦痘病、枣果酒化和冷害;侵染性病害包括缩果病、黑斑病、溃疡病、软腐病、浆胞病、霉腐病和果柄基腐病。冬枣贮藏期病害的发生可以通过田间综合预防、采后处理和控制贮藏环境条件等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大果优质丰产型优良无性系“研冬1号”的选育经过,同时对该品系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探索。 相似文献
12.
红枣贮藏期病原菌系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宁夏红枣贮藏期果面上出现的真菌菌系主要有7种.其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青霉(Penicillium spp.)、木霉菌(Trichoderma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是优势菌株;曲霉属(Aspergillus spp.)、毛霉(Mucor spp.)和根霉(Genus rhizopus spp.)是亚优势菌株.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真菌微生物在果面上出现的菌落数增加.不同处理的宁夏红枣贮藏期间细菌随贮藏时间延长增殖加快.经保鲜剂处理后的灵武长枣和中宁圆枣贮藏时细菌增殖较慢,未经处理的宁夏红枣贮藏时细菌增殖速度非常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冬枣保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了以氯酸钠和硫酸为原料,尿素为还原剂,MnO2/Cr2O3为催化剂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制备了低温型缓释二氧化氯制剂1、2号,比较了其对低温贮藏冬枣的保鲜效果。[结果]经正交试验优化后,制备二氧化氯的最佳工艺为:温度70℃,酸度6mol/L,m(MnO2)∶m(Cr2O3)=3∶1,n(NaClO3):n(CO(NH2)2)=2.5∶1,此条件下,二氧化氯产率达95%,纯度达95%以上。放置缓释二氧化氯制剂后,冬枣的可滴定酸和V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失重率、呼吸强度和乙醇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二氧化氯释放量大的1号缓释剂的保鲜效果好于释放量小的2号缓释剂。[结论]缓释二氧化氯制剂可有效提高冬枣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冬枣果皮红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初步判断冬枣红色素的组成为类黄酮(包括黄酮类)、花色素苷类。通过对冬枣果皮红色素的NaOH提取液进行不同处理,对果实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温度下水浴2 h,目测其外观颜色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吸光值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温度越高,色素损失越多。进行避光、直射光、室内散射光处理发现色素对光照较敏感,易损失,应进行避光保存。供试的2种金属离子,钾离子和钙离子在各吸收峰处都有上升的趋势。红色素对氧化还原剂的处理比较稳定。不同pH值对冬枣色素的颜色变化及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