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采用2种不同方法提取湖南干艾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考察料液比、药材粉碎度、提取时间和浸泡时间4个参数对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选出最佳工艺;同时,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出艾叶中的挥发油。[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率为2.0~4.0 mg/g。GC-MS技术鉴定出其主要成分是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十一烷-4-烯(C15H24),含量为14.7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为:6.0~10.0 mg/g。GC-MS技术鉴定出主要成分是丁香烯环氧物(C15H24O),含量为7.25%。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是:剪碎药材(100 g),料液比为1∶10(W/V,g/ml,下同),浸泡时间1 h,蒸馏5 h。[结论]相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香茅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CDE)及水蒸气蒸馏法(SD)从香茅草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3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1%以上;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17种成分,占挥发油的94%以上。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最高的都是香叶醛和橙花醛。[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比水蒸气蒸馏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朱小勇  林世炜  卢汝梅  李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76-13377
[目的]研究紫玉盘(Uvaria microcarpa Champ.ex Benth)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紫玉盘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9.70%,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已醇酯、双环吉玛烯和苯甲酸。[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的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龙眼花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眼花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66%;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0.74%。[结论]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龙眼花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种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的郁金挥发油鉴定出2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0-(1-甲基乙基)-3,7-环癸二烯-1-酮,占挥发油总量的29.70%;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郁金挥发油鉴定出2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0-(1-甲基乙基)-3,7-环癸二烯-1-酮,占挥发油总量的24.9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揭示其药理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荔枝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荔枝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到49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31个,占挥发油总量的87.31%。主要包括1,2,3,4,4a,5,6,8a-八氢-7-甲基-4-次甲基-1-(1-甲基乙基)-萘(17.395%),石竹烯(12.495%),[S-(E,E)]-1-甲基-5-次甲基-8-(1-甲基乙基)-l,6-环癸二烯(11.987%),(1S-顺)-1,2,3,5,6,8a-六氢-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8.843%),α-荜澄茄烯(7.846%)等。[结论]试验所分析的荔枝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烯类,与报道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别,这可能与荔枝草的产地、采收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蒸馏法与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细辛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优化超临界CO_2提取细辛挥发油方法,并用GC-MS法对2种提取方法所得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超临界CO_2和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仅鉴定了百分值大于2%的8种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4.38%和93.93%。[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异不大,为细辛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汪洋  房存金  毕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425-6426
[目的] 探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运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中性乙醇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川芎油,用GC-MS计算联用技术对其所含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中性乙醇提取法3种方法所提挥发油有16个成分相同,各占其相对含量的79.87%、89.42%和71.32%,其中分别有10、8和5个成分是各自特有的,各占其相对含量的2.51%、3.03%和6.90%。这3种工艺均能提取挥发油主要成分内酯类化合物,其中以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样品所含组分最多,整个操作过程耗时短、效率高。[结论] 该研究为开发川芎药用资源和选择加工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连木嫩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连木嫩叶挥发油,对其化学成分采用GC-MS分析。结果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差异,分别鉴定出18种和24种化学组分。其中8种为相同的主要挥发油成分,如β-月桂烯、D-柠檬烯、1-碘代-十六烷等。结论 两种方法提取的黄连木嫩叶挥发油成分种类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主要挥发油成分的提取效果相当,综合考虑需要组分可以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狗舌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狗舌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到2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1个,占全油的72.41%,占挥发油总量的97.629%。狗舌草挥发油主要成分是(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27.365%)、[3aS-(3aα,3bβ,4β,7α,7aS*)]-八氢-7-甲基-3-亚甲基-4-(1-甲基乙基)-1H-环戊[1,3]环丙[1,2]苯(25.254%)、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庚-2-烯(18.362%)、石竹烯(10.272%)、α-金合欢烯(6.503%)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比较其在化学成分和含量上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小叶女贞中的挥发油成分,并运用GC-MS分离和分析2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采用SFE-CO_2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8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3.79%;采用SD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1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7.22%。[结论]2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组分与含量差异很大,为小叶女贞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羊耳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羊耳菊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利用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及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以比色法测定羊耳菊挥发油对这2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挥发油得率为0.486%(V/W),确定了28种化合物的结构和相对含量。挥发油主要含3-甲基-5-异丙基-甲基氨基甲酸酚酯(74.37%)、11,14-二十碳二烯酸乙酯(9.50%)和2,2-二甲基丙酸-2-[1,1-二甲基乙基]酚酯(7.59%)3种酯类化合物。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都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但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较强。[结论]通过对羊耳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面了解凤尾茶的挥发油成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重要药用植物资源。[方法]以采自云南大理的凤尾茶为试材,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凤尾茶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凤尾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GC-MS分析表明,从凤尾茶挥发油中鉴定出了4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峰面积的62.368%。化合物类型包括单萜(43.138%)、倍半萜(5.553%)、芳香族(11.447%)和脂肪族(1.781%)。主要成分为台薷酮(38.945%),其次为茴香苯甲醇(8.994%)、臭樟脑(2.324%)和β-渡旁老鹳草烯(2.313%)等,其中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48.691%。[结论]该研究为凤尾茶资源在药用和香料等方面的进一步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祁连圆柏叶中挥发成分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以生长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祁连圆柏叶为原料,采用水蒸馏 法提取挥发油,运用GC鄄MS 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 种挥发油共鉴定出50 种化合物,5 个不同海拔高度的 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3、28、25、25 和22 种化合物,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1.85%、95.28%、87.17%、86.48% 和 85.03%。挥发油中单萜及其含氧化合物质量分数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的质量分数 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升高趋势。5 种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共同含有的成分有7 种,分别为-蒎烯、1-甲基-4-异丙基-1,4-环己二烯、(R)-(-)-4-萜品醇、大根香叶烯、( + )--杜松烯、榄香醇和柏木脑。海拔高度的变化对祁 连圆柏挥叶发油成分及其质量分数有一定规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钰  吴娟  颜仁龙  彭括  阿萍  周先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73-13674,13679
[目的]对藏产鳞腺杜鹃地上部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鳞腺杜鹃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64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60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70%。其中,主要成分有α-蒎烯(18.30%)、柠檬烯(14.85%)、萘(11.78%)、β-蒎烯(8.81%)、γ-松油烯(5.54%)、反式丁香烯(4.57%)、橙花叔醇(3.19%)、间伞花烃(2.99%)、氧化石竹烯(2.37%)和β-月桂烯(2.03%)等。[结论]鳞腺杜鹃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化学成份为首次报道,为鳞腺杜鹃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芹菜籽精油化学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山芹菜(Spuriopimpinnella brachycarpa(Kom.)kitagawa)籽精油的化学组成,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与水蒸气蒸馏法(SDE)提取了山芹菜籽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对超临界油与水蒸气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SFE-CO2油进行了甲酯化,采用GC-MS分析了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从SFE-CO2油中分离出28种组分,保留时间4~17 min;从SDE油中分离出16个组分,保留时间4~10 min;对SFE-CO2油甲酯化后的分析结果表明,SFE-CO2油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4种脂肪酸.表明SFE-CO2方法不仅能够萃取如脂肪酸乙酯类沸点较高的挥发性成分,还能提取难挥发的脂肪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贵州南北盘江地区姜科植物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了68个峰,确认了其中14个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芳姜黄酮(28.17%)。[结论]该试验为贵州南北盘江地区姜黄植物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田进  陈冰  谢光波  李胜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66-15668
[目的]分析康定橐吾全草挥发油成分及检测其抑菌生物活性,为康定橐吾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康定橐吾全草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成分,同时采用MTT法研究抑菌活性。[结果]共鉴定出3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79.61%;康定橐吾全草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β-桉叶烯、佛术烯、吉马烯B、4-亚甲基-1-(1-甲基乙基)-二环[3.1.0]–己烷-3-醇乙酸酯、β-榄香烯和3-甲基戊酸等。该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显示出一定的抑菌活性。[结论]试验首次对康定橐吾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捷,可用于康定橐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含采肉和果皮)和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以挖掘山黄皮桂研15号的利用价值,为山黄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山黄皮果实和叶片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山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NIST标准质谱图库分别鉴定各化学组分;经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山黄皮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和叶片中共鉴定出55种化合物,其中萜烯类28种、醇类4种、醛类6种、酮类2种、酯类4种、碳氢化合物类6种、醚类5种.从山黄皮果肉、果皮及叶片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0、31和34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76.97%、95.11%和83.85%.山黄皮果肉、果皮及叶片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为单萜类化合物β-蒎烯、月桂烯和萜品油烯.因此,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和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主要是单萜类化合物)和醚类化合物为主.[结论]山黄皮桂研15号果实和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独特的挥发油成分.综合成本因素,山黄皮桂研15号叶片挥发油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