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良雄性不育系ST039与自选系借20组配成F1代完全不育的优良杂交种ST618。其杂种F1代为完全不育。掺和型雄性不育化杂交种的利用有二种方法:一是与同型可育杂交种按2:1或1:1掺合应用,利用同型可育杂交种的花粉给不育杂交种授粉;二是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立感效应,雄性不育节养技术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利用效应三种遗传集成,提高普通玉米籽粒合油量。  相似文献   

2.
玉米自交系去雄期间的摘叶量与产量、质量和施氮量的关系W.W.Wilhem等在种子生产田里,杂交玉米种子的生产要求只有来自父本的花粉才可用于授粉。采用机械和手工去雄是为了防止母本散粉。去雄时摘叶数取决于植株形态、与雄花穗出现时间有关的去雄时间、花粉散落...  相似文献   

3.
用常规的回交转育法选育出玉米雄性不育系C天4ms。经田间鉴定其雄穗花药不外露,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用C天4ms配制的户单4号杂种一代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主要农艺性状与正常可育的户单4号基本相似,子粒产量比正常可育的户单4号增产6.9%。可以用掺合法在生产上利用C天4ms配制的户单4号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西农979为对照,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制片等方法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小孢子发育过程及成熟花粉粒育性表现,并套袋自交,于成熟期统计结实率。结果发现,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仅有2.15%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异常,其余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正常,但小孢子由单核期进入二核期后,生殖核和营养核先后降解,导致无核小孢子的出现,其比率为77.04%。成熟花粉粒经1% I2-KI染色后显示异常的花粉粒比率高达94.8%,其中包括圆败、典败和染败类型,但以染败型为主。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率为2.5%。上述三方面的研究结果彼此相符,据此认为,小孢子由单核期进入二核期后,生殖核和营养核先后降解导致无核小孢子的产生是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雄性败育的主要细胞学原因。  相似文献   

5.
玉米雄性不育系C天4ms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成  薛雁  何代元 《玉米科学》2001,9(Z1):005-006
用常规的回交转育法选育出玉米雄性不育系C天4ms.经田间鉴定其雄穗花药不外露,花粉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用C天4ms配制的户单4号杂种一代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主要农艺性状与正常可育的户单4号基本相似,子粒产量比正常可育的户单4号增产6.9%.可以用掺合法在生产上利用C天4ms配制的户单4号杂交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红麻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败育发生的时期、发生方式以及花粉发育过程,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花粉发育时期的准确划分,为红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花粉发育分为6个时期,发育天数在25-28天,不育系发生败育的主要时期为单核期。不育系和保持系均能形成四分体,但在单核期时,不育系的绒毡层退化严重,明显早于保持系,小孢子出现畸形,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粒,导致最后败育。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的花药、花粉形态观察,恢保关系鉴定,F2代育性分离观察及F1代花粉碘液染色镜检,初步确定JnA应属于S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从JnA×恢313的F2出现少量不育株和半恢株的情况看,JnA不育性的恢复既受主效基因控制,又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细胞学观察发现,JnA的败育时期发生在单核晚期至二核花粉期,败育发生与绒毡层解体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自育的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MD32为供体,京科968的母本京724为受体,利用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背景选择,仅回交3代即获得京724遗传背景的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经花粉I2-KI染色鉴定,京724不育系花粉败育完全。  相似文献   

9.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泰玉D2不育系的花药发育进程,探明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泰玉D2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机理。研究发现,花药绒粘层在二分体时期发生异常,小孢子在单核前期开始败育,至单核后期完全解体,花药发育后期不育系药腔中只观察到少量的小孢子残体,花药壁的4层细胞依然存在,绒粘层细胞已经彻底液泡化, 占据了药腔的整个空间,花粉成熟期不育系花药维管束消失。泰玉D2不育系花药绒粘层在二分体时期成辐射状膨大,小孢子在单核期败育,花粉败育完全,属无花粉类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玉米雄性不育利用受到局限的原因,指出玉米雄性不育受到局限的真正原因并非小斑病生理小种对不育细胞质的专化侵染,而是由于三系配套模式造成的育种环节繁杂和育种时效落后。本文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三系配套的改良方法,即在育种中不选育恢复系,使同名正常胞质杂交种为不育胞质杂交种提供必需的粉源。  相似文献   

11.
雄性不育系在玉米制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卞云龙  邓德祥 《玉米科学》1998,6(2):014-017
近几年,我国玉米杂交种种子质量大幅度下降,且情形很严重,到了急待解决的境地。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玉米杂交种是提高玉米杂交种种子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结合作者近几年来不育化育种的工作体会,对雄性不育系在玉米制种上应用的方法、程序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概述,以期对我国玉米杂交种种子质量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三种甘蓝型油菜CMS花药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三种甘蓝型油菜CMS花药发育败育时期和细胞学特征;比较它们的花粉活力和微粉率。[方法]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01A、212A与陕2A为材料,保持系中双2号作为对照,采用常规的石蜡组织切片技术,对三种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油菜败育时期和败育特点进行细胞学研究;花粉活力测定用醋酸洋红染色观察法。 [结果] 不育系301A、212A与陕2A败育均发生在孢原细胞时期,在造孢细胞时期不能正常的形成药室,属于无花粉囊败育型;花粉活力分别为:81.7%、95.6%、100%;微粉率分别为:42.8%、42.8%、14.3%.[结论]新发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301A与212A、陕2A花药发育败育时期相同,败育特点相似;不育系301A的花粉活力和212A与陕2A比较起来差异较大、较低;不育系陕2A微粉率最低。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粤泰A和保持系粤泰B的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幼穗为材料,比较分析了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幼穗发育过程中组织型转谷氨酰胺(tTG)酶活性变化,建立了适合水稻tTG酶活性分析的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反应体系。研究发现tTG酶活性受钙离子正调控,并且无论是粤泰A还是粤泰B,衰老叶片中tTG酶活性都高于新叶片,但粤泰A与粤泰B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不育系粤泰A自四分体到二核期的幼穗不同发育阶段,tTG酶活性随着花粉发育而增强,在二核期达到最高,而在保持系粤泰B中,tTG酶活性没有随发育进程发生显著变化。推断tTG酶与花粉败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玉米花粉超低温长期保存后其后代的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自交系郑1142的花粉在-196℃保存1 ̄2年后,田间授粉于原自交系郑1142,获得的后代植株,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 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机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半薄切片及薄切片技术, 对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 与正常水稻品种IR36 的花粉形成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 培矮64S 与IR36 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但从减数分裂开始, 培矮64S 的雄性性细胞出现一些异常变化, 并最终发育至二胞花粉早期败育。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 (1) 减数分裂前期,约半数的小孢子母细胞的胞质出现异常, 游离核糖体稀少, 并具有不发育线粒体和大量泡状内质网。这类异常的小孢子母细胞在随后的发育中逐渐液泡化并最终解体。(2) 早期小孢子形成之后, 几乎所有小孢子外壁均发育异常, 表层与里层之间界限不清, 缺少中间透明带, 同时内壁没有形成。但是, 在花粉发育的整个过程中, 培矮64S 与IR36 绒毡层的发育和降解过程基本相似。据此认为, 培矮64S 的花粉败育可能是由小孢子母细胞或花粉外壁的异常发育造成的, 而不是由绒毡层发育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雄性不育生产玉米杂交种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杂交种与亲本的雄穗4种处理的结果表明:玉米雄穗不育与人工去雄的增产效果是相仿的。增产的因素要表现在果穗大而整齐,大穗率在90%左右,正常可育的杂交种大穗率在70%左右,而且粒重差异不大。同时说明玉米雄穗盛花期,也是雌穗发育需要养分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7.
花粉生活力是花粉所具有的生长、萌发及发育性能,是玉米正常受精结实的关键因素之一,常受自身遗传特性和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花粉生活力的大小就是花粉受精保持时间长短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花粉生活力的不同测定方法、花粉生活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玉米种质资源的保存、创新、利用及育种效率的提高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I17雄穗分化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春季(4月6日)和夏季(7月23日)分别种植光温敏无雄穗玉米系I17,田间观测两种不同播期玉米生长发育特征,并应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雄穗幼穗分化发育时期及特征。结果发现,春季I17玉米雄穗分化发育可明显分为生长锥突起期、伸长期、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期和性成熟期共5个特征不同的阶段;夏季I17玉米雄穗畸形发育,可能在生长锥突起期与伸长期之间停止发育直至畸形死亡,无法正常通过生长锥伸长期,最终导致无雄穗发生。  相似文献   

19.
母本带叶去雄对玉米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  张伯东 《杂粮作物》1999,19(3):30-31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去雄是保持制种纯度的关键技术环节,如达不到要求标准,就会造成种子质量下降。因而,在杂交玉米制种的过程中,改进母本去雄的方法,对提高杂交玉米种子的质量和产量起到很大作用。1改进杂交玉米制种田母本去雄的方法改进玉米制种田母本去雄,过...  相似文献   

20.
应用RNAi技术创制了花粉彻底败育的玉米雄性不育株系,为玉米杂交制种提供雄性不育的基础材料。构建玉米MS26 RNAi植物表达载体,其中,以玉米综31未成熟的幼胚组织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目的基因定向转入到玉米中,以甘露糖为选择剂进行筛选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植株。通过Taqman探针法进行分子检测,获得18株单拷贝T0代转基因植株,碘-碘化钾染色分析结果显示,12株完全不育。在田间试验中,5个转化事件的所有T1代转基因植株在散粉期都表现雄性不育,且除此之外与野生型玉米对照植株之间没有其他形态不同。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S26 RNAi转基因玉米植株中MS26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由此可推断,MS26 RNAiT-DNA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能引起完全的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