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秦艽种子为材料进行发芽床、温度、浸种及光照等不同处理的发芽试验,确定适宜秦艽种子发芽的最适条件,为秦艽种子质量检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设置沙床、纸床2种方式,不同预处理,15℃、20℃、25℃、30℃4种温度恒温处理;见光和避光2种光照形式,采用标准发芽技术进行试验,考察不同处理对秦艽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秦艽种子在有光照的条件下20℃时采用纸上发芽率最高,可达81.33%,预处理对秦艽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秦艽种子发芽计数时间确定为第10天进行初次计数,第18天进行末次计数。20℃时,采用光暗交替的纸床发芽形式更适合秦艽种子的发芽。  相似文献   

2.
通过种子活力的测定、发芽温度和发芽床的筛选及不同药剂浸种处理,研究了903番茄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903番茄种子萌发的最佳发芽床为纸上,发芽最适温度为25-30 ℃;3 000 mg/L和4 000 mg/L的硝酸钾对903番茄种子α-淀粉酶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分别比对照组增强了2.77和3.54 mg/(g·min),α-淀粉酶活性的增强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同时,双氧水的浸泡处理对‘903番茄’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小麦种子包衣次日、包衣后第8天及第15天置床进行发芽试验,其芽率结果较为一致,砂床优于纸床。砂床试验包衣后第8天、第15天置床的试验持续时间较纸床缩短2~3d,且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整齐度明显优于纸床。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当归种子的适宜发芽条件.为当归种子质量检验规程的制定提供依据。试验确立了当归种子发芽的适宜条件:发芽前先用清水浸种4h,然后用2%NaC10预处理10min.最后将种子置于砂床上,于20℃恒温黑暗条件下进行发芽.最适发芽条件可作为当归种子质量检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选取4种不同的生态环境生产的绵2优838种子,用强氯精浸种后纸上培养、砂床培养和温水浸种后纸上培养(CK)3种方法检测其发芽率。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生产的绵2优838种子的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湖南新田生产的种子发芽率高于四川生产的种子;不同发芽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强氯精浸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砂培方法能大大降低不正常幼苗的数量而提高其发芽率。  相似文献   

6.
小冰麦33是一个高产、高蛋白、抗多种病害的小麦品种,并具有温敏抗叶锈性。为了明确小冰麦33所含有的温敏性抗叶锈基因,选用4个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在5℃/10℃(黑暗/光照)、15℃/20℃(黑暗/光照)和25℃/30℃(黑暗/光照)三个温度条件下对小冰麦33进行了温敏抗叶锈性基因推导。通过比较3个不同温度下小冰麦33与7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分别含有Lr11、Lr13、Lr14a、Lr18、Lr23、Lr34、Lr37温敏基因)对4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的反应型模式,推导出该品种可能含有Lr18及其他新的温敏抗叶锈性基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温水及浓硫酸浸泡处理,以及采用不同的发芽床,观察田菁[Sesbania cannabina (Retzius) Poiret]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水浸泡各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其中30℃、12 h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达到56%和75%;浓硫酸浸泡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处理15 min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达到73%和84%;不同发芽床间的差异不显著,其中纸床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达到64%和75%;本试验中,以浓硫酸处理种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主要对药用植物黑草种子的形态特征、千粒重、种子发芽条件、种子寿命、种子贮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草种子的发芽需要光照,发芽的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30℃。高温抑制其萌发和幼苗的正常生长。种子细小,千粒重约为0.015g。种子寿命短,常温保存约12个月其发芽率下降为0.低温保存的种子比常温保存的寿命长。  相似文献   

9.
孙雨珍  陈辉 《大豆科学》1991,10(4):299-303
本文通过25份大豆品种的种子在纸上、纸间、砂、蛭石和海绵几种基质上的发芽试验,从种子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率以及是否便于操作等方面分析,明确了大豆种子发芽以蛭石和海绵基质效果最好。海绵又具有比蛭石操作方便、环境清洁、易消毒、经济,可多次重复使用等优点,是目前大豆种子室内发芽试验较为理想的基质。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黄河入海口大面积盐碱地上,从1993年开始种植芦笋,获得成功。成功的关键在于培育壮苗,基本做法是:1选地做床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含盐量低于0.15%的地块建苗床。施肥:(NH4)2SO440g/m2、Ca3(PO4)250g/m2、优质农肥20kg/m2与杀虫剂混匀施于苗床内。2种子处理选用2年陈种(如新种需通过冬眠期)在50~55℃温水中浸泡10分钟,灭菌。再放到25~30℃水中浸种2天,每日早晚换水。第3天捞出后晾1小时即可播种。3播种时间在山东滨海4月下旬播种。行株距15XIocm,单粒.火措,覆土1~Zcm。喷施阿特拉津100g/m’1000倍液灭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温度对新收获棉种发芽的影响,对9份新收获陆地棉种子在30℃、25℃、20℃/30℃变温和15℃/30℃变温4种温度处理下做发芽试验。结果表明,30℃、25℃、20℃/30℃变温处理之间发芽能力差异不显著,15℃/30℃变温处理能显著降低发芽能力。变温温度过低不仅使发芽结果显著降低,时间显著延长,而且还抑制幼苗的生长发育。综合考虑,在棉种检验实际运用中,新收获棉种以30℃恒温为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以烤烟品种K326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不同高温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裸种在温度为40℃以上时.种子萌发率大幅度降低,当温度高于44℃时种子不会发芽:包衣种发芽时间比裸种晚4d.当温度从28℃升到32℃时.发芽指数增加并达到最大.当温度从32℃升到36℃时。发芽指数减少.当温度高至40℃以上时.烟草包衣种子不会发芽。  相似文献   

13.
低温冻害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杂交种富农1号、郑单958和辽单565的成熟鲜果穗为试验材料,通过0℃、-5℃、-10℃、-15℃、-20℃和-25℃低温处理12 h,研究不同处理下不同品种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当种子水分含量低于15%时,低温冻害对种子的萌发活力影响不明显;当水分含量处于15%~25%之间、温度低于-20℃时,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明显;当水分含量处于25%~30%之间、温度低于-15℃时,会明显影响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同一水分下,温度低于-20℃时,郑单958和辽单565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下降幅度最大,富农1号下降幅度远小于前两者;当温度降至-25℃时,3个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都降到了最低值。  相似文献   

14.
以辣椒为材料,采用常温清水浸种2h(CK)、赤霉素浸种(T1)、KNO,处理发芽床(T2)、温水浸种(50℃12)(T3)、H2O2浸种(5min)(T4)5种方式对辣椒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辣椒种子萌发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辣椒种子的萌发速度,发芽势显著提高,比对照和其他处理方式的萌发高峰提前2d,在生产上应用可提高催芽速度,节约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5.
几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坚尼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赤霉素(GA)、硝酸钾的不同浓度和70℃热水等不同方法处理热研8号坚尼草(Panicum mazimum CV.Reyan No.8)种子对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在提高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各指标的影响效果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0%浓度的硝酸钾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达63.06%、21.2和113.9,发芽7d的芽长与根长的总长度达8.30cm,所需发芽时间也最短;其次是GA150mg/L浓度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为52.01%、18.5和80.7。  相似文献   

16.
不同作物种由于生态环境不同.其发芽所要求的条件也有所差异。根据种子发芽的生理特性,控制不同作物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条件。对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良好生长发育.获得准确可靠的发芽试验结果非常重要。影响种子发芽需要有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照等条件。  相似文献   

17.
油菜种子超干燥保存的最佳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25℃和35℃条件下保存6个月或12月的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和脱氢酶活性研究显示,油菜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不同的最佳含水量范围,最佳含水量可随保存温度下降而上升,35℃、25℃和5℃条件下油菜种子最佳含水量分别为4.0%-5.4%、4.0%-6.3%和7.5%以上。推荐油菜种子5-35℃超干燥保存的实用含水量为4%-5%。  相似文献   

18.
研究赤霉素(GA3)、6-苄氨基嘌呤(6BA)、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设不同溶液浓度、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对爪哇葛藤、无刺含羞草及羽叶决明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对促进种子发芽率有一定作用;不同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绿肥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尽相同,以GA3促萌发效果最好,以无刺含羞草受影响效果最显著;低生长调节剂浓度水平(15或25mg/L)和浸种24h或48h是较佳的处理组合,而高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促进发芽率无影响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柳俊  谢从华 《马铃薯杂志》1994,8(3):138-141
试验采用“Mira”、“87P48-64”两个栽培品种的脱毒苗为材料,在培养温度20℃、诱导温度18℃条件下,小苗生长4周后,采用不同天数黑暗处理诱导,再分别转入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培养8周,观察统计不同处理的试管块茎形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黑暗处理和短日照条件对试管块茎的形成是有利的,试验中以黑暗处理两天,每天光照8小时的处理单株结薯总数最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皖棉13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的种子的发芽试验研究,探明了皖棉13棉种在不同温度和处理时间下的发芽特性,模拟出了拟合度很高的回归方程,并求出皖棉13能正常发芽的耐温临界值为69.5℃。研究也表明,在60℃下处理80min的皖棉13棉种,仍然能够正常发芽并形成健康幼苗,超出了工业上设定的最高温度界限,为改进棉和泡沫酸脱绒加工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