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米抗粗缩病品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试验表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媒体灰飞虱世代交替,呈现规律性波浪式的起伏;玉米品种不同,粗缩病发生的轻重也不同,病株率品种间差异达显著;玉米粗缩病与产量的关系甚为密切,且成反比。即随着病株率的增大而单产随之减少,单产品种间亦达显著;中育5号,自选系×黄早4两品种抗粗缩病较差,H9601、临单13和晋单34三个品种抗粗缩病较好。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主要推广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1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进行3个播期下的田间自然鉴定,评价山东省主要推广品种对玉米粗缩病(MRDV)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粗缩病的抗性在不同品种、不同年份和不同播期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18个供试品种中,仅青农105表现为抗病;登海3622、邦玉358、金海5号和农大108表现为感病;先玉335、农华101、蠡玉16、丹玉86、金海604、先玉688、济单7号、隆平206、登海605、郑单958、鲁单818、蠡玉37和中科11均表现为高感。播期间比较,青农105在6月5日播种感病最轻,其次为5月10日和5月25日;其他供试品种在5月10日播种感病最轻,5月25日和6月5日播种感病较重,调整播期能降低粗缩病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通过病情指数可以准确预测玉米粗缩病导致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3.
夏玉米品种间粗缩病抗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临淄区玉米粗缩病有逐年加重态势,已成为玉米安全生产的障碍,1999年又在夏玉米上普遍大发生,造成产量损失约740万kg。本文对引进一批新品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进行认真总结,综合评价和分析,筛选出了生育性状优良、高抗玉米粗缩病的品种农大108和3303。 相似文献
4.
5.
玉米粗缩病(MRDV)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玉米粗缩病(MRDV)已成为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玉米生产构成极大威胁。通过对玉米粗缩病(MRDV)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寄主范围等分析以及玉米抗性鉴定研究,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小区试验与大田调查结果表明:在江苏海安地区4月15日之前和6月10日之后播种玉米,可明显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程度。现有玉米品种中,苏玉19对玉米粗缩病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苏玉9号具有一定的耐病性,登海9号、掖单13表现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以独创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室内活体保存技术为基础,研究玉米接种苗龄、接种时间、接种强度对人工接种鉴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苗龄芽鞘期,以0.1~0.9头/株接种强度、接种49~72 h的鉴定效果最佳,此条件下,感病品种苏951的病情指数为83.33~95.83,与田间鉴定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鉴定结果可靠,以此建立一种高通量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应用该方法鉴定种衣剂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效、评价新育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均得到较为准确结果。该方法克服了自然接种的不稳定性,在接种规模上实现突破,大大节约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13.
14.
15.
江苏盐城地区玉米粗缩病暴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盐城地区8个县(市)的调查研究发现,玉米粗缩病发生的轻重与当地灰飞虱发生数量、玉米播期、品种和播种方式、种植结构、耕作习惯及当年的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其中灰飞虱的数量和玉米的播期是决定玉米粗缩病发生轻重的主要因子,其它方面都通过影响这两个因子而间接影响病害发生的轻重。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方式的多样化等因素有利于灰飞虱的发生,玉米感病品种的连片种植及播期的不规范等有利于灰飞虱传毒危害是导致玉米粗缩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采自山东章丘、济宁表现典型粗缩病症状的玉米植株样品进行ELISA和RT-PCR检测。间接ELISA结果表明,二者均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多克隆抗体表现阳性反应。RT-PCR扩增出该病毒基因组S10约1.8 kb片段。获得的1 801 bp 全长序列与已发表的相关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章丘分离物克隆JNZ-14序列、济宁分离物克隆JN-8序列均属于RBSDV,但其与玉米粗缩病毒(MRDV)的进化关系比其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的关系还要近,且2个分离物分别处于属于RBSDV的Ⅱ或Ⅰ两大分支中。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粗缩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分布、病症特征、病原、寄主范围、传播方式和特点、流行规律、品种抗病性等方面回顾玉米粗缩病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引起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有Maize rough dwarfvirus(MRDV)、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virus(RBSDV)和Mal de Río Cuarto virus(MRCV),在我国流行的是RBSDV,主要依靠Laodelphax striatellus传播。间作套种尤其是麦/玉米种植模式与玉米粗缩病暴发流行密切相关,主要是为病毒和传毒介体提供了栖息繁衍环境和循环寄主。目前玉米粗缩病抗性种质资源缺乏,应用的防治技术还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求。协调高效的种植模式(间套种)与防病需求之间的关系,研发简便、实用、高效的防病治病措施,抗玉米粗缩病种质资源的创新是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5%蚜虱净乳油按种子量0.1%、0.2%、0.4%、0.6%和1%拌种、20%呋、甲种衣剂按种子量5%拌种及不施药对照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对比试验结果:蚜虱净按种子量0.4%~1.0%拌种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效和玉米的产量均显著地优于呋@甲种衣剂,防效达86%以上.最佳拌种剂量为种子量0.4%,且苗期要喷5%蚜虱净乳油1500倍液(亩喷药液40kg)防治玉米蓟马和灰飞虱。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