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兆生  闫素红 《麦类作物》2008,28(1):175-175
1品种来源 中育10号(03中1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41号与宝丰94—24进行杂交,1997年再与豫麦49进行复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5),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申请号:20050411.8)。  相似文献   

2.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以豫麦49为母本、(豫麦21/豫麦35)F1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超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9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1.豫农416已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公告号:CNA005366E.  相似文献   

3.
洛麦22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在区试、生产试验中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寒、耐热,落黄好,熟相佳,子粒饱满.品质优良的特性,适宜黄淮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01。2007年申请品种权保护.申请公告号为CNA003558E。  相似文献   

4.
汝麦0319是以太谷核不育系为母本,以周麦9号为父本进行自然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超高产、抗倒强、适应广、品质优等特点,2009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3。该品种已经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公告号:  相似文献   

5.
<正>遂选101是利用豫农416繁种田中发现的变异株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2015年12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5004。该品种已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公告号:CNA013342E。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9.0~233.4 d。幼苗匍匐,苗势壮,叶片窄短,  相似文献   

6.
豫青贮23(大京九23)是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最新培育、具有独家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3770E。2008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08022。  相似文献   

7.
耐晚播早熟高产大穗多抗小麦新品种——豫教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新品种豫教2号是河南教育学院小麦育种研究中心采用复合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百泉3199/百农791//81-4142/洛阳7602/3/百农62。该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4002号),并于2006年3月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030452.6)。  相似文献   

8.
漯麦8号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培育的半冬性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2005—2006年国家黄淮区试结果,平均单产7657.5~7833.6kg/hm^2.增产显著;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08。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超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鲁麦23号×临9015.2006年8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6046号.2006年1月1日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公告号为CNA002514E。  相似文献   

10.
1 品种来源 中育10号(03中1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41号与宝丰94-24进行杂交,1997年再与豫麦49进行复交,经6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5),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品种申请号:20050411.8).  相似文献   

11.
GS豫麦10号(原名豫西832)是由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小麦育种课题组1988年育成的品种。其组合为“中引4号×偃师4号”。1988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10号。1991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10号。1 特征特性GS豫麦10号为弱春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偏弱,成穗率中等偏低。苗期长势较弱,拔节后生长旺盛,抽穗后茎叶披有明显蜡质。株高86cm左右,茎秆粗壮;叶片宽大,株型较松散;穗子粗大,呈长方形或棍棒形、长芒、白…  相似文献   

12.
新稻18号.中粳常规水稻品种.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该品种集超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07001.并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支持:2008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8,并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授权证书,品种权号:  相似文献   

13.
宛麦20(区试、生试代号为宛黑064)是河南省南阳市农科院2000年以漯珍1号作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黑粒),为了增加黑色性状的遗传力,第2年又用漯珍1号作父本与F1进行杂交,经系谱选择于2006年选育而成的特殊粒色小麦新品种。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1012号。适宜河南省麦区(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4.
新稻19号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新近育成的高产多抗常规粳稻新品种。2009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09001。2008年申请了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4357E。  相似文献   

15.
新单36(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暂定名为XD207)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2004年利用新2386作母本、新6作父本选育而成,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特性。2010年获得品种权申请公告,公告号为:CNA005890E,同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玉2010011。  相似文献   

16.
豫麦34号的主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麦 34号是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199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豫麦 34号”。 198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国审豫麦 34号”。 1998年被国家科委确定为“九五”期间国家级重大推广项目 ,并列入全国农业  相似文献   

17.
98—3—9是新疆兵团农五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以永良11号为父本、本所高代材料97—18为母本,杂交后经南繁加代,系统选育而成。2009年2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麦200903号,并被命名为新春32号。该品种属中强筋小麦,在2007—2008年的特殊年份中产量水平与新春6号相当或略高于对照,最高667m^2产量达6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8.
内麦11系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优质,高抗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编号:川审麦2007002,组合为品5X94—7。生产上表现株高适中,穗大、粒大、饱满等特征,深受西南地区小麦种植户喜爱。自审定品种以来,  相似文献   

19.
豫麦46号是洛阳农业专科学校小麦高产优质多抗育种组培育出来的小麦新品种。1989年用豫麦2号作母本,偃师4号作父本,经多年选育而成。原名为豫西8930,1997年10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46号。1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半冬性,幼苗生长健壮,半匍匐,分蘖力强,耐寒性好。株高82cm左右,秆坚韧,前中期长相清秀,叶片功能期长,成熟落黄好,熟期适中。穗纺锤形,穗长中等偏上,长芒、白壳、白粒、硬质、含干基蛋白12.68%,干基赖氨酸0.40%。穗粒数35~40粒,千粒重40g左右,容重…  相似文献   

20.
优质抗病丰产小麦新品种-远丰17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丰175是以抗条锈、白粉病的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49与大穗材料咸87(30)的杂种F,代为母本.小僵6号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陕审麦NO2005006),2005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ONA002403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