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作为特色农业在建湖县有着传统的种植历史.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使建湖曾成为全国制种面积最大的县.为我国南方稻区和越南、泰国等国家提供了大量优质稻种.也使我县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如今.作为沿海传统特色农业.建湖县正面临着国家沿海开发的宝贵机遇。我们对全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情况作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十二五”规划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在制种过程中,气象因素影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影响杂交水稻制种开花时间、花粉和柱头活力以及异交结实率。综述了气象因素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今后制种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水稻在我国南方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系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所以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一定风险。本研究是在寒地稻区进行两系杂交粳稻的制种工作摸索,制种风险更大,大棚制种主要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的增温和保温功能调节大棚内温度,使棚内温度在两系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以上,不育系保持自花不育接受外来父本花粉结实,研究在寒地稻区用温室大棚进行杂交粳稻制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明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71-375,382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用核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因而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风险。综述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策略及今后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技术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明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Z1):371-375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但由于两用核不育系只有在一定的温光生态条件下,其雄性不育基因才能表达,因而在实际的两系杂交水稻制种中存在着风险.综述了两系杂交水稻在制种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策略及今后两系杂交水稻安全制种技术应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提高水稻特优组合制种质量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优组合作为杂交水稻的一个强优势组合,在丰产性、抗病性、品质和制种产量等方面均优于汕(威)优组合。以特优63、特优70、特优77、特优多系为主在福建省乃至我国南方稻区推广种植面积不断在扩大,而且仍具发展潜力。但是,由于该系列组合的母本龙特甫A的生理育性不稳定,抑制了该不育系的利用潜力的发挥,并常常出现制种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不育系和杂种一代纯度严重超标,给粮食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也造成了某些种子纠纷。因此,必须提高制种质量,主要技术环节是:1 进一步认识龙特甫A的育性特点11 温光互作温敏型高…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9,(6):26-29
为解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问题,通过编制计算机程序来构建水稻两系不育系育性敏感安全期模型和抽穗扬花安全期模型,并通过气象数据来筛选气候满足两系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以及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的气象站点作为制种基地。收集了湖南怀化地区部分年份的气象资料,运用该模型进行筛选,发现安江、太阳坪等地作为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安全性高于其他气象站点,并进行了制种验证。  相似文献   

8.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东阳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5):367-370
在全面回顾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超高产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发展和超高产制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路子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州市是浙江省杂交水稻主栽地之一,杂交晚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多公顷,占晚稻面积的86%左右,占全省晚杂面积的20%,杂交早稻种植面积居浙江省各地市首位。建立稳定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对发展本市的粮食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市杂交水稻制种最高面积曾发展到2700多公顷,生产杂交水稻种子223万公斤,种子自给有余,还向外地供种。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由于制种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的制种积极性下降,原有的一些制种基地纷纷解体,导致制种面积大滑坡。低谷时全市制种面积仅170hm2,总产种子32.98万公…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绥宁县地处湘西南边陲.被袁隆平院士题为“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全县辖25个乡镇.348个村,总人口35万,水田总面积2.1万hm^2.其中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的11个乡镇.122个村.总面积0.7万hm^2。杂交水稻制种是绥宁县的优势产业.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杂交水稻生长.并且年制种产量高.是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1号安全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丰两优1号制种母本广占63S在育性敏感期遇低温可能发生育性波动而影响种子质量。根据广占63S的育性波动特点及多年制种实践,提出了丰两优1号制种质量安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严格的制种操作规程、先进的制种技术使得我省杂交水稻生产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但是.随着近几年杂交稻种子数量供大于求.制种比较效益的逐年减少.制种基地面积迅速下降.传统水稻制种优势受到新的挑战.我省制种基地发展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苏中沿海地区两系杂交粳稻制种容易遭遇低温阴雨天气的影响,导致不育系育性转换、制种纯度大幅下降,为此,笔者对两系杂交粳稻安全制种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合理安排不育系育性敏感期,选择适宜光温敏核不育系,提早育秧、分期移栽”等适合当地两系杂交粳稻安全制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皖稻153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皖稻153(1892S/RH00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皖稻153亲本特征特性及主要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丰两优1号(又名皖稻87)的双亲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为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较高的用种成本限制了其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水稻轻简化栽培的需求,实现杂交水稻种子由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型是降低制种成本的一条理想途径。本文对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面临的难题,结合多年的研究实践,提出了解决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难题的技术途径,并对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雷东阳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Z1):367-370
在全面回顾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超高产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路线,为我国杂交水稻制种的发展和超高产制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与质量的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立伟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06,20(5):397-400
围绕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两个因素,总结了30多年来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在提高异交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防杂保纯,防止倒伏,提高种子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制种田稻曲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平  张齐标 《杂交水稻》1998,13(2):36-36
杂交水稻制种田稻曲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Incidenceoffalsesmutanditsintegratedcontrolinhybridricesedproduction刘平张齐标吴宣发(安徽省庐江县种子公司231500稻曲病近年来在我国各稻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对1998年以来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水稻育种取得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新组合大量涌现,产量水平不断提高,稻米品质明显改善,优质高产初步协调,两系杂交稻育种稳步发展,粳型杂交稻育种有所突破.提出了加强抗病性和抗逆性育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