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随着畜牧业的集约化发展,饲用豆粕的需求量增加。为促进畜牧业发展、保障我国饲料的供给及质量安全,需降低豆粕用量占比、增加蛋白质饲料资源开发及优质饲料供给。棉籽粕蛋白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与豆粕相似。与豆粕相比,棉籽粕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但棉籽粕中含有抗营养因子棉酚,限制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因此,文章综述了棉籽粕的脱酚技术、棉籽粕替代豆粕日粮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为棉籽粕的资源化利用、降低畜禽养殖成本、改善畜产品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卷首寄语     
王宗礼 《草业科学》2022,38(1):前插1-前插2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草食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近年来,在草原生态补奖、粮改饲、苜蓿发展行动、牲畜良种补贴、种业提升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在各界草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优质饲草和草食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2020年全国优质饲草总产量达到1.37亿t,可饲喂1.71亿羊单位.商品饲草产量为996万t,同比增长1.2%...  相似文献   

3.
影响反刍动物产品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饲粮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轭亚油酸(CLA)具有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降低脂肪沉积、促进生长以及调节免疫等重要的生理功能。人类食物中的CLA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产品。影响反刍动物产品CLA含量的因素主要包括:(1)饲粮中的脂类底物;(2)瘤胃内环境的改变;(3)饲喂方式;(4)饲粮中CLA的供给。生产中可以通过饲粮来调控瘤胃微生物区系,以增加CLA的合成;也可以给饲粮提供富含亚油酸的原料,通过增加底物来提高反刍动物产品中的CLA含量。  相似文献   

4.
海藻用作畜禽饲料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在调查我国海藻资源量,分析其化学成分的基础上,用40头生长肥育猪、800只产蛋鸡、3000只蛋鸭及3900只肉鸭做了共5次饲养试验以及生产应用观察。结果表明:海藻粉以适当比例加到饲粮中能改善饲粮适口性,增进采食量,并明显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及繁殖能力。加入2%的海藻粉可使生长猪增重速度提高12%,使蛋黄含碘量增加10倍。海藻粉在畜禽饲粮中的用量以2—5%为宜。  相似文献   

5.
畜牧业发展目前面临着饲料粮、饲草资源日益紧缺等问题,饲料谷物的供需平衡关乎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养猪业对饲料需求必将越来越大,因此要积极开拓新的饲料来源。在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和利用饲用植物已经逐渐成为解决饲料粮短缺问题的有效补充办法。中国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植物饲料或添加剂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文章对日粮中添加单一植物或其制品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猪肉品质、饲养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予以综述,以期为饲料生产和生猪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麦类作物粮饲兼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饲兼用是指将营养期作物用于青绿饲草生产(放牧或刈割),待作物再生形成籽粒后收获籽粒的一种生产措施。这一措施已在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以麦类作物的粮饲兼用最为普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普遍存在的饲草供应季节性不均衡与家畜需求相对稳定的矛盾,促进了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粮饲兼用的效益优势在于可确保作物籽粒生产的稳定,同时获取额外家畜生产收益。然而,不合理的粮饲兼用会导致饲草及籽粒的产量及品质均会受到影响,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以规范化粮饲兼用的应用模式。本文分析了麦类作物粮饲兼用的分布及其效益优势,深入分析了作物类型、播种时间及密度、水热条件等对粮饲兼用生产的影响,归纳得到如下4条技术要点。1)麦类作物可在分蘖期用于适度的利用,保留原有茎尖分生组织可维持籽粒生产的相对稳定。2)应优先选育冬性较强,早期生长缓慢,粮饲兼用不易破坏其茎尖分生组织且花期较晚的高秆品种用于粮饲兼用。3)粮饲兼用作物时,播种时间应提前2~4周,且需适当增加播种密度及提高底肥水平以增加饲草生产;为补偿饲草转移造成的氮亏缺,需在利用后适当添加氮肥以维持其籽粒生产。4)为保证粮饲兼用的效益优势,麦类作物粮饲兼用更适宜于在较湿润的地区(年降水量350~500 mm)开展。本文可为我国深入开展麦类作物粮饲兼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将进一步指导粮饲兼用措施的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反刍动物集约化养殖中为追求快速高产,常饲喂高精料饲粮,但随之也带来一系列的危害。乳酸处理谷物饲粮通过改性淀粉,可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增加其瘤胃消化抗性,使更多淀粉进入小肠消化,增加饲粮效率,并在缓解瘤胃酸中毒方面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乳酸处理谷物饲粮对反刍动物瘤胃pH、胃肠道微生物、生产性能、饲粮中磷消化率、机体代谢组和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潜在调控机制,为有效利用乳酸处理谷物饲粮、促进反刍动物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猪饲粮颗粒大小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守群 《养猪》2006,(1):5-7
减小饲粮颗粒能增大谷物的表面积,从而使其充分地与消化酶接触并加剧了它们的反应,而且也使生产过程中拌料和混合处理更加均匀。但是,饲料过细又会增加饲料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成本,并可能使饲料结块,产生更多粉尘以及增加猪胃溃疡的发生。诸多研究表明,饲粮颗粒大小及其一致性对猪生产性能有较大影响,而且,在猪不同生理阶段适宜的饲粮颗粒大小不同,饲粮中不同原料的适宜颗粒大小也不同。现就饲粮颗粒大小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作一综述。1饲粮颗粒大小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减小饲粮颗粒能改善生长猪生长性能,提高饲粮消化率,但饲粮中不…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动物蛋白的需求迅速增长。然而,由于缺乏优质粗饲料,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饲用全株小麦产量高、营养品质好,已成为一种优质的饲料来源,因此,围绕饲用小麦的相关研究意义重大。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饲用小麦生产和利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概述的内容有:1)品种选育:种质创制技术、逆境分子育种和常规饲用小麦品种筛选;2)栽培管理:常规田间管理、放牧利用管理和粮饲兼用管理;3)青贮加工的影响因素:栽培管理、生育期、添加剂和其他因素;4)家畜的饲喂效果:采食量、消化率、畜产品产量和品质等。此外,总结了饲用小麦各研究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新形势下饲用小麦的研究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饲用小麦的生产和推广利用提供指导与参考。目前,饲用小麦的发展背景主要是粮食过剩、饲草供需矛盾和动物生产性能等问题,它在产量和营养方面表现优异,尤其在冬季饲料缺乏时,小麦具备更大的生长优势,无论是放牧还是青贮利用都较方便,这也缓解了目前的饲料危机,为畜牧业的安全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粮用小麦品种一般为矮秆,其全株产量受限,为更好地发挥小麦的饲用价值,培育饲用专用品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蛋白质饲粮原料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导致环保压力增大,制约着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低蛋白质精准营养研究将成为畜禽养殖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低蛋白质饲粮是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产品品质和机体健康的条件下,按照氨基酸营养平衡理论添加适宜种类和数量的晶体氨基酸,达到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减少氮排放的效果。文章就低蛋白质饲粮在鸡上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低蛋白质饲粮在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