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哈79—9440、78—2和黑农8号三个大豆品种,在其个体发育中主茎共生长16—17节叶片。初生叶和1—4节位的叶片较厚,单位叶面积栅栏细胞数目多;5—9节位的叶片较薄,单位叶面积栅栏细胞数目少;10—12节位的叶片厚度和单位叶片面积栅栏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加;13节位以上的叶片厚度变薄,单位叶面积栅栏细胞数目减少。叶厚度与栅栏组织厚度呈高度相关。植株不同节位叶片的栅栏细胞层数也明不显同。三个大豆品种初生叶栅栏组织细胞为3层或4层;1—3节位的叶片和哈79—9440的及78—2两品种,第11—12节位的叶片栅栏组织细胞为3层或部分地出现3层;其它节位卧片栅栏组织细胞均为2层。  相似文献   

2.
3.
对大豆20个品种的光合性状和固氮能力研究表明,大多数新品种或高产品种植株中上部叶片较老品种具有较多的栅栏细胞层数和细胞及叶绿体数目;较大的叶厚度和比叶重;在生殖生长期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同时大多数新品种具有较高的根瘤固氮酶活性和较大的幼茎段酰脲含量。大豆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瘤固氮酶活性及幼茎和荚皮酰脲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新品种与老品种相比具有较高的光合和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豆初生叶一般由7层原始细胞发育而成,通常形成3—4层栅拦细胞及2层脉侧叶肉细胞。复叶由原始的6层细胞发育而来,一般有2层栅拦细胞和1层脉侧叶肉细胞,但也经常形成3层栅栏细胞。3层栅栏细胞也可来自原始第3层细胞的平周分裂。不同光照条件通过影响3层栅栏细胞的发育及伸长最终影响叶厚。品种间在叶厚,栅栏细胞厚度及数目和其中叶绿体数目上都存在明显差异,供试新品种不同节位叶片中3层栅栏细胞出现的频率高于供试老品种。  相似文献   

5.
测定12个品种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表明:大豆虽属阳生植物,但主茎7—12节位叶片叶绿素(a+b)含量较高,叶绿素a/b比值较低,与其他节位叶片相比表现阴生植物特性。早熟品种9—12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晚熟品种3—10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与各节位叶片叶绿素含量总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测定12个品种大豆叶片全氮含量(%)表明:各节位叶片全氮含量总平均值为4.51%。从初生叶到11—12节位叶片随节位上升,全氮含量逐渐增加。5—6、7—8、9—10节位叶片全氮含量与总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早熟品种植株12节位以下叶片的各节位叶片全氮含量的平均值高于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7.
阎秀峰  许守民 《大豆科学》1990,9(3):221-227
大豆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随生育期进程而变化。大体上从幼苗期到结荚期较低,而初生叶及鼓粒期、黄叶期叶片较高。光合速率随生育期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以鼓粒期最高。生殖生长期间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是早晚较高,9:00~15:00较低且变化平缓。不同层次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结荚鼓粒期自而下依次增高,开花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美国扁茎大豆、中国有限结荚习性大豆7514及其杂交后代新品系94-1-1、94-1-6某些生理特性及部分产量构成因素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新品系材料从结荚期开始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亲本。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显示,后代材料类似于美国扁茎大豆,与中国普通大豆差异较大。2.比叶重的变化也表明,后代材料高于美国扁茎与中国普通大豆7514,尤其在结荚期和鼓粒期表现更为突出。3.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表现为,前期差异不大,从鼓粒期开始,后代材料明显优于亲本。4.新品系与亲本材料相比具有特异的花序性状和叶片着生态势以及生殖生长期较大的光合速率,从而降低大豆花荚脱落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三个大豆品种的叶形态解剖特征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田间生长的大豆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取决于叶厚度和单位叶面积栅栏细胞数目。哈79—9440和78—2两品种的叶片有接近相同的单位叶面积栅栏细胞数目,哈79—9440叶片较厚,光合作用速率较高。78—2和黑农8号有同样的叶厚度,两品种的光合作用速率由单位叶面积栅栏细胞数目决定。 光合作用速率在生育期中的变化与叶形态解剖特征的变化有关。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细胞数目及栅栏细胞层数在叶片光合作用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野生型(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中间型大豆(G.gracilis skv.)和栽培大豆(C.max (L.) Merr.)的叶绿素体类囊体膜叶绿素蛋白复合体进行了比较研究。离心制备不同类型大豆叶绿体类囊体膜,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不同类型大豆叶绿体类囊体膜分离出五条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带和一条游离色素带。根据电泳迁移率、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测定,五条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带有一条属于光系统Ⅰ(CPI);一条属于光系统Ⅱ(Cpa);三条属于捕光叶绿素a/b蛋白复合体。不同类型大豆的捕光叶绿素a/b蛋白复合体占全部叶绿素蛋白复合体的相对含量依次是:野生型>中间型>栽培型。捕光叶绿素a/b蛋白复合体带的Ch1 a/b值依次为:野生型低于中间型,中间型低于栽培型。野生型、中间型大豆与栽培大豆相比,具有阴生植物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20个品种大豆比叶重(SLW)的变异性。新品种的SLW,一般地高于老品种。盛花期和鼓粒期上层叶的SLW高于其它生育期的SLW。盛花期和鼓粒期的平均SLW分别为50.64和161.53g/m~2。花末期的SLW下降为47.51g/m~2。一日中的SLW一般从8时至16时逐渐增加,以傍晚时为最高。大豆盛花期和鼓粒期上层叶的SLW能够充分表现出大豆基因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许守民  苗以农 《大豆科学》1992,11(1):58-63,T002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研究了大豆不同叶肉组织中光合产物淀粉的积累和动用,结果表明淀粉在不同叶肉组织中的积累和动用有一种较严格的区隔化(Compartmentation)、日间变化及季节性和随叶龄变化的趋势:第一层栅栏组织细胞在整个生育期都呈“昼积夜出”的变化;第二层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在鼓粒期以前基本处于长期积累而很少动用的状态,只是到了鼓粒期以后才被动用;淀粉积累和动用的严格区隔化作用只有在长成叶中表现才最明显,在具有三层以上栅栏细胞的叶片中其多出的一或两层细胞的淀粉积累动用情况与其原母细胞的相同。  相似文献   

15.
大豆叶片棚栏细胞和海绵细胞中叶绿体数量多、体积大,基质较稠密,叶绿体基粒及片层结构较复杂。维管束鞘细胞和平脉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少、体积小、基质较稀疏,叶绿体基粒及片层结构较简单。维管束薄壁细胞中叶绿体数最少、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叶绿体在不同细胞中的分布和结构的复杂程度与各类细胞的功能及在叶片中的解剖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作用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全氮含量以及不同光照强度、光质、温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并将野生大豆同栽培大豆光合特性作了比较。野生大豆光合作用速率比栽培大豆低。野生大豆的光饱和点为4万米烛光,栽培大豆为6万米烛光。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都显著不同。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速率在鼓粒期呈显著正相关。野生大豆单位叶片鲜重叶绿素含量高于栽培大豆,其叶绿素a和b的比值小于栽培大豆,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高于栽培大豆,但野生大豆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低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全氮含量差异均显著,叶片含氮量与光合作用速率在鼓粒期呈显著正相关。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在白光下光合作用速率最高,在红光、蓝光和绿光下偏低。野生大豆在蓝绿光下的光合效率相对高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30℃。野生大豆同栽培大豆相比具有阴生植物的某些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17.
18.
大豆叶片光合、蒸腾等生理特性的品种间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25个大豆品种的鼓粒期,测定了植株主茎自上而下数第3片已完全展开叶的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蒸腾速率、叶片对水分扩散导性、叶片对CO_2扩散导性、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所测性状在供试品种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性。在表型、遗传及环境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对有关性状间作偏相关分析的结果指出,椭园叶型品种的暗呼吸速率及叶CO_2扩散导性与其光合速率呈极显著偏正相关,并比叶重及叶水分扩散导性与其蒸腾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偏正相关;披针叶型品种的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及叶CO_2扩散导性均与其光合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偏正相关,而且比叶重与其蒸腾强度的偏相关也达极显著水平。此外,在两种叶型品种中,光合速率均与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偏正相关,但蒸腾速率则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偏负相关。本文还对大豆高光效生理育种及抗旱育种的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来自同一纬度经不同育种程序育成的彼此之间有血缘关系的辽宁和俄亥俄大豆品种,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长成叶片部分生理指标,以了解不同育种程序的遗传改良进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长成叶片从全展到衰老期间叶色值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值出现在叶片全展后10~15 d.随着大豆品种的更替,俄亥俄当代品种和辽宁当代品种在叶色值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良.经几十年的品种选育,R6期俄亥俄当代品种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得到较大提高,而辽宁当代品种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则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大豆生殖生长时期,去荚植株的比叶重随生育进程增加的幅度较大,但叶片光合速率和全N含量(%)在去荚后短期内低于对照,随后尤其R_7和R_8期则显著高于对照。去荚延缓了叶片衰老,提高鼓粒末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光呼吸速率。 荚果生长在一定时间内确能提高叶片光合速率,鼓粒末期叶片光合速率的明显降低是衰老的主要征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